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检测卷(二)(教师独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因子彼此独立、相互不融合,也不会消失B.孟德尔用测交实验验证了他所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C.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粉未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D.F1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不影响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2.(2018合肥市调研,8)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需要三种RNA参与B.转录时,DNA的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D.
2、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形成核糖体3.(2018辽宁五校联考,21)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能引起埃博拉出血热。如图为埃博拉病毒结构示意图。其中GPVP是7种病毒蛋白,以下推测合理的是()A.GP可能是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与病毒侵染细胞时信息识别有关B.假如L是一种RNA聚合酶,则可以催化病毒的逆转录过程C.合成7种蛋白质需要的原料是宿主细胞内4种游离的核苷酸、ATP和酶D.病毒RNA可能以内吞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4.如图表示细胞内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其中i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元素(a)e基因(f)giA.碱基对数目的差异是不同f携带信息不
3、同的主要原因B.f在i上呈线性排列,f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C.e为核糖核苷酸,h为蛋白质D.若g中0.5,则A占g中总碱基数的比例为5.(2018长郡中学新高三实验班选拔考试,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变异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但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和新的性状C.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可导致基因突变D.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染色体的结构、数目或种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6.(2018江西赣中南五校一联,6)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区对新生儿进
4、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检测出携带者是预防该病的关键B.该病在某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10 000,则携带者所占比例为198/10 000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7.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如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经减数分裂后可形成4种精子或1种卵细胞B.该细胞发生过交叉互换,染色体结构未发生改变C.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差错可能产生基因型为
5、Aabb的细胞8.某昆虫的触角有长触角、中触角和无触角三种,分别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M、M1、M2控制,且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某研究小组做了如图所示杂交实验,其中无触角亲本是纯合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M1、M2在遗传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M对M1为显性,M1对M2为显性C.该昆虫关于触角的基因型有6种D.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M2M1、M1M19.(2017海南五校一模,18)如图表示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表示转录,该过程的模板是甲中的a链B.过程表示翻译,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C.若甲的a链中(GT)/(AC)2/3,则b链中(GT)/(AC)3/2D
6、.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10.(2017重庆三校期末考,15)已知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甲是DNA病毒,丙是通过逆转录方式传递遗传信息的RNA病毒B.图中3、10表示DNA的复制过程,此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参与C.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此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需要RNA聚合酶参与D.图中2、5、9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此过程需要mRNA、tRNA和rRNA参与11.2018江西金太阳全国大联考(二)下列有关遗传学的经典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萨顿以蝗虫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7、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C.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实验组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大误差12.(2017河南洛阳一联,21)下列有关遗传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揭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实质B.男性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某色觉正常的夫妇生育患该病子女的概率是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出现四种基因型,且比例一定为1111D.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与性别有关,而性别一定由性染色体决定13.(2018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22)某开两性花的植株,某一
8、性状由一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其基因型为Aa。若该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明显偏离31(后代数量足够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原因可能是后代隐性纯合子致死B.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原因可能是显性纯合子致死C.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原因可能是含A基因的某性别配子致死D.该植株A和a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14.(2018惠州市一调,5)遗传性Menkes综合征是一种发病概率极低的先天性铜代谢异常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一般3岁前死亡。该病是由编码跨膜铜离子转运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表达在胎盘、胃肠道上皮细胞,负责将铜从小肠运进血液。如
9、图为某家系关于该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一定为伴X隐性遗传病B.给此类病患者注射含铜离子的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C.给孕妇注射含铜离子的药物可以避免或降低生出患儿的风险D.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女性一定都是杂合子15.(2018清华中学一联)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F1为四倍体B.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
10、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D.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216.(2017湖北襄阳市一调,4)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C.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除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外,还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7.(2017西安八校联考,17)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如
11、下列简图所示:根据上述图解,结合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B.图中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C.用此方法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和获得无子番茄的原理是一致的D.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如果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快速进行无性繁殖18.(2017广西重点高中一模,2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军备竞赛”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
12、化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19.(2018豫北、豫南精英联赛,11)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将保持不变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均变小D.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无子性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20.(2017黑龙江六校协作体一模,1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均会导致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
13、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C.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倍增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6分)(2018石家庄市重点高中摸底考试,34)考察某闭花受粉植物茎的高度和花的颜色,发现它们与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关。现以纯合矮茎紫花植株为母本、纯合高茎白花植株为父本进行杂交,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发现F1中有一株矮茎紫花(记作植株A),其余均为高茎紫花。F1中高茎紫花植株自交产生的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矮茎白花272197 。请回答:(1)以纯合矮茎紫花植株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粉前,对其花所做的操作是_。(
14、2)由F2可推测茎的高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3)在F2中高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种。(4)为了研究植株A出现的原因,现让植株A自交,发现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矮茎紫花矮茎白花97。据此,某同学认为植株A出现是由于母本发生了自交,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_。22.(8分)(2018江西赣中南五校一联,10)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将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有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根据实验
15、结果回答问题:(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的遗传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F2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_,具体发生的时期是_。(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对同源染色体上;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实验并写出预期实验结果:实验设计: _。预期结果:_。23.(8分)(2018甘肃重点中学一联,26
16、)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1)乙、丙品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_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_提供原材料。(2)让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得F2中有_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_种。(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甲与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他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_种基因型的配子,
17、配子中最多含有_条染色体。24.(8分)(2018郑州模拟,30)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长翅(D)对残翅(d)为显性。如表为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与其性别的关系,雌果蝇(XXY)产生的可育配子中性染色体有1条或2条。请分析图和表回答以下问题:性染色体组成XYXXXXXXXYXOXYYYY性别雄性雌性超雌性(死亡)雌性雄性雄性超雄性(死亡)(1)正常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包含_条染色体。(2)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则F1中的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_;表现为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3)某一次的杂交实验中,产生了一只残翅白眼雌果蝇,原因可
18、能有以下三种:环境因素改变了果蝇的表现型,遗传物质未变;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现象。请设计简单的杂交实验,探究该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实验步骤:选择_果蝇与该雌果蝇进行杂交;_。结果预测:若后代雌果蝇均表现为红眼,雄果蝇全表现为红眼或红眼白眼11,则为第一种原因:若_,则为第二种原因;若_,则为第三种原因,且可进一步推知,减数分裂异常发生于_(填“父本”或“母本”)减数第_次分裂过程中。25.(10分)(2018辽宁五校协作体联合考试,34)某植物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植物的叶鞘被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被毛为显性性状
19、)。现有纯合雄性被毛植株与纯合雌性无毛植株杂交,F1中雄性全为无毛植株、雌性全为被毛植株。研究小组拟通过假说演绎法探究相关基因的位置。请完善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以下两种假说:假说一: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假说二: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性状与性别相关联。AA表现为_,aa表现为_,Aa表现为_。(2)请帮助他们从现有材料中选择合适的亲本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上述假说是否成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26.(10分)(2018惠州市一调,32)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公鸡的性染色
20、体组成为_,正常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合子只有W染色体而无Z染色体,该合子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于合子期,这说明Z染色体的功能不仅与性别决定有关,还可能与_有关。(2)偶尔会有正常的母鸡发生“性反转”而成为公鸡。研究表明经“性反转”而成的公鸡的性染色体并没发生改变,但也会打鸣并能与性染色体正常的母鸡正常交配产生后代,这说明生物的表现型不仅与遗传物质有关还与_有关。如何鉴别一只公鸡是正常公鸡还是由正常母鸡经“性反转”而成的公鸡,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的结果。实验方案: _。结果预测: _。 模块检测卷(二)参考答案1.DA选项内容属于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之一,A正确;孟德尔设计
21、并完成了测交实验,验证其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B正确;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为了防止自交及外来花粉的干扰,需要在花粉未成熟之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C正确;F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前提之一,D错误。2.A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需要mRNA、tRNA、rRNA这三种RNA参与,A正确。转录时,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B错误。RNA聚合酶在转录时发挥作用,结合位点在DNA上,C错误。原核细胞虽无核仁,但仍能形成核糖体,D错误。3.D糖蛋白位于细胞膜表面,与信息识别有关,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RNA聚合酶是DNA转录合成RNA过程中用到的酶,逆转录过程需
22、要逆转录酶,B错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是氨基酸,C错误。RNA是大分子,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是外排和内吞,D正确。4.Bi为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选项B正确。f为基因,不同基因携带信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选项A错误。e为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h为组成染色体的成分蛋白质,选项C错误。若g中0.5,假设GCn,则AT2n,因此A占g中总碱基数的比例为,选项D错误。5.C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改变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只有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
23、体变异)才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但不能产生新的性状,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性状,B错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D错误。6.C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检测出携带者可以大大降低后代发病的风险,是预防该病的关键,A正确;假设控制该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若该病在某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10 000,则a的基因频率为1/100,A的基因频率为99/100,携带者所占比例为21/10099/100198/10 000,B正确;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4、,不能通过染色体检查来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C错误;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表现型,D正确。7.C根据图示不能确定该细胞来自雌性还是雄性,但细胞中发生了交叉互换,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则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4种精子,若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则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种卵细胞,故A正确;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的结构不发生改变,故B正确;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故C错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b所在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新形成的染色体均向细胞一极移动,则可产生
25、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故D正确。8.CM、M1、M2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属于复等位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亲本是中触角和无触角(纯合子),子一代没有无触角,有中触角和长触角,由此判断,中触角对长触角为显性,长触角对无触角为显性,因此M1对M为显性,M对M2为显性,B错误;该昆虫关于触角的基因型有M1M1、MM、M2M2、M1M、M1M2、MM2,共6种,C正确;据选项B推断的基因显隐性关系可知,亲本中触角的基因型为M1M,无触角的基因型为M2M2,D错误。9.D分析图解可知,图中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由碱基互补配对的情况可知,该过程的模板是甲中的a链,A正确;过程表示翻译,需
26、要的原料是氨基酸,B正确;由于DNA分子两条单链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若甲的a链中(GT)/(AC)2/3,则b链中(GT)/(AC)3/2,C正确;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不催化翻译过程,D错误。10.C根据题图信息可知,1、8是转录过程,2、5和9是翻译过程,3、10是DNA复制过程。甲是DNA病毒,丙是通过逆转录方式传递遗传信息的RNA病毒,A正确;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参与,B正确;转录过程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参与,C错误;翻译过程需要mRNA作为模板,tRNA运输氨基酸,在核糖体内进行(核糖体含有rRNA),D正确。11.C12.B男
27、性色盲的发病率为7%,即色盲基因的频率为7%,群体中女性携带者的概率为27/10093/100,女性患者的概率为49/10 000,色觉正常的妻子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793)/(10 00049)14/107,该夫妇生育患病子女的概率为14/1071/47/214,B正确。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未揭示两大定律的细胞学实质,A错误;只有当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时,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基因型,且比例是1111,C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与性别有关,生物的性别决定有多种方式,如性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如蜜蜂)等,D错误。13.C该性状由一对完
28、全显性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故该植株A和a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原因可能是后代显性纯合子致死,A错误;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原因可能是隐性纯合子致死,B错误;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则类似测交,原因可能是含A基因的某性别配子致死,C正确。14.B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患者因编码跨膜铜离子转运蛋白的基因突变而引起血液中铜含量降低,则注射含铜离子的药物可缓解症状,B正确。据分析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无法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A错误;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给孕妇注射含铜离子的药物不能避免或降低生出患儿的风险,C错误;
29、该家系中的女性都表现正常,其中有些个体可能是无致病基因的纯合子,也可能是含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D错误。15.C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后代F1不育,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A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中来自燕麦草的染色体组是一个,因此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2107E,共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C正确;丁体细胞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1条0条121,因此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D错误。16.A沃森和克里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D
30、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A正确。格里菲思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中,证明了S型细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但尚不知道该“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B错误;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并没有发现基因,C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由于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不能观察到蛋白质的作用,也就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17.C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A正确;果皮由子房壁(体细胞)发育形成,四倍体的子房壁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因此
31、,果皮细胞中也有4个染色体组,B正确;无子西瓜的培育所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无子番茄的培育是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或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所利用的原理是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果实发育,因此获取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的原理不同,C错误;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需要年年制种,但如果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无性繁殖,可以快速且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D正确。18.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军备竞赛”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
32、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D错误。19.B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才属于基因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则Aa占48%,因此A的基因频率16%48%240%,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60%60%36%,B正确;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由于该单倍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高度不育,结出的稻穗没有米粒,C错误;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无子性状能遗传下去,只是不能通过
33、有性生殖传递给下一代,但可通过无性生殖(如植物组织培养)传递给下一代,D错误。20.A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均会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A正确。用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基因突变的,B错误。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涉及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C错误。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21.解析(1)由于该植物为闭花受粉植物,人工授粉前,为了防止其自花传粉,应在母本的花粉未成熟前去雄并套袋。(2)根据F2中高茎矮茎31,可知茎的高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3)由上述分析可知,F
34、2中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高茎的基因型为DD、Dd,共2种,所以F2中高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210(种)。(4)如果植株A的产生是母本(ddAABB)自交所得,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ddAABB,其自交后代全为矮茎紫花(ddAABB),而植株A自交的子代表现为矮茎紫花矮茎白花97,因此植株A的出现不可能是母本发生了自交。答案(1)(未成熟前)去雄并套袋(2)F2中高茎矮茎31(3)10(4)不认同,如果是母本自交得来的植株A,则植株A自交,子代应全为(矮茎)紫花22.解析(1)只考虑抗病和易感病这一相对性状,F2中抗病与易感病的比例为31,说明控
35、制该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只考虑高秆与矮秆这一相对性状,F2中高秆与矮秆的比例也为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单独遗传时不存在遗传致死的情况,但F2的表现型比例不符合93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F2中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但二者又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重新组合,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4)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可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如果测交后代中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
36、114,则假设成立。答案(1)遵循(2)不遵循(3)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减前期)(4)一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所得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23.解析(1)乙和丙品系的染色体都有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普通小麦和偃麦草的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故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自然条件下,染色体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某染色体上不含有相应的基因时,用O表示,由图可知甲和乙杂交,F1的基因型是AaBO,因为A、B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其自交得到的F2
37、应有339种基因型,仅表现为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O。(3)甲和丙都有42条染色体,得到的F1细胞中也有42条染色体,F1的基因型是AaEO,减数分裂时第对染色体因差异较大不能配对,说明有40条染色体能配对,即形成的四分体有20个。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若不能配对的染色体各移向一极,可产生AO、aE这2种基因型的配子,若不配对的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一极,可产生AaEO、OOOO这2种基因型的配子,此时配子中最多含有20222条染色体。答案(1)结构生物进化(2)92(3)2042224.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果蝇为二倍体,其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因此正常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有4条染
38、色体。(2)同时考虑眼色和翅型时,该对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DdXAXa和DdXAY,二者杂交后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ddXaY;红眼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_XAXA和D_XAXa,其中纯合子(DDXAXA)所占比例为1/31/21/6,因此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1/65/6。(3)该果蝇为白眼雌果蝇,结合结果预测中的信息可知,不宜选择白眼雄果蝇,可选择正常红眼雄果蝇与该白眼雌果蝇杂交。仅考虑眼色时,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XAXa、XAY,正常情况下后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如果亲本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则该子代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它与红眼雄果蝇(XAY)杂交,
39、后代中雌果蝇均表现为红眼,雄果蝇均表现为白眼。如果该白眼雌果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所致,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Y,结合亲本的基因型可知,该果蝇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两个Xa的染色体未分离,形成含XaXa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结合发育而来的,该果蝇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XaXaXaYXaY1221,则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A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配子1XaXa2XaY2Xa1YXA1XAXaXa(死亡)2XAXaY(红眼雌)2XAXa(红眼雌)1XAY(红眼雄)Y1XaXaY(白眼雌)2XaYY(白眼雄)2XaY(白眼雄)1YY(死亡)因
40、此后代雌果蝇中红眼白眼41,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4。答案(1)4(2)ddXaY(3)实验步骤:正常红眼雄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和比例结果预测:后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后代雌果蝇红眼白眼41,雄果蝇红眼白眼14母本二25.解析(1)若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题干信息,被毛为显性性状,则亲本纯合雄性被毛植株的基因型为AA,纯合雌性无毛植株的基因型为aa,F1植株的基因型为Aa,而F1中雄性全为无毛植株、雌性全为被毛植株,说明Aa在雄性植株中表现为无毛,在雌性植株中表现为被毛。(2)实验思路从两种假说下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不同进行设计。实验思路一:选择F1中雄性无毛植株与雌性被毛
41、植株进行杂交,若假说一成立,则F1中雄性无毛植株的基因型为XaY,雌性被毛植株的基因型为XAXa,二者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性被毛(XAXa)雌性无毛(XaXa)雄性被毛(XAY)雄性无毛(XaY)1111;若假说二成立,则F1中雄性无毛植株的基因型为Aa,雌性被毛植株的基因型为Aa,二者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雄性被毛(AA)雄性无毛(Aa、aa)雌性被毛(AA、Aa)雌性无毛(aa)1331。实验思路二:选择F1雄性无毛植株与纯合雌性无毛植株杂交,若假说一成立,则F1雄性无毛植株基因型为XaY,纯合雌性无毛植株的基因型为XaXa,二者杂交后代均为无毛;若假说二成立,则F1雄性无毛植株的
42、基因型为Aa,纯合雌性无毛植株的基因型为aa,二者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雄性无毛雌性被毛雌性无毛211。答案(1)被毛无毛雌性个体为被毛、雄性个体为无毛(2)实验思路一:让F1雄性无毛植株与雌性被毛植株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结果分析:若杂交后代出现雄性被毛雄性无毛雌性被毛雌性无毛1111,则假说一成立若后代出现雄性被毛雄性无毛雌性被毛雌性无毛1331,则假说二成立实验思路二:让F1雄性无毛植株与纯合雌性无毛植株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结果分析:若杂交后代均为无毛,则假说一成立若后代出现了雌性被毛(或雄性无毛雌性被毛雌性无毛211),则假说二成立26.解析(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则公鸡的
43、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分析题干信息,如果一个合子只有W染色体而无Z染色体就会死亡,说明Z染色体的功能不仅与性别有关,还可能与鸡的正常生命活动有关。(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发生“性反转”的公鸡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说明生物的表现型除与遗传物质有关外,还受环境影响。可将待鉴别的公鸡与多只正常的母鸡进行交配,若该公鸡是母鸡经“性反转”而成的,其性染色体组成为ZW,与正常母鸡(ZW)交配后,后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ZZ(公鸡)ZW(母鸡)WW(死亡)121;若该公鸡是正常的公鸡,其性染色体组成为ZZ,与正常母鸡(ZW)交配后,后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ZZ(公鸡)ZW(母鸡)11。答案(1)ZZZW鸡正常生命活动(或鸡的生长发育或个体发育(2)环境将该公鸡与(多只)正常母鸡交配(杂交),将这些母鸡产的所有的卵在正常、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孵化、喂养,统计子代小鸡长成后的性别及比例如果子代小鸡长成后的性别及比例为雌(母)鸡雄(公)鸡11,说明该公鸡是性染色体正常的公鸡(或说明该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如果子代小鸡长成后的性别及比例为雌(母)鸡雄(公)鸡21,说明该公鸡是正常母鸡经“性反转”而成的(或说明该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