1、南阳市2012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语 文 试 题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的有机融合。其创作目的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中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任意挥洒。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滞于个体形象的刻画,以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代形象的实写,超脱而浑厚。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构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真
2、如我们目睹的山川真景。 中国画笔笔灵虚,不滞于物,而又笔笔写实,为物传神。笔不滞于物,乃留有余地,抒写画家胸中浩荡之思、奇逸之趣。中国画不注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以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而引书法入画乃成中国画第一特点,书法实为中国绘画的骨干,各种点线皴法溶解万象,进入灵虚妙境。而融诗心、诗境于画景,则成为中国画第二特色。在画幅上题诗写字,借书法以点醒画中的笔法,借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而并不觉其破坏画景,这又是中国画可注意的特色。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个境界层次。中国绘画中的“骨法用笔”就是运用笔法捕捉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向,透入物象的核心,其精神简淡幽
3、微,遗形似而尚骨气,薄彩色以重笔法。唐代大批评家张彦远曾说:“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中国画作者远超画境,俯瞰自然,在画境里不易寻得画家的立场,但画家的人格、个性完全融化潜隐在全画的意境里,尤表现在笔墨点线的姿态意趣里面。中国画趋向抽象的笔墨,轻烟淡彩,虚灵如梦,洗净铅华,超脱绚丽耀彩的色相,却违背了“画是眼睛的艺术”之原始意义。“色彩的音乐”在中国画中久已衰落。宋、元山水画、花鸟画发达,画风显著,宋、元大画家皆时时不忘以“自然”为师,于造化氤氲的气韵中求笔墨的真实基础。近代画家如石涛,亦游遍山川奇境,运奇姿纵横的笔墨,写神会目睹的妙景,真气远出,妙造自然。画家任伯年则,
4、更能以花卉翎毛表现精深华妙的色彩新境,为近代希有的色彩画家,令人反省绘画原来的使命。然而,除此之外的画家则颇多地一味模仿传统的形式,外失自然真感,内乏性灵生气,目无真景,手无笔法,既缺绚丽灿烂的光色以与西画争胜,又遗失了古人雄浑流丽的笔墨能力。艺术本当与文化生命同向前进;中国画此后的道路,不但须恢复我国传统运笔线纹之美及其伟大的表现力,尤当倾心注目于彩色流韵的真景,创造浓丽清新的色相世界,更须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表达出时代的精神。 (摘编自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1下列对“中国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画将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融为一体,不重机械的写实,与其
5、出发点并不一致。B中国画超脱个体形象的刻画和艳丽的色彩,关注全幅画的节奏生命,抒发画家胸中的浩荡之思、奇逸之趣。C中国画用浓淡的笔墨、交错的点线溶解万象,飞动的物象和“空白”处处交融,流动虚灵,真如我们目睹的山川真景。 D中国画引书法和诗心、诗境入画,以书法来点醒画中的笔法,借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书法是中国画的骨干,诗歌是中国画的灵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画笔笔灵虚,不停留在具体物象的描摹上,具有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而又用实笔为物传神,所以说中国画是虚实结合的。 B唐代大批评家张彦远指出了中国画容易陷入的误区,实际上强调了中国画中骨气、笔法的重要性。 C近代少有的
6、色彩画家任伯年不忘绘画原来的使命,能用具体的物象表现精深华妙的色彩新境,画作让人耳目一新。D宋、元大画家师法自然,从自然中求真实,形成了自己的画风,宋、元山水画、花鸟画的创作得到了充分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注重运用笔法捕捉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向,其注重趋向抽象笔墨,因此“色彩的音乐”在中国画中久已衰落。 B虽然在中国画中很难找到画家的立场,但笔墨点线的姿态意趣里面隐藏着画家的人格、个性,由此可见,中国画与画家是物我融合一体的。 C近代以来,除了极少数画家外,诸多画家一味模仿传统的形式,致使中国画外失自然真感,内乏性灵生气,无法与西画抗衡。D中国画今后的发展
7、,不但应该继承发扬传统笔法的长处,更应致力于创造浓丽清新的色相世界,表达时代精神,所以中国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萧鸾遣鲁康祚、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勒甲士三千击之。时康祚军于淮南,永舍淮北十有余里。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即夜分兵二部,出于营外。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
8、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祚、公政等果亲率军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祚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焉。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祚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高祖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径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锋锐。聪、藻徙为边民,永免官爵而已。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萧衍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
9、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治民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迁左将军、南衮州刺史。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年逾八十,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节选自北史傅永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谦让。 B
10、萧衍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谋求。 C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埤 迎击。 D贼俯射永,洞其左股 射穿。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傅永有“气干”(气魄和才干)的一组是(3分) 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锋锐 永出箭复人,遂大破之 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永年轻时虽然勇武过人,但缺少学问。有朋友给他一本书,他竟然不理解,答不出朋友从书中提出的问题。B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准确。他摸准了入侵之敌的心理和行动规律,巧置迷惑敌人的标记
11、,并设伏兵,一战而大获全胜。C傅永临阵作战勇敢,七十多岁时还亲自率兵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敌人用箭把他的大腿射伤,他拔出箭继续战斗,把敌人打得大败。 D傅永具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中山王元英东征钟离,上表请求让傅永为将,未得到朝廷允许,对此傅永颇有怨言;八十多岁了,他还能骑马射箭弄矛。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焉。(5分)_ (2)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 (5分)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
12、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绍圣三年,词人被贬徙郴州。本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作者当时寓居郴州旅舍。幸自:本自,本来是。 8这首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_9“此恨无重数”是作者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恨”有哪几重。(6分)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固世俗之工巧兮,_。(屈原离骚) (3)_,百年多病独登台。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乙 选考题 请在第三、第
13、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不平的镜子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
14、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吗?”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吗?”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
15、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
16、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
17、傍晚才醒过来。“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
18、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 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
19、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我”和妻子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人物虽少,故事虽简单,但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B小说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环境和人物,如第一段对客厅环境的描写,文中对曾祖母与镜子形影不离、不停地照镜子的叙述,以及妻子一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的交代等,都运用了夸张的写法。C曾祖母的镜子“有点邪气”,这
20、“邪气”就是下文所说的“神秘的力量”,即镜面不平整,会改变人的形象,正是镜子这“神秘的力量”让曾祖母和“我”的妻子喜欢上了它。D“我”的妻子第一次照镜子之所以“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昏倒在地,是因为她在镜子里看到了“我”变形的可怕的脸和自己的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美丽动人的脸。E“我”的曾祖母和妻子两个女人都痴迷那面神奇的镜子,因为那面镜子不说谎,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给予了她们自信和幸福。 (2)小说题目是“不平的镜子”,可是开篇却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_(3)“我”的妻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_ (4)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
21、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8分)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 我第一次到瞿秋白纪念馆是一九九O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八七会议”他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出武装斗争的吼声。但是他随即被王明,被自己的人一巴掌打倒,永不重用。后来在长征时又借口他有病,不带他北上。而比他年纪大身体弱的徐特立、谢觉哉等都安然到达陕北,活到了建国。他其实不是
22、被国民党杀的,是被“左”倾路线所杀。是自己的人按住了他的脖子,好让敌人的屠刀来砍。而他先是仔细地独白,然后就去从容就义。 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教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被排挤离开党的领导岗位后,转而为文,短短几年他的译著竟有五百
23、万字。秋白被捕后,鲁迅立即组织营救,他就义后鲁迅又亲自为他编文集,装帧和用料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他的俄文水平在当时的中国是数一数二了,他曾发宏愿,要将俄国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来。他牺牲后鲁迅感叹说,本来死魂灵由秋白来译是最合适的。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和秋白同时代的有一个人叫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他自
24、我辩解说,人在情急时固然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他还是一直弄他的纯文学,后来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承认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时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扑上去的人。 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地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革命史上有多少英雄就有多少叛徒。像曾是共产党总书记的向忠发、政治局委员的顾顺章,都有一个工人阶级的好出身,但是一被逮捕,就立即招供。而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他刚被捕时敌人并不明他的身份,他自称是一名医生,在狱中读书写字,连监狱长
25、也求他开方看病。其实,他实实在在是一个书生、画家、医生,除了名字是假的,这些身份对他来说一个都不假。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秋白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已达到自由阶段的知识分子。蒋介石威胁利诱实在不能使之屈服,遂下令枪决。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若地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他没有一点对死的畏惧。 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
26、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恸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这又是一种惊人的平静。就像敌人要给他治病时,他说:不必了。他将生命看得
27、很淡。现在,为了做人,他又将虚名看得很淡。他不但解剖了自己的灵魂,在这多余的话里还嘱咐死后请解剖他的尸体,因为他是一个得了多年肺病的人。这又是他的伟大,他的无私。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特别是一些地位越高的人越爱这样做,别人也帮他这样做,所谓为尊者讳。而他却不肯。作为领袖,人们希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
28、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秋白不朽。 (摘编自语文必修课本1) (1)下列对评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瞿秋白的家乡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他从这里出发投身革命,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的革命道路,他在党内受到“左”倾路线迫害,最终又被国民党杀害,他是一个悲剧人物。B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瞿秋白才华横溢,折服了一代人;他曾在黄埔军校和上海大学讲课,他的课吸引了很多人,其中包括学校教师和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C瞿秋白具有很高的外文水平,他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译著上,鲁迅为他编印的文集从内容到形式在当时都是一流的,在现代文化
29、史上,他可以与鲁迅、茅盾、郑振铎比肩。D瞿秋白就义前写了一篇属于多余的多余的话,因为瞿秋白短暂的一生是坚决斗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伟大、坦荡的生,是完整充实的一生,他完全没必要写那篇文章。 E文章第一段中的“觅渡,觅渡,渡何处”既开篇巧妙自然地照应了题目,又一语双关,恰当地概括了瞿秋白不停地探索的一生,非常耐人寻味。 (2)文章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写出了瞿秋白哪些鲜明的形象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_ (3)作者叙写瞿秋白的生平事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_ (4)梁衡在我写中说过这样的话:写作觅渡的目的是发现人的价值,挖掘人的价值,想写
30、出一种人格的力量那么,瞿秋白的价值和人格力量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_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是个才思敏捷、勤于思考、喜欢钻研的学生,尤以理科见长,同学们一般都是按老师讲的解题方法做题,他却常常独树一帜,寻找到一些更加便捷的解题方法。B自古以来,埋头故纸堆中皓首穷经,两耳不闻窗外事,并以之为乐甚至以之为荣者多矣,但资先生却明确地表示要“感时”,即要关注我们的社会,关注时代生活。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意外地在杭州西湖畔萍水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别提多高兴了。D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居
31、住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不负责任,小区内非常混乱,闲杂人员随便出入,楼道里贴的像牛皮癣一样的各类小广告琳琅满目,业主们怨声载道。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在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镇居民居住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B下半年以来,该银行针对客户集中、临柜人员少、柜面业务量大、客户排队等候时间较长,深入研究,积极寻找对策,努力提升柜面业务效能。C目前我国进口产品进入流通环节,除国家要收取17的增值税外,国内零售商又习惯于向供货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店费、上架费、节庆费等费用,这些费用最终又由消费者
32、来“买单”。D由南阳电视台发起的“魅力南阳行”大型公益活动,不仅推动了社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进步密切了主流媒体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加强了社区干群的关系,产生了不小的反响。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前不久,我向书法界一位同龄朋友讨求“静水流深”四个字,他坦诚地说:我不敢写这四个字。_。_。_。_。_。_。 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 是什么呢?一时难以琢磨透彻,所以怎能轻易落笔 而“静水流深”一句,初觉陌生,可凝神细想,心底便觉有一种涌动 这让我着实吃了一惊 朋友说,但凡弄墨之人,对汉字都怀着一种深深的敬畏 一般来说,有多深的功夫,多深的悟性,才敢写多
33、深奥的字 A B C D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短文第二段的画线处补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中心明确,语句通顺,至少有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6分) 早年,雨伞没有美丽的色彩。当人们需要的时候,它就张开臂膀,挺身而出,主动承受着风雨,为的是给人们一份温馨。当人们不需要的时候,它就紧缩着身子,悄悄地站在房间角落,甘心寂寞。 后来,人们觉得雨伞的外表也应当是美丽的。_。 而今,雨伞的心灵和外表都非常美丽。 _17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中包含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连贯,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个在微风中舞蹈的太阳;
34、 当我们凝视少女那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_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一个黑人小孩儿问母亲,为什么在黑人之外还有白人呢?母亲回答说,因为天有黑天和白天,光有黑天而没有白天,或光有白天而没有黑天,都是不完整的,只有黑天和白天同在,白天和黑天共存,才是一个完整的天。同样,一个黑人和白人同生共存的世界,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二)一个白人小孩儿问母亲,花丛中有红花、黄花、白花,却从来没有见过黑花,但为什么在人群中会有黑人呢?母亲回答说,上帝在造花的过程中,因为一时大意,而忘记了造黑花,为了弥补这一过失,于是
35、上帝在造人的过程中,把人当作花来造,不仅造了红种人、黄种人和白人,还造了黑人,不管哪种肤色的人,他们都是一朵朵花,一朵朵美丽缤纷的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2年秋期期终质量评估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9分,每小题3分)1.D(应为“诗境”是灵魂)2.C(不是任伯年“不忘绘画原来的使命”,是他的创作“令人反省绘画原来的使命”)3.C(对”颇多”理解有误,另外“无法与西画抗衡”是因为缺乏绚丽的光色)二(36分)4.A(责备)5.B(说明其勤奋读书,是从侧面表现)6.A(应为“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
36、”)7.(两处)火都燃了起来,(敌军)便无法记住他们原来渡河的地方,于是就朝着傅永放置点火标记的地方争相渡河。(每分句1分,句意通顺2分。关键词译错酌情扣分) 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将帅,怎能给贼寇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每分句1分,句意通顺2分。关键词译错酌情扣分)8. 运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凄迷悲凉的意境。 运用典故,“桃源“是指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作者因找不到这样的清静安乐之地而感到迷惘、孤独,前途
37、渺茫。(评分标准:答“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并分析,给3分;答“虚实结合”或“用典”并分析,给2分。意合即可)9.“恨”可概括为如下三重:孤苦飘零之“恨”;被贬谪居之“恨”;思乡怀人之“恨”。词上片写景,恰切地写出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和孤身飘零之恨;难觅“桃源”,又住在远离京师的郴州旅舍,易产生思乡怀人之情;作者身闭“孤馆”,极端愁苦,亲友的寄赠没能使他得到安慰,反倒更勾起被贬谪的怨恨。(点出三重恨3分,具体分析3分,意合即可)10.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谣诼谓余以善淫 偭规矩而改错 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三(25分)11答B给3分,答
38、C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 表现祖宗住所(客厅)的古老陈旧和荒寂破败;渲染一种沉闷、压抑、令人绝望和窒息的环境气氛;为自然引出下文有关镜子的故事做铺垫。(每点2分,意合即可) 不能正视自我,缺乏自知之明;没有清醒的头脑,思想愚昧,是非不分,容易被生活中的假象所蒙骗和迷惑;爱慕虚荣,心理变态,陶醉于虚假的美丽中不能自拔。(每点2分,意合即可)作品主题可以参考以下理解: 揭露和批判那种歪曲事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迷惑人心的不正常社会现象;讽刺和批判那种不能正视自我、缺乏自知之明、容易为假象蒙骗的人性的弱点;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出现失真的现象,对此要有清
39、醒的认识;人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而要积极探求假象出现的原因。(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理解只要从文本出发,且言之成理也可给分)四(25分)12. 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第二自然段重点写出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瞿秋白在现代文化史上的贡献,突出了他的才华,又写出了作为文人书生的瞿秋白勇于投身革命的英雄气概;第三自然段写出了瞿秋白身体柔弱但骨头坚硬的特点,突出了他作为革命者的坚强不屈的精神;第四自然段写瞿秋白勇于解剖自我、正视自我,虚怀坦荡,淡泊虚名,突出表现他伟大、无私、崇高的品格。(每点2分,意合即可)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和衬托的写法。(2分)如第二自然段拿梁实秋与
40、瞿秋白对比,第三自然段拿向忠发、顾顺章与瞿秋白对比,第四自然段拿历史上那些为自己涂脂抹粉、极力隐恶扬善的人与瞿秋白做对比,( 2分)这些对比从反面衬托出瞿秋白精神的可贵、人格的崇高和形象的伟大。(2分)(意合即可) 人应该有真才实学,用自己的才学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知识分子不要躲进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关心时代,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命运;身处逆境时不要向恶势力屈服,要坚强从容,敢于斗争,要勇于为正义事业而献身;要有勇于解剖自我、正视自我的精神,不隐恶扬善,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要淡泊生命和虚名,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答出任意4点即可,意合即可)五(20分)13.B(A“独树一帜
41、”: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或一派。常形容见解和学术观点。C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与句意不合。D琳琅满目:形容眼前美好的东西很多。与句意不合。)14.C(A项句式杂糅,B项成分残缺,D项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15.A16.示例:于是,就给它穿上了漂亮、多彩的衣服。平时,它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静静地处于主人居室的角落里;风雨中,它则绽放盛开,为主人撑出一片晴朗的天地,雨景中也便增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酌情评分)17.示例:当我们欣赏春天里一朵摇曳盛开的鲜花时,好似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世界;当我们注目一群蚂蚁团结协作搬运物体的动人场景时,宛如看到了一个人欢马叫、热火朝天的盛大劳动场面。(注意:由小到大,前后句构成比喻关系)六(60分)18.参考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立意:每一种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只有多种事物的共存才能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 要用理解和宽容的态度看待事物; 育人要用正确的导向和恰当的方法。 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