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罗马法规定:如果当事人“商定的价格尚不足订约时被
2、出售物品实际价值的一半,而买方又不愿支付差价,卖主可以蒙受非常损失为由而解除契约”。这说明罗马法( )A防范了欺诈性契约的签订 B具有完备的契约自由精神C旨在调和经济契约的矛盾 D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原则【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法规定在签订契约时必须保障买卖双方的合理利益要求,注重了契约的公平性,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罗马法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原则,没有涉及防范了欺诈性契约的签订,A项错误。仅一条罗马法条文不能说明罗马法具有完备的契约自由精神,B项错误。罗马法包含了很多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契约的矛盾,C项错误。2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对公共文化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戏剧表演、竞技比赛等
3、捐助,如支付戏剧表演的舞台设置和服装费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赢得尊重和名声,甚至是政治资本。这说明当时( )A社会普遍追逐名利 B雅典民主的实质是贵族统治C公民贫富分化严重 D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平衡性【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通过捐助承担一定的公共活动费用,借此可获得名望甚至是政治资本,体现出当时雅典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的平衡性,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通过捐助承担一定的公共活动费用来获得名望的问题,没有涉及普通民众对名利的态度,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的主体为贵族,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雅典民主的实质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古代
4、雅典权利和义务的一定平衡性,没有体现公民之间财富差距的信息,故C项错误。3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 )A道德意识的法律化B重视维护社会稳定C已经形成完备体系D具有形式主义特征【答案】A【解析】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罗马法批判不讲诚信等不道德的行为,是道德意识的法律化。故A项正确;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罗马法提倡善意和诚信,不是重视维护社会稳定,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和具有形式主义特征,排除CD。4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
5、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 )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 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答案】B【解析】从材料“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中可以看出,随着史料的丰富,促进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研究,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最为真实可信”;C项说法错误,错在“依赖”;材料强调的是史料的作用,故D项排除。5中共中央就某一历史事件作出指示:
6、“这次发动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的,是要以西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去推动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开始。”这一事件( )A为国共实现合作提供契机B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使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D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发生的,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国共实现合作提供契机,故选A;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排除B;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迫使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不符合题意,排除C;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不符合“西北的抗日统一战线”,排除D。6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
7、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黄遵宪信中的“新约”( )A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B使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的统治工具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D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转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可知是日本割占台湾,使东南失去了屏障;“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是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始工厂,影响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由此可知黄遵宪的“新约”是马关条约,标志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即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转变,故选D;A是南京条约的影响,B是辛丑条约的影响,C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影响,均不符合题意,
8、排除。7如图是张仃于1947年作的美国救生圈也救不了性命。该漫画( )A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拉开了战略反攻B说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基本消灭C体现了国民政府反动统治危机重重D表明解放军基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漫画中的“蒋”代表着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1947年面临着军事、政治、经济危机,即使美国给予国民党援助,但是也救不了国民政府,这体现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重重,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人民解放军是否展开战略反攻,排除A项;国民党军的主力被基本消灭是在1949年三大战役后,排除B项;题干信息强调国民党统治危机重重,不能反映人民解放军基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排除D项。8顺治末年
9、,和硕安亲王岳乐提出:“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建议除在京各差应留外,在外各差,应行停止,其巡按事务,归并巡抚。”后来清廷接受此建议,废除沿自明朝的巡按御史,将中央监察地方的权利交给总督、巡抚。这一措施( )A使封疆大吏成为专职监察官员B意在缓解吏治腐败引发的社会矛盾C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反映了地方行政与监察权利的平衡【答案】B【解析】“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表明巡按御史制度导致吏治腐败和社会矛盾,故清廷的措施意在缓解吏治腐败引发的社会矛盾,故B正确;A
10、、D材料无法体现;将中央监察地方的权力交给总督、巡抚,使得中央对地方最高官员的监察处于制度性缺失的状态,不利于中央集权,C错误。9在雅典城邦,任何公民都要在一年内为自己的提案负责,即使提案经过了公民大会的批准。如果实施成功,荣誉归于公民大会;反之,公民大会将追究提案人或执行人的责任。这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政治( )A缺乏对公民大会的约束B公民大会徒具形式C纵容政治领袖操纵民意D各个环节权责分明【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即使公民的提案被公民大会通过了还是由公民负责,公民大会只享有荣誉不承担责任,可以分析出公民大会不受到任何约束,故A正确;B不符合史实,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排除;C在材料
11、中没有体现,排除;公民大会批准的提案却仍由公民负责,不能体现各个环节权责分明,D排除。1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有人雇佣金匠打造戒指,双方适用买卖契约还是雇佣契约?如果顾客提供金料就是雇佣契约,如果金匠提供金料则是买卖契约。”这说明罗马法( )A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性B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C力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D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罗马法对交易过程中具体行为的关注,就打造戒指这个商业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权责划分,将不同的商业活动细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故选D项正确;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力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排除C。11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
12、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 )A反映了内阁权力向议会的延伸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D说明内阁左右了议会的立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议会给内阁更多的提案机会,说明了内阁权力向议会的延伸,故选A。分权制衡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间的互相牵制,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C项表述与材料意思相反,故排除C。议会给内阁更多的提案机会,不能得出内阁左右了议会的立法的结论,故排除D。12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初,古希腊时期雅典
13、人在马其顿的大举进攻面前不肯齐心抵抗,以致城邦沦陷的历史事实得到广泛宣传;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牺牲个人利益以巩固国家的重要性B动员美国民众参与对英战争的迫切性C独立后维护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D古希腊政治体制孕育了美国共和政体【答案】C【解析】材料的关键语句也是中心语句是“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说明材料强调战争结束后注重维护个人利益、不倡导牺牲个人利益,C正确;A、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要说明战后“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B不是
14、材料的主要思想,排除。13如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目的是( )A用法律手段确保共和制度B否定封建专制制度C进一步打击法国封建势力D完善三权分立体制【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法国的革命过程是非常曲折的,保皇派的力量一直都是很强大的,所以,1875年宪法和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的直接目的都是在阻止保皇派复辟,用法律手段确保共和制度,故选A;法国大革命已经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排除B;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目的在于限制保皇派的势力,并非打击法国封建势力,排除C;图片材料不能体现“完善三权分立体制”,排除。141862年俾斯麦在议会中说:“
15、只要看一眼地图就清楚,普鲁士瘦长身躯不可能单独地、较长地承担确保德意志安全的军备,这必须由所有的德意志人来承担。”俾斯麦的这段话说明( )A德意志地区主要是由普鲁士及其邦国构成B德国统一必须由奥地利和普鲁士共同完成C必须完成德意志统一以武力维护国家安全D资产阶级和议会是德意志统一的主要力量【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俾斯麦认为,德意志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完成统一,并不是说德意志地区主要是由普鲁士及其邦国构成,故A项排除;德国统一由普鲁士领导完成,故B项排除;据材料“只要看一眼地图就清楚,普鲁士瘦长身躯不可能单独地、较长地承担确保德意志安全的军备,这必须由所有的德意志人来承担”得出必须完成德意
16、志统一以武力维护国家安全,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资产阶级和议会,故D项排除。15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材料中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 )A中英双方实力的变化造成的B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C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D中英文化观念的冲撞【答案】B【解析】材料中叙述的变化实际上体现出的是实力的变化,中国和英国两个国家实力的转变还是得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进一步挖掘出问题的本质;C选项说法没错,但是根本在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性;D选项不是关键性
17、所在。16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以夷制夷”可以理解为在马关条约中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以夷制华”应理解为在太平天国后期清政府借英、法的力量剿灭太平军
18、,即中外反动势力首次联合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以华制华”即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此题应选择A项。根据以上分析,BCD项均错误。1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B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C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D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AABBCCDD【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俄国的势力范围在新疆、
19、长城以北地区,英国的势力范围在长江流域,日本的势力范围在福建,故A项正确;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故B项排除;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但仍有遗留问题),故C项排除;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开始建立外交关系,故D项排除。18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的状况)。”这种“状况”说明( )A革命的领导人多是南方人B近代中国政治经济
20、发展不平衡C南方人比北方人更有斗争精神D北方社会矛盾比南方缓和【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沿海、沿江先进城市、南方先进城市,因为这些先进城市现代化起步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而南方城市现代化落后,反动阶级统治力量强,说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领导人地域分布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比较南北方人斗争精神的信息,故C项错误;当时社会矛盾大体上南北一致,并不是南方大于北方,故D项错误。19当得知国民政府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1926年6月上旬,共产国际远东局主席
21、维经斯基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中共中央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当时没有在工农群众中立住脚跟,开展北伐必遭失败B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最终统一中国C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D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动,不具有民族革命的全部意义【答案】C【解析】国家外交政策和方针调整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苏联方面反对北伐这对于苏联来讲,是属于外交行为,其主要原因是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苏联自身利益,故C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20毛泽东在某文中说到:“
22、(湘南特委)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于是改变原来前委的领导人湘南特委提出的一切工厂归工人的口号,也宣传得很普遍。”毛泽东的这一说法( )A旨在维护湘南特委的正确方针B体现了当时党中央实事求是的作风C反思了边界斗争中的政策失误D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一切工厂归工人”可知其“左”倾错误,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表明毛泽东维护湘南特委的方针,故A项错误;湘南特委不能代表整个党中央,故B项错误;材料的事件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开始了武装割据,革命形势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的时候,日本还未
23、侵华,故D项错误。211933年女子月刊以理想爱人为标题发起一次征文,下表是对这次征文内容的整理。下列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A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B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反映了战争年代特定的审美观C男性对爱人普遍要求无摩登虚荣习气,说明当时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D男女择偶标准都有对爱情忠诚,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答案】A【解析】从材料看出,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当时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故A正确;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并非战争的需要,排除B;“要求无摩登虚荣习气”说明比较务实,是由当时经济落后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并非是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排除C;材料
24、为当选征文的数据分析,不能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排除D。221938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发表告全国学生书,指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即为所由造就之专门技能,均各有其充实国力之意义。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国民政府战时教育的基本方针是( )A为中华民族持久抗战储备人才B与国民政府的抗战路线相呼应C强化国民政府在大学的党化教育D战时抗敌教育与战后建国教育相统筹【答案】D【解析】“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即为
25、所由造就之专门技能,均各有其充实国力之意义”表明战时教育不仅仅需要满足抗战救国,更需要满足战后建设,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排除;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抗战路线是片面抗战路线,材料无法体现国民政府战时教育的基本方针具有片面性,B错误;C与材料无关,排除。23从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计划安排南方民主人士到哈尔滨居住一段时间,待大军渡江后再南下至北平。随后,“北上计划”改为到吉林、长春、抚顺、鞍山、哈尔滨等地方去参观学习。“北上计划”的改变反映出(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B解放战争开始进入了决战阶段C民主人士成为两党争夺的焦点D解放区社会发展的欣
26、欣向荣【答案】D【解析】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共产党取得重大胜利,解放了东北,根据“到吉林、长春、抚顺、鞍山、哈尔滨等地方去参观学习”表明出解放区社会发展的欣欣向荣,故D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排除A;1948年9月辽沈战役标志着战略决战开始,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4共产党宣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1872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体现出,马克
27、思和恩格斯( )A主张从历史条件出发研究问题B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共产党宣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已经提出的结论还要求结合时代发展的情况进行深刻的思考,对已经不符合时代背景的观点进行修改,并提出与时俱进的新观点,因此其具有自我批评与革新的精神。故B选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的革新精神,A选项并未完整概括材料信息,错误;马克思主义原理不只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等,C
28、选项偷换概念,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的革新精神,D选项并未完整概括材料信息,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第II卷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训以“家书”或“令”的形式为主,世家大族重视对子弟的教育,内容从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唐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唐柳氏家规是家训史上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统、完整的家法。宋袁氏世范最初是袁氏家塾训蒙之作,因其“厚人伦,美习俗”,经版印后广泛流传。这一时期还诞生了大量家训诗,内容涉及报国恤民、为官
29、廉正、重节崇德、耕读传家等明清时期,上至帝王显宦,下至普通百姓,多有家训问世。明代家训纷纷引用朱元璋亲制的圣谕六言,特别注意求子弟修身养徳,“做个好人”,“学而优则仕”。同时还有宣扬勤道、诚实等商德准则的,比如清代官商胡雪岩的“五字商训”。此外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记录手工艺和科技的家训。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等材料二 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以其严格的家风著称。在他写给家人的115份家书中,谢觉哉常教育子女:“我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也希望你们这样,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你们的培养。”建国初,儿女们得知父亲做了“大官”,希望得
30、到一些“照顾”,到城里工作。谢觉哉写信告诚说服子女们,在农村老家搞好生产生活,安分守己,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谢老的家书,反映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的“红色家风”摘编自郝建良做官就要做“焦官”从谢觉哉家书看家风(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家训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色家风”的主要内容。(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建设家训家风的社会意义。(6分)【答案】(1)特点:创作主体:中国古代家训的作者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来源广泛,身份多样。呈现形式:中国古代家训形式丰富多样,比如“家书”“家训”“
31、家训诗”等。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家训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体现了忠孝仁义等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家训与时代政治关系密切,比如在家训中引用朱元璋圣谕等;中国古代家训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迁,比如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家训流行。主要功能:中国古代家训重视教化功能,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传承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古代家训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吸取同时期人的经验,形成了特色表达;中国古代家训的传播借助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印刷术等。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繁荣,商人群体壮大;程朱理学是官方正统思想;文化教育发达,民众受教育程度较高;手工业与科学技术取得突出的成就。(2)内容:注重革命传统教育;强调廉洁自律的为官做事原
32、则;(或弘扬公仆精神);立足于培养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接班人。(3)意义:家风家训建设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注重家风家训建设有利于社会风气建设、社会安定和社会文明进步;继承发扬红色家风有利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解析】第(1)小问的第一问,根据材料“上至帝王显宦,下至普通百姓,多有家训问世”说明中国古代家训的作者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来源广泛,身份多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训以家书或令的形式为主”说明中国古代家训形式丰富多样,比如“家书”“家训”“家训诗”等;“内容涉及报国恤民、为官廉正、重节崇德、耕读传家等”说明中国古代家训与
33、儒家思想关系密切,体现了忠孝仁义等儒家思想等结合所学知识从创作主体、呈现形式、主要内容、主要功能、传承发展等方面入手回答。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中国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繁荣,商人群体壮大,思想方面程朱理学是官方正统思想,文化方面是文化教育发达,民众受教育程度较高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科技方面分析回答。第(2)小问,根据材料“我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你们的培养”可知强调廉洁自律的为官做事原则即弘扬公仆精神;“安分守己,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可知立足于培养自食其力的
34、社会主义劳动者和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材料中的“红色家风”注重革命传统教育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小问,材料中提到的建设家训家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体现了忠孝仁义等儒家思想,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从家庭的角度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注重家风家训建设有利于社会风气建设、社会安定和社会文明进步;注重革命传统教育,强调廉洁自律的为官做事原则的“红色家风”有利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等角度分析回答。26武汉作为中国的中部重镇,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从1904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至1910年辛亥前夕,湖北省共设立商会24个。工商业者
35、在拥护政府“振兴工商”政策的同时,强烈反对政府的害商行为,要求“速开国会”、分享政权。商会参与了收回利权抵制美货、地方自治、国会请愿等维护自身利益的民主运动,还出面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教育变革。摘编自王春雷辛亥革命前夕武汉工商业的早期现代化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大变局中,武汉成为世界聚焦的大都市。1926年底,革命浪潮从珠江席卷到长江中游。轰动世界的大革命在这里进入高潮,继而大革命在这里彻底失败,继而土地革命又从这里开始。摘编自田子渝武汉曾是赤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北商会建立的历史背景。(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轰动世界的大革命”能够在武汉进入“高潮
36、”的历史条件。(4分)【答案】(1)历史背景: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清末新政鼓励工商业发展(或:设立商埠,奖励工商);收回利权运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2)历史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为充分提供了物质条件;民族资产阶级注重反帝和民主斗争提供了政治基础;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武昌起义发生地)革命基础较好;北伐胜利进军。【解析】(1)历史背景:根据“从1904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至1910年辛亥前夕,湖北省共设立商会24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北商会建立的历史背景是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清末新政鼓励工商业发展;根据“收回利权抵制美货”得出收回利权运动;根据“振兴工商”得出实业救国思潮影响。(2)历
37、史条件:根据“从1904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至1910年辛亥前夕,湖北省共设立商会24个”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为充分提供了物质条件;根据“商会参与了收回利权抵制美货、地方自治、国会请愿等维护自身利益的民主运动”得出民族资产阶级注重反帝和民主斗争提供了政治基础;根据“商会参与了收回利权抵制美货、地方自治、国会请愿等维护自身利益的民主运动,还出面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教育变革”得出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革命基础较好;根据“革命浪潮从珠江席卷到长江中游”得出北伐胜利进军。27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探索到蜕变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国共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1)结合图1、图2
38、、图3,分析国共由对抗走向合作的原因。(5分)(2)图3反映了中共从探索到蜕变的过程,这一时期中共实现了怎样的蜕变(5分)【答案】(1)原因:日本侵华的加剧;国民党内部抗日力量的压力;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导思想;红军力量的保存;民众要求合作抗日的舆论压力;西安事变。(2)蜕变:从国民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关系。【解析】(1)原因:日本侵华的加剧;国民党内部抗日力量的压力;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导思想;红军力量的保存;民众要求合作抗日的舆论压力;西
39、安事变。(2)蜕变:结合所学可得出从国民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关系。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 19171937年苏俄研究主题统计简表类别文章总篇数研究主题文章篇数政治类978苏俄革命96政治制度77政治组织34政治人物61政治思想76政权201政党139军事、国防70外交150法律74经济类1334财政49工业110农业235商业13外贸66计划经济314消费协作134新经济政策65银行货币51综合297社会生活类323儿
40、童15妇女104工人26农民38青年9综合131教育262思想69文化297中国与苏俄216总数3479中国知识界苏俄研究趋势图摘编自齐廉允中国知识界对“苏俄道路”的认知(1917193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71937中国知识界研究苏俄的基本趋势及主题,并说明原因。【答案】趋势及主题:19171937年,中国知识界研究苏俄虽有起伏,但呈上升趋势;研究主题范围广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生等均有涉及。原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资产阶级借鉴欧美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失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继续探索民主革命道
41、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解析】“基本趋势”,根据材料“中国知识界苏俄研究趋势图”可以概括得出:中国知识界研究苏俄虽有起伏,但呈上升趋势。“主题”,依据材料“19171937年苏俄研究主题统计简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范围广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生等均有涉及。“原因”,依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借鉴欧美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失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继续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