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坟村庄的正南方有个大约十亩的平地,曾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十几个坟,村上的人都把这个地方称作“城里坟”。为什么叫做城里坟,不得而知,但从字面上讲是城里人的坟地,具体是谁的,村上的人都说不清楚。如今村上八十多岁的能记着有个城里的老头经常来烧纸、祭奠。我们村距聊城城里的光岳楼大约四十里,为什么他们把坟地选择我们村呢?笔者认为:有名望的人选择坟地多半是风水好的地方,头枕高岗、脚蹬大路,平原地带,河坝是首选,徒骇河、赵王河是聊城辖区所选的上佳。比如清代聊城的五大家族中的傅、杨、叶、邓都把坟地选择了聊城的正南或西南,均依河而选。其中,叶家林距我们村一华里,村上的闻姓就是叶家的护林人,他的后代繁衍而留在村上。田家的坟地距我们村十二里,“文革”前,田家林还是古木参天。他们生活在城里,一生显达在城里,可为什么死后归葬农村?是叶落归根、眷恋故土吗?抑或是生前被抄家,选择离城里较远的地方,为后人选择一条生路?还是想到,选择农村就是选择宁静。这些都只能是后人的猜测。城市的节奏快,只是短暂的中转站,不是归宿,因为太功利、太现实,让人感觉不安。与城市相比,农村适合灵魂的安放。城里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还是坟地加荒草,是笔者和同伴放羊的好去处。到了九十年代,成了村上的菜地。现在已盖起了十几座新房子。“城里坟”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共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