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211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48页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学案:相关资料补充2.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120个文言实词训练第一组1.爱动词,爱护例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动词,爱惜例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苏洵六国论)动词,吝惜例句: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贾谊过秦论)动词,喜欢,爱好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形容词,心爱的例句: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李朝威柳毅传)通“”,隐藏例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2.安形容词,安稳例句: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形容词,安逸,舒服例句:然后得一夕安寝(苏洵六国论)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例句: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疑问副词,怎么例句: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动词,抚慰,安

2、抚例句: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司马光赤壁之战)使安定例句: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3被名词,被子例句: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动词,覆盖例句: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动词,蒙受,遭受例句: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介词,表被动例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动词,通“披”,披散例句: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动词,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例句:被明月兮佩宝璐(屈原涉江)4倍加倍例句:尤倍重于三十年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动词,通“背”,违背例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5本副词,本来,原来例句: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

3、琵琶行(并序)本源例句: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屈原列传)树干例句: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稿本,诗稿例句: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例句: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道德经)本着,按照例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欧阳修伶官传序)6鄙形容词,平庸,卑微例句: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边远的地方例句: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轻贱例句: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浅薄,鄙陋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以为边邑例句: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第二组7兵军队例句: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兵器例句:斩木

4、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士兵例句: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战争例句: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贾谊论积贮疏)8病疾病例句:病万变,药亦万变(吕氏春秋察今)担心,忧虑例句: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生病 例句: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困苦不堪 例句: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9察细看,观察例句: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苏轼石钟山记)明察,了解例句: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洁净例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考察,举荐例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李密陈情表)看得清例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

5、舆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10朝名词,朝廷例句: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朝代,在这里指一代君主统治的时间例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名词,早晨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杜牧阿房宫赋)动词,拜访、拜见例句:先轸朝,问秦囚(左传殽之战)动词,上朝,朝见例句: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11曾动词,通“增”,增加例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副词,曾经例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副词,竟然例句: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例句:以君之力,曾

6、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12乘动词,乘坐例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动词,登上例句: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屈原涉江)介词,趁着例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例句:简兵蒐乘,秣马蓐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动词,相连,相依例句: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贾谊论积贮疏)量词。用以计算车、马、舟等例句: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第三组13诚连词,假如,果真例句: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副词,确实例句: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形容词,真诚例句: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7、)14除名词,台阶例句: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曹植赠丁仪)动词,修治,整理例句: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动词,授予官职例句: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动词,清除例句:手长镵,为除不洁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动词,逝去,过例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元日)15辞动词,告别,辞别例句: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动词,计较例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道歉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言辞,文辞例句: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名词,托辞,说辞例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动词,辞谢例句:使皇武

8、子辞焉(左传殽之战)古代的一种文体如归去来兮辞名词,命令例句: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司马光赤壁之战)动词,推辞,拒绝例句: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16从跟随例句:犹且从师而问焉(韩愈师说)动词,参与例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动词,依顺,听从例句: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通“纵”,合纵例句: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动词,依傍,紧挨着例句:樊哙从良坐(司马迁鸿门宴)介词,由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使跟从例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17殆副词,大概,恐怕例句:郦元之所见闻,殆与

9、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形容词,通“怠”,精神困倦而无所得例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副词,几乎,近乎例句: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沈括梦溪笔谈)危险例句: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 第四组18当介词,对着,向着例句:当窗理云鬓(木兰诗)动词,抵挡例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动词,对等,相称例句: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欧阳修读蟠桃诗寄子美永叔)两者相抵例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在时候例句: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过秦论)动词,主持例句:北邀当国者相见(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动词,占据,把守例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应当例句:诸将吏

10、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动词,判处例句: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班固苏武传)副词,必定,一定例句: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动词,符合例句:惴惴恐不当意(蒲松龄促织)19道道路例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游褒禅山记)动词,取道例句: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名词,方法、途径例句: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道义例句: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主张例句: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说例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名词,风尚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道理,规律例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名词,主张,学说例句:道之不行

11、,已知之矣(论语微子)20得收获例句: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具备例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与“无”一起,表示“莫非”“岂不是”例句: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能够,可以例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苏轼石钟山记)获得例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动词,契合,投合例句: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助动词,表示意志上或事实上的必要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适宜,得当例句: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六国论)动词,通“德”,感激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鱼我所欲也)21非不

12、是例句: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苏轼赤壁赋)错误例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没有例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与“常”一起解释为意外的、突如其来的例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副词,不例句: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庄暴见孟子)动词,非难,责怪例句: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第五组22度估计、推测例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制度例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贾谊过秦论)比较,衡量例句: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越过例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名词,限度例句: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贾谊论积贮疏)名词,计量长短的

13、工具例句: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郑人买履)名词,常态,容度例句: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量词,次,回例句: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动词,谱写例句: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名词,思考,考虑例句: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23复恢复例句:成子精神复旧(蒲松龄促织)副词,再,又例句: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双层例句: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重复例句:成反复自念(蒲松龄促织)回答,回复例句: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副词,还例句:寓形宇内复几时(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4负载例句: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使承担例句:均之二策,

14、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凭借,倚仗例句: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违背,背弃例句: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居处例句: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报任安书)辜负,对不起例句:吾行负神明(韩愈祭十二郎文)背,读bi例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25盖名词,车盖例句: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超过,胜过例句: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发语词,大概例句: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例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通“盍”,何不例句:我行既济,盖云归哉(诗经小雅黍苗)连词,表示原因例句:盖均无贫,和无寡(季氏将

15、伐颛臾)副词,都例句:盖上出也(柳宗元愚溪诗序) 第六组26故原来例句: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形容词,旧,衰老例句: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缘故,原因例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特意例句:今公子故过之(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连词,所以,因此例句:故舍汝而旅食京师(韩愈祭十二郎文)交情例句: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27顾回头看例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拜访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看,视例句: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蒲松龄促织)顾念,顾惜例句:不得中顾私(曹植白马篇)副词,只是,不过例句:顾未有路耳(司马迁

16、信陵君窃符救赵)反而,难道例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28固巩固例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顽固例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坚决例句: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本来例句: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地势险要例句: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贾谊过秦论)形容词,坚决,顽强例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贾谊过秦论)坚固例句: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季氏将伐颛臾)固然例句: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安于例句:君子固穷(论语)29归女子出嫁例句: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被休回娘家例句: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孔雀东南飞)回去例句:主人忘归客不

17、发(白居易琵琶行)归附,归属例句: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国语勾践灭吴)回家例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30国诸侯国例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国都例句: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国事例句: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国家例句: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第七组31过经过例句: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超过例句: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庄子逍遥游)过失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犯过错例句: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责备,用作动词例句: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动词,探望,访问例句:愿枉车骑过之(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18、动词,过去例句:日过午已昏(归有光项脊轩志)32何什么例句: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怎么样例句: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副词,多么例句:楛矢何参差(曹植白马篇)怎么例句: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庄暴见孟子)疑问代词,哪例句:奉宣室以何年(王勃滕王阁序)哪里例句: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为什么例句: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通“呵”,喝问,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例句: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33恨动词,不满例句: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动词,怨恨例句: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王实甫长亭送别)名词,遗憾例句: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9、欧阳修伶官传序)34胡什么例句: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名词,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谓例句: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曹植白马篇)为什么例句: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5患生病,疾病例句:愈膏肓之患难(柳宗元愈膏肓赋)动词,担忧例句: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灾祸,忧患例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36或代词,有的例句: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有时例句:或凭几学书(归有光项脊轩志)倘若例句: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蜀道难)有人例句: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20、(游褒禅山记)或许例句: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有的方面例句: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第八组37疾动词,恨,痛心例句: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司马迁屈原列传)名词,疾病例句: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李密陈情表)快速例句: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王实甫长亭送别)大,这里指声音洪大例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讨厌,憎恨例句: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38即表时间,相当于“当”例句: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连词,即使例句: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连词,如果例句:彼即肆然而为帝(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21、)副词,就例句: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副词,立即,马上例句: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司马迁鸿门宴)39既副词,已经例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副词,不久,后来例句:既又与汝就食江南(祭十二郎文)连词,既然例句: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40间中间例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的时候例句: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一会儿例句: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副词,秘密地,悄悄地,暗中,偷偷地例句: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夹杂例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抄小路例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参与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4

22、1假临时的例句: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动词,借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动词,凭借,借助例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授,给予例句: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宽容例句: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假装例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名词,休假,假期例句: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连词,假如,如果例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王实甫长亭送别)第九组42及动词,比得上,赶得上例句: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到例句: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祭十二郎文)动词,推及例句:老吾老,以及人

23、之老(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动词,达到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连词,和例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43见动词,看见例句: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拜见例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表被动例句: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柳毅传)召见例句: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出现,显露例句: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放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相当于“我”例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李密陈情表)44解剖开,解剖例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分开例句: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促织

24、)解释,解答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理解,明白例句: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动词,解开,解下例句: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李朝威柳毅传)动词,解围例句: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45就接受例句: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报任安书)登上例句: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就任,赴任例句: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张衡传)接近,靠近例句: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孟子梁惠王上)动词,到,前往例句: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韩愈祭十二郎文)近于,将近例句:三径就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动词,担任例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46堪

25、能够,可以例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忍受例句: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五人墓碑记)经得起例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游黄山日记(后)第十组47绝断绝例句: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消失例句: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副词,非常,极例句: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陡峭的例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与世隔绝的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气绝,死亡例句:抢呼欲绝(促织)横渡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48克攻下例句: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能够例句: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动词,战胜例句: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

26、时,抑亦人谋也(隆中对)克制例句:克己奉公49举举起例句: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举出,列举例句: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动词,发动例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任用,选拔例句: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攻占例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动词,升起例句: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副词,全,尽例句: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庄暴见孟子)50类名词,事物例句: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似,像例句: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柳宗元愚溪诗序)种类,类别例句:故王之不王,非挟

27、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51怜疼爱例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可爱例句: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值得同情例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可惜例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动词,爱戴例句: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52弥副词,越,更加例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动词,弥补例句: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左传)形容词,满,遍例句:何得苦海生波,益造弥天之孽(席方平)第十一组53莫不要例句: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不例句: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石钟山记)没有谁例句: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

28、忌讽齐王纳谏)名词,通“暮”,晚上例句: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54明明亮例句: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清明例句: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英明,明智例句:吾未见其明也(师说)动词,照明例句: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说明,阐明例句:明道德之广崇(屈原列传)第二(天、月、年)例句: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55内名词,内心例句: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通“纳”,接纳例句: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名词作状语,对内例句: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过秦论)里面例句: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在家里例句: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29、56期音读“j”,满一年例句: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副词,至,及例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动词,约定时间例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名词,限定或约定的时间例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动词,希望例句: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狱中杂记)57奇形容词,不平常的,罕见的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副词,极,甚例句: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陶渊明读山海经)适宜的例句: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稀少的例句: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例句: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促织

30、)读“j”,零数例句: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58迁改变例句: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征发例句: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搬迁例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卫风氓)官职变迁例句: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动词,迁移例句: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 第十二组59请请求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请教例句: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请允许我例句: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邀请例句: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问候例句:公子闻之,往

31、请,欲厚遗之,不肯受(信陵君窃符救赵)60穷形容词,处境困难例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穷困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动词,走到尽头例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极,尽例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韩愈祭十二郎文)61去离开的时候例句: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距离例句: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除掉,去掉例句: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勾践灭吴)舍生例句: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报任安书)失去例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2劝动词,勉励,提倡例句:惩恶而劝善(左传)劝说,劝告例句: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63如到去例句:以

32、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假如,如果例句: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赤壁之战)比得上例句: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像例句: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小石潭记)怎么样例句: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只例句: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64若你例句: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你的例句: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像例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如果例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比得上例句: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同,相当例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和“夫”一起用在一句话开头

33、,可不译例句: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例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第十三组65善好的例句: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善事,好事例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高明例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好好地例句: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友善,友好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擅长,善于例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珍爱,喜爱例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形容词,善良例句: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羡慕例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表同意的应

34、答词例句: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66却击退例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回,回头例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退回(原处)例句: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并序)67少不多例句: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稍微例句: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年轻例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名词,少数人例句: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轻视,小看例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水)不久例句: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68涉涉足,走到例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进入

35、,到例句: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徒步渡水例句: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吕氏春秋察今)乘船渡水例句: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察今)69胜赢例句: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醉翁亭记)优美的,好的例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动词,能承受,禁得住例句: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尽,完例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胜过,超过例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美例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项脊轩志)第十四组70识知道例句: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司马迁报任安书)辨识例句:独其为文犹可识(游褒禅山记)名词,

36、知识,见识例句: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问说)通“志”,标记例句: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认识例句: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71使主使例句: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派,命令例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致使例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出使例句: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屈原列传)名词,使者例句: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廉颇蔺相如列传)连词,假使,假若例句:使三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苏洵六国论)72是指示代词,这,这个例句:是日也,天朗气清(兰亭集序)名词,国家大事,大政方针例句:定国是之诏既下(梁启超谭

37、嗣同传)认为正确例句:是己而非人(刘开问说)正确的,对的例句: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判断词,表肯定判断例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73适到去例句: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庄子逍遥游)女子出嫁例句: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迎合例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刚才例句: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副词,恰好,恰恰例句:适足取辱耳(司马迁报任安书)享有例句: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通“啻”,只例句:疑臣者不适三人(战国策)往,到例句: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74书书信例句:书不能悉意(报任安书)书经,即尚书例句

38、:素不闻诗书之训(五人墓碑记)写,记录例句: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帛书例句: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名册例句: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书籍例句:吾家读书久不效(归有光项脊轩志)动词,写字例句:或凭几学书(归有光项脊轩志) 第十五组75孰与“与”合用,表示两者相比,哪个更甚例句: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通“熟”,仔细例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谁,哪一个例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76属类例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通“嘱”,这里指劝酒例句: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赤壁赋)是,属于例句:名属教

39、坊第一部(白居易琵琶行)连,跟着例句: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司马迁屈原列传)动词,写例句:衡少善属文(范晔张衡传)名词,亲属例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林觉民与妻书)通“嘱”,嘱托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77数计算例句: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信陵君窃符救赵)数量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例句: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气数,命运例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副词,多次,屡次例句:范增数目项王(司马迁鸿门宴)数量,数目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78率动词,率领例句:当奖率三军(诸葛亮出师表)副词,全部,一概例

40、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副词,大概,大抵例句: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79说动词,讲,谈,陈述例句: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一种文体,侧重议论如捕蛇者说通“悦”,愉快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劝说例句:范增说项羽曰(司马迁鸿门宴)80私私人的,自己的例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亲近的人例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暗中,私下例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鸿门宴)名词,私心例句: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荆轲刺秦王)81素平素,一向,向来例句: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白色的例句: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袁枚黄

41、生借书说)白色的生绢例句: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质朴,朴素例句: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训俭示康)白白地例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伐檀)第十六组82汤名词,热水,开水例句: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汤汤”连用,水大流急的样子例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同“烫”,用热水焐例句: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83涕眼泪例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流眼泪,哭泣例句:儿涕而去(蒲松龄促织)鼻涕例句: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84徒名词,弟子,门徒例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同

42、伴例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副词,白白地例句: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刑徒例句: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副词,只,仅仅例句: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步行例句:班白者多以徒行(韩非子)同一类人例句: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名词,步兵例句:帅徒以往(左传)85亡逃跑例句: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逃跑的敌人例句:追亡逐北(贾谊过秦论)亡国,灭亡例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通“无”,没有例句: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使灭亡例句: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86王

43、名词,大王例句: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作动词,为王,称王例句:沛公欲王关中(司马迁鸿门宴)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例句: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王道例句: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齐桓晋文之事)87望希望,盼望例句: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月圆之日(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例句:七月既望(赤壁赋)名望,声望例句: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向远处看例句: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埋怨例句: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念头例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望着,对着例句:望洋向若而叹曰(秋水)第十七组88恶坏事例句:为善

44、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窦娥冤)疑问代词,怎么如何例句: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奸邪的人例句: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厌恶例句: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国语勾践灭吴)中伤例句: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指南录后序)动词,厌恶例句: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羞耻例句: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形容词,丑,与“美”相对例句: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形容词,坏,不好例句: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廉颇蔺相如列传)89微弱,衰微例句: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低微例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微小的例句: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45、(石钟山记)非,没有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隐约例句: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轻例句:动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庖丁解牛)悄悄地,暗暗地例句: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假如没有例句: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含蓄例句: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90悉详尽地叙述例句: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报任安书)全部,尽例句:赵王悉召群臣议(廉颇蔺相如列传)周全,详尽例句: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论积贮疏)知道例句:丞相亮其悉朕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91相一齐,彼此例句:卒相与欢(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例句: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互相,交互例句:杂然相许(愚公

46、移山)相貌例句: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例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92谢谢绝例句: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道歉,谢罪例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司马迁鸿门宴)感谢,谢恩例句: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告辞,辞别例句:张良入谢(鸿门宴)告诉,告诫例句: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动词,衰亡,凋落例句: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李渔芙蕖) 第十八组93兴产生,发生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引起例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兴办例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兴盛例句: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使兴盛例句:

47、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司马迁屈原列传)发动例句: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兴致例句: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王勃滕王阁序)94信信任,相信例句: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实情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守信用例句: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过秦论)随意例句: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实在例句: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信物,凭据例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通“伸”,伸张例句: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95行行为例句: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队伍,军队例句: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行

48、人”指出征的人例句:行人弓箭各在腰(兵车行)将要例句: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运行例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执行例句:而奉行者即为定例(促织)量词例句: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孔雀东南飞)品行例句: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前往例句: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践行例句: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96幸形容词,幸运例句: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积贮疏)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例句: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宠爱例句: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信陵君窃符救赵)幸亏,幸而例句: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侥幸例句:

49、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97修长,高例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施行例句: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整理例句:修守战之具(过秦论)加强修养例句: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修建,修造例句: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第十九组98徐缓慢,慢慢例句: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触龙说赵太后)姓例句:徐公来(邹忌讽齐王纳谏)99宜应当例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适宜,适合例句: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100许动词,答应例句: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这,这样吧例句: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数词,表约数,左右例句: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50、动词,相信例句:则王许之乎(齐桓晋文之事)名词,处所,地方例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101阳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例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太阳,阳光例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温暖例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长歌行)通“佯”,表面上,假装例句:皆阳应曰:“诺。”(记王忠肃公翱三事)102要打算,希望例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通“邀”,邀请例句: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险要的例句: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相约例句: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切合,适应例句: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

51、也(察今)103遗丢弃,放弃例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遗留,留下的例句: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留给例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剩余的例句:地有遗利,民有余力(晁错论贵粟疏)送,寄例句: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赤壁之战)丢失,遗失,引申为耗费例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贾谊过秦论)离开,超脱例句: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赤壁赋)104贻赠送例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造成例句: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柳毅传)105易动词,轻视,瞧不起例句:夫负虚交而易强御(后汉书)交换例句: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齐桓晋文之事)地势平坦例句: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

52、实尽知之(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改变例句: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轻易,容易例句: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梦溪笔谈采草药)第二十组106阴名词,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例句: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阴天,没有阳光例句: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冷,寒冷例句: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暗中例句: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后汉书张衡传)名词,日影例句: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名词,时间例句: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107右上例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视例句:守成尚文,遭遇右武(史记平

53、津侯主父列传)古代战车上坐在右边担任警卫的叫车右例句: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左传殽之战)赞同例句: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左传)豪强例句: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后汉书张衡传)108再第二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两次例句: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屡次,多次例句: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109知知道,懂得例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认识,了解例句: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通“智”,智慧例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通“智”,明智例句: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主持,掌管例句:吾与之共知越

54、国之政(勾践灭吴)知觉例句:其无知,悲不几时(祭十二郎文)名词,知识,见解例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朋友例句:新知虽已乐,旧爱尽睽违(何逊赠诸游旧)110致招致,招来例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招纳例句: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窃符救赵)情趣例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表示例句: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取得,得到例句: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用例句: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第二十一组111造制造,建造例句: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梦溪笔谈雁荡山)制定例句: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造访例句:史公

55、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左忠毅公逸事)造化,指天地、大自然例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112质人质例句: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触龙说赵太后)以财物或人员作抵押例句: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狱中杂记)质地,底子例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通“贽”,见面礼例句: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古代杀人用的砧板例句: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本质,资质例句: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动词,询问例句: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正,刚刚例句: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113

56、治医治例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部署例句: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动词,治罪例句: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动词,管理,治理例句: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备办,整治例句: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冯谖客孟尝君)营造,修建例句:萧何治未央宫(汉书高帝纪下)讲求例句: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114诸众多,各例句: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当于“之乎”例句: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兼词,相当于“之于”例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115贼杀,暗杀例句:阴遣刺客,来

57、贼相臣(韩愈平淮西碑)刺客例句: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史记秦始皇本纪)敌人例句: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指南录后序)祸害,危害例句: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强盗例句: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柳宗元童区寄传)名词,偷东西的人例句:大盗积贼,杀人重囚(狱中杂记)残忍、狠毒例句: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陈寿三国志)第二十二组116族家族,氏族例句: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类例句: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说)灭族例句: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众,群,一般的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指筋骨交错聚结

58、处例句: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庖丁解牛)117卒士卒例句: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终于例句: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死例句: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尽,终例句: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孔雀东南飞)名词,差役,吏卒例句: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左忠毅公逸事)118走逃跑例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奔向,趋向例句: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屈原列传)使逃跑例句: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动词,行走例句: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促织)前往例句: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柳毅传)自谦之词,仆人例句: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59、(报任安书)古代指疾行,即跑例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119左贬谪例句: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左边的位置,上位例句: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信陵君窃符救赵)左边例句: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与“右”连用,译为“近臣”例句: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东面,古代以东为左例句:干到江左,必要成功(群英会蒋干中计)120坐坐着,坐下例句:与子颖坐日观亭(登泰山记)通“座”,座位例句: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因为,由于例句: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坐守例句: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犯罪例句:王曰:“何坐?”曰:“

60、坐盗。”(晏子使楚)二、常见通假字集锦第一组A “案”通“按”,审察,察看。例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干”通“岸”,岸边。例如:置之河之干兮。(诗经伐檀) B “倍”通“背”,忘恩。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屏”通“摒”,舍去。例如: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 “辟”通“避”,躲避。例如: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殽之战) “攀”通“扳”,抓着,拉着。例如: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核舟记) “拂”通“弼”,辅佐。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辩”通“辨”,辨别。例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C

61、 “卒”通“猝”,突然。例如: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裁”通“才”,刚刚。例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唱”通“倡”,倡导。例如: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绌”通“黜”,指罢免官职。例如: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材”通“才”,才能。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趣”通“促”,催促。例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 D “得”通“德”,感激。例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堕”通“惰”,懒惰,懈怠。例如:今之世则不然,乱其政,繁其刑,其民迷而堕焉。(荀子宥坐) “

62、单”通“殚”,尽。例如:单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汉书王嘉传) “道”通“导”,引导。例如: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使楚) E “扼”通“厄”,灾难,祸害。例如:沉滞在能自济,故有不拔之扼。(论衡状留) “尔”通“迩”,近,接近。例如: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诗经行苇) F “不(fu)”通“否”。例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 “反”通“返”,往返,返回。例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G “灌”通“盥”,洗。例如: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酤”通“沽”,买。例如:酒酤于市。(训俭

63、示康) 第二组 H “盖”通“盍”,何,怎么。例如: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函胡”通“含糊”。例如:南声函胡,北音清越。(石钟山记) “火”通“伙”,伙伴。例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堕”通“隳”,毁弃。例如:堕军实而长寇仇。(殽之战) “曷”通“何”。什么。例如: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什么时候。例如:曷至哉?(君子于役) “衡”通“横”。梗塞,不顺。例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还”通“环”,环绕。例如: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惠”通“慧”,聪明。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J “静”通

64、“净”,干净。例如:茅檐长扫静无苔。(书湖阴先生壁) “齐”通“剂”,药剂。例如: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恒公)“戒”通“界”,界限,分界。例如:而一行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新唐书天文志一) “决”通“诀”,离别。例如: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信陵君窃符救赵) “具”通“俱”,全,都。例如: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强”通“僵”,僵硬。例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辑”通“缉”,连缀。例如: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 “简”通“谏”,进谏。例如:诗曰:“犹之未远,是用大简。”(左传成公八年) “距”通“拒”。把守。例如: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65、抵抗。例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K “考”通“拷”,拷打。例如:欲杀嵩,考杀随嵩行者。(三国志魏书刘表传)L “雷”通“擂”,敲击。例如:雷鼓大震,北军大坏。(赤壁之战) “廪”通“懔”,危惧的样子。例如: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零丁”通“伶仃”,孤苦无依,孤独的样子。例如:零丁孤苦。(陈情表) “离”通“罹”,遭遇。例如:“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录录”通“碌碌”,平庸无能。例如: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 “陵”通“凌”,欺凌。例如: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僇”通“戮”,遭到刑罚。例如:自余为僇人

66、。(始得西山宴游记) “列”通“裂”,分裂。例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三组M “缪”通“穆”,古代君主死后常用的谥号之一。例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N“那”通“哪”,哪里。例如: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P “泮”通“畔”,边岸。例如: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氓) “畔”通“叛”,背叛。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被”通“披”。散着。例如: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穿。例如: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罢”通“疲”,年老体弱的。例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Q “取”通“娶”,迎娶。例如

67、: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屈”通“缺”,缺少。例如: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阙”通“缺”。中断。例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缺点。例如: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诎”通“屈”。穷尽,匮乏。例如:公输盘诎。(公输)弯曲。例如: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殴”通“驱”,驱赶。例如: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R “”通“煣”,用火烤使木材弯曲。例如: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女”通“汝”,你。例如:诲女知之乎?(论语) S “逝”通“誓”,发誓。例如: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硕鼠) “食”通“饲”,喂养。例如:食马者不知其

68、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帅”通“率”,率领。例如:命李佑、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李愬雪夜入蔡州) “信”通“伸”,伸张。例如: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T“帖”通“贴”,贴上。例如:对镜帖花黄。(木兰诗)“庭”通“廷”,朝廷。例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汤”通“烫”,用药热敷。例如: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W“亡”通“无”,没有什么。例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无”通“毋”,不要。例如: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X“孅”通“纤”,细致。例如: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论积贮疏)“羞”通“馐”,美味食物。例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韩愈祭十二

69、郎文)“郤”通“隙”,隔阂,嫌怨。例如: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见”通“现”。出现。例如: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显现。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熙”通“嬉”,戏弄。例如: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生”通“性”,资质,禀赋。例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乡”通“向”。面向。例如: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从前。例如: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还”通“旋”,转身。例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第四组Y“厌”通“餍”,满足。例如: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圉”通“御”

70、,抵挡。例如: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炎”通“焰”,火焰。例如: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例如:曰:“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有”通“又”,表示整数加零数。例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要”通“邀”,邀请。例如: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芸”通“耘”,耕耘。例如:植其杖而芸。(荷蓧丈人)“翼”通“翌”,第二天。例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促织)“已”通“以”,与“来”“前后”等合用,表示时间、方位。例如: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隆中对)“员”通“圆”,与“方”相对。例如: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71、张衡传)“阳”通“佯”,假装。例如:皆阳应曰:“诺”。(记王忠肃公翱三事)“景”通“影”,像影子一样。例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说”通“悦”,喜悦,高兴。例如:说怿女美。(诗经邶风静女)Z“争”通“怎”,怎样。例如: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属”通“嘱”,嘱咐,嘱托。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止”通“只”。例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振”通“震”,震动。例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荆轲刺秦王)“识”通“志”,记住。例如:汝识之乎?(石钟山记)“直”通“值”,价值。例如: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

72、奇货。(促织)“適”通“谪”,谴责,惩罚。例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政”通“征”,赋税徭役。例如: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勾践灭吴)“质”通“贽”,见面礼。例如: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章”通“彰”,明显。例如:芳菲菲其弥章。(离骚)“指”通“旨”,主旨。例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濯”通“浊”,浑浊。例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屈原列传)“泽”通“”,内衣。例如: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诗经秦风无衣)“从”通“纵”,合纵。例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尊”通“樽”,酒杯。例如: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坐”通“座”,座位。例如:满坐

73、寂然。(口技)“曾”通“增”,增加。例如: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蚤”通“早”,与“晚”相对。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知”通“智”,明智,聪明,智慧。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三、古今异义词汇总第一组B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古义:卑贱鄙陋。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不必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义:不一定。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不行今义:不可以。古义:不能走路。例如

74、: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C春秋今义:夏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时代名称。古义:年龄。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汉书)一年。例如: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书名。例如:仲尼厄而作春秋(报任安书)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握着,拿着。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从容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例如: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举动。例如:从容中道。(中庸) 从而今义:连词。古义:从,跟随;而,而且。例如: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开始。例如:初一交战,操军

75、不利。(赤壁之战) D 地方今义:泛指空间的一部分,民间,地区。 古义:当地的事。例如: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土地方圆。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 东面今义:东边。古义:脸朝东。例如: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大方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大风今义:风力很大的风。古义:麻风病。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怠慢今义: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古义:松懈,轻忽。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F 风流今义: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古义:杰出,英俊。例如:大江东

76、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例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非常今义:十分,极(副词)。古义:意外的变故(名词)。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反复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古义:书信往返。例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逢迎今义:奉承,拍马屁。古义:迎接。例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第二组 G 感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古义:感动,奋激。例如:由是感

77、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例如: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分开当两个词解。例如: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韩非子五蠹) H 或者今义:或许(副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连词)。古义:有的人,有些人。例如: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封建论) J 绝境今义:走投无路之处,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即使今义:表示假设的让步关系的连词。古义

78、:即,就;使,让。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精神今义: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宗旨,主要的意义。 古义:指神志、心神。例如: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促织)指灵魂。例如: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订鬼) 具体今义:明确,不抽象,特定的。古义:具,具备;体,形体。例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结束今义:事情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古义:整装。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交通今义:来往和运输。 古义:勾结。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互相通连。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举手今义:往上伸手。 古义:

79、动手。例如:先生举手出狼。(中山狼传)告别时的动作。例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鞠躬今义:弯身行礼。 古义:弯着身子。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恭敬地、谨慎地。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K 可怜今义: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怜悯。 古义: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值得同情。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可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古义:可,可以;以,凭,靠。例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开张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开扩,扩展。例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可恨今义:令人憎恨,使人憎恨。古义:痛惜。例如:用

80、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三国志)口舌今义:由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古义:言语,言辞。例如: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慷慨今义:不吝惜。古义:理直气壮,意气激昂。例如: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感慨,悲叹。例如: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柳敬亭传)第三组 L 烈士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古义: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老子今义:父亲,男性的自称(含傲慢意,用于气愤或开玩笑的场合)。古义:老人。例如:遥望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老大今义:某些帮会或黑社会团伙对首领的称呼,排行第一的人,船夫。古义:

81、年纪大了。例如: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M 美人今义:美貌的女子。古义:妃嫔。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面目今义:面貌;面子,脸面。古义:面部。例如: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秋水) N 南面今义:南边。古义:面南而坐,即称帝。例如: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P 便宜今义:读音为pin y,指(物品)价格低。读音为bin y,指方便合适,便利。古义: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例如: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汉书张释之传)因利乘便,见机行事。例如:(李牧)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廉颇蔺

82、相如列传) Q前进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古义:前,走上前去;进,奉献。例如: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内外亲属,所指较广,父母兄弟皆可称。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妻子和子女。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它(们)的果实。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实际情况。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R 肉食今义:肉类食物。古义:居高位,享厚禄。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S

83、身体今义:躯体。古义:亲身体验。例如:身体力行。 束手今义:捆住了手,比喻没有办法。古义:投降。例如: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缘故(名词)。例如:余叩所以。(狱中杂记)表原因的虚词。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用来的,的凭借。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虽然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词。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例如:王曰:“善战。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

84、指战国时秦国崤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韩、魏、燕、齐六国。例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例如:晋兵先下山东。(史记晋世家)第四组T 痛恨今义:深切憎恨;极端憎恨。古义:十分遗憾。例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W 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古义:更不必说。例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日今义:副词,常与“不”连用,“无日不”是“天天都”的意思,表示不间断。古义:没有多少日子,很快。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无赖今义:放刁撒泼,蛮不讲理;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古义:胡作非为。例如: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

85、州,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调皮可爱。例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X 牺牲今义: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古义: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成为。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宣言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古义:扬言,宣扬。例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有学问的人。例如: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张衡传) Y 以为今义:认为。古义:把当做。例如:全石以为底。(小石潭

86、记)因而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古义:因此,趁此。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往今义:从前,以前。古义:以后。例如:从今以往二年,適(通“嫡”)子不闻孝。(管子)殷勤今义:热情而周到。古义:恳切慰问。例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用心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怀着的某种念头。古义:用,以,因为。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鱼肉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约束今义:限制。古义:规约,规章。例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

87、相如列传)控制,限制。例如:恐北去后难约束。(汉书匈奴传)一切今义:所有的。古义:一律,一概,任何。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妖怪今义:神话传说中形状奇怪可怕、有妖术、会害人的精灵。古义:怪异、不祥的事物。例如:妖怪不能使之凶。(荀子天论)有意今义:有做某种事的愿望;故意。古义:愿意。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有某种打算。例如: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于是今义:承接连词。古义:在此。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第五组Z指示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古义:指出给人看。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至于今义:介词,表示

88、另提一事。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到达。例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祖父今义:父亲的父亲,爷爷。古义:祖辈和父辈。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智力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义:智,智谋;力,力量。例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作文今义:学生作为练习而写的文章。古义:写文章。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中心今义:文章的主旨,主要场合或指挥机构,事物的重心。古义:心里。例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小雅隰桑

89、)中间今义:当中。古义:中,当中;间,夹杂。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丈人今义:岳父。古义:丈夫。例如: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古乐府妇病行)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于人。例如:宁可致意耶?(柳毅传)四、常见偏义复指词第一组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崩”古代指皇帝死亡,“殂”指死亡,偏义在“崩”,“殂”是衬字。C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偏义在“骑”,“车”是衬字。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

90、宴):偏义在“入”,“出”是衬字。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出入”偏义在“出”,“入”无义,在“出”字后作为陪衬语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偏义在“亡”,“存”是衬字。土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玉藻):因“造”只能与“车”相照应,“马”是不能“造”只能“养”的,所以“车马”是偏义复词,偏义在“车”。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汉书邹阳传):孔子因谗被逐,墨翟因谗被囚,故“谗谀”偏指“谗”。D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洪亮吉治平篇):偏义在“谢”,“代”是衬字。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史记刺客列传):“得失”根据上

91、下文意偏指“失”,即差错,是偏义复词。询谋得失,深遂夙愿(王冰内经素向经序):“得失”偏在“得”义,意思是“收获”,“失”无义。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汉书张汤传):作为偏义复词的“短长”由于两个词素结合不够紧,允许颠倒成“长短”,而“长”正与上文的“高”相照应,当偏指“长”,专指长处,功劳。“短”只起陪衬作用,无义。今余刻此图,并非独出己见,评论古人之短长(医林改错脏腑记叙):“短长”只偏指“短”,即短处、缺点,“长”无义。E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李渔芙蕖):偏义在“目”,“耳”是衬字。F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偏义在

92、“母”,“父”是衬字。G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偏义在“姥”,“公”是衬字。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代诸侯称国,大夫称家。亦泛指整个国家。偏义在“国”,“家”是衬字。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曹操薤露行):“沐猴而冠带”显系化用史记项羽本纪一文中“沐猴而冠”一语,“冠带”之“带”仅是为了凑足音节,无义。第二组H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史记游侠列传):“缓”指“缓和”,“急”指“急迫”,偏重“急”。J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贾谊论积贮疏):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L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韩非子):“利害”偏用“利”义,“

93、害”无义,陪衬语素在后。爪牙不足以供耆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汉书刑法志):“利害”偏用“害”义,“利”无义,陪衬语素在前。N齐桓用其仇,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汉书):“仇”,指管仲,齐桓公重用原来反对自己的管仲为相,“仇”与“逆”互相照应,可见“逆顺”只偏指“逆”,“顺”无义,起陪衬作用。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偏义在“女”,“子”是衬字。Q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并序):偏义在“去”,“来”是衬字。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苏轼石钟山记):偏义在“深”,“浅”是衬字。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去”和“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留”的意思。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

94、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是针对齐宣王以羊易牛衅钟之事发出责问的,前文未提到过禽,可见“禽兽”只偏指“兽”,“禽”无义,起陪衬作用。S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马):“死生”只偏向“生”义,“死”无义,陪衬语素在前。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死生”偏在“死”义,“生”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书疏数知闻,莫令信使断(那呵滩):“疏”,一种分条陈述的文体;“书”,信。“疏”和下文“信使”不照应,“书疏”显然偏指“书”,而“疏”无义,起陪衬作用。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始”和“归”在意义上不照应,而“终”与“归”正好照应

95、,可见“始终”当偏指“终”,“始”无义,起陪衬作用。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思是“他和你谁的年龄大”。W奉使往来,无留北者(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偏义在“往”,“来”是衬字。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第三组X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偏义在“实”,“虚”是衬字。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偏义在“巷”,“陌”是衬字。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曹操却东西门行):“行止”,飞行和栖息。大雁在飞行时列成队形,休息时则聚在一起,可见“行止”当偏在“行”义。Y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诗经曹风蜉蝣):“衣”指上衣,“裳”指裙。偏指

96、“衣”,即“衣服”,“裳”无义,起陪衬作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偏义在“异”,“同”是衬字。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渊明桃花源记):偏义在“远”,“近”是衬字。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与“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从本句后面的“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偏义在“园”,“圃”是衬字。Z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状语“勤”只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噌吰如钟鼓不绝(苏轼石钟山记):“噌吰”形容钟声洪亮,因此“钟鼓”偏义在“钟”,“鼓”是衬字。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偏义在“钟”,“磬”是衬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