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述康熙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比较康熙时代的中国与西方,分析此后的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形象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历史地图跨越时空界限,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感受历史事实,得出正确历史认识;通过谈话法,设问法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让学生在参与中收获知识,形成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康熙的勤奋好学、文治武功中体会康熙积极进取的精神。确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学习康熙在巩固和发展统一
2、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康熙在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进程中的主要功绩【教学难点】:如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给予客观而辩证的历史评价。【教学过程】师:大家好!屏幕给大家展示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君主,他是谁?生:清朝的康熙皇帝。师:康熙帝能够赢得这么多人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他有着近乎传奇的一生,生处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做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奠基者,他的一生特别引人关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近康熙。我们一起来学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这一课。第三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师:
3、相信同学们对康熙也有一定的了解,我估计大多数都是来自电视剧,如屏幕所示的康熙大帝鹿鼎记等等。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电视剧里面的人物虽然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有些东西还是虚构的,要想了解真实的原汁原味的康熙皇帝,我们还得参阅诸如清史稿圣祖本纪清圣祖实录康熙起居注等等历史书籍和原始文字记载。今天就让这些历史书籍带领我们走进康熙的一生。师: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清王朝的统治,康熙是顺治皇帝的第三子,先来了解一下康熙个人小档案师:康熙生于公元1661年,八岁即位当皇帝,14岁亲政,在位61年,死后谥号仁皇帝,庙号圣祖。康熙时幸运的,因为他生在帝王家,但是他的幼年过得并不开心。请两位同学来阅读两篇材
4、料,我们来认识幼年的康熙。第一篇 少年执政 志做明君 (板)生:(阅读)康熙虽然有一个忧患的幼年,但是却有着一颗倔强而坚定的心;正是幼年的勤奋好学,持之以恒,才有了后来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1、忧患幼年,勤奋学习师:1661年,年仅8岁的康熙即位为帝,当时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以及鳌拜四位亲王辅政,鳌拜更是权倾朝野。康熙面临的处境并不太平,请大家看幻灯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康熙帝面临的处境。2、八岁即位,十四亲政师:(结合地图讲述)东北有沙俄的虎视眈眈与侵略;西北有漠西漠北蒙古需要加强管理,西南有三位藩王威胁到中央集权,郑氏集团控制的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再加上鳌拜的专权,康熙的处境是非常艰
5、难的。师:面临艰难处境的康熙并未消极悲观,政治才华在年少时代就开始体现出来,首先针对鳌拜的专权,14岁亲政的康熙帝以其过人的智慧智擒鳌拜,敲山镇虎,即把权力收到自己的手里,又稳定朝廷秩序,没有引发大规模的宫廷变乱。显示出了年轻皇帝过人的政治智慧,亲政以后的康熙更是对朝政兢兢业业,立志做贤明有为、励精图治的君主。3、智擒鳌拜,志做明君第二篇文治武功 巩固统治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以后,康熙皇帝开始在文治武功方面巩固国家统治。面临艰难处境,他首先拿三藩开刀。这里的三藩指的是谁呢?生: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与平南王尚可喜师:清朝建国,在清军入关和镇压南明政权的过程中,吴三桂、耿精忠与尚可喜立过功勋
6、,所以被封为平西王、靖南王和平南王。久而久之,割据称雄的三藩严重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在经过一些列的争论之后,康熙帝准备削藩,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乱”。康熙皇帝亲自平叛。请大家看材料。1、平定“三藩” 巩固统一生:(阅读材料,了解概况)师:康熙皇帝平定“三藩”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生:思考回答: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 有助于清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师:对于康熙帝平定三藩的历史评价,史学界并不统一,请大家看材料思考:为什么是同一个历史事件,史学界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呢?影响评价历史事件的因素有哪些?生:思考回答。第一种观点是站在国家统一与社
7、会发展的立场上的;第二则材料是从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站立的阶级立场上来分析的。所以评价历史事件所站立的阶级立场,看问题的角度都能影响到评价的结果,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哪种观点正确哪种观点错误。师:三藩平定之后,康熙皇帝开始着手解决台湾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请大家了解一下相关史实。2、统一台湾 开府设县三国时期 吴王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 -最早追溯 隋唐时期 称台湾为“流求”,汉族人民开始移居开拓! 元朝 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 隶属江浙行省 -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明朝末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统治38年(16241662)。16
8、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以台湾为反清复明的基地,台湾却与大陆分离。师:清朝建国以后,对台湾采取什么政策?生:通过海禁,切断台湾与东南沿海居民的联系,对台湾进行封锁。师:那么到了康熙亲政以后,对台湾问题又是怎么考虑的呢?先请大家看几则材料:思考一下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日费天府金钱于无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 多数大臣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 “红毛(西方殖民者)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如果一旦让其占有台湾,必定会以台湾作为基地,利用“精壮坚大”的战舰进犯大陆沿海,“此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
9、然无虞”,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施琅恭陈台湾弃留疏生:朝廷对台湾的政策并不统一,分歧比较大。师:针对这样的分歧,康熙皇帝果断力排众议,决定武力统一台湾。康熙帝抓住有利时机,重用施琅,派两万水师,攻占澎湖。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收复台湾过程中,康熙帝表现出来的果决起到了关键作用。自此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强,既有利于台湾的开发,也巩固了祖国的海防。自此西南东南边境太平。但是在西北,如何治理蒙古又迫在眉睫。下面我们来看看在治理蒙古方面,康熙帝又有哪些举措。3、亲征朔漠,善治蒙藏师
10、:首先解决的是平叛准噶尔部的叛乱: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抵抗失败后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噶尔丹自以为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面对狂妄的噶尔丹,康熙帝下令出兵平叛,并且三次御驾亲征,最终迫使噶尔丹自杀,平息了叛乱(1690)。师:平叛了噶尔丹叛乱以后,为了加强对蒙古族与藏族的管理,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正
11、式接受全体克尔克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并且延续清初政策,在蒙藏地区特封四大活佛。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情况。达赖(1653西藏)班禅(1713西藏)哲布尊丹巴(1691外蒙)章嘉(1712内蒙)四大活佛分掌蒙藏地区的喇嘛教务。通过分而治之的策略达到了朝廷对蒙藏地区的控制,同时也保护了佛教,迎合了当地人的信仰。师:除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管理以外,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特别注意融合民族关系,关注民生,在管理国家方面善于学习和创新,一步步巩固统治。4、重农兴文,巩固统治师:这是根据康熙起居注等史籍绘制的1684年康熙首次南巡示意图来(展示幻灯片)请问在康熙南巡途中哪件事让你印象最深刻?生:至江宁,谒明太祖
12、陵,这体现了治理国家的一脉相传的统系。辍耕录正统辩引元杨维桢三史正统辨:“道统者,治统之所在也。” 师:另外的三件事我认为也值得大家注意:其一是至黄河北岸临阅诸险工,与河臣靳辅论治河方略,体现了他治理黄河的意愿;至高邮湖,见民间田庐、多在水中。登岸行十余里,询耆老疾苦。体现他重视农业生产,关注民生; 至孔庙,行三跪九叩礼。亲书“万世师表”。这更是体现了他崇尚儒家文化。他这样做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呢?生:正是因为这些行动,赢得汉族地主的支持,协调了民族矛盾,巩固了自身的统治。师:康熙帝也重视文献典籍的编纂,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通过文治武功,康熙帝巩固了统治,为清帝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接下来
13、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北疆沙皇俄国的侵略了。第三篇 抵御外侵,维护主权1、雅克萨之战师:如图,沙俄侵略军侵占我国的尼布楚、雅克萨等地,抢掠中国当地少数民族。面对沙俄的侵略,康熙帝做了精心准备,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并制定了方略,提出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时机成熟以后康熙帝分别命令彭春和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难能可贵的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最终迫使俄国接受谈判,促成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2、尼布楚条约师: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生: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以东属中国。意义是中国第一
14、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维护了边界长达170多年的稳定,而且在条约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实属难能可贵。师:说康熙帝是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丝毫不夸张,我们再来简单回忆一下其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师:康熙帝给自己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怎么去评价他呢?我们又该如何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呢?第四篇 功过孰论 后人评说师:如何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这是我们中学历史学习要掌握的一项基本的技能。 就结构而言,应分进步性、局限性、评价三部分。 就内容而言,应考虑其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就评价方法而言,首先应遵循辨证唯物主义原则,一分为二地评价
15、历史人物。其次,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与环境中去,考虑其时代和阶级属性,不可苛求历史人物。第三,坚持发展的观点。从大是大非的角度出发,看其对国家的统一、发展是否作出贡献,是否对生产力发展、社会的进步起积极作用。第四,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既做到不虚美、不掩恶,又能够不以偏概全、因人废言,克服“英雄史观”;第五,坚持史论结合的观点。不空谈,不简单罗列史实,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第六,既遵循课本的观点,又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说法,大胆提出自己言之有理的正确见解。下面我们就依据这样的方法来评价一下康熙皇帝。首先我们来看看康熙皇帝的大事年表,顺治18年(1661年,8岁),即
16、位。康熙6年(1667年,14岁),亲政。康熙8年(1669年,16岁),智擒鳌拜。康熙20年(1681年,28岁),平定三藩。康熙22年(1683年,30岁),平台湾。康熙23年(1684年,31岁),首次南巡。康熙24年至28年(16851689年),部署两次雅克萨之战,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29年至36年(16901697年),三次亲征,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康熙47年(1708年),下令编绘全国地图。经过11年的实地测绘,于1718年完成。 师:看了这些大事,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这些事件起到什么作用?生:巩固了国家统一。师:展示康熙统治时期中国的版图,看到这幅地图以及解释说明,同学们又有什
17、么感慨?生:清王朝真强大师:根据这些材料,我们说康熙皇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丝毫不为过。那么康熙皇帝是不是就没有什么过失呢?请大家看两则材料(展示材料),分析一下这都是什么政策,又产生了什么影响?生:禁海令使中国游离于世界发展潮流之外,而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完全是站在维护满清王朝统治的立场上的。钳制了思想阻碍了文化。师:除此以外,我们还了解在政治上康熙皇帝加强专制,经济上重农抑商,等等这些措施又使中国在封闭的环境中生存,可以说他间接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总之,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所创盛世,是封建社会最后的盛世。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师:以上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从康熙的身上,我们学习到他的好学,果敢,持之以恒,勇于在不利的环境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管能动性,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坐的各位,只要你们不懈努力,我坚信你们的未来无限光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