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四 第一讲 传记(新人教版)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于2007年第一次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它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使试题进一步贴近生活,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是新课标实验区试卷的显著特色。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要求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项能力。具体包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近年来,本专题在高考中呈现出以下特点:1实用类文本阅读比文学类文本更重视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因为实用类文本涉及的材料以纪实为主,选取的较之文学作品更加丰富而繁杂,突出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概括中心的能力。考查的重点是结合文体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价;考查的难点和热点是探究试题。2实用类文本涉及人物可以分四类:潜心钻
3、研的学问家;见识卓越的教育大家;追求卓越的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体现时代精神、传承爱国情怀的人物。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杂交水稻之父。3取材首选人物传记,其次是科普文章、人物访谈、消息通讯。山东省自2007年开始,分别考查了新闻、传记、访谈、新闻;广东自2007以来,分别考查了访谈、传记、科普文章、新闻;新课标全国卷和辽宁卷一直比较固定地考查人物传记。4命题形式多样,2010年新课标卷、辽宁卷、福建卷采用了客观题加主观题的形式,山东、天津等卷采用主观题形式。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我们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
4、的人生经历,要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传主形象。此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的?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3理解句子的含意。4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例1(2010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黄遵宪的外交活动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如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观念,“遂发凡起例,创为日本
5、国志一书”。该书以“史家纪述,务从实录”为指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中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他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
6、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瘼。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蛮貊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日双方进行具体交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己。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奉本国政府接收专管
7、租界之命,但求按约指地。”黄遵宪毫不示弱,不为其气势所慑。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评,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让给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珍田的无理要求。他又亲自草拟商埠议案,凡是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详的地方,只要是有利于挽回中国自主权利的,“无孔不钻”,“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地挫败了珍田舍己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国争了口气。黄遵宪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中,把他十几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8、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以保国民生计。又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他阐述说:“于固执己见,则诿以彼国来明我意;于争夺己权,则托于我国愿同协力;于要求己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酌度。”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谈判的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谒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将之以诚恳,济之
9、以坚贞,守之以含忍。”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目的。(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6分)答:_ _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传主事迹的概括的能力。解题指导 本题答题区域较明显,将第二段中对黄遵宪活动的叙述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参考答案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阅卷抽样(前人之失,后人之鉴)考生甲答案编写日
10、本国志,让国人全面客观地了解日本。关心侨民疾苦,着力改善他们的待遇。与殖民主义者斗争,保护华侨财产。挫败珍田舍己,维护了国家利益。评卷考试得分:3分阅卷评析:考生的失误在于:没有看清题目中“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这个事件限定,第一、四个要点超出了这个范围,属于无效要点。不得分;第三、四个要点基本概括正确,但概括欠全面,如“保护华侨财产”的依据是大清律例,未答出,扣1分;要点缺少,“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未能写出,扣2分。因此,本题综合得分3分。考生乙答案黄遵宪到新加坡后,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又与英国殖民者进行斗争,按照大清律例来保护华侨财产,还
11、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并亲任社长,发展华文教育。评卷考试得分:5分阅卷评析:该考生能够明确题目要求,找准答题区域,要点也比较全面。但是,一味地照搬照抄不是概括,概括不够简练,有些拖泥带水。另外,在答题形式上也要注意应用小要点的形式列出,做到要点明确。因此,扣掉1分。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 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如黄遵宪 的外交活动一文通过“澄清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观念”“任新加坡总领事”“马关条约签订后”等几个阶段发 生的典型事件,来展现人物形象。2注意细
12、节描写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例如黄遵宪的外交活动一文中写黄遵宪面对珍田舍己的蛮横无理,表现得很从容,并且据理力争,打击了其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主权。3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与他人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传主与时代”
13、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黄遵宪生活在晚清,可以说当时的政治环境很不好,但是他仍然能够在外交活动中坚持坚定地立场,并致力于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在外交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分析概括”,当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应该有其鲜明的特色,因此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在借鉴“分析概括”的解题方法的同时,结合传记的特点来解答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杨绛和他的父亲孙莲莲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除了作为钱钟书夫人为人所熟知外,她本人更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作家、翻译家和著名学者。李健吾评价她“不是那种飞扬躁厉的作家”,而是有着“缄默的智慧”
14、的、有着静默恬退的睿智和微笑达观的态度。她的父亲杨荫杭,是江苏最早从事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曾经留学日本和美国。他表面看起来凝重有威,因而孩子们都怕他。但他却从不打骂孩子,如果有人不乖,他只会叫急,喊妻子过来把淘气的孩子提溜出去训斥。所以孩子们怕虽怕,却都喜欢和父亲亲近。钱钟书初见他时未免有点害怕,但接触久了,即摸出其“望之俨然,接之也温”的性子。杨绛的父亲有时也很严肃。那年杨绛16岁,正在振华女中的高中部读书。那时北伐战争已经胜利,学生运动很多,常要游行开群众大会等。一次学生会要各校学生上街宣传就是拿一条板凳,站上去向街上的行人演讲。杨绛也被推选去参加。但她却担心自己的个头小,一着急就涨红了脸
15、。而且当时苏州风气闭塞,街上的轻薄男子又专爱欺负女孩子。她怕自己一站上板凳,就会被人看猴儿似的拢上来看,不会有什么人正儿八经地听演讲。不过,女学生只要说“家里不赞成”,就可以豁免,许多旧家庭里的大小姐就这样推掉了。她于是周末回家向父亲求救,问能不能也说“家里不赞成”。父亲却一口拒绝,说:“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杨绛说:“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呀。”父亲说:“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在你。”并告诉她,自己从前做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时,有一次张勋不知打败了哪个军阀胜利入京,江苏省的士绅联名登报表示拥护。他的下属擅自把他的名字也列入了拥护者的名单,以为名字见了报,他即使不
16、愿意也只好罢了,但他坚持“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立即在报上登了一条大字的“启事”,声明自己没有拥护。他对女儿说:“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 to say No!敢吗?”杨绛第二天到了学校,坚持说:“我不赞成,我不去!”为此还挨了老师狠狠地批评。虽然这并不是为了什么伟大的目标,只是一个脸皮薄、爱面子的女孩子不肯上街去出丑,但父亲的做法在杨绛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杨绛的学业,父亲并不多加干涉,而是放手让她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父亲钻研的音韵学,常常把某字的平仄拿出来考她。杨绛在高中还不会辨平仄声,父亲却也不急着教,只让女儿涵咏体味还安慰她:“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有一天她果然四声都能
17、分辨了。父亲晚上常踱过廊前,敲窗考她某字读什么声。女儿考对了,父亲高兴而笑。父亲的教育理论是孔子的“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杨绛只要对什么书表示兴趣,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她的书桌上,即使有时他得爬梯到书橱高处去拿;但假如她长期放着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父亲把书收走了,这就等于是父亲的谴责,无言的批评。杨绛喜欢读诗词小说,对父亲枯燥的音韵学“合口呼”“撮口呼”之类不感兴趣。父亲也不强迫女儿学他的一套,还为她买来最喜欢的书籍。杨绛上大学分文理科的时候,因为各门功课都平均发展,所以为选专业一事颇费了一番踌躇。老师们推荐她报理科,她回家去问父亲拿主张:“我该学什么呢?”父亲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
18、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于是,杨绛终于不顾老师们的惋惜和劝导,选择了她喜欢的文科。父亲有一次问杨绛:“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父亲笑了,说:“我也这样。”杨绛因此感觉到自己似乎已升做父亲的朋友了。杨绛是个贴心的女儿,每天早饭后,她总要给父亲泡一碗酽酽的盖碗茶。父亲晚饭后,她也要给父亲削个水果,或是给父亲剥风干栗子、山核桃等干果。中午饭后,她非常懂事地带弟弟妹妹一哄而散,让父亲歇午。一次父亲叫住她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她就陪在父亲旁边看书。父女俩的感情就是这样平淡而深厚。
19、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父亲突然在苏州因中风去世。1983年,杨绛在当代双月刊上发表了散文回忆我的父亲,记录了和父亲一起生活过的点点滴滴,在那平静恬淡的娓娓道来中寄托了女儿对父亲真挚的情感和深切的怀念。钱钟书觉得杨绛父亲“望之俨然,接之也温”,请问文中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杨老先生“温”的性格特点。答:_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的能力。题干要求围绕“温”来筛选,第一段有“不打骂”,第二段有“耐心教育”,第三段有四处,依次是:让孩子按照兴趣学习;教孩子体味音韵学;关于责备女儿未读书的方式;朋友式的平等对话。考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按照文本顺序逐一梳理,避免遗漏。答案:从不打骂孩
20、子;对于杨绛当年不想参加演讲这样的严肃问题他也是耐心教育;对音韵学的教授也不着急,让女儿慢慢体味;对女儿没有读他找出的书的责备方式;与女儿朋友式的对话;不强迫女儿做不感兴趣的事。传记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并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的一种叙事性文体,真实性和文学性是它的突出特点,它所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创作时不允许随意虚构,同时,它又具有文学性,其中倾注了作者对传主的爱憎情感。2011年全国语文高考考纲要求考生阅读实用类文本的时候,能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例2(2008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碚创办“
21、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书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从性情、智慧、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
22、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抄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还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
23、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300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17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保存文化是对的,哪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
24、,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毁,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忠厚的一面。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扬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
25、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文章有删改)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4分)答:_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题指导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应联系人物的言行或生平事迹,在全面把握文本内容、关注语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合。文章第二段内容是回答本题的关键区域,但还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参考答案 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2分)“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2分)阅卷抽
26、样(前人之失,后人之鉴)考生甲答案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评卷考试得分:1分阅卷评析:考生只知道照搬原文(第二段)内容,没有进行必要的整合,并且要点很不全面。仅仅回答了“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个内容的部分要点。只能得1分。考生乙答案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就是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评卷考试得分:2分阅卷评析:考生能够找准答题区域,写出基本要点,但是缺少整合。另外,对于“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的回答还应看它紧接着的句子“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
27、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这样要点才全面。少一个要点,扣2分。“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就是能够把握各类作品所传达的立场、观点、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文本一旦产生,就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并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解答“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一类的试题,要注意区分文中作者、传主、他者等不同人的观点,必须认真疏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撑自己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断。对文本评价的方法如下: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阅读传记,应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以及相关评论中把握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和情感倾向,了解传主的思想立场、政治主张或艺术观点等。
28、传记是写人的艺术,事件和细节是传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传主的态度和情感离不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的描写,评价时要善于从梳理具体事件、场景、细节入手,由表及里,去粗存精,把握其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还要抓住文本中的议论或评论的文字,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传记,要理解作者塑造传主的意图,这是评价文本社会价值和影响的一个入口。传主一般是对国家或人类 作出重大贡献或有重大影响的人,阅读时,应结合传主 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述的传主个人 事业及心路历程的重要事实,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 和细节,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
29、析和客观的评价,从而揭示出传主的典型社会意义和影响。(2010枣庄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马丁路德金之梦(节选)狄 马 能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新约:马太福音第10章1955年12月1日,在美国蒙哥马利市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一个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缝因为拒绝为白人让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视蒙哥马利市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的法令。这时,一个杰出的黑人刚刚从北方的一所大学毕业不到半年。当他从一个黑人民权组织那里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意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严已经觉醒,历史性反抗的时机成熟了。他站出来号召黑人
30、兄弟,“不与邪恶的规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给汽车公司以经济上的支持”。他就是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于美国南部一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他先在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神学院学习,最后在波士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帕克斯事件”发生四天后,他在该市组织黑人55000名,掀起了一场著名的黑人为争取基本人权的“罢乘运动”。这是南方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整个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团结起来为自身权益而抗议的运动。当时,马丁路德金26岁,在一座小教堂当牧师。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首都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黑人集会。会上,他面对25万听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当时,与会的黑人唱了一天灵歌,
31、听了一天演说,身心疲惫到难以站着听讲。但当马丁路德金上台时,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他在演说里,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作一张“期票”,当黑人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语音铿锵,雄浑苍凉,它让人想起黑人兄弟自贩卖为奴以来几百年的苦难和眼泪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觉醒起来,真正信守它的诺言,我们坚信这条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佐治亚州红色的山丘上,从前奴隶的儿子和从前奴隶主的儿子将会像兄弟一样在一张桌子旁坐下来!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甚至密西西比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狂热情绪使人透不过气来的地方也会变成一块自由和公正的绿洲!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
32、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仍然能够感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这场演讲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酷爱平等的人们,甚至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请马丁路德金到白宫做客,并说:“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梦到,有一天新的民权法案能够在参众两院通过。”三个月后,总统带着这个梦遇刺身亡。而像大多数理想主义者一样,马丁路德金,这个一生苦心经营“梦想”的黑人也最终倒在了“梦”的路上。1968年3月,金组织“贫民进军”。4月,来到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下榻洛林汽车旅馆。4日晚饭前,他立在二楼三百号房间的阳台上,和其他同志谈话。而没有想到,这时在街对面的一幢普通公寓里,一个狙击手已端好了一架带有观测镜的汽步枪
33、。子弹从前面穿过金的脖子,在腭后爆炸,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一个怀揣美好梦幻的黑人就这样倒下了,不再起来。本文在引用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后,这样评价道:“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你认为作者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答:_答案: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充溢着“大悲悯和大悲痛”,他为黑人在美国的生存状况而悲痛。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不仅在物质上极度贫困,而且在精神上也备受屈辱。虽然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但是他们却像流亡者一样缺少归宿和安全感。马丁路德金饱含同情与悲痛的演讲如同交响乐一般在听众心中回荡,使他们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文质兼美,使他这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成为“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本题可以从多角度回答,但要言之成理,说出明确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