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A异爨(cun)万籁(li)栏楯(sn) 偃仰啸歌(yn) B栖息(q) 枇杷(p)犬吠(fi) 呱呱而泣(u)C束发(f) 象笏(h)长号(ho) 瞻顾遗迹(zhn)D老妪(y) 扃牖(jin)茶几(j) 相为应答(xin)【解析】A项,“楯”读shn;B项,“呱”读;C项,“号”读ho。【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B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胜:美C轩凡四遭火 凡:凡是D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解析】C项,凡:总共。【答案】C3.(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6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名词活
2、用为状语的一项是()A尘泥渗漏,雨泽下注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C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解析】C项,“垣墙”,名词活用为动词,砌上围墙;A项,“下”,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下;B项,“上”,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从上面;D项,“手”,名词活用为状语,亲手。【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解析】D项,全都是作介词,用;A项,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语气助词,补足音节,不译;B项,代词,那,指代那件事情过去之后的时间/代词,它的,指代那个南阁子;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答案】D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
3、相同的一项是()A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C瞻顾遗迹,如在昨日D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解析】A项,古义是“到处、处处”;今义是“常常、经常”。B项,古义是“成童之年,15岁的时候”;今义是“束起头发”。C项,古今意思相同,都是“古代的人和事物留下的痕迹”。D项,古义是“无事情可做”;今义是“没有凭借和依靠”。【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9 题。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4、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泽:雨水B日影
5、反照,室始洞然 洞然:明亮洞彻的样子C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通:贯通D某所,而母立于兹 兹:那里【解析】D项,“兹”,指示代词,这里。【答案】D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娘以指叩门扉曰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D客逾庖而宴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解析】A项,回头看/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反而,却;B项,连词,用来/介词,用;C项,都是介词,在。D项,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答案】C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分家后庭院内安置了许多小门,东家的狗向着西
6、家叫,西家的狗向着东家叫,请客的时候,客人要越过厨房去吃饭,很不方便。B家中的老婆婆曾是作者去世的祖母的奴婢,她告诉作者,祖母曾拿一象笏给他,勉励他要努力学习。C作者的母亲在世时对子女关爱有加,她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关切地问寒问饥。D本文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作者的深情,可谓“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解析】 B项,张冠李戴,祖母执象笏事不是老妪告诉作者的,而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答案】B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_(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_【答案】(1)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
7、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2)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总共变动了两次。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郞,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
8、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9、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官陟宪使陟:提拔,升迁B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艺:装饰C士方登第时 方: 将,将要D君子有谷,贻孙子 贻:给予【解析】B项,“艺”,种植。【答案】B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诸子读书其间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B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C因于园中构屋五楹吾于周氏见之矣D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公以言事忤天子【解析】A项,代词,指梦中见到的书房/代词,他的。B项,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都是介词,表处所。D项,介词,把/介
10、词,因,因为。【答案】C1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对玉岩公的景仰之情的一组是()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吾于周氏见之矣ABC D【解析】周孺允不忘父志;通过玉岩公的人生态度,表达对玉岩公的景仰;直接表现作者对玉岩公的思念;通过古人写玉岩公的品质,表达对玉岩公的景仰;总结句,表达对玉岩公的景仰;写的是周氏子孙。【答案】C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先父玉岩公的意愿而建造的读书室,作者推测玉岩公以此表达对其子孙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期望。B周孺允建造杏
11、花书屋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对父志的不忘;作者叙写杏花之宴,不仅照应了文题,还暗含了作者自己对科举功名的向往。C作者用“洞庭木叶”、“芳洲杜若”照应前文玉岩公谪居沅、湘时的人生往事,认为玉岩公的贬谪犹如屈原的流放。D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解析】文中诗句并不能表示屈原遭谪之怨诽,前句是写湘君对湘夫人到来的渴望时的环境气氛的渲染,后句是写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这里只是借指玉岩公遭贬的地方。【答案】C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_ (2)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
12、余年。_【解析】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见”,表被动;“风雨飘摇”是比喻说法,表示不安定。“忤”,得罪,触犯;“间关”,辗转。【答案】(1)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的祸患。(2)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在岭南地区辗转十几年的时间。【参考译文】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公被贬谪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靖初年,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
13、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屋,以此来纪念我昔日的梦。”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地生活。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被贬谪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以前唐代
14、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做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中第,常常以梦见杏花为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用科举功名寄期望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仅自己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是上述这些吧。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
15、,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于何地的。孺允兄弟虽在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被重用。并且玉岩公的孙辈都才华出众,可以凭着这知道受到了诗、书传家的影响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就看到这种情况了。四、语言表达15根据项脊轩志的内容,仿照例句再续写一句话。生活,就是项脊轩中的桂影书香,虽平常但也平静,平静中自有珊珊可爱之处; 生活,_【答案】(生活,)就是项脊轩中的凡人琐事,多可喜亦多可悲,可悲中自有浓浓思念之情。16近年来珠三角一些城市在“禁摩”取得成功后,逐渐发展到禁止人力车载客。理由是:有损市
16、容。于是,很多人力车夫在载客当中遭受城管没收交通工具、罚款等处罚。针对此种举措,众说纷纭。请你对“珠三角城市禁止人力车载客”这种做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_【答案】赞成:我赞同城市禁止人力车载客的做法。城市中的人力车夫行为,如同美玉上的瑕疵,严重影响了现代化城市形象。特别是五花八门的人力车,与现代交通工具格格不入。驱逐人力车可以还市民一个清静的公共场所。驱逐人力车夫势在必行。反对:我反对城市驱逐人力车载客的做法。此种做法过于冷漠,难道人力车夫就没有生存在城市的权力吗?政府应该反思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力车夫,而不是采取强硬措施使之离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