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语文百花园三是第三单元的综合训练部分,此部分重在训练学生的综合探究、读书方法及写作的能力。抓住教材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准绳,以此百花园为依托,训练学生的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来源:ZXXK1、 体会字、词运用的精妙,进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与底蕴。2、 通过抓住运用、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3、 “成语积累”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些成语。4、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体会叶挺将军的视死如归。【过程与方法目标】复习感悟,回顾总结,交流讨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再一次感受爱国主义情绪的熏陶。【教学重点】围绕自己看过的影视片清楚地
2、说一段话,并进行互评。【教学难点】写一篇习作,简要介绍一部影视片的精彩片断,做到描述的内容具体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习第三单元难忘的岁月之后,我们有很多收获,今天让我们去畅游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你喜欢的花朵吧。二、 精妙的字词运用。小小词语有神威,请大家随着我去感受词语运用的妙处的吧。(一)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画线的字、词,说说这些字、词好在哪里。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3、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来源:学+科+网Z+X+X+K4、他锁着眉头,没吭声。答案:1
3、、“暖”字双关,一写天气,一写人情,一箭双雕,寓意无穷。“寒”字也是双关,一是铁索本身的寒,一是它的险要使一般人“胆寒”。2、“斩钉截铁”表现了班长马宝玉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把敌人引上绝路的坚定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生动地把一个为了革命和胜利而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3、“闹个睁眼瞎”是以精彩的比喻生动 形象地揭示了让雨来上夜校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十分巧妙。4、“锁”是“皱”的意思。写出了许世友将军为找不到喂养老乡的蚕宝宝的桑叶而着急的神情,表现出了许世友心系群众利益,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情感。(二)我也会赏析。1、小黑板出示句子。2、读一读你对加点字的体会。3找一找,你认为哪个
4、字、词用得最精妙?来源:(1) 绿:形象写出了春天江南一片生机的景象。(2)惊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句子更生动。(2) “急”“敲打”这两个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雪花当人来写。(4)收拾:写出了麻省的机灵,同时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三、积少成多的知识库。知识库中有好多的成语,运用成语表达意思会更加精炼准确,赶快比一比谁积累的成语多吧。1、 1、其实有很多成语可以表现革命志士的伟大精神,我们都来看一看。2、 自由读读,通过查字典或词典理解成语的意思。3、试着把这此成语背下来。3、比比看,出示课件,看谁知道的成语多。四、形象生动的人物描写。字、词运用得精妙使文章增色不少,成语的积累让我们丰富了知识
5、储备,那我们接下来看看如何描写使文章更生动。1、 我们仔细读读P82三位学习小伙伴的话,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2、 交流一下课文的这种写有什么好处。(读过之后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故事生动、吸引人)3、我们还能从本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语句吗?可以摘抄12句。来源:ZXXK五、小小阅读台-读囚歌,感悟英雄事迹。1、 本组课文讲述的是战争时期的故事,向我们描述了很多英雄的事迹,今天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歌再来认识一位革命烈士,他就是囚歌的作者叶挺同志。让们来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我们先来自由读读这首诗。3、 能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吗?还有什么问题?4、 老师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
6、景。5、 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首诗,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6、 叶挺同志在反动派面前表现出的精神,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认为哪个成语最准确?(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不屈不挠)五、精彩影片大家谈。(一)导入(激活阶段)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欣赏了一些精彩的影片,相信同学们在课下也曾看过不少影视作品,大家能不能把自己看过的有关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影片,选择一部自己印象最深的介绍给大家? (二)活动建议: (1)要讲清影片的多名称,主要人物是谁,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情,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如果自己也看过,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谈谈自己的感想。(3)没
7、有看过类似题材影视片的同学,也可以介绍自己知道的革命领袖英雄的感人故事。(三)活动评价: (1)介绍时是否简明扼要、有重点,所举的故事情节是否清楚、准确,人物的感人事迹是否介绍清楚。(2)听时,要边听边想,理解故事的内容,在理解对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或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想。(四)据评价标准评出最佳讲解员。 五、我是小作家。在讲述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向他人介绍的影视片精彩片断写出来。 讨论:如何做到描述的内容具体?1、 仔细回顾自己要描写的精彩片断,有条件的最好再片一遍影片。 2、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
8、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
9、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要学习本组课文的描写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同时还要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打动读者。 3、写后,要自己反复读一读,认真修改,最好读给身边的人听。 四、作业布置。 继续完成习作。来源:ZXXK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
10、,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教学反思“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略。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