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情感有助于身心健康朱文雄健康中国,是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战略。2019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这一中长期行动聚焦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将开展 15 个重大专项行动,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一个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为了令广大读者更加深入学习了解“健康中国行动”,拥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本刊特开设“健康中国”栏目,关注相关重大行动,传播科学的健康理
2、念,助力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情感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是客观刺激作用于大脑的结果。大脑既有负责感知、情绪、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的功能,也有调节人类生命所必需的呼吸、心率、血压和各种代谢过程等生理活动的功能。这两种功能相互协调才能保证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使其较好地适应环境。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一旦产生,植物性神经系统就会兴奋,从而引起内脏和循环系统的相应变化。比如:由于害羞,脸颊红了起来;由于生气,脸色立即变白。外表的色泽变化,实质上是内在化学因素活动的结果。这些化学因素的活动有些有益于人体健康,有些则对健康有害,应注意调节。情绪的不同会影响身心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上没有生病,更是指身体、
3、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当这种完满的状态达到理想境地时,这些令人高兴的事情就会产生正性情绪体验,有益于健康。相反,当个人遇到打击,或亲人突然去世,或经济负担过重,或病魔缠身,精神压力过大等不愉快的事情时,就会产生负性情绪体验。研究表明,这类情感突变会让人的情绪持续紧张,进而过度忧郁、激动或恐惧,最终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癌症等发生发展,甚至死亡。如长期的焦虑或愤怒会使胃酸分泌持续升高,使充血的胃黏膜发生糜烂,由此发展成溃疡性胃病;另外,一个人的愤怒情绪如果长期受到压抑,不能发作出来,那么就可能引起血压调节机制障碍,最终导致高血压。积极情感可以调节身体状态,积极的情感主要有以下
4、几个特征:第一,乐观向上。一个人只有使身心处于对一切充满希望的乐观向上状态,才能生活得愉快,工作得起劲。反之,常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第二,心旷神怡。心旷神怡就是指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反之则表现为遇事心灰意冷。第三,和谐统一。喜怒哀乐的结合比较和谐,七情六欲的表现比较统一,而不是矛盾的、分裂的。第四,稳定适度。情感稳定,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喜怒无常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轻松、愉快、乐观的积极情感,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有益于人的健康。在生活中培养积极情感积极情感使身体处于开放和积极的状态
5、,让人全身心地对世界敞开怀抱,身心愉悦,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和参与度,提高免疫力;负面情感会引发紧张、偏隘的感受,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孤立與疏远,对身体有害。因此,培养积极的情感既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一种受用不尽的“抗疫”能力。有机构对200 人进行了长达 40 年的心理调查研究发现,保持精神舒畅的 59 人中仅有 2 人得慢性病或死亡,而 48 名精神压力大的人中就有 18 人罹患重病甚至死亡。因此,在生活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是每个人都应学会的“生存技能”。那么,怎样培养积极的情感呢?第一,热爱生活。要善于挖掘和欣赏生活的乐趣与光明面,不断陶冶热爱生活的感情。第二,情趣广泛。培养自己具有丰
6、富的情趣,防止情趣的单调化。第三,情怀豁朗。心情要开阔爽朗。我国的十叟长寿歌中就有一句“坦坦无忧愁”,是说襟怀坦白,无忧无虑,可以使人长寿。第四,做情绪的主人。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这时候要学会控制并调节自己的情绪。中国有句俗语,“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只是有些人念得好一点,有些人念得差一点。这里的“好”与“差”,就是指驾驭情绪能力的差异。比如,有的人家庭情况十分困难,但是他仍然勤勤恳恳地工作,并不消沉。而有些人的生活并不困难,但一有问题就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第五,学会自我渲泄。人的心中有了烦恼、不满和委屈时,心里就闷得慌,这就要主动地找机会把它倾诉出来。第六,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以下心理症状,一定要及时咨询心理医生:每天清晨醒来感觉很颓废;不愿起床做事;浑身感觉发热或出现其他不适;脑海中出现自杀念头等。第七,积极的转移。在一件事情上受到了挫折,影响了情绪,要学会转移“目标”,试着更加努力地做好其他事。例如,生活上遇到了不愉快的事,可以试着更加努力地工作,从工作中得到乐趣。第八,培养幽默感。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中充满风趣,在他周围的人都会感到轻松愉悦,即使是一个窘迫的局面,也可以使它在笑声中消逝,这是因为幽默具有降低愤怒和不安情绪的作用。(编辑 陆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