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954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二商鞅变法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本学期是第一次教高二年段,也是第一次要面对高考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

2、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改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了解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认识商鞅变法具有全面性、有效性和进步性等特点。探讨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历史作用,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认识社会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重点: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商

3、鞅变法的成功因素。难点:如何理解商鞅变法的重大历史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认识其必然性。根据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分析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并用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分析变法对整个历史进程的积极意义。从商鞅变法的结果中认识其改革的积极性和进步性。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逐渐掌握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形成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对各项变法举措的了解,认识秦国变法之前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变法的重要性。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收集关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资料,独立思考,探究问题。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

4、补充材料,加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及课外搜集的资料,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方法,从多维的角度来学习有关问题,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建立霸王之业先后进行了改革,认识到改革是发展的惟一出路,明确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巨变,认识到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并进一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教学流程】投影:秦兵马俑问:看到这些威武雄壮的兵马俑,同学们,你会想到什么?答:刚才许多同学想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5、和他统一六国的功绩。可是你们知道吗?秦国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强大的,历史上的秦国也曾有过一段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播放视频:复活的军团片段回望秦军统一中国的步伐,那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3000多年前,周王朝在镐京统治着中国。在王国的西北边陲,生活着一个专门为国君养马的部落,他们就是最早的秦人。这是一个传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儿,什么时候迁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公元前771年,来自于西方的游牧部落攻陷了都城镐京,周王朝被迫迁都。在周天子向东迁移的时候,养马的秦人出兵护送。为了感激秦人的忠诚,周天子封秦人的首领为诸侯。秦人就这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但是,刚刚立国的秦人面临着极其艰难

6、的处境。当时,西北高原是游牧部落的天下,这些马背上的民族极其凶猛,他们经常对秦人进行攻击和屠杀。史书记载,秦人几代先王都战死在疆场,刚刚诞生的秦军血流成河。然而,这支顽强的军队开始在逆境中成长。经过200多年的浴血奋战,秦军彻底征服了剽悍的游牧民族,统一了西北高原。在西部站稳了脚跟之后,秦人的眼光转向了东方。此时,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已经完全丧失,战火笼罩着中原大地。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之后,弱小的国家一个个都消失了,出现在秦人眼前的是六个强大的对手。秦人发现:对手的实力远远超过了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向东扩张的梦想一时很难实现。转折发生在公元前356年,那一年,一个叫商鞅的人开始

7、在秦国推行改革。商鞅变法之后,秦军开始迅猛地向东推进。魏国是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史书记载:魏国军队身穿重装铠甲,以强悍而闻名。然而,强悍的魏军成了秦军的第一个牺牲品。公元前293年,秦军斩首魏军24万,魏国从此衰落。楚一直是南方的大国,实力雄厚,楚人制造的青铜剑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楚国经营了几百年的都城郢,楚国一蹶不振。赵国位于北方。由于长期与游牧民族对抗,赵人民风剽悍,十分善战。但是,公元前260年,秦军在长平消灭了整整45万赵军精锐。赵国元气大伤。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到公元

8、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我们不难发现,秦国由弱变强是因为答:商鞅变法。投影:投影:投影:投影:投影:农政全书所绘“屋三为井”示意图投影:投影: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两者都是奴隶制存在的重要条件。两者的瓦解预示着奴隶制的消亡。(板书)探究问题: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秦孝

9、公的求贤令请思考: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要变法?又为什么能变法?答:投影:商鞅像商鞅又名卫鞅,他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年的魏国。他投身于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公叔痤赏识卫鞅的能力,欲将卫鞅推荐给魏惠王,但未及推荐他就病卧床榻了。公叔痤病重时,魏惠王前去看望,问公叔痤:“万一相国一病不起,我将把国政托付给谁呢?”公叔痤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卫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把国事全托于他。”见惠王默然无言,公叔痤遣退侍臣,单独对惠王说:“大王倘不任用卫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出境,为别国所用。”惠王许诺离去。公叔痤又召来卫鞅,抱歉地说道:“今天大王询问相国的继任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色并不同

10、意。我先君而后臣,对大王说如果不能用你,就应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我。你应该赶快离开,免遭擒杀。”卫鞅回答说:“大王既然不能采纳您的意见任用我,又怎么能采纳您的意见杀掉我呢?”于是没有离开。惠王离开公叔痤病榻后对身边人说:“公叔痤的病情很重,他竟然要我把国政交给卫鞅,后又劝我杀掉卫鞅,真是太糊涂啦!”果然没有考虑公叔痤的意见。卫鞅到秦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得到了觐见孝公的机会。第一次觐见孝公时,向他大讲尧舜禹的仁义,要求秦孝公学习他们,行帝王之道。秦孝公根本听不进去,直打瞌睡。 第二次,卫鞅把第一次的话重复了一遍。秦孝公不耐烦了,生气地对景监说:“你的朋友太过迂腐,我怎么能重用他啊?” 卫

11、鞅请求第三次见秦孝公,这次以富国图霸之术游说他。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移动双膝靠近卫鞅,一连和卫鞅谈了好几天都不厌烦。卫鞅得到了孝公的赏识和支持,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取得成效后晋爵为大良造,并被赐封于商,于是人们称他为商君或者商鞅。想一想:为什么孝公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答:问: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答:旧贵族反对;老百姓不信任;问:面对这些问题,商鞅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板书)旧贵族反对舌战群臣老百姓不信任取信于民,南门徙木投影:商鞅舌战图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12、。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问: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答:(板书)反映的问题: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商鞅重视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投影:徙木立信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宋)王安石商鞅(板书)强国之术商鞅变法的内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7、18页,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思考这些措施的作用。(板书)政治方面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同时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投影:秦兵马俑考古学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秦兵马俑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秦军一律不戴头盔,身上穿的铠甲

13、也很简洁。秦国应该有能力为军队配备足够的铠甲。历史记录显示,秦国是当时诸侯国中最富有的。史记上说:“秦,带甲百万。”意思是有百万身披盔甲的军队。隐藏在这一奇怪现象背后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答:播放视频:复活的军团片段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你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那么说你整个生活跟打仗挂钩了。这就是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

14、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这是早期秦人贵族使用的餐具,两、三千年前,那是一个按出身和血统的贵贱分配权力和财富的时代。像秦人的军功授爵这样给平民甚至奴隶向上攀升的机会,明目张胆地鼓励国人追逐功利的国家法律,在当时,似乎只有秦人能够接受。与贵族餐具相比,普通秦人的生活用品显得简单寒酸,可以看出加官晋爵对于一个士兵意味着什么。喜的竹简上说: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士兵们挣抢敌人首级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15、。可以想象,在秦军将士的眼中,敌人的头颅就是换取地位和财富的等价货币。两千年前的秦国,想必是一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国度,对于千千万万的秦人来说,上战场不仅是为国家战斗,而且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惟一出路。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他记录了自己初次接触秦人的感受:秦人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当时一个著名的说客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的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在说客绘声绘色的叙述当中,可怕的秦军令人不寒而罹。(板书)政治方面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使秦军

16、成为“虎狼之师”投影:世代高官今不再,厚禄被削特权消。二十级爵靠军功,唯军为荣民尚武。投影:(板书)政治方面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板书)经济方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战争获胜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废井田,开阡陌摧毁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国家统一(板书)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先秦时期家庭是国家管理的基本单位,收税、征兵、服徭役等都与此有关。挑战自我:请你为下面一幕话剧拟定一个题目。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鞅变法实行了哪些措施?投影:旁白(高兴地):

17、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纷纷道贺,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国君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慕你啊。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也受到奖励了吗!李四:诸位,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人足,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生活改善很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主人:秦国不仅富了,而且在七国中,还是强国。我打了十年仗,只有这几年才真正扬眉吐气,次次凯旋而归啊!答:措施: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

18、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A.B.C.D.答:B投影: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为什么结局悲惨?判断变法(改革)成败的依据是什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影响变法成败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学习了商鞅变法你获得了哪些认识和启示?投影:战国策秦策记载:(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答:A投影:作法自毙商鞅变法规定,告发奸人可以得到奖赏,不告发的

19、则处以腰斩。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的人住宿,否则店主连坐。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这些人煽起了秦惠王(即太子驷)的仇恨情绪,唆使他发布了逮捕商鞅的命令。商鞅听到消息,带着手下和老母逃跑。他们一直逃出京城,想找个客栈投宿。客栈的主人不敢收留商鞅,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又逃往魏国避难,但是因为他曾带领秦兵攻打过魏国,所以也被拒之城外。无奈之下,商鞅只得重返商地,最后遭擒,被车裂而死。后人就用“作法自毙”来形容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的。(板书)判断改革成败的因素: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积极成

20、果是否得到维持。问: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答:(板书)国君支持由于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商鞅在秦国当政近二十年,变法措施在秦国得到了比较彻底的推行思想正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正确指导思想),态度坚决,铁腕改革(压制打击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破除阻力)顺应变革,历史潮流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投影: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精简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吴

21、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中国通史问:对比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一成一败,同学们能否归纳出影响变法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板书)影响变法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问:学习了商鞅变法你获得了哪些认识和启示?答:投影: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投影: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全面性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有效性成效

22、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在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讲评学案】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一、大动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二、大变革:1、社会经济变化:随着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井田制被破坏。2、阶级关系变化:随着土地私有化,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进行社会变革。各国先后进行变法。3、思想意识形态变化:表现:儒、道、法、墨等各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形成“百家争鸣”局面。意义: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三、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一、历

23、史背景:1、客观背景:大动荡大变革诸侯争霸的推动:各国面临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变法风潮席卷各国:首先魏国李悝变法。百家争鸣的推动。2、主观条件:秦国统治者锐意变革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吸引有识之士。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游说:商鞅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辩论: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他的主张得到秦孝公赏识。立信:南门徙木,取信于民。二、变法的中心、目的1、人物:秦孝公,商鞅。2、中心:“农战”和“法治”。3、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三、变法的内容:强国之术第一阶段:公元前356年;第二阶段:公元前350年。措施内容政治方面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什

24、伍: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连坐:一家犯法余家告发,否则同罪。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制定二十级军功爵制;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位。废分封,行县制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县设令、丞、尉,由国君任免。经济方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收粮多、织布帛多者,免除赋税徭役;凡从事工商业或懒惰的,罚作官奴;以优惠政策吸引韩、赵、魏百姓来秦垦荒。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颁布标准度量衡器社会风俗方面“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四、变法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灭”,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五、变法的评价历史作用: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的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

25、重大变化,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支柱,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军事上: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商鞅变法前后的秦国变法前变法后经济上井田制为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政治上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县制,军功爵制,军功地主占第一位,封建中央集权制军事上秦兵不敢东向全国皆军、惟军为荣,虎狼之国外交上“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傲视群雄,六国合纵抗秦文化上百家学说以法为教,法家思想

26、统治地位生活上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性质落后的奴隶社会新兴的封建社会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课后反思】央视纪录片复活的军团中恰好有关于商鞅变法前秦国的落后和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内容,截取后在课堂上播放,生动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岳麓版教科书无“塞私门之请”的内容。人民版教科书中有提到商鞅变法分两次: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两次的具体措施各有不同;岳麓版教科书中虽然也提到商鞅变法分两次,但没有具体区分哪些措施是第一次,哪些是第二次的。考虑到让学生了解变法的内容远比知道变法分两次来的重要,所以授课时不再区分两次变法的不同措施,而是按照政治、经济、风俗等方面分别列举变法的具体措施

27、。学习要求中有“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改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但是人民版教科书中根本就没有提到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改革;魏国李悝变法仅仅只有导语中的“战国初期,魏国用李悝为相,主持变法”和正文中的“变法首先在魏国付诸实施”两句话;楚国吴起变法也只在正文中用“楚国起用魏国旧臣吴起进行变法”一句话带过。如果要给学生讲清楚齐国管仲改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的基本史实,势必要增加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加重学生负担,所以在授课时省略了这部分的内容。由于人民版教科书在必修II淡化了井田制的相关内容,所以在讲到春秋战国时期改革的时代背景时,学生很难理解“井田制的瓦解

28、预示着奴隶制的消亡”。第三部分:相关资料【练习与测验】课本第15页“学习思考”答:经济上,春秋战国之交,社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发展,铁工具和牛耕已经在广大地区使用,水利灌溉事业也迅速发展,使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在生产力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原地区初步确立起来。政治上,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在一些重要的诸侯国内掌握了政权。这些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权后,在各诸侯国内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建立了新兴的地主阶级专政。思想上,由于政治经济的变革,引起思想领域里的空前活跃。自春秋末年以来,在文化思想界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和墨家出现较早,除此之外,

29、法家、道家、名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等都在战国时期形成独立的学派,他们极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军事上,中原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民常常混战,通过兼并战争,开始出现局部的统一。民族关系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进行,各族人民迁徙往来,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课本第17页“查一查”答: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课本第18页“自我测评”答:变法共进行两次。第一次的主要内容: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塞私

30、门之请”,移风易俗。课本第19页“材料阅读与思考”1答:粮食价格低,农民虽然辛苦但获利少。课本第19页“材料阅读与思考”2答:商鞅采取重农抑商措施的目的是发展农业,从而达到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目的。课本第20页“议一议”答:奴隶制下施行的世卿世禄制在封建制时代被废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由如下:与生产力不相符合的生产关系必将被改变。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从奴隶制逐渐进入封建制,奴隶制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也必将被废除。世卿世禄制是与宗法制和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伴随着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世卿世禄制也必然被废除。世卿世禄制是新兴地主阶级谋求政治权利的巨大障碍。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与地位,而世

31、卿世禄制使他们无法得到官职爵位。因此,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世卿世禄制必然被废除。课本第22页“想一想”答:是商鞅变法后秦国生产力得到大发展的结果。课本第23页“自我测评”答:商鞅虽死,但其变法措施却在秦国得以延续。在此后的一百年间,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社会经济也不断发展,变法时期形成的崇尚耕战的风气得以延续。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长期进行兼并战争,互有胜负,但是在秦国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面前,兼并战争开始演变成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所以说“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走上了政治舞台,从商鞅变法的内容来看,主要是打击奴隶主贵族以及奴隶制,树立新兴地

32、主阶级的统治,巩固封建制,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 商鞅变法得以成功的因素:时代发展的要求。经济的发展使诸侯国纷纷变法,以改变与生产力发展不相符合的生产关系,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变法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君主的支持。各国都希望本国强大起来,秦国君主认识到自己在诸侯国中的劣势地位,明白秦国的发展必然要走变法革新之路,因此发出“求贤令”,才使商鞅来到秦国,发挥自己的才能。商鞅杰出的政治才干和铁血手腕。商鞅勤奋好学,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对社会及时局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变法中敢于同反对派进行斗争,赏罚分明,取信于民,使得新法得以贯彻实施。课本第23页“材料阅读与思考”答: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变法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措施过于严酷,比如:燔诗书、明法令、严刑峻法等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商鞅变法使贵族的利益受到了损害,遭到了贵族们的反对,商鞅最终也因守旧势力的迫害而死,但是商鞅的变法在秦国仍然保留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