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课标解读按照课标,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精髓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中感受文化继承的价值。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落实策略课前: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相关资料,准备才艺展示。课上:情景讨论法、
2、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当堂辩论法、才艺展示法。(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情景导入课件展示资料:中国的古代文化艺术,引导学生在看视频的同时进行识别、观察,尽量记忆,以便教师提问。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刚才镜头中出现了我国哪些剧种?你们知道它们主要活动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剧种是否至今还在?你们还知道中国有哪些独特的艺术吗?面对这些濒临失传的艺术我们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探讨的内容。方式二:话题导入“国学热”持续升温从有大学开办国学院、国学讲座,到接连出现的少儿读经班、“孟母堂”、国学馆,以及汉服热、成人礼的兴起;放眼国际,从全球联合祭孔,到孔子学
3、院在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以及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升温等等。国学一派热闹景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地位分析本框题所处的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顺序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发展;最后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本框题主要是介绍第二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它向前承接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发展创新传统文化做了铺垫,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内容。从现实的角度讲,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
4、和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往往又放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上,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高考考查该考点时经常与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等知识点联系起来。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阅读教材P3941“传统文化面面观”,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2阅读教材P42“传统文化在今天”,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3阅读教材P424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成知识3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
5、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互动方式可以利用探究问题由浅入深地实施。注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步骤6、7、8:处理探究2,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掌握,最好交由学生自主处理,参照探究1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注步骤5: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题组训练”1和2,巩固探究成果。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1
6、和2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步骤4:教师通过“疑误指津”进行释疑解惑或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注:建议教师除已有“题组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注: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找一些体现本知识点的事例加以说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和内容。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3.
7、理解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重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表现(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歌曲、绘画,还是手工艺品或民间小故
8、事等等,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连线区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传统文化的影响(1)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原因(1)对民族和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
9、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2)对个人: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2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012年10月,北大、清华学子组队参加麻将世锦赛把麻将推上舆论的焦点,更有百万雀友为麻将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万人签名。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提示】“
10、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提示一】(1)针灸起源于中国,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一批著名演员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 0006 000年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
11、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2)传统文化还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地域性等特点。例如:我国的传统文化崇尚“信”,今天我们仍然强调“诚实守信”,构建诚信社会。【提示二】(1)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吃汤圆的习俗始于宋朝;端午节的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盛行始于宋朝。少数民族的风俗,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查阅、收集资料来回答。(2)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主要是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它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另外,这些传统习俗也随社会发展不断地自我筛选和演变。【提示三】(1) 居住在不同地
12、区的学生可结合实际,描述当地传统建筑的特色,其文化内涵要多方了解,总结概括。(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克族、藏族使用的毡房,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非常方便,不占用土地资源;有些传统民居确实占地过多,但传统建筑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技术参考价值,在今天还有很好的旅游观赏价值。因此,应当予以适度保留,不可全部抛弃。【提示四】以孔子、孙中山的思想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的丰富和发展,在今天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实践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
13、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提示五】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忠”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最高原则,左传中的“临患不忘国,忠也”,要人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维护国家利益而献身,是积极的,对现实生活来说就是财富,应该提倡;而宋代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忠君思想对现实生活来说是包袱,应该抛弃。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问题导思】当下许多婚礼运用“声光电”的高科技,更难能可贵的是,也有许多新人将传统艺术融入到婚礼中,相声、京剧、打腰鼓、扭秧歌、踩高跷、耍滚灯,一场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婚礼可以令人回味无穷。近些年,不少华侨回国举办传统婚礼或在国外举办中式婚礼
14、。1材料中涉及传统文化的哪些表现形式?【提示】传统婚礼传统习俗,相声、京剧、打腰鼓等传统文艺,都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2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有何特点?是如何体现的?【提示】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传统婚礼和相声、京剧等活动的举办,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许多婚礼运用“声光电”的高科技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不少华侨或回国举办传统婚礼或在国外举办中式婚礼,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3. 中国传统文化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吗?【提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
15、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1.传统文化具体表现形式的区别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以古代文化、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地位作用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16、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典例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北京菊儿胡同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大同”世界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传承下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2全面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1)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首先,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具有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7、;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保留在民族的发展的进程之中。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与时俱进。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精神力量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民族性”并不意味着不同民族间的传统文化不具有共同的东西,所以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本民族的个性”与“不同民族的共性”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特征图示相对稳定性是
18、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二者的侧重点不同。【题组训练】1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有关专家介绍说,七夕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节日的活动内容以乞巧为主,主要参与者又是少女,因而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节日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正确,这是传统文化的特征,古老的传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民族性;多样性在
19、材料中未体现,不选;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表述错误。答案选B。【答案】B2冼星海创作的雄浑激越的黄河大合唱让人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号角。这说明()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A BC D【解析】传统文化有优秀的和落后的,表述有误;题干所讲的是传统文化而不是传统思想,所以与题干不符。【答案】B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导思】2012年9月27日,201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省曲阜开幕。此次文化节以“文化圣地,共有家园”为主题,紧紧跟随孔子提出“天下
20、大同”的思想,希望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姊妹。目的也是想让人与人的关系更融洽,让孔子文化节更加突出国际性、开放性、地方性和参与性。1. 我们对待传统孔子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提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 “文化圣地,共有家园”的主题说明了什么?【提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圣地,共有家园”,说明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3. 为什么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提示】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
21、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有利于发展山东经济。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去粗取精的历史选择过程,现存的文化无一不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活跃在人民群众中,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从传统文化的性质上来说,传统文
22、化既有民族的精华,也有民族的积垢,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国家兴旺、个人发展;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说,是否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也决定着文化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决定着其是成为社会的推动力量还是阻碍力量,因此,必须正视传统文化。2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1)从传统文化自身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2)从时代的需要看: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
23、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全盘继承。因为传统文化存在积极的作用而对其全盘肯定,或者因为其存在消极的影响而对其全盘否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题组训练】3春节拜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相传下来的习俗。但现阶段人们拜年已经不再采用磕头施礼的方式,而代之以更加文明的握手、拥抱等形式,一些人则采用手机短信等更加便捷的拜年方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传统礼仪道德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B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
24、久地影响D文化的流行和传播是借助科技而发展的过程【解析】材料反映拜年习俗因时而变,革除了磕头施礼等封建等级方式,代之以更加文明、便捷的方式,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故答案选B。A项错误,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C、D不符合“启示”的设问要求,不选。【答案】B4.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身着古色古香服装的中小学生,用明快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吟唱着一首首古诗词。这样做()A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B有利于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C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5、D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解析】全面继承和抵制都表述错误,A、D两项不选;“消极作用”在材料中未体现,B项不选,因此选C项。【答案】C 【走进生活】古有俗语:“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徽商是一支贾儒结合型的商帮,其“贾而好儒”的特点使其推崇“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商德,这种以儒经商的良好商业道德至今仍是现代商业所推崇的准则之一,但徽商也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及“农本位”、“官本位”、“有商无工”等弊病时代造就了新徽商。在沉寂了100多年之后,新徽商在继承徽商“诚信、好儒、重义”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一脉相承了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徽骆驼”精神,在时代的经济领域纵横驰骋,创造出
26、了“奇瑞”、“江淮”、“海螺”、“丰源”、“洽洽”等知名民族品牌,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登上了中国商界舞台。【知识对接】材料信息知识对接以儒经商的良好商业道德至今仍是现代商业所推崇的准则之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推崇“以诚待人”等商德,也存在着“小富即安”等弊病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新徽商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一脉相承了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徽骆驼”精神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在时代的经济领域纵横驰骋,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登上了中国商界舞台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感悟应用】1. 徽商求商德、尚诚信的处世风格,帮助徽商创下中国商界不
27、朽的传奇,诚信价值和真谛也得到历史的验证。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因时而变的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从古到今中华民族都倡导讲求“诚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性和稳定性。故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2“以诚待人”、“以信接物”是传统徽商文化中的精华,那么我们对待优秀传统徽商文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继续保持和发扬自觉地加以改造A BC D【解析】要解好此题,首先要认真读题,题干要求回答对待优秀传统徽商文化的态度,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观点正确,理由是它们是从继承和发扬的角度考查,符合题意;是对传统文化中徽商文化中糟粕
28、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A。【答案】A3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古代徽商的商业观念。【解析】古代徽商的商业观念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答案】古代徽商的商业观念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古代徽商的商业观念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0000000000000000000012013年8月8日,是我国回族、
29、维吾尔族的开斋节。是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伊玛目宣讲教义。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对传统文化中_的继承。()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解析】此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教材即可选出。【答案】A2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而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要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C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解析】本题通过对民族特征的理解,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0、材料强调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民族自立于世界的必要条件,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选C。【答案】C3温家宝同志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家宝同志“以诗言志”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C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解析】温家宝同志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现在的官员,体现了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答案】C4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抛弃。下列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传统文化已不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B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全部
31、吸收C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批判继承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会钳制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保守的思想【解析】该观点未能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是错误说法,首先排除A、D;B项“全部吸收”走向另一极端,排除。【答案】C5. 走进首都博物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中秋节拜“兔儿爷”、冬至日的“九九消寒图”、过小年“糖瓜祭灶”,大家赞叹之余,也不禁惋惜传统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逝。有同学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应当把这些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你赞同把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吗?请说明理由。【解析】本题是
32、探究性试题。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因此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首先,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不应该恢复。其次,点出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即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应恢复以发挥其作用。【答案】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一些传统民俗逐渐消失是正常的。不必都恢复。一味的恢复反而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保留传承传统民俗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内容。传统民俗的具体内涵或形式则可以因时而变。对待传统民俗,应在
33、继承中发展,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一、选择题1下面这两块牌匾的内涵,主要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思想 D传统文艺【解析】“敦宗睦族”的意思就是伟大的祖宗、和睦的家族。“敦”字还有一种解释是教化、教育、敦促的意思,与“教”字相通。慢慢地这个文化就流向民间家族。形容家族的兴旺发达。两块匾牌共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故选C。【答案】C22013年7月20日至8月5日,以“和谐中国 多彩世界”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新疆举办。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舞蹈团体以及9个国内艺术团体,将为观众献上66场舞蹈盛宴。发扬光大民族传统舞蹈属于()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思
34、想的继承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建筑的继承【解析】民族舞蹈属于文化艺术类,故选C。【答案】C32013年农历8月15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下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B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C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D它具有相对稳定性【解析】注意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故应选A;B、C、D三项都是对传统习俗的正确理解。【答案】A4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以故宫建筑群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被称为
35、凝固的艺术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以传统绘画为代表A BC D【解析】传统绘画属于传统文艺,错误,排除,故答案选A。【答案】A5“仁者爱人”出自于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上述材料表明()A传统思想是永恒不变的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D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解析】“仁者爱人”属于传统思想,这些思想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文化思想保留着传统文化相对稳定的东西,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答案选B。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
36、亡的过程,A观点错误。C干肢不符。D没有看到传统文化有精华、糟粕之分,只有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才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答案】B6“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影响、特点及继承等知识点。材料主要说明文化的前后延续,不涉及文化传播的途径,不符合题意,排除,均符合题意。【答案】C7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
37、,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尊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正确的是()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变化,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和提取信息的能力,A中的“永恒不变”是错误的。B项观点也不正确,扩充其内涵并不意味着“否定其民族性”。D项中的“内涵只有不断变化”说法不科
38、学。C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C8调查显示,得到公众广泛认同的大学校训,有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行,切问而近思”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上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由此可见()A中华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B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C优秀的传统文化容易得到本民族人民的认同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A说法错误,中华古籍记载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B夸大了传统思想的作用;题干未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D与题意无关;公众对这些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的校训的认同,实质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认同。【答
39、案】C9以前古孝称“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在为了求学、为了事业,许多年轻人都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别的城市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孝,只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很满足。这说明()A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B传统文化不适应社会发展,应彻底否定C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D传统文化应随着个人的需求相应变化【解析】材料说明敬老爱老内容形式因时而变,故答案选C。A干肢不符,B项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D是典型实用主义,均应排除。【答案】C10. 结婚当天零点放喜炮,是太原人的传统习俗。高分贝的噪音,即便人睡得再沉,也大多会被吵醒,老人和婴儿更容易成为受害
40、者。1994年制订实施、又历经两次修改的太原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对在禁止时间和区域以外放炮有着非常严厉的处罚条款。但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的传统习俗让地方性法规很无奈。我们在文化继承过程中,必须()根据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彻底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创造全新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既要反对厚古薄今,又要反对复古泥古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很显然错误,应排除。故选D。 【答案】D11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做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这种观点说明()人们需要批
41、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人们需要把传统文化化做养料吸收人们对待传统文化有不同的观点人们不要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A BC D【解析】材料用形象的说法阐述了我们应怎样看待传统文化,符合题意,应选;人们无法不面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排除。【答案】A1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解析】“全盘继承”和“全盘抛弃”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选D。A、
42、B、C不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13. 2013年5月23日,“第一届湘赣鄂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湖北美术馆亮相。湘绣、苗画的湖湘风情,景德镇瓷器、婺源纸伞的赣地雅韵,楚式漆器、雕花剪纸的荆楚魅力,歙砚、宣纸、徽墨中流淌着的徽州文脉市民被四省绚烂多彩的传统文化所吸引。“文化对民族的繁衍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衰败的开始是对民族文化的漠视。”湖南省文化厅厅长朱建纲在联展开幕式上呼吁广大民众,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受益者,应该更关注民族文化,为文化传承做出努力。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在今天,传统文化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
43、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包括两个小问,第一小问要注意从动态(文化的发展)、静态(不同性质文化)两个方面,组织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答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
44、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14. “老字号”是一种品牌,更是一份情结。2012年10月,百年老店杨裕兴部分加盟店正式推出套餐业务,做起了“草根食堂”。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市民认为这是杨裕兴适应市场发展、积极转型的有益尝试;也有市民对此颇具微词,痛批“老字号”应该守德不守财。(1)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用文化生活知识点评杨裕兴的做法。【解析】本题以百年老字号杨裕兴卖套餐作为背景材料,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但仍是就继承传统文化的探究,要注意回答问题不能口语化,一定要运用书本知识。【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
45、族性等特点。(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如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会对社会和自身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动文化的发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阐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明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运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提高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46、。落实策略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重视身边的生活资源,在“调查”“讨论”“欣赏”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强调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活动导入课前准备:教师提出“愚公移山新传”创编原则,让学生搜集信息,研究故事新编的创作思路。建议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故事新编设计,并分组创编“愚公移山”新传。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新编“愚公移山”的创作体会和认识,同时现场提问、评述,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愚公移山”新传的创编体会以及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认识。(设计这种案例导入活
47、动,重点是提供新思路,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方式二:话题导入中药现代化就是要把一个传统药业赋予现代内涵。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特长的基础上,使现代医疗保健观、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与中药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现代中药能为世界人们所接受。中药现代化通过制定和实施GMP、GAP、指纹图谱等一系列规范制度,逐渐走上正轨。特别是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推广较快,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在这方面,广东走在了全国前列,已有一些名优中成药确定了指纹图谱,并在生产实践中用于控制产品质量。(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些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
48、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主要用于评价中药材以及中药制剂半成品质量的真实性、优良性和稳定性)思考:从上述材料中你能体会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吗?教学地位分析本框主要讲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以及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教材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内在逻辑展开,注重了教材本身的内在逻辑与现实生活的统一。在现实来看,如何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既是一个社会热点,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探索性。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作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比为情境。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从宏观上把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注意将本考点与其他
49、考点相结合构建知识网络。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阅读教材P4344“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2阅读教材P4446“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3阅读教材P4647“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完成知识3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互动方式可以利用探究问题由浅入深地实施。注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
50、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步骤6、7、8:处理探究2,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掌握,最好交由学生自主处理,参照探究1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注步骤5: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题组训练”1和2,巩固探究成果。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1和2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步骤4:教师通过“疑误指津”进行释疑解惑或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
51、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注:建议教师除已有“题组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注: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找一些体现本知识的事例加以说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2.掌握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重点: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难点: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52、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中国民众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保持重积蓄轻消费的传统,而存款的主要目的就是养老。(1)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儒家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有深刻影响。()(3)对待儒家文化应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4)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
53、文化的精髓应全部传承。()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外部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内部因素(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教育的功能: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教育的作用(1)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2)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
54、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这句话固然有夸大网络功能的嫌疑,但是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文化传承方式。有人说: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削弱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你怎么看?【提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交流与发展,也会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使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提示一】我们今天所说的“实事求是”是指在生活、工作、学
55、习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文化,而应创造性地加以发展。【提示二】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认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消极方面,应予以摆脱这些消极的方面的影响是正确的。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正确思想,对此我们应予以借鉴吸收,不能全部抛弃。对待古代教育思想的正确态度是,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提示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声音、图像、文字、活动影像等多种方式,对文化资源进行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打破了时间、地域
56、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交流与发展。【提示四】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目的是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老子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老子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主张人不分轻重厚薄,各国和平相处。韩非子崇尚法,强调法的重要性,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提示五】私塾这种教育方式依靠老师对学生的教授,将自身知识传给学生,对文化传承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
57、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这种方式,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导思】2013年5月23日,“传承经典 共享文化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暨传统文化进校园行动”系列活动之海南站在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展开。本次推广活动经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论证选取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京剧、花鼓戏、黄梅戏等经典运用数字动漫形式展现,并通过立体的数字校园服务体系实现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数字化传播。1. 专家论证选取并运用数字动漫形式展现的经典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提示】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
58、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2.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材料中的推广活动是如何处理这一关系的?【提示】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推广活动选取经典,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运用数字动漫形式展现,并通过立体的数字校园服务体系实现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数字化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3. 材料中的推广活动有何意义?【提示】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推广活动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9、。1准确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区别文化继承是指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发展是指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联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传统文化才能与时俱进,充满生机和活力。2区分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文化继承区别侧重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纵向同一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之间原因
60、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具有继承性态度洋为中用,对外推广古为今用,发扬光大共同点都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发展的过程即文化传承的过程,包括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两个方面。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不是先后两个过程。【题组训练】1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A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C发展是继承的必要条件D文化具有继承性【解析】“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是照搬照抄、机械模仿;“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
61、己”再加以提高,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发展。B项正确指出了选择后者的原因。A、D两项干肢不符。C观点错误,继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答案】B2. 作为祭禹典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学者举行了以“弘扬中华大禹文化、构建两岸交流平台”为主题的研讨会,共同探究历史,解读当代。这启示我们()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传统就必然能推陈出新ABC D【解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项错误;项错在“必然”。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教育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导思】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
62、在韩国首尔揭牌。截至2013年3月底,全世界共设有420所孔子学院和550多个孔子课堂,覆盖111个国家和地区。孔子学院以独一无二的中外合作新模式,成为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一条捷径。党的十六大以来,优先发展教育在全党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成为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全国上下形成了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新机制,为教育改革发展开创了全新局面。1孔子学院覆盖世界多地,孔子学院属于影响文化发展的什么因素?有何特点?【提示】孔子学院属于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2. 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有何文化意义?【提示】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传播
63、中华文化,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 结合材料,运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的知识,分析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因。【提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4. 如何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提示】发挥教育的选择功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
64、有糟粕,我们应该传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发挥教育的传递功能: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教育者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发挥教育的创造功能:通过教育活动不断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需求,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实现文化的发展。综合认识教育的重要性(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建设社会
65、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5)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题组训练】3人类文化是经过教育的不断选择、整理和积累的结果。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价值取向、文化本身的价值以及个体认识和掌握文化的能力等因素,对文化进行筛选和整理,并通过教育过程使文化得到保存和发展。当然,也有一些珍贵的文化要素由于与教育的价值不相符合而不能进入教育内容,进而得不到传递而导致绝迹。这表明()A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影响作用B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C教育的过程就是获取间接经验的过程D教育是传递文化唯一有效的途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传承中的教育。A不符
66、合题意,题目中没有涉及教育方式的变革问题;C错误,这否认了教育的能动性;D错误,传递文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育是其中最有效、最积极的途径,而不是唯一有效的途径。【答案】B4优先发展教育成为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主要是因为()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制度的变化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BC D【解析】错,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制度的变化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错,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符合题意,答案选B。【答案】B【走
67、进生活】“孝”是中国传统家国天下的一种延续了数千年的言行与礼仪,但由于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曾遭受过几次浩劫与摧残,尤其是近代曾出现的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致使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国学”倍受冷落。2013年重阳节到来之前,山东博兴县一家民营企业直接向员工父母发放500元“孝工资”。这家企业发放孝工资已经坚持了3年多。无独有偶,12家宁波企业推行慈孝公休制度,即让员工带薪回家探亲,陪伴父母,儿女团聚。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开辟了道德讲堂、构建起孝文化校本课程体系。【知识对接】材料信息知识对接“孝”是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言行与礼仪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国学”倍受冷落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出
68、现的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发放孝工资、推行慈孝公休制度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孝文化教育示范点、构建孝文化校本课程体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感悟应用】1“孝”是中国传统家国天下的一种延续了数千年的言行与礼仪。这不能直接表明()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的继承性C传统文化的民族性D传统文化的发展性【解析】“延续数千年”表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中国传统家国天下”表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可排除A、B、C。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材料中未体现,D当选。【答案】D2“小孝可治家、中孝可治企业、大孝可治国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孝是维系家庭与族群生生不息的一个
69、重要纽带,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孝”文化应成为我国当代文化的主旋律D“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应全部传承【解析】孝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孝的基本内涵有相对稳定的东西,即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答案选B。A项干肢不符。C、D两项表述错误,排除。【答案】B3我国近代为什么会出现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解析】要求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出现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在于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答案】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
70、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不能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中国近代一些文化先驱割裂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根本上否定传统文化,犯了“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因此出现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1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告诉我们()A要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B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C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解析】“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体现文化的继承;“然后再往前走”体现
71、文化的发展。因此,托尔斯泰的话表明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选C项。A项是对该句的片面理解,排除,B项说法片面,D项说法错误。【答案】C2下列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解析】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据此,A、C、D三项均错误。【答案】B3草根文化即平民化、大众化的文化,近年来借助媒体和网络技术迅猛兴起。草根文化借助媒体和网络技术迅猛兴起表
72、明()A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促进文化发展B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社会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解析】草根文化“借助媒体和网络技术迅猛兴起”说明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草根文化的发展,故应选C项。A、B、D三项与题意无关。【答案】C4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有许多,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传承方式是()A教育B科学技术的进步C社会制度的更替 D思想运动【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答案】A5. 对于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观
73、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你是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请对观点一、二作简要评述。【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4、,对待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问题,实际就是一个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答题时,可以先指出在文化传承上的正确态度,然后据此评述题中观点,最后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答案】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继承应该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观点一看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但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是不科学的;观点二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但认为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想想是不科学的。一、选择题1近几年的清明节,献花、植树、朗诵、折纸船、网上祭奠等文明祭奠形式开始取代放鞭炮、烧
75、纸钱等旧习俗,成为很多人们寄托哀思的方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文化的发展必须否定传统B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C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D传统文化要被现代文明取代【解析】现在的清明节人们仍然会采取各种形式表达对亲人、对先烈的哀思之情,但形式上较古代来说更加文明,说明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故选B项。A、D两项完全否定了传统文化,说法错误。C项与题干强调的侧重点不符,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发展,而不是文化的继承。【答案】B2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
76、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解析】材料中扬州人“古城复兴”“改善人居”的做法,使“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体现了继承传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A项符合题意。B项的传统文化没有具体区分优秀文化与落后文化,表述不准确。C、D两项与题意无关。【答案】A3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鞋子,认真研究“张良跪履”“谢公屐”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从“鞋
77、文化”到“文化鞋”说明()A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解析】该制鞋公司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鞋文化”,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做到了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故选B项。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A项说法不够确切。C项说法过于主观化。D项把文化发展归结于文化形态的变化,没有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答案】B4在谈到中国戏曲的发展目前面临困境时,戏剧家郭汉城指出,时代与环境变了,而戏曲的变化
78、却没有跟上时代,因而生存受到很大影响。但他断言,戏曲不会消失。为了不让戏曲消失,我们必须()实现中国戏曲的西化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ABC D【解析】要想让戏曲不消失,必须推动戏曲发展;戏曲的西化会使戏曲失去自身特色,并不能推动戏曲的发展,排除,故选C。【答案】C5下列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B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继承与发展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D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考查对基础知识识记和再现的能力,考查的知识
79、点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A、B、D三项说法都正确。C项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割裂开来,说法错误,符合设问要求,应入选。【答案】C6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B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C是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D是错
80、误的,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解析】题干中某些人的一味盲目崇洋,大拆大毁遗产的做法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不懂得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故选D项。A、B两项在价值观上偏离了主题。C项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答案】D7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在文化发展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思想运动C科学技术进步D教育方式的变革【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故答案选A。思想运动、科学技术进步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
8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B、C、D三项均应排除。【答案】A8“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解析】A是对题目的同义重复;C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变革的作用,D强调的是文化发展的作用,排除。【答案】B9有人表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提出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应为“新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四大发明无论如何界
82、定,它们都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对中国文化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就文化传承而言,材料说明()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D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解析】四大发明属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它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答案】B10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影响文化发展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思
83、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发展【解析】“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运动,它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说明了思想运动促进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和教育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与题意不相符。【答案】C现在人们提倡素质教育,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打破传统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据此回答1112题。11教育方式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是()A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B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C可以彻底剔除传统文化的弊端D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A、C
84、、D三项说法皆错误。 【答案】B1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能准确反映的是()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D教育方式总在不断变革【解析】A、B、C以不同方面反映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D是教育发挥作用的条件,不是作用的具体表现,符合题意,当选。【答案】D二、非选择题13. 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反思和对传统精神文化的追寻,使得城市读经运动在过去十多年间席卷了中国内地100多个城市。眼下,上百家读经私塾遍布羊城,高校读经小组日滋月益,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也开始着手推广“经典”教育。对这一活动,有
85、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还有人对此表示尊重和理解,认为应该顺其自然。结合上述材料,为中华文化经典的继承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传承,可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及影响文化传承的因素两个层次进行分析。【答案】我们要继承中华文化经典,结合时代的变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给中华文化经典融入时代元素。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做到对中华文化经典的选择、传递和创造。14近年来,黄梅戏、京剧、豫剧等传统剧种不断进入中小学的课堂,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
86、统文化的认知。(1)请简述我们对待黄梅戏等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2)结合材料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解析】第(1)问比较简单,对教材原理进行再现即可;而第(2)问综合性比较强,既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黄梅戏、京剧进课堂”谈教育的重要性,又要全面剖析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殊功能。【答案】(1)我们对待黄梅戏、京剧等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黄梅戏等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