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月考卷(七)(含解析)1.1950年发掘的战国魏墓,曾出土了七十多件铁制兵器和九十多件铁制生产工具,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锄、铲、镰等。该发掘表明战国时期A. 封建小农经济已形成B. 铁制工具得到了推广C. 官营冶铁业发展迅速D. 农业的耕作效率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列举了战国魏墓出土了大量的铁制兵器、铁制生产工具包括铁农具,说明铁制工具得到了推广,故B项正确。铁农具出现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之一,但并非一定说明小农经济出现,A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战国时期冶铁业得到了发展,无法体现官营冶铁业的发展速度,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汉光
2、武帝设尚书六人。尚书官位低微,但“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同时设中常侍等宦官多人,掌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书。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 进一步提高皇帝决策的权威性B. 降低宰相在中央机构中的地位C. 确保皇帝诏令按照程序来实施D. 完善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官制【答案】A【解析】从“尚书官位低微,但“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就能看出,尚书是皇帝的心腹,是维护皇权,分割相权的措施,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说法没错,但是最终应该归结到皇权上;C选项没有挖掘到根本;D选项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3.据宋史兵志记载,自开宝三年至咸平五年(9701002)兵部令史冯继升、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等人,先后向朝廷进
3、献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燃烧性火器。该现象反映出A. 宋代实现兵器质量的变革B. 火药武器最初由地方发明C. 冷兵器远不及热兵器优越D. 宋代军事技术得到了改善【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先后向朝廷进献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燃烧性火器”反映了宋代已经出现了火药武器,说明宋代军事武器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故D项正确;火药武器的出现,只能说明兵器有所发展,无法反映兵器质量总体水平的变化,A项错误;兵部官吏向朝廷进献火器,并未说明火器发明来自地方,B项错误;材料并未将冷、热兵器进行对比,无法得出热兵器具有优越性,C项错误。4.光绪会典事例中记载,第自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以来,五十余年,所有谕旨批奏
4、事件澄怀主人自订年谱载:“八年四月命廷玉与大学士马尔赛、蒋廷锡办理一切事务”。这些材料可以印证A. 加强皇权与军机处关系B. 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和职能C. 清初君主专制发展至顶峰D. 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第自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以来”“八年四月命廷玉与大学士马尔赛、蒋廷锡办理一切事务”可知军机处设置的大约时间。据材料“命廷玉与大学士马尔赛、蒋廷锡办理一切事务”可知军机处的职能,故选B;材料无法体现皇权的加强,A、C两项错误;皇帝让军机大臣办理国家政事,并非说明军机大臣享有决策权,D项错误。5.以下是18871936年间各产业的年均实际增长率(%)统计表。从该表中
5、可以得出当时产业1887-19361887-19201920-1936工农业总值1.471.940.48农业0.771.030.21工业、交通运输业4.856.890.76传统产业1.161.74-0.02现代产业-5.33A. 工农业生产上升趋势较明显B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显著发展C. 传统产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D. 近代中国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C【解析】从表格来看传统产业增长缓慢并且还出现了负增长,这就说明了传统产业发展速度是相对滞后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工农业生产增长率也不大而非上升趋势较明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工农业总值增长不大也就表明了民族资本主义未得到显著发展,选项B不
6、符合题意,排除;表格比较的是增长率而不涉及经济比例是否失调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6.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这个时候学界认为中国语言学是一种科学,中国人没有语法不科学,书写说话都不科学,太不像话,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书写。当然最激进的方式就是把汉字废了算了”这反映出当时的学界A.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仇视情绪B. 要求改变新文化运动发展方向C. 认为中西方文字应相互结合D. 出现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没有语法不科学”“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书写”等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学界出现了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过激要求,故D项正确;对汉字的仇视并非说
7、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仇视,A项拔高了材料的主旨,错误;材料中的观点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汉字的态度相一致,并未要求改变方向,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西方文字,C项错误。7.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该思想A. 否定了八七会议做出的决定B. 改变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C. 是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D. 推动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可知该思想符合八七会议做出的进行土地革命的决定,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的这个主张属于他提出
8、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根据“1927年8月”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该主张还没有改变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故排除B项;该思想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结果,而非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故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是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故选D项。8.1957年10月,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在去年秋后刮起一阵邪风,放松甚至放弃了四十条纲要的目标,结果是消极因素上升,右倾思想抬头,农业生产就吃了亏”,要求农村干部群众打破“生产已经到顶了”的保守思想。据此可知A. 农业大跃进运动已开始启动B. 对国情的认识存在保守思想C. 一五计划后期冒进倾向明显D. 计划经济
9、体制的弊端已暴露【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当时的新中国存在着“冒进”的倾向,据“1957年10月”和“在去年秋后刮起一阵邪风”可知,这种冒进倾向在一五计划后期日益突出,故C项正确;农业大跃进运动在1958年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左倾冒进思想,而非保守思想,B项错误;冒进思想并非是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反映,D项错误。9.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认为,智者学派“把作为思想的简单概念一般地应用到社会对象上去,并且使它深入到一切人事关系中去”。黑格尔这一评论的着眼点在于A. 智者学派催生了雅典民主政治B.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起源C 近代西方哲学来源于智者学派D. 智者学
10、派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答案】D【解析】【详解】智者学派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和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从材料中的“把作为思想的简单概念一般地应用到社会对象上去,并且使它深入到一切人事关系中去”可以看出,黑格尔给予智者学派较高评价的着眼点在于智者学派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故答案为D。根据历史知识雅典民主政治催生了智者学派,故A错误。B与材料内容不相符,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智者学派和西方哲学的关系,C错误。10.托克维尔指出:“假如美国总统犯了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据此,托克
11、维尔强调美国A. 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B. 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C. 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D. 最高司法权集中于陪审团【答案】C【解析】从总统遭到弹劾的流程上来看,涉及到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参与,各个部门按照规章来进行,程序比较严格,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本质问题;B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与史实不符。11.19世纪晚期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用大众语言代替了“贵族”语言,风格自然亲切,感情色彩浓厚。该诗A. 推崇理性分析和形象塑造B. 追求工业文明下自我表现C. 侧重描述现实生活的曲折D. 刻画了公民社会的民众心理【答案】D【解析】【详解】由“风格自然亲切,感情色彩浓厚”等信
12、息可知,草叶集注重描述公民社会下的民众心理,故选D;崇尚理性的是古典主义风格,A项错误;追求“自我表现”属于现代主义风格,B项错误;描述现实生活的曲折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特征,C项错误。12.1989年“华盛顿共识”是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下列为共识中的十项政策建议。该建议的主要原因是A. 世界贸易的范围逐渐扩大B. 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加快C. 经济领域中冷战思维消失D. 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认可【答案】B【解析】【详解】由政策建议中的“利率市场化”“开放市场”“放松政府的管制”等信息可知,一些东西方的政治家和学者,将20世纪80、90年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
13、看做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因而主张发展中国家经济也需要通过实现自由市场经济的途径,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向是得出这十项政策建议的主要原因,故选B;世界贸易的范围扩大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并非是十项政策建议的原因,A项错误;1989年,冷战尚未结束,经济领域的冷战思维仍然存在,C项错误;1989年的中国和东欧国家并未认可市场经济体制,D项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调整,到南宋后期,朝廷认识了书院的作用,将学校和书院两大教育部门都牢牢控制在手中,树起了新的正统思想,建立了以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思辨性的理学来束缚士人思想,以利诱威逼、升
14、级制度配合科举来控制学生,以中央政府对教师的直接任命来操纵全国学校和书院的基本格局,在理论上和制度上完成了中国古代教育从中期进入后期的历史性转折。这时期朝廷对教育和士人思想控制的严密程度是宋初和以往任何时期都不能相比的。摘编自袁征宋代教育材料二 光绪二十七年,光绪帝诏谕各省督抚将本省所存书院于省城改为大学堂,各省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除教读四书五经外,主要学习中外政治、历史、艺学。一时新式学堂越办越多,但各地学堂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年限差别甚大,弊端不少。为此,光绪二十八年,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上进呈学堂章程折,主张“各省督抚责成地方官核实兴办。凡名是实非之学堂及庸滥充数之教习,
15、一律整顿从严,以无负朝廷兴学育才之盛心”。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发生的变化,并加以简要评述。【答案】(1)特点:严控教育机构;以理学为主导思想;多渠道控制士人。影响:从理论和制度上实现了中国古代教育的转折;促使文化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理学作为官方哲学地位更加牢固。(2)变化:各级学校进行更名;教育教学内容中增加西学课程;创办新式学堂。评述:晚清政府自救的重要表现之一;加快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以维护君主专制为核心,在课程设置、学习年限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弊端【解析】【详解】(1)特点:紧扣材料一
16、中的“将学校和书院两大教育部门都牢牢控制在手中”“以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思辨性的理学来束缚士人思想”等信息进行概括。影响:可根据材料一中“在理论上和制度上完成了中国古代教育从中期进入后期的历史性转折”以及南宋时期理学发展与教育、专制统治之间的关系来分析。(2)变化:结合材料二中的“改为大学堂”“改设中学堂”“除教读四书五经外,主要学习中外政治、历史、艺学”“一时新式学堂越办越多”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各级学校进行更名;教育教学内容中增加西学课程;创办新式学堂。评述:要从清末教育变化的原因、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评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理学和学校教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和教育发展,考查
17、学生综合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明国家的殖民地,其土地荒芜,或人口稀少而土人容易对新来的殖民者让步的,往往比任何其他人类社会富强得更快。此等殖民者随身带来的关于农业和有用技术的知识,自比未开化野蛮人几百年、几千年自发地成长的知识强。同时,此等殖民者,又随身带来了统治人的习惯,关于正常政府的观念,维持政府的法制的观念以及正常司法制度的观念。他们自然要把这些在新殖民地建立起来。据亚当斯密国富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近代殖民地”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8、【答案】【示例】论题:近代殖民地的近代化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阐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西方殖民者踏上殖民扩张之路,部分落后地区和未开拓的领地相继成为殖民地;殖民国家在侵略的同时,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技术带入殖民地,冲击了殖民地的旧制度、旧思想,在客观上有助于殖民地的发展;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西方殖民者把殖民地变成了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殖民地被转入世界市场,促使其对外开发,被迫开启近代化历程【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提炼材料观点,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然后进行论述。材料论述了殖民者开发殖民地,在客观上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据此可结合世界市场的形
19、成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殖民扩张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拟题。然后结合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考查学生综合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游牧民族建立政权后,积极改革部落兵制。成吉思汗打破以氏族为纽带的部落联盟制度,将全蒙古的牧民统一编成数十个千户,分别授予功臣贵戚,任命其为千户那颜,划定其领地围,世袭管领。千户既是军事单位,又是地方行政单位,它将过去松散的部落联盟组织,改变成层层隶属、高度集中的军事体制。蒙古灭金之后,建立了更严格的军户制,实行兵民分治。军户
20、在赋役方面有豁免和优待,但必须世代为兵,不得随便脱离军籍,保障了元朝有稳定的兵源;同时,军户承担部分军费,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但是后来军户的负担过重,加上军官的盘剥,常令军户破产和速亡,到元朝晚期,军户制实际上已经崩溃。摘编自杭侃辽夏金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吉思汗兵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成吉思汗兵制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按照地域来划分牧民;地方行政、军事密切相连;等级森严和权力高度集中;兵民合一与分治相结合。(2)作用:积极作用:稳定了军队数量;巩固了边疆;减轻了政府财政支出;消极影响:增加了军户负担,易激化社会矛盾。(一点,2点,三点及三点
21、以上【解析】(1)据材料“划定其领地范围,世袭管领”、“千户既是军事单位,又是地方行政单位”、“改变成层层隶属、高度集中的军事体制”、“建立了更严格的军户制,实行兵民分治。”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2)据材料“保障了元朝有稳定的兵源”、“军户承担部分军费,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但是后来军户的负担过重,加上军官的盘剥,常令军户破产和逃亡”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的出相关信息。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以后,随着其自治领地和殖民地相继加入战争,战火迅速蔓延至中东、非洲和远东,战争开始真正具有世界战争的规模,但欧洲的战略中心地位没有改变。在欧洲,由于意大利一直动摇于两大集团之间,战
22、争一开始主要在德奥与三大协约国之间进行。从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德、奥备战较早,装备先进,在战初占有一定的军事优势。其中德国不仅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重化工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英、法、俄三国的总和。这些要素与日益膨胀的人口相结合,不免使德国军队成为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但是这些优势却由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外交上的孤立被部分地削弱了。德、奥在欧洲地理上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它们从战争一开始就面临着同时在西、东、南三个方面多线作战的不利形势。此外,天然易受包围的地缘与外交上的孤立,切断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资源的有限性使之难以支持长期战争的消耗。摘编自陈振昌德意志帝国(1)根
2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初期战局呈现出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同盟国在一战中战败的原因。【答案】(1)波及的地区较广;欧洲为战略中心;两大军事集团对垒,同盟国占有优势。(2)外交上的孤立和地缘上处于被包围态势;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边;一战后期多数国家加入协约国作战,促使双方力量悬殊过大;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国内的反战运动愈演愈烈。【解析】(1)据材料“战火迅速蔓延至中东、非洲和远东,战争开始真正具有世界战争的规模,但欧洲的战略中心地位没有改变。”、“战争一开始主要在德奥与三大协约国之间进行。从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德、奥备战较早,装备先进,在战初占有一定的军事优势。”
24、加以归纳概括即可。(2)据材料“这些优势却由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外交上的孤立被部分地削弱了。”并结合一战协约国胜利的原因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17.曾国藩的事业如同他的学问,也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要救旧社会、旧文化,而那个旧社会、旧文化所产生的官僚反要和他捣乱。他要维持清政府,但清政府反而嫉妒他、排斥他。他在长沙练勇的时候,旧时的官兵恨他的新方法、新标准,几乎把他打死了。他逃到衡州去避乱。他最初的一战是个败战,他投水自尽,幸而被部下救起来。他练兵打仗,同时他自己去筹饷。以后他成了大事,并不是因为清政府和官僚自动地把政权交给他,是因为他们的失败迫着他们求曾国藩出来任事,迫着他们给他一个
25、做事的机会和权利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国藩在事业上面临的主要困境。(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曾国藩为改造旧中国所作出的努力。【答案】(1)困境: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晚清政府对汉族官僚的排斥;旧制度、旧思想的束缚;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2)评价: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推动清政府改革,加速了中国近代化步伐;积极推行改革,顺应了时势发展的需要;历经艰难奋斗,力图挽救清廷专制统治,没有摆脱旧阶级的窠臼。【解析】【详解】(1)据材料“旧社会、旧文化所产生的官僚反要和他捣乱”可知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据材料“清政府反而嫉妒他、排斥他”“旧时的官兵恨他的新方法、新标准”可知晚清政府对汉族官僚的排斥;旧制度、旧思想的束缚;联系当时的国内现状,从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进行概括。(2)据材料“曾国藩的事业如同他的学问,也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要救旧社会、旧文化”“是因为他们的失败迫着他们求曾国藩出来任事,迫着他们给他一个做事的机会和权利”以及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所发挥的作用和曾国藩的阶级立场等从进步性、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曾国藩的历史功绩,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阐释与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