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形式下校本制度建设初探随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思想品德和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笔者在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转化教学理念,引领教师以课堂为基地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发挥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作了一些探索。一、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生、品社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
2、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生、品社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生活内容和社会实践经验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应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品生、品社课程的教学更加鲜活,更能起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如近段频发的西南五省旱灾、青海玉树地震、山西等地煤矿渗水事故、冰岛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均是教师综合开发教育内容,与教材相结合的良好契机。教师巧妙地将这些内容引进到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能
3、为地球做些什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放飞和平鸽、我们手拉手等课文的教学中,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全世界是一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课堂的学习自发地转换成学生的自觉行动,积极地加入到捐款捐物、保护环境等活动当中,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品德。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
4、动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例如,在此次为西南五省灾害地区捐款活动中,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发起了倡议,各个班级利用班队会、晨会、品生、品社课加强宣传,让学生动手收集报纸、广播、电视中的信息、图片等资料办好班刊、手抄报,并举办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亲身体验,切实成为社会的一员,使品社、品生的课堂向课外延伸。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
5、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例如针对体验家人的爱而设计的“护蛋行动”评价的是学生做事的耐力和方法的灵巧;“调查感想”则是针对阿姨叔叔辛苦了而设计的课后作业,评价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教师这样的引领,不仅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也在课堂评价中走出了新路子。二、拓展教学渠道,增强道德教育实效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德育课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这几个环节是紧密相联的。其间,知是起点,行是归宿,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使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新课程教育功能与教学内
6、容的整体性、针对性、连续性和一致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们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加强横向联系,拓宽教育渠道,形成学科间渗透、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补充的多渠道教育网络,从而进一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1.品生、品社课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结合,体现教育的整体性小学各学科既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虽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任务。我们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把握好教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灵活巧妙合理整合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捕捉每一个可利用的环节,寓思想教育于愉快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如在五年级下期品社向人们英雄
7、致敬这一单元中,黄河在怒吼、觉醒的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课文,与语文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们实时与语文课开国大典、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詹天佑等课文的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明白: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更要为祖国的强大尽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让爱国的情感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深深的根。2.品生、品社课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体现教育的针对性品生、品社课“给学生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学生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生活中不能没有道德,道德也离不开生活,品生课程中会涉及许多道德问题。由于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存在,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出现了许多偏差,只靠单
8、一的理论知识灌输和教师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奏效的,必须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学教材明道理,联系实际找差距,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辨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教师要切实抓住教学内容,紧贴学生生活,进行教学设计,以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结合学生的生活事例来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即使对同一案例的观察和感受也各不相同,使得交流中能相互学习不同的体验,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只有强调了要尊重学生的真实心理,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中,学生才乐于自主参与活动,主体性得到凸现,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通过接触具体场景、具体事例,感受、体验
9、情感,提升道德认识。我校地处城乡交接部。学生多是农民工子女,根据这样的校情,近几年,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实际。教师们根据教材资源,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走进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看一看,找一找生活中鲜活的现象与事例,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教育、寻求快乐、探究困惑,并通过观察、分析、整理、记录,感受生活中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和事,带回课堂与大家分享,讲述具体事例,将教学资源扩大,从而有了理解和体验,使课程成为了学生自己真实生活的再现。如一年级下期学习家人的爱,三年级下期学习在爱的阳光下等课文时,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介绍自己感受到的爱,不少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讲述父母打工
10、的艰辛以及自己学习的幸福,懂得如何回馈家人与社会,这样的教学使课程与教材回归了生活,回归了真实,对学生来说“品生“品杜”课程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课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3.品生、品社课教学与课前、课后活动相结合,体现教育的连续性品生、品杜课的中心环节是明理,关键还是导行。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阐述的道理,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因此,教师们要根据教材特点开展课前活动。如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搜集有关资料等,为明理充实感性材料,做好铺垫,并与课后活动相结合。因为品生、品社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
11、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与课后活动相结合,通过课前课后活动,在体验式教学中填补学生知行脱节的鸿沟,促进知行统一。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特别是要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成长,以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设计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感悟生活,体验情感,巩固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发展。4.品生、品社课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体现教育的一致性品生、品社课教学要从课堂内容出发,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近年来,我校结合品
12、生、品社教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感受、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促进学生知行转化,实现=者的协调统一。(1)打造书香教师。书香教师是作为营造书香校园的首要条件。教师只有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才能拥有灵动的心,全心理解教育、从事教育。因此,学校给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动员教师上书店购买图书,每人每月允许购买 l 一 2 本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用书,阅读后充实学校图书馆,并在教师间交换互读。开展了教师读书交流会、例会前十分钟“读书感悟”代表发言,教师演讲、诗歌朗读、展示读书笔记等活动。同时,学校以“让微笑走进校园,让语言焕发魅力”为主
13、题,诠释教师的书香情结,以优带劣,以主动带被动。在教师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狠下功夫,促进师德建设。只有教师的书香情结得到最大的造就和释放,才有学生读书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在打造书香教师的同时,营造书香校园就更加重要与迫切。(2)营造书香校园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季节,要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能量积累,就必须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让学生得到思想上的净化,知识上的充实,情感上的陶冶和灵魂上的铸就。“有始有终”地引领成长学校必须给老师们一个目标、规范、做法,让他们有章可循,从而起到学校引领的作用。在这点上,我校加
14、大了宣传力度。无论教师会议、学生集会、板报宣传、课间广播等,都能在一定时间段加以宣传强调,从而使师生确立读书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学校设立各年段读书要求,根据要求进行阶段性的检查评比。同时,要求教师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或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或向学生推荐介绍阅读材料,或师生交流读书心得等。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交流会,在形式上。有竞赛、辩论、朗诵、介绍、交流等等:在内容上,有名著欣赏、方法介绍、读书体会交流、好书推荐、古诗文朗诵、名言成语积累等。并通过制作主题性读书卡、谈名人名言读后感、写读书心得等展示读书效果。“有声有色”地开展活动结合品生、品社课开展丰
15、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唤起学生阅读的原动力,是“打造书香校园”的有力支撑。我们定期组织了如下活动:教师节“我送老师一句话”活动,弘扬尊师美德;国庆节“好书大家读”图书推荐交易会,让孩子实现从阅读悦读的转变;感恩节“我为母亲做件事”,培养学生知恩感恩之心;元旦日“诗文朗诵会”、“读书成果汇报会”,全面展示学生读书风采和读书成果。同时,学校力求在细节上成就完美。针对“营造书香校园,创建校园文化”,制定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如“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每天十分钟的古诗美文诵读,赏读栏目。与出版社、书店等合作,举办学校“图书捐赠”、“读书展示”活动、“小小读书王”评选活动、“百名家长看学校”活动、读书格言征集活动、“广播诵读之星”评选活动等。“有模有样”地搭建平台成立阅读中心,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图书定时开放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各班级也成立相应的阅读角。评选书香班级,进行“古诗文考级”、“书香晨会”活动,让孩子们一进入校园,就能领略到浓浓的书香气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百年树人之根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这个复杂深邃的大舞台上,我们要做的是把对教育的希望,对教育的追求。对教育的理解付之实践,在实践中创新,铺设一条适合孩子成长的阶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