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164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十一月离任。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

2、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密州特

3、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可以说,是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促使苏轼自觉地以豪壮的声调、超越的意识入词,最终使词这种体裁完成了从伶工歌女之歌词向士大夫抒情言志诗体的转变,词体的疆域也因此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所以,要

4、清晰地认识词体的革新、转变,地域文化这一背景因素无疑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取材于吴德岗地域文化与苏轼词的创作)材料二: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特别是在乡土文学中,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沈从文的地域意识尤为突出,湘西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影响;而沈从文则用自己的作品,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湘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汉族杂居地,其文化内涵是复杂的。少数民族在不断的迁徙发展过程中,有战争,有冲突,有同化,有融合,但依然保持着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和风俗人情。历代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多是钳制、镇压的政策,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是受歧视的,是

5、被压抑的群体。而沈从文关于湘西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能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他将故乡生活与都市生活进行比较,清晰地意识到僻地、边城的弱势地位。同时,这也激发他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顽强的生命力量、积极健康的优秀品格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生活中凝聚着的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在沈从文早中期的散文作品中,他对故乡的介绍角度独特而又全面深入。他有意略去当时行政区域的划分,由屈原而到沅水,由沅水而到川黔交界之处,突出湘西悠久的历史、楚文化传统和凤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然后逐一描绘人的生存状态和地方古朴民风,体现井然的社会秩序和人神共治的情形。除了散文以外,在小

6、说创作中,沈从文也总是用大量的篇幅集中描绘地域文化特征。在其代表作品边城中,就专门详细周到地介绍了小城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以吊脚楼为主的建筑格局,河岸的景色,小镇的屯兵和形形色色的住户,然后才进入故事,引出主要人物。沈从文的小说非常重视故事的地域背景,总是不忘表现湘西的人杰地灵和与众不同,选择最能体现湘西文化精神内核的东西加以表现,因此也在写作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独具风韵的审美形态。沈从文给中国现代文坛带来一股清新自然的山乡野风,也让偏居一隅、被世人忽略的湘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他那独特的地方意识和对地域文化的浓厚兴趣、准确把握,是他研究中国社会、剖析中国文化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

7、取材于包晓玲、姚克波论沈从文与湘西地域文化)材料三: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论及地域,首先不能回避的当然是自然。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于是魁伟刚健、勇敢剽悍;南方湿润潮湿,南方人于是温柔细腻、机灵敏捷;秦岭隔开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黄河以北以狩猎游牧见长,黄河以南则以旱作粗放种植为主,到了长江两岸,水稻的精耕细作蔚然成风,不同区域孕育出大不相同的历史文化景观。地域的不同,就有山川形制的不同,就可能产生出不同

8、的族群复杂而广阔的地域,使中国的地域性既鲜明又丰富驳杂,从而大有别于世界的其他文明古国。另外,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恐不能过于集中于山川、气候、物产之类的自然因素上,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必然通过地域文化而起作用。越是后来,人文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就越是复杂与深刻,这便是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陕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关东文化等说法的由来。如果说,地域文化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那么,它也顺理成章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地

9、域、自然、文化和文学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但在今天,不论怎么强调地域性对于文学的意义都不为过。一方面,若是论及文学及其价值,人们有理由首先关注文学中浸染着的地域性灵魂;另一方面,若是发掘文学中带有的普遍性意义,人们也一定需要借助地域特征去作表达和阐释。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特征的时代,这既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更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取材于何志云谈文学的地域性:地域文化决定族群的精神和品格)1材料一关于密州地域文化特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当地儒学兴盛,传统深沉厚重。B密州一带百姓以强悍勇武闻名。C当地

10、很多人都很看重围猎活动。D词风豪放能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2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从文对湘西的少数民族同胞抱有深切的同情和关注。B沈从文认为,湘西的古朴原始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C沈从文对湘西的热爱,使他热衷于表现湘西地域文化。D湘西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于它的顽强、质朴和积极。3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诗经和楚辞的最大差异在于南北方文化不同。B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对人的性格形成起着最关键的作用。C地域文化决定了文学作品的风格以及作者的精神品格。D在今天,文学抗拒同质化要靠强调自身地域性来实现。4为表现湘西地域文化,沈从文在文学

11、创作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加以概括。(6分)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地域文化”这一概念中所包括的要素。(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沙棘侯发山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但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条路,其实,这儿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到处是蓬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家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

12、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老党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里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来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休息了一下。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每每想到儿子心里就一沉。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爹”“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说话,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儿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

13、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儿去世前,也是乡干部呢。“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任何人别想侵占!”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

14、上的锄头换到了右肩。不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眼前的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橘红,有的橘黄,虽然还不到成熟的季节,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你的子女,都是你这个乡的子民。老党呢,似乎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长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前走。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连衣服都没穿。老党心里爽快极了,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

15、。“你,不走了?”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谁说我要走了?”“”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似乎误会了儿子。儿子说:“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的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而且还有大用处?还能帮助咱们乡脱贫?”儿子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呵呵地笑着说:“乡长同志,是有大用处哩。”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

16、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这里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原来是这样!”老党明白了。“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忙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乡长”“别乡长乡长的。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慈爱地拍着儿子坚实的肩膀心里莫名的踏实。他的眼睛湿润了。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选自芒种2020年第9期)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写“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但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条路”,充分表现出老党无怨无悔地对沙漠的付出与坚守。B老党被溻湿的衣服像地图,然而他却喜欢这样的热天气;去种沙棘,路途越远,心里越高兴。矛盾的

17、表述更见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情义。C文章中老党任乡长,认为种沙棘的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领土,这表明边境上基层干部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对工作的奉献精神。D老党的儿子最后留下来与父亲一起守护沙漠,主要是因为他看到了沙棘防风固沙之外的其他大用处,这可以给他们带来丰厚的收益。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是环境描写,既写出沙棘的勃勃生机也烘托了人物的心情。B文章主要采用了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这使故事情节紧凑集中,更有利于展现父子两代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读者更有代入感。C文章中“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似乎藏着满腹的心

18、思”两处描写,为后文儿子说沙棘用处广泛,并决定留下来等内容埋了伏笔。D文章始终以含蓄隽永的风格来进行叙述,“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的结尾使主题表达既深刻又隐晦。8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老党对儿子态度的变化过程。(4分)9文章以“沙棘”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

19、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谢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上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沙陀逼京师,僖宗仓皇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孔纬等六七人至。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

20、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捍牧圉,臣之幸也。”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朝士才十数人,行帑无寸金,廪无颗粒,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京师平,拜特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驾在凤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时朝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 (选自旧唐书杜让能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夜/让能宿直禁

21、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B.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C.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D.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B.服阕,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服守丧。C.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有的人对帝王有较大的影响。D.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

22、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让能对皇上十分忠诚。沙陀军进犯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让能听到发生祸变就出宫随驾;后来皇上逃离凤翔前往宝鸡,他也始终不离左右。B.杜让能有谦逊精神。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婉言拒绝了皇上的赏赐。C.杜让能镇定地面对危局。面对危险局面,僖宗皇帝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让能镇定地提出对策,最终化解了危机。D.杜让能敢于提不同意见。当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奏请皇帝对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处以极刑来警诫官员时,让能一再力争,使其中大部分的人得以保全。13. 把文中画

23、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 (2)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14.到达褒中后,僖宗为何忧伤落泪坐卧不安?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送王适徐州赴举苏辙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在江南春雨绵绵的季节里为奔赴徐州参加科举考试的王适送行,写下此诗赠别。B首联下句写不知北方谁是知

24、音,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相似处。C在诗人眼中,王适性情如白玉,品德美好;诗文如朱弦,秀雅流畅,越读越有深意。D王适想起马上要乘船行万里路,山高水长,不禁悲从中来,一饮杯中酒,难舍难分。16.诗歌的尾联意蕴丰厚,写法巧妙,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_,_”(2)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_,_”说的正是这个道理。(3)天寒更觉衣被薄,故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

25、判官归京中有“ ”的相似体会。三、语言文字应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景色,淡淡的美感与无上的哀愁显出在字里行间。如同一位笼着轻纱、眉尖轻蹙的中国古典美女,( )。作者用纯美的文字,给这位美人营造了一个绝美的意境。碧叶、粉花层层叠叠,微风过处幽香阵阵,露出荷叶之下泠泠流水,此为作者眼前美景;视线上移,明月当空朗照,偶有云朵经过,为月亮平添了几分哀愁与含蓄。天上地下相互辉映,别具_的荷叶上,露珠在月光照耀之下更显分明。一幅荷塘月色图已呼之欲出。再加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偶尔相应和,静中有动,动处却又显出幽静之美,更

26、给眼前的这片美景增添了真实可感的意境之妙。此外_的小径,_的树影,以及_的采莲少女的自赏,也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风韵 幽僻 斑驳 迁延顾望B风韵 偏僻 斑斓 迁延顾望C风致 幽僻 斑驳 顾盼生辉D风致 偏僻 斑斓 顾盼生辉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从书中向我们款款走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B款款地从书中向我们走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C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款款地从书中向我们走来D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从书中向我们款款走来20.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

27、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11分)近年来,图书销售额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书正在被消费者带回家。但购买书籍或者拥有书籍本身,并不等于认真看了、消化吸收了。有人说,读书可让人享受诗意的生活,但若把书只当成一种摆设,书里的世界自然也就擦肩而过。诗意人生, ,而是要有“ 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内在,更要有“书卷多情似故人” 的精神体验。 ?一位网友的回答有意思: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厉害了”,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头闪现的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诚如所言,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 。书籍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也不该是曲高和寡的

28、艺术品,而要成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日用品。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据报道,某省中考体育分数即将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都是100分,消息传出,引来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重视国民身体素质,身体才是硬道理,有人认为“进一步提高体育分值,会让学校、家庭更重视体育,有人认为“此举可以解决体育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有人认为“如果各校围绕体育考试科目进行训练,会形成新的应试科目,有人认为“此

29、举很可能使孩子们成为教育试错的牺牲品,有人认为体育成绩不好不能上高中影响教育公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0-2021学年下期芝华中学期中考语文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答案1D【由原文“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可见,A项是正确的。由“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可见,B、C两项是正确的。第四段说“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而D

30、项则把“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置换为“词风豪放”,张冠李戴。】2B【材料二第二段说到沈从文“能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能“将故乡生活与都市生活进行比较,清晰地意识到僻地、边城的弱势地位”,由此可见,“沈从文对湘西的少数民族同胞抱有深切的同情和关注”。A项正确。材料二中说到沈从文“能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沈从文“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顽强的生命力量、积极健康的优秀品格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生活中凝聚着的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沈从文“描绘人的生存状态和地方古朴民风,体现井然的社会秩序和人神共治的情形”,由此可见,沈从文热爱湘西,所以热衷于

31、表现湘西地域文化。C项正确。材料二中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说“这也激发他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顽强的生命力量、积极健康的优秀品格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生活中凝聚着的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由此可见D正确。B项无中生有。】3D【A项对应材料三第一段的第二句话,文心雕龙指出诗经和楚辞受南北地域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文学特征,并没有说它们最大的差异在“南北文化不同”。选项歪曲文意。B项是对原文“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于是魁伟刚健、勇敢剽悍;南方湿润潮湿,南方人于是温柔细腻、机灵敏捷”的高度概括,这句话表明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对人的性格形成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并没有说“最关键”。选项无中生有。C项原文说的是“地域文

32、化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而不是选项所说的“作者的精神品格”。选项张冠李戴。】4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并着重于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生命力量、优秀品格和民族精神。在散文中以独特、全面、深入的视角,描述了湘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地人的生存状态和古朴民风。在小说中重视描写故事的地域背景,着重表现湘西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其中的精神内核。5“地域文化”这一概念的要素包括: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等;当地的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滋

33、养出的当地民众的精神和品格。6D “主要是因为他看到了沙棘防风固沙之外的其他大用处,这可以给他们带来丰厚的收益”对原文的而理解有误,老党的儿子留下来主要是因为受父亲感召,懂得治沙守边的意义。 7D“文章始终以含蓄隽永的风格来进行叙述”表述错误,只是文章最后这句“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是含蓄隽永的风格,整体看是平实质朴通俗易懂的。8先是为儿子不能理解自己种沙棘而气愤;后又以为儿子要离开而无奈;当看到儿子在种沙棘转而欣喜;为误会儿子要离开而愧疚;为儿子不穿外套而心疼;最后听儿子说完缘由后很是感动。【分析】“别叫爹,我是乡长”“放屁!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

34、一点儿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儿去世前,也是乡干部呢”“龟儿,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那儿,就说明这还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任何人别想侵占”,老党为儿子不能理解自已种沙棘而气愤,老党想让儿子回来和他一起守护沙漠。“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老党叹了口气”,老党以为儿子要离开而无奈叹气。“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连衣服都没穿。老党心里爽快极了,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当看到儿子在种沙棘老党转而欣喜。“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似乎误会了儿子”,老党为

35、误会儿子要离开而愧疚。“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忙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老党为儿子不穿外套而心疼。“龟儿子,别乡长乡长的,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慈爱地拍着儿子坚实的肩膀心里莫名的踏实。他的眼睛湿润了”,最后听儿子说完缘由后老党很是感动。9文章以沙棘为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种沙棘展开情节,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衬托人物形象,文章通过描写老党父子以不同方式用沙棘守护沙漠边境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执着坚守、吃苦耐劳的老干部形象和一个头脑灵活、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形象。丰富升华小说主题。老党种沙棘是坚守沙漠,儿子种沙棘是改变沙漠,两代人对沙漠的不同守护象征着对祖国边境的奉献精神代代

36、传承,又代代更新。【分析】情节结构方面,“其实,这儿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到处是蓬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几代人的杰作”“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文章以沙棘为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种沙棘展开情节,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人物形象方面,“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淋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路途越远,老党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来越多”“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

37、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的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可见标题衬托人物形象,文章通过描写老党父子以不同方式用沙棘守护沙漠边境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执着坚守、吃苦耐劳的老干部形象和一个头脑灵活、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形象。小说主题方面,“老党上前拍了拍儿子,眼里的泪水欢快地流了出来”“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可知丰富升华小说主题。老党种沙棘是坚守沙漠,儿子种沙棘是改变沙漠,两代人对沙漠的不同守护象征着对祖国边境的奉献精神代代传承,又代代更新。10. D 11. B(服阕,

38、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服守丧。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12. B(B项“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是在皇帝当面称赞他忠心时说的话)13.(1)杜让能文才敏捷,落笔不加修改,论事切中机要,僖宗很赞赏他,多次升任为户部侍郎。(“窜、中、嘉、累迁”各1分) (2)杜让能首先陈论大计,请求派重要大臣出使河中,以大义晓谕王重荣。(“陈、使、谕”各1分,状语后置1分)14.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全国的州郡附从的有十分之六七,朝廷的贡赋几乎断绝。随从官员仅剩十几个人;僖宗出行所带的府库财帛,粮食告罄,护驾卫兵已经食不果腹。(每点1分,共3分)【参考译文】杜

39、让能,咸通十四年考中进士,初入仕途任咸阳县尉。宰相王铎镇守汴州,奏请朝廷委任他为推官。后入朝任长安尉、集贤校理。他母亲去世,杜让能守孝,以能尽孝闻名。守丧期满,淮南节度使刘邺征召他任掌记室,后获得殿中省职务,赐给绯色官服。入朝任监察。牛蔚镇守兴元,奏请朝廷委任他为节度使判官。黄巢进犯京都,杜让能奔赴皇帝的所在地,被授予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官职。不久他以本官职任知制诰,正式授任为中书舍人。进宫向皇帝谢恩时,皇上当面赐给他金紫朝服,不久召入内廷充任翰林学士。这时,皇帝在蜀州,关东正在打仗,征调民力、财物,安抚战区军民,文书、诏令堆积。杜让能文才敏捷,落笔不加修改,论事切中机要,僖宗很赞赏他,升任为户

40、部侍郎。杜让能随从僖宗返京,升任为礼部尚书,晋级为银青光禄大夫,封爵为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沙陀军逼近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这天夜里,杜让能在宫中值班,听到发生变乱,步行出宫随驾。走出京城十余里,得到一匹走失的马,没有缰绳、笼头,杜让能解下官服衣带系住马头乘坐。僖宗在凤翔,朱玫的叛军突然到来,僖宗急忙奔往宝鸡,近身侍臣中只有杜让能一人随从。次日,孔纬等六七人赶来。邠州的军队攻打宝鸡关口,僖宗逃奔梁州、汉州,栈道被石协毁坏,在崎岖险阻的偏僻小路上,杜让能始终不离僖宗左右。僖宗对杜让能说:“朕违背道义,再度招致流离迁徙的祸患。在险阻艰难之中,你一直在我身边,古人所讲的忠于职守,你可以说当之无

41、愧了!”杜让能谦让地说:“我家世代历受重任,蒙受国家优厚恩惠,陛下不以我为愚,提拔担任近侍职务。面临祸难苟且逃避,这是做臣子的耻辱;能为国君捍卫疆土,这是做臣子的幸运。”到达褒中,杜让能晋升官阶为金紫光禄大夫,改任兵部侍郎,任同平章事。这时,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全国的州郡附从的有十分之六七,朝廷的贡赋几乎断绝。朝廷的官员仅有十几个人,僖宗出行所带的府库财帛,粮食告罄,随从护驾的卫兵已经食不果腹。僖宗忧伤落泪坐卧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杜让能首先陈论大计,请求派重要大臣出使河中,以大义晓谕王重荣。王重荣果然奉诏请求为国雪耻,筹划讨伐叛军。京都平定收复后,杜让能被授官为特进、中书侍郎,兼任兵部尚

42、书、集贤殿大学士,晋封为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僖宗在凤翔时,李昌符作乱,突然生出祸变,杜让能单独步行前往侍奉。当时朝廷大臣中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很多,掌管司法刑狱的官署奏请皇帝对他们处以极刑,以期警诫谨慎侍奉君主。杜让能一再力争,使其中十分之七八的人得以保全。15D诗的颈联“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意思是 “想起马上要乘船行万里路,山高水长,不禁悲从中来,一饮杯中酒,难舍难分”。既实写与友人以酒饯别,又虚写与友人万里同舟的情景,是诗人的悲吟。这是写诗人的心情,而不是友人王适的写照。16表达了作者对王适的美好祝愿与期许,感情真挚;虚实结合。化上联“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中的离别

43、的悲切为作此联的想象明年王适科举高中的欢乐;借景抒情。借眼前的“杨柳春风”之景抒发了作者对晚辈的美好期望。【分析】这是苏辙写的一首送别诗,写于送友人王适北上徐州赴举之际,整首诗既有对友人北上无知音的担忧,又有对友人人品和文品的赞美,既有送别之际的痛苦与无奈,又有对友人高中的期望。本诗的尾联“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是作者想象的情景,想象明年此时,王适金榜高中,这是虚写;同时,作者在此借景抒情,“杨柳春风”正是此时眼前的美景,作者借此来表达对王适的美好祝愿,情真意切,充满长辈对晚辈的期许之情。同时,尾联在情感上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化颈联“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中离别的悲切为此联的

44、想象明年王适科举高中的欢乐,作为一首送别诗,虽然有暂时的不舍和难过,但最后却流露出诗人满怀光明的希望,基调并不低沉,因此评价此诗“于悲吟看出希望”。17(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2)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3)不衾多年冷似铁 狐裘不暖锦衾薄18、C风致:除了指美好的容貌和举止外,还可指风味、风趣。风韵:除了指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外,还可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幽僻:幽静而偏僻。重在强调地方偏远。偏僻: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侧重于色彩纷杂。斑斓:灿烂多彩。侧重于色彩绚丽。顾盼生辉: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迁延顾望:表示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19D注意句间事理逻辑:

45、先“跨越”,再“走来”。“款款”一词应修饰“走来”。 20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显出无上的美感与淡淡的哀愁。【分析】前半句“荷塘月色是景色”主宾搭不当,应改为“荷塘月色是散文”;“淡淡的美感”“无上的哀愁”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改为“淡淡哀愁”“无上美感”。 21.(1)不是空有光鲜的外壳 (2)为什么要读书 (3)读过的书 【分析】处上文说“但若把书只当成一种 摆设,书里的世界自然也就擦肩而过”,意思是说不要只注重书的外表而忽视书的内容,再结合下文“而是要有的内在,精神体验”,可知,此处应填“不是空有光鲜的外壳”一类的内容。后面是问号,表明此处要提出一个问题,下文网友

46、的回答通过对比说出了读书的作用,据此可知,应填“为什么要读书”一类的内容。前面是顿号,表明所填内容与“走过的路”是并列关系,再结合下文“书籍要成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日用品”,可确定应填“读过的书”一类内容。22. (1)买书不等于看书 (2)不读书就不可能有诗意的生活 (3)不要把书当装饰品和艺术品。【分析】解答此题需要使用压缩语段的技巧,提取关键词句概括主要意思。第一段大意是:提出观点买书的人并一定读书。第二段大意是:读书和诗意生活的关系。第三段大意是:如何对待书籍。然后根据字数要求删减为答案信息即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题解】(1)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47、、批判质疑学会学习:信息意识实践创新:问题解决(2)审题。这则材料是富含思辨意味的材料,从有利的角度,首先,体现了“五育并举”中“体” 这一极的意识,具有明显的回应时代的精神,其次,引起了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的全方位的重视,最后落实到学生学校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体育课被边缘化”这一习常话题;从不利的角度讲,首先,旧应试没有完全去除,又形成了对新应试的担忧,其次,不成熟的举措很可能导致学生成为牺牲品,最后,对产生的新的教育不公平的担忧。该材料提供的是学生身边的话题,容易拉近考生和材料的距离,使得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并且具有强烈的思辨意识,在考查辩证思维方面具有优势。(3)参考立意身体好是一切的

48、基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在政策层面重视体育;体育科目新应试不可取;体育带来的教育不公平;探讨学生是否会成为教育试错的牺牲品(4)评分标准中心论题:体育加分利弊,切入分42分。能做辩证分析,比如以利为主看到弊或以弊为主看到利可以给到最高分。若是只谈利或弊,最高给到54。主谈身体或体育,若能涉及一些考试教育,在36到41给分;若一点不涉及则30分左右给分。为什么要辩证,中考体育分连年增加这是趋势,证明这个大方向是没错的,在没有最好办法的情况下,做比不做好,所以,主流应该是肯定。当然,我们不反对谈弊,但否定初衷又提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一味地谈弊就显得思维莽撞和轻率了。能做到

49、辩证分析,至少能显得思维多角度而不死板,有接纳意识和变通意识。【范文展示】以分为形,行体育强身之效某省中考体育分将提高至100分的消息传出,引发人们热议。有人认为提高分值会提升人们重视程度,有人认为体育提高分会陷入“应试化”而我认为,中考体育提分无可厚非,我们应以分为形,行体育强身之效。诚然,体育科目提高分数会使体育可能成为新应试科目,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体育增分折射出社会学校体育教育的不重视与缺乏。因此,教育者才不得不出此“下策”。面对校园内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下降,我们不妨借分数之名,真正开展体育教育工作,以行体育强身之效。追本湖源,体育提分不是强化应试,而是将体育种子深植人心。毛泽东曾用“野

50、蛮其体魄,文明其思想”唤醒国人对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而现今的中考体育加分也是同样敲响警钟。有人说,增加分数的体育科目会为体育套上应试的桎梏。但是我想,不必如此担忧,体育提分是为了将体育种子深植人心。广东省南雄市某中学开展“阳光跑操”活动,让学生不只是为考而跑,而是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因此,我们应认识到体育提分是将体育种子深入人心。审视当下,中学生体质下降的难题需由体育锻炼来破解。曾在教育大会上用“加强体育,五育并举”为打破中学生体质差的困局指明方向。审视当下的体育锻炼,我们总能发现有学校家长的忽视,学生的不积极主动两座大山阻碍前进。为了能促进体育,体育提分试势在必行。试想一下,体育提分必然会

51、提升学校、家长的重视,从而真正开展体育工作,形成促学生体魄发展的良性循环。这难道不是体育提分的一个巨大优势影响吗?回归校园,用“真教实练”念好体育之“经。“体育之教在于人。”要真正落实体育促体魄,必须让体育深植在实践的土壤中。可以说,体育提分只是引子,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每位教育者的努力。从大学生的“阳光体育”到清华大学将游泳列入必修课,我们不妨“取取经”,从实际教学出发,增设课程,完善器械设施,如此,体育之“经”才能念好。中考体育提分不是应试的体现,相反,我们应以分为形,行体育强身之效。评语:本文观点明确提高中考体育分值的目的,是为了引导体育教育回归本位,“行强身之效”,行文既有对材料不同观点的

52、回应,又有对现实的考量。育体育之魄 歌进步之章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早已摆脱“东亚病夫”的屈辱,一朝一夕间成为手捧无数鲜花、奖章的体育强国。然而,在国际赛事上恣意驰骋、展现大国面貌,并不意味着国民身体素质的同步跟进。中考体育提高至100分,不仅育学生之体魄,更是国家进步的里程标,是值得赋予积极评价并推广开来的做法。中考体育总分提高至语数外同分,是一条倒逼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体育的反向逻辑,正向激励了体育向教学中心聚拢。进一步提高体育分值,从分数层面对学校、家庭进行引导,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分数虽然无法用来评划学生的真正素养,但是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围绕分数对学

53、生进行体育素养评价,实际上迎合了家长的心理。从普遍层面讲,家长们在或多或少的分数焦虑的刺激下,往往会重视孩子的体育成绩,从而增强体育培养。在教学一体的模式下,学校亦会重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体育课不再成为“水课”,亦不会沦为语数外老师占用课程的无尽借口,而是向教学中心聚拢,解决体育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中考体育总分提高至语数外同分,通过激发学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中考体育分数引导学生们积极学习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培育新一代全面型人才,为中国的未来注入更有力的强心剂。同时,体育运动的学习,有利于育学生之体魄,提高用民身体素质。“身体才是硬道理”助推

54、“发展才是硬道理” 。从身体素质层面提升国民素质,走进步之路。诚然,中考体育分数的提升有诸多裨益,但我们仍应辩证看待。以分数为导向也许会助长重视成果而否认过程的不良风气,改变素质教育的初衷我们在支持政策推行的同时,更应往重相关配套举措的科学引导。一是应从日常入手进行平均化检测,而并非“一次大考定终身”。将平时体育成绩计入成绩,更能反映学生体育素质。二是应从素质教育层面入手,培育学生的运动兴趣,构造丰富多样化的体测形式。体育中考提至100分,让国民素质提至100分,以育体育之魄,歌进步之章。点评:本文围绕核心话题“体育中考增至100分”,从学生、家长、社会各角度论证其积极意义,并辩证地提出该举措

55、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内容完整,富有思辨性。体育“加分热”,需“冷思考”近日,“某省中考体育分数即将与语数外同为100分”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如同平地惊雷,轰动一时。对此,社会大众莫衷一是,各种声音层出不穷。对此,笔者认为:对于“体育加分”这一热点现象,我们还需要冷静思考,究其本源,审视利弊。“刺破平静水面的锐利冰峰,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诚如此言,“体育加分”引发的热烈讨论只是“冰山一角”,而其真正为大众密切关注的热点,是“应试教育”“唯分数论”下的教育改革,是人才选拔的新标准。回顾往昔,体育始终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从建国之初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身健体当为先”到新时代要求的“四有

56、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的重要性不可置否。因此,近年来各大高校亦颇为重视体育教育的改革。清、北等双一流大学在入学考试和期中评优考中增设诸多体育课程,甚至“强基计划”中将体考设置为必通的“入试考”诸如此类,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不仅是大学,中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连年递增的中考体育分数中可窥见一二。因此,该省的中考体育改革并非个例,从某种程度上,这体现了该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而变的决心和魄力。不可否认,该省改革体育考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为何会引发公众的诸多争议甚至抵制呢?笔者认为,这与改革的力度过大、太过激进密不可分。以史为鉴,被后世广泛借鉴的“王安石变法”最终在权贵

57、和民众的讨伐声中走向失败,戈尔巴乔夫的冒进改革更是将苏联拽入深渊他们的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太过急进,没有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公众的接受度。在考试制度逐渐“内卷化”的时代背景下,笔试科目和体育之间的平衡成了普罗大众的焦虑源头。“此举很可能使孩子们成为教育试错的牺牲品”“会形成新的应试科目”“影响教育公平”诸如此类的担心便不足为奇了。“所有极端与对立都告消失之处,即是涅槃。”“应试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顽疾,也是体育改革的一大难关。笔者认为,对于“体育加分”这一教育改革,我们不必“讳疾忌医”,一味抵制,然采取极端的方法,不考虑社会代价的做法亦不可取。唯有渐进温和的方式,将体育的重要性逐渐渗入民众思想中,体育改革便有希望可图。体育加分热,还需“冷思考”,究其本源,审视利弊,加深理解,方得客观、正确的认识。“路漫漫其修远兮”,“体育改革”道阻且长,需耐心试之。点评:体育加分热下的冷思考,确实足够冷静,能广泛联系历史与现实,分析该省体育加分之举的利弊,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鲜明,首尾呼应。语言简洁而不失文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