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3 页)2020 年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 历史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5 分)1.A 2.C 3.C 4.A 5.D 6.A 7.B 8.B 9.B 10.A 11.B 12.A 13.C 14.D 15.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55 分)16.(14 分)(1)原因:结束了唐末五代长期的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两宋政府实行了许多发展经济的积极措施,对工商业也采取了较开明的鼓励政策,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经济重心南移,为增加政府收入,两宋政府鼓励对外贸易。造船、航海、指南针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发
2、展提供了物质条件。(8 分)(2)特点:政府主导和民间参与相结合;系统性扶持与临时性救助相结合;扶贫手段的方式多样化。(3 分)原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农民容易贫困;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3 分)17.(10 分)弄巧成拙的理论依据:托古改制不仅顽固派反对,不少维新派也接受不了。罔顾国情的盲目乐观:认为“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图自强在一反掌间尔”。严重失误的政治策略: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一开始就将矛头指向太后和旧的官僚体制。急于求成的改革措施:在 103 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地方官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顽固势力的
3、阻挠破坏:诸臣“虽不敢明言改革之非,而腹诽益甚阴谋与新政为敌。”(每点 2 分,最高不超过 10 分)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3 页)18.(15 分)(1)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航行路线参看地图的 B 线、C 线。(4 分)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欧洲造船和航海等技术的进步、地圆说和指南针的使用;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对远洋探险的支持。(3 分)(2)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引发各种生态上的巨大转变。原产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成为欧亚大陆的重要作物,养活了更多人口;烟草、可可等物种交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殖民地
4、掠夺了大量金银财富,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为了避免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卖到美洲为奴;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客观上也传播了西方的思想与文化。(1 个角度 2 分,最高不超过 8 分)19.(16 分)(1)评分标准:水平四(1210 分):能够充分理解和运用材料,准确、全面地概括苏俄(联)工业化发展的背景、历程及影响,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述完整,语言规范。水平三(97 分):能够理解和运用材料,基本概括出
5、苏俄(联)工业化发展的背景、历程及影响。史论结合,逻辑清楚,但论述不够完整,语言不够规范。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 3 页)水平二(64 分):能够运用材料概括出苏俄(联)工业化发展的背景、历程及影响,但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论述不完整或逻辑性不强,语言不规范。水平一(30 分):不能运用材料概括苏俄(联)工业化发展的背景、历程及影响。逻辑混乱或没有论述和分析。参考答案: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工业化。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实行大中小企业国有化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保障了战争的胜利,但战后继续执行严重损害生产积极性,引发了严重的经
6、济和政治危机。1921 年鉴于国内的严重不满,也认识到了农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性,苏俄调整政策,实行允许中小企业私有化、粮食税等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农业经济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斯大林上台后,为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实行计划经济,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较短时间迅速实现工业化,到 1937 年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但斯大林模式存在如工农业失衡、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等严重弊端,成为后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苏俄(联)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几经曲折,虽基于国内外形势的需要做出过调整,但后来长期片面强调重工业,不惜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是导致国家解体和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重要原因。(2)工业化道路要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客观规律;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最高不超过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