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240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分析:本单元引言主要概括了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目的: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发展封建经济和巩固地主阶级统治)2、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3、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内容全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习俗等方面4、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改变了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改变了秦国的落后面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增强了国力;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学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在必修学过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在必修学过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变动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

2、商鞅变法的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联系必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各领域变动与商鞅变法的内在联系。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历史机遇一、课程目标: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二、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社会变化的新气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法家思想的特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探究各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分析史料问题探究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时

3、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分析史料问题探究改革变法是时代的潮流,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秦穆公称霸西戎;秦献公改革;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和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情境再现自主探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革改变了秦国的命运,改革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本课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言(由战国形势图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华夏族活动范围:西起渭水流域、东至黄河下游、南到长江中下游、北达蓟辽地区。战国时期,群雄

4、角逐,诸侯争霸,插图反映了战国时期这一社会形势。【合作探究】1: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秦国强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创新(诸侯国变法中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讲述内容】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春秋战国概念:(1)平王东迁,东周开始: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的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1、经济(大发展)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根本原因):

5、(1)表现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和农田施肥等方面阐述了农业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推广;A铁器的使用历史: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期,铁器用于农业生产;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B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逐渐推广。牛耕技术,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耕犁的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当时,在人的姓名上把牛和耕一起使用,说明牛耕在当时社会生产中十分普遍且十分重要。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大力士姓牛名子耕。国语晋

6、语中记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也证实了春秋时代存在牛耕的事实。“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图: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铁农具推广。铁器时代标志生产力显著提高,铁器与石器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硬度强、更锋利的优点; “牛形酒器”图:从侧面反映了牛耕已经出现并逐步推广。牛耕与铁器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晋国大力士牛子耕。总结: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私田的大量开垦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兴修创造了条件。兴修水利(如都江堰);农田施肥;开垦荒地(主要指开垦井田以外的私田)。手工业技术进步从冶铸、纺织、制漆等方面说明

7、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冶铸业有了划时代的发展。纺织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战国时的制漆工艺,已经采用夹纻技术。商业日趋活跃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相互交流,中原市场繁华。并且出现了邯郸、临淄、宛、陶等繁华的商业中心。(2)影响:经济(生产关系的变动):封建生产关系产生铁器的应用,牛耕的普及,加之水利、施肥等技术的应用,使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奴隶制集体劳作方式逐渐瓦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随着私田的开垦和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变剥削方式。将自己的“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

8、种者收取地租。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奴隶主也主动改变剥削方式,实行更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地租剥削。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要求通过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阶级关系变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制度的变革。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随着奴隶制上层建筑基础的崩溃,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一些杰出的政治家,顺应时代潮流,推行变法,建立和强化封建专

9、制统治,用中央集权制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专政。产生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级,要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引起政治领域的变化(见下)2、政治(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呼声);设问:谁要求变革?变革的目的是什么?(1)目的: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2)变革的内容封建专制统治取代奴隶主贵族制度;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取代世卿世碌制;以实行俸禄制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取代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3)实现目标的途径:对旧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3、军事(大动荡)战乱频仍,政局动荡(直接推动力);(1)春秋是争霸战争,战国以兼并战争为主,战争更加频繁;(2)为

10、实现富国强兵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发展生产,扩充实力;(3)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进而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合作探究】2: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不同点:(1)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的战争;兼并已具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2)争霸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成长;兼并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的产生。4、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盛行(意识形态的推动);(1)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合作探究】3:分析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百家争鸣)的原因?(1)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士大夫崛起

11、。(3)阶级关系: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根本原因:春秋时期是社会转型期: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宽松的文化氛围;私学兴盛。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当时,诸侯割据,不可能推行封建文化专制,各持一说的“士人”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陆续诞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2)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3)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法家学说的主

12、要主张:顺应时代进行变革;以法治国战国时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李悝、吴起、商鞅、李斯、韩非子等【合作探究】4:阅读“学思之窗”:兵家和法家都重视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和战胜攻取有什么关系?”(1)原因: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国兼并战争迫使各诸侯国发展经济、富国强兵;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兵家思想产生于战争实践。(2)关系:只有变法才能富国强兵;只有富国强兵才能在兼并战争中战胜对手。小结: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是当时特定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变法的的根本原因,目的都是希望通过改革旧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达到富国强兵和巩固统治的目

13、的。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与变法(商鞅变法前)时间国家改革者变 法 内 容作 用春秋(1)目的: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2)内容: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军事;(3)特点: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齐国管仲改革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 注1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增强了齐国实力,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鲁国初税亩经济:“履亩而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注2战国(1)目的:建立、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完成统一;(2)内容: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 权,实现中央集权;(3)特点:封建制度

14、取代奴隶制度。魏国李悝(ku)变法经济:“尽地力之教注3”,发展农业;推行“平籴(d)法” 注4,保护小农经济法制:制定法经注5,加强法制使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强盛,为各国改革树立了榜样楚国吴起变法政治: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三代以后收回爵禄;强令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严格吏治禁止私门请托取得一定成效,成为战国中的强国其它诸侯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注1:齐国“相地而衰征”:“衰”即等级次第;含义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是:用实物地租代替力役地租,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注2:鲁国初税亩(B594年

15、)“履亩而税”:含义是:按亩收税;实质是:公开承认土地私有。注:“尽地力之教”:提高单产,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注:“平籴法”:是李悝平抑粮价的措施,目的是使城里人和乡里农民都不受损害。他认为粮价若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民(城市居民)。因太贵太贱,都不利于统治,于是他实施“平籴法”。其做法是:把好年成分为上中下三等,坏年成也分为上中下三等。丰收年按年成的丰收情况,国家收购多余的粮食。歉收年则按歉收的程度,国家拿出收购的粮食平价卖出。上等歉收年卖上等丰收年收购的粮食,中等歉收年卖出中等丰收年收购的粮食,下等歉收年卖下等丰收年收购的粮食。这样“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只有“民不散”,政权才能

16、巩固,这就是“平籴法”的目的。注:法经: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有文字可考的较为系统完备的刑法法典。后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以及汉代的法律,都受到它的极大影响,它为历代封建法典所宗。【合作探究】6:比较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不同点,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春秋改革特点: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改变社会性质,仍然是奴隶制国家。战国变法特点: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彻底,根本任务是废除世卿世禄制。促进了社会的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小结:春秋时期的改革增加了国家收入,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但主要是改革经济基础,没能触及上层建筑。战国改革由经济基础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阶级

17、统治。过渡: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浪潮中,秦国商鞅变法稍晚(BC356),但正是这些改革,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但一个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的秦国,能够虎视中原,最后吞并“连横”的六国,一统天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制度创新“商鞅变法”。秦国在公元前4世纪,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秦国当政者抓住了机遇,任用商鞅,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进行了改革。经过变法,秦国迅速强盛起来,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商鞅将在类似的环境中,结合秦国特殊国情进行改革!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改革必要性(1)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称霸西戎,但没有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秦国地处西陲,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之邦”。秦

18、穆公时,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后在崤(今河南三门峡东南)遭晋军袭击,大败。转而向西发展,攻灭十二国,称霸西戎。秦国从此步入了强国的行列。但是,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2)秦献公改革(4BC初)内容:废除人殉制度;迁都栎阳;制定户籍制度结果:没有改变落后的整体面貌2、改革可能性(商鞅变法的具体背景)(1)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P21“历史纵横”:主要介绍了秦国质朴、强悍、尚武的民风。急公斗勇的民风士气,只要有合理严格的制度约束,就能凝聚成统一的

19、意志,形成强大的战斗力。(2)历史机遇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抓住历史机遇)诸侯卑秦,秦孝公决心发奋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商鞅至秦,辅佐秦孝公变法本课测评: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之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响比较大?(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鲁国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增强了国力;(2)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的变法,使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强大;吴起在楚国变法,使楚国成为强国。【课后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是崩溃、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

20、和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运动,如的、的等。再加上秦孝公招揽贤才,商鞅变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这种社会变革、变法运动体现了必须适应发展、必须适应变化的规律。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期,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经济基础变动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动;改革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也是深刻的社会革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五、板书设计: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

21、国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客观:(大发展、大动荡、大变革)(1)经济: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2)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3)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4)思想:民间办学兴盛,百家争鸣。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1)齐国 管仲 “相地而衰征” (2)鲁国 “初税亩”,“履亩而税” (3)魏国 李悝 “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法经 (4)楚国 吴起 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三代以后收回爵禄;裁撤冗员,削减 俸禄,奖励军功;严格吏治禁止私门请托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秦国变法的背景1、改革必要性(1)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称霸西戎,但没有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2)秦献公改革(4BC初)2、改革可能性(商鞅变法的具体背景)(1) 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2)历史机遇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抓住历史机遇)诸侯卑秦,秦孝公决心发奋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商鞅至秦,辅佐秦孝公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