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2019届高三语文最后一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范畴。在黑格尔 的美学体系中,形象具有多义性。一般认为,文学形象能够使读者更加集中地欣赏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_作品里悲伤与喜悦的感情,_其中的美好和丑恶,从而获得美的享受。A. 五花八门 领会 判定B. 包罗万象 领会 判别C. 五花八门 感受 判别D. 包罗万象 感受 判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
2、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五花八门”,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第一处是强调黑格尔美学体系的内容丰富,而不是“变化多”或“花样多”,应使用“包罗万象”。“领会”,了解、认识事物并有所体会。“感受”,受到、感染或体会、感想。第二处,是说借助文学形象来体会“作品里悲伤与喜悦的感情”,应使用“领会”。“判别”,判断、辨别。“判定”,判别断定。第三处,从后面“其中的美好和丑恶”可知,应是说辨别“美好和丑恶”,使用“判别”。故选B。【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
3、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词语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看词义的轻重,看适用范围,看表达侧重。从用法方面辨析:看适用对象,看成分搭配,看词性语法,看习惯用法。从色彩方面辨析:看感情色彩,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 人皆可以为尧舜C. 巾帼不让须眉D. 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
4、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别修辞手法的能力。从题干来看,考生先要回顾“借代”这种手法的特点,然后再分析哪个选项中没有使用“借代”。“借代”,意思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可以是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等。“借代”常与“借喻”混淆,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题中,A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使用比喻的修辞,把“人”比作“刀俎”,把“我”比作“鱼肉”;
5、BCD三项都使用借代的修辞,“人皆可以为尧舜”中以“尧舜”代指贤能之人,“巾帼不让须眉”中以“巾帼”代女子,以“须眉”代男子,“情人眼里出西施”中以“西施”代美女。故选A。3.某文学社从他们喜爱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第一组:底层心声 贩夫风景 打工一族 夜里戴草帽的人们第二组:黄山观感 巨木之死 像山那样思考 敬畏自然第三组:贝多芬百年祭 最后的晚餐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一代通儒顾炎武A. 别样人生自然风光艺人琐忆B. 人间万象自然风光名人印记C. 别样人生感悟自然名人印记D. 人间万象感悟自然艺人琐忆【答案】C【解析】【详解】该
6、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鲜明准确的能力。题干要求将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分别对应。考生首先能理解每组文章名字之间的共性,即都侧重表达什么内容,然后再看哪个选项与之对应正确。第一组:底层心声 贩夫风景 打工一族 夜里戴草帽的人们,这一组材料中主要涉及“底层”“贩夫”“打工”“乡下人”,重点在强调他们的人生,使用“别样人生”更为恰当,且这一组中反映的都是平凡普通的民众生活,属于同一类,无法包罗“万象”。第二组:黄山观感 巨木之死 像山那样思考 敬畏自然,这些作品的名称中包含两个部分,如“黄山”“巨木”“山”“自然”,这些都属于自然,“观感”“思考”“敬畏”属于人的活动,所以命名中最好能包括这两个部分,而“
7、自然风光”只突出自然之景,无法凸显人与自然的关联,故使用“感悟自然”第三组:贝多芬百年祭 最后的晚餐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一代通儒顾炎武,这些作品的名称中涉及“贝多芬”“罗丹”“顾炎武”,可以“名人”概括,而“艺人”一般指戏曲、曲艺和杂技等演员或雕刻、刺绣等手工艺工人,故可以命名为“名人印记”。故选C。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诗歌被称为“语言的经济”,就更应该 , , , , ,隐括最丰富的意义。使意到而言不到 以少量的语言 让微情妙旨 言尽而意不尽 寄之于笔墨蹊径之外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排序
8、题。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本句话出自王维抒情小诗的艺术特色一文,该段文字谈论诗歌的语言言简意丰,而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较强,因而第一空应是;紧承内容;另外两句联系紧密,先后,中间不能拆开。从句与后文衔接最好即可判断。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顾允成,字季时。厉名节,举万历十一年会试,十四年始赴殿试。对策中有曰:“陛下以郑妃勤于奉侍,册为皇贵妃,廷臣不胜私忧过计。请立东宫,
9、进封王恭妃,非报罢则峻逐。或不幸贵妃弄威福,其戚属左右窃而张之,内外害可胜言!顷张居正罔上行私,陛下以为不足信,而付之二三匪人。恐居正之专,尚与陛下二。此属之专,遂与陛下一。二则易间,一难图也。”执政骇且恚,置末第。会南畿督学御史德清人房寰连疏诋都御史海瑞,允成不胜愤。偕同年生彭遵古、诸寿贤抗疏劾之。略言:“寰妒贤丑正,不复知人间羞耽事。臣等自幼读书,即知慕瑞,以为当代伟人。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等所为痛心。”因劾其欺罔七罪。始寰疏出,朝野多切齿。而政府庇之,但拟旨谯让。及得允成等疏,谓寰已切让,不当出位妄奏,夺三人冠带,还家省愆,且令九卿约束办事进士,毋妄言时政。久
10、之,南京御史陈邦科请录用允成等,不许。巡按御史复言之,诏许以教授用。允成历任南康、保定。入为国子监博士,迁礼部主事。三王并封制下,偕同官张纳陛、工部主事岳元声合疏谏曰:“册立大典,年来无敢再渎者,以奉二十一年举行之明诏。兹既届期,群臣莫不引领。而元辅王锡爵星驾趣朝,一见礼部尚书罗万化、仪制郎于孔兼,即戒之弗言,慨然独任。臣等实喜且慰。不意陛下出禁中密札,竟付锡爵私邸,而三王并封之议遂成,即次辅赵志皋、张位亦不预闻。夫天下事非一家私议。元子封王,祖宗以来未有此礼,锡爵安得专之,而陛下安得创之!”当是时,光禄丞朱维京、给事中王如坚疏先入。帝震怒,戍极边。维京同官涂杰、王学曾继之,斥为民。及是谏者益
11、众,帝知不可尽斥,但报“遵旨行”。已而竟寝。未几,吏部尚书孙鑨等以拾遗事被责。允成谓阁臣张位实为之,上疏力诋位,因及锡爵。纳陛亦抗章极论,并侵附执政者。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选自明史,有删节)5.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执政骇且恚 恚:愤怒B. 谓寰已切让 让:责备C. 还家省愆 愆:耽误D. 已而竟寝 寝:停止6. 下列对原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员”。B. 东宫: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西宫可以借指妃嫔
12、是同样的道理。C. 博士:本为对博学之士的通称,此后博士专掌儒家经学的传授,执教于太学,乃成为传播孔孟学说的国家学官。D. 吏部: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等所为痛心(2)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8. 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顾允成的为政特点。【答案】5. C 6. D 7. (1)房寰大肆贪污,听说海瑞的风范,应当羞愧而死,反而敢制造谣言诬陷,我等深表痛心。(2)皇上发怒,将顾允成贬为光州判官,纳陛贬为邓州判官。他们都请求告假
13、回乡,不再出来做官。 8. 为人耿介,注重名节,不畏权贵,敢于进谏。【解析】【5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题中,C项,“还家省愆”,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回家反省自己的过失”,联系上文可知,这里是说让顾允成、彭遵古、诸寿贤三人回家反省自己的过失,这里的“愆”应该是名词,意思是“罪过,过失”,不是“耽误”的意思。故选C。【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
14、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题中,D项,“吏部: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错误,选项对吏部职能的表述有误,应不含“武官”。故选D。【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闻”,听说;“之”,结构助词,的;“风”,风范;“宜”,应当;“造言”,制造谣言;“逞”,由“施展”可以意译为“进行”。第二句中,“谪”,贬谪;“皆乞假归”省略主语“他们”;“乞假”,
15、请求告假;“归”,回乡;“出”,出仕,出来做官。【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要点归纳概括能力。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概括的内容方向,然后通读原文,整体感知,确定答题区间,理解后加以归纳,分点概括,概括的时侯注意用词要准确。本题要求概括顾允成的为政特点,然后要到文中找到顾允成为政的表现,再根据这些表现概括特点。如对策切中时事毫无隐讳,直接评议皇帝宠妃、立储之事,说明他敢于进谏,不畏强权,正直敢言,为人耿介:如顾允成与彭遵古、诸寿贤联名上疏 ,弹劾房寰是出于对贤者的妒忌而诬蔑正直的大臣,说明他性情耿直,注重名节;如皇上将顾允成贬光州判官,顾允成就告假回乡,不再出来做官,这说明他果敢率直,从不含糊
16、迁就。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
17、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参考译文:顾允成,字季时。注重名节。参加万历十一年(1583)会试,十四年才赴殿试。对策中有这样的话:“陛下因为郑妃勤于奉侍,册封为皇贵妃,朝廷大臣私下担心不已。请求册立太子,晋封王恭妃,不是得不到皇上答复就是立刻被斥退。不
18、幸郑贵妃擅威弄权,她的亲戚左右大张其势,内廷、外廷之害多得不得了。不久张居正欺上专权,陛下认为他不可信,把朝政托付给二三个小人。恐怕张居正的专权,还与陛下不一致。而这些人专权,只给了陛下一致。不一致则容易抓空隙,予以调整,一致则难于插手挽救。”执掌朝政的大惊而且愤恨,把他排在末名。正好南畿督学御史德清人房寰,连连上疏诋毁都御史海瑞,顾允成气愤异常。与同年生彭遵古、诸寿贤上疏弹劾他,大意说:“房寰嫉妒贤明、丑化正直的人,不知道人间的廉耻。我等自幼读书,就知道仰慕海瑞,认为他是当代伟人。房寰大肆贪污,听说海瑞的风范,应当羞愧而死,反而敢制造谣言诬陷,我等深表痛心。因而弹劾他欺君罔上的七大罪状。”房
19、寰奏疏刚上时,朝野之士恨得咬牙切齿。而政府庇护他,仅仅拟定圣旨责怪了他。等到得到顾允成等的奏疏,说房寰已遭到严厉的责备,不应当出格妄自上奏,夺去三人的官服,回家自省,而且命令九卿约束办事进士,不要擅自议论朝政。很久以后,南京御史陈邦科请求录用顾允成等,皇上不答应。巡按御史又说到此事,皇上下诏许他作为教授使用。顾允成在南康、保定任教授。后为国子监博士,升为礼部主事。三位皇子一同封王的命令下达,顾允成与同官张纳陛、工部主事岳元声合作上疏劝谏说:“册立大典,近年来没有再敢亵渎的,因为已奉有二十一年颁行的明令诏书。今天已到期,群臣没有不殷切盼望的。而首席辅臣王锡爵星夜赶到朝廷,见到礼部尚书罗万化、仪制
20、郎于孔兼,就告诫他们不要说,慷慨独自担当。我等实在感到欣慰。不想陛下拿出禁中密札,竟然给了王锡爵私人,三王同时分封的朝议于是达成。即使次辅臣赵志皋、张位也没有预先听说,天下的事并不是一家的私事,长子封为王,祖宗以来没有这样的规矩,王锡爵怎么能独自专断,陛下怎能开创这一先例呢?”当时,光禄丞朱维京、给事中王如坚的奏疏先呈上,皇上震怒,让他们到边境去戍守。朱维京的同官涂杰、王学曾接着上疏,被斥退为百姓。到这时,劝谏者更加多,皇上知道不可以全部斥退,只是回答“按照圣旨行事”。不久终于停止。没有多久,吏部尚书孙鑨等因为再提此事而被责罚。顾允成认为张位实主使其事,上疏极力攻击张位,牵涉到王锡爵。纳陛也上
21、疏极力辩论,并涉及执掌朝政的人。皇上发怒,将顾允成贬为光州判官,纳陛被贬为邓州判官。他们俩都乞求告假回乡,不再出来做官。三、古诗词鉴赏(11分)浣溪沙韦 庄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浣溪沙薛昭蕴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注:写作此诗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襄水,古属楚国。9. 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10. 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答案】9. 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选取富有特色的典型意
22、象秋风、秋雨、红蓼、鸥迹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视听嗅多感官结合描写环境。听觉上的是风雨声,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10. 韦词借月寄情,睹物思人,并用一意两写手法,从己之忆人想象人之忆己,又从相忆之深推到相见之难,婉转动人。薛词同样托景寄怀,先描绘渲染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再引出盛装佳人等待心上人的动人图景,又以愁煞船郎的侧面描写和“燕归帆尽”之以景结情手法,写出一种“尽在不言中”的怀人愁绪,耐人寻味。【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歌的形象,需要考生先圈出设题诗句中的形象,再圈出写其特点的
23、词语,根据这些词语来分析其特点。赏析句子的表达技巧,应该先指明所用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该手法,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本题要求分析薛词上片所描绘的图景,同时分析其写景特色。“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这三句中主要写到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等形象,既包括景物形象,也包括人物形象: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以及鸥迹成行,这些都是景,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整幅画面寂寞而苍凉。然后再看这三句的写景技巧,首先看这三句写了哪些景,这是
24、从选材的角度分析,有秋风、秋雨、红蓼、鸥迹,这些景对人物起到烘托的作用,然后再看是如何写这些景的,如“风雨声”是耳中所闻,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是视觉所见,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可见结合了多种感官。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概括。【10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是借助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考查诗歌情感,题干中说的是“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然后要分别分析两首诗歌,既要分析共同之处,也要指出
25、不同之处。先看韦庄的词,词的上片写相思之深,与前人或从己方或从对方着笔不同,此词从双方展开:“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这是从己方铺墨;“想君思我锦衾寒”,这是从对方入手,以“想君”二字,转从对方角度,并且以“锦衾寒”三字,将之具体化,使人亲同感受之;上片从空间角度,下片则从空间转向时间,“咫尺画堂深似海”,是对上片三句双方思恋的凝缩,“忆来”、“几时”,两句,纵横上下,先写忆旧,再写对将来之期冀,更见情之真切。再看薛昭蕴的词,词开头就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借助秋风、秋雨、红蓼、鸥迹渲染营造了渡头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位盛装的佳人出场了;下片中以“几回愁煞棹
26、船郎”进行侧面描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而实际上“愁”的应是佳人;词的最后一句, “燕归帆尽水茫茫”是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一切都在“不语”中。由此看来,两首词都借助景来寄托怀人之情,不同的是,韦庄使用“一意两写”手法,而薛词以景渲染,以渔郎侧面烘托,并以景结情,这是两篇的不同之处。【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
27、命运的担忧的。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
28、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此情可待成追忆,_。(李商隐锦瑟)(2)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3)_,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_,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5)_
29、,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6)_,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7)_,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8)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答案】 (1). 只是当时已惘然 (2). 雕栏玉砌应犹在 (3). 遥想公瑾当年 (4).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5). 落霞与孤鹜齐飞 (6). 心之官则思 (7). 醉能同其乐 (8). 闲来垂钓碧溪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
30、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本题中的惘、雕、阑、砌、犹、瑾、鹜、钓、碧等词,都要格外留意。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杀 棋王建华天气晴好的日子,邮局的南墙根总是聚满了闲散老人,聊天甩扑克,下象棋,随心而为,各得其所。靠墙根的一头,一个老头双手拢在袖管里,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静静地坐在小马扎上,像一尊蜡像。他面前有一张能折叠的四方桌子,桌子对面也放着个马扎。桌子上画着棋盘,棋盘里填满了棋子。旁边的香樟树上挂着块一尺见方的硬纸板,歪歪斜斜地写着:五块钱一局。偶尔有人坐到他对面,说杀一局,他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每每不
31、到十分钟,来人就会摸出五块钱丢在桌子上,悻悻地离去。这些人当然都是从外地或是乡下来的象棋爱好者。城内清楚底细的人都不跟他下,因为全不是他的对手。“我跟你杀一局。”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老头儿伸出细长干瘦的手指做一个请的手势,却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小子“啪”的一声架起一门当头炮。老头儿迟疑着上了一匹马,推上这匹马时,他斜睨了那小子一眼: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他黝黑脸庞上的黑边近视镜,眼镜片后面小眼珠滴溜溜转,闪烁地着凶狠的光;薄薄嘴唇边几根浅黄胡须像极了春天破土而出的草芽。小子飞快地上马、出车,攻势迅疾凶猛,顷刻工夫,车马杀气腾腾地压到河界上。老头儿也不慢,每当对
32、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地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地封住去路。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你是学生伢?”老头儿问了一句,小子“嗯”了一声。“咋不去念书?”老头儿又问。“杀棋就杀棋。”小子没好气地回一句。老头儿又迟疑了一下,杀棋就杀棋,这分明是他自己平时跟别人说的话,走棋时他从不让别人问长问短。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老头儿偶尔瞟一眼小子,真的再也没说一句话。老头儿用连环炮配合一匹马在对方阵营内形成掎角之势,只等家里的士角炮打掉对方一个士,即可置对方于死地。然而,他像一个武林高手任凭对方刀光剑影在面前上下飞舞,却只是
33、左避右让,就是不出手。小城人都不知这个老头儿的来路,只知道他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那是一连几天无人跟他对弈的时候。他刚刚在这里摆棋摊时,生意还不错,跟他对弈的人也不少,观战的人也多,后来因为棋艺悬殊,棋摊就逐渐冷落了。他也试图输过棋,因为他演技不高明,让赢棋子的人觉得憋屈,备受侮辱似的,久了就很少有人上他的棋摊。小子的额角上已经冒出粗大的汗珠,他把另一门炮调到自家河界中位,打算用双炮连环射击,从对方中位撕开一道口子。这时,老头儿只要撤回一车保住护驾马,小子即使硬拼也将无济于事,然而,老头儿回撤的车偏偏别住了马腿,让小子将了军。老头儿抓耳挠腮无比遗憾地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用衣袖揩一
34、把脸上的汗,说你可以出帅。老头儿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就算我输,我从不动帅。小子这才看见老头儿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上。小子拿着五块钱朝学校方向走去,邮局斜对面是一所重点高中。老头儿一边把桌子折叠起来一边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志得意满地把五块钱在空中扬了扬,头也不回,一溜儿小跑地去了学校。“我陪你杀一局。”五年后一个寒假,小伙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一眼就认出小伙子,尽管他头发理短了,皮肤白净了。“五块钱一局,你先请。”“那年差点儿我就逃学了。”小伙子一边说一边又“啪”的一声架起当头炮。“杀棋就杀棋。”老头儿说。(选自安徽
35、文学2018年第5期,有删改)1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细节描写表现了因棋局上明显处于下风和怕别人追问逃学,学生内心的紧张不安和焦虑心理。B. “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动作描写表现了学生棋局扭转后并打算回到学校时的如释重负、轻松得意的心理。C. 老头儿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主要突出了老人因不慎输棋而无比痛悔、心犹不甘的形象。D. 五年后一个寒假,小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下棋,表明小子在老人的帮助和生活的磨炼中更加成熟,并懂得感恩了。13. 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
36、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14. 试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答案】12. C 13. 形象地表明时间在流逝,形色结合描写夕阳下树叶的成长和生趣。象征性表现老人把关爱与呵护施予青年学生;引出下文的对话,为让棋作铺垫。写法上使行文有张有弛,构成由紧张到舒缓的韵律。 14. 由老人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境遇上可以贫穷,但要活得有尊严。从老人下棋的特点可悟出,一个人做事要坚守原则,不能越过底线。或人可以正当地谋求利益,但一定要有正确的义利观。从老人对小子的引导,告诉我们,要懂得关心他人特别是年轻人,尽可能帮助和成全别人。从小子的改变告诉我们,人可以发展个人的业余爱好,但
37、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玩物丧志;人要能知错就改;人要懂得感恩。【解析】【12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题中,C项,“主要突出了老人因不慎输棋而无比痛悔、心犹不甘的形象”错误,结合语境可知,应为“主要突出了老人有爱心,关心青年学生成长且教育有方的高大形象”,选项对细节的分析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有误。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38、的能力。从题干的提问来看,题干要求考生赏析“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这句话的效果,然后考生把该句回归原文,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赏析这句话,主要从手法、内容、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赏析。这句话源自第四段,该句重点描述两个对象,一是“春阳的余晖”,一是“香樟树上的新叶”,结合老人与年轻人下棋这一情境来看,“春阳的余晖”好似老人,而“香樟树上的新叶”好似年轻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老人对年轻人的关爱和影响;前面老人下棋的时候是寸步不让,“老头儿也不慢,每当对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地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地封住去路”,后文老人却让了棋,
39、此处“春阳余晖”照射香樟树就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为下文的让棋做了铺垫;且“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暗示时间的流逝,也让上文老人与年轻人下棋的紧张局面得到缓解。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方向指向小说的主旨意蕴。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然后分析文本一共写了几个人物,写了几件事,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是什么,这些表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文本来看,文章标题“杀棋”即小说的中心事件,而杀棋的双方是老人和年轻人。从杀棋中老人的表现来看,“老头儿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就算我输,我从不
40、动帅。小子这才看见老头儿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上”,老人从不动“帅”,这是老人下棋的规矩,这就说明做人要守住自己的原则;老人本是可以赢过年轻人的,但他最终让棋,让年轻人获胜,展现处老人对年轻人的关爱和帮助;除了下棋,老人“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但在这样的境遇之下,老人依然坚持自己的爱好,获出自己的尊严。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年轻人当年差点儿逃学,后与老人下棋后有了极大改变,五年后他又找到老人,从他要求与老人杀棋时的表现来看,他的内心对老人是充满了感激的,这些说明做人要知错能改,还要怀有感恩之心。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文学批评的平常心李美皆当文学创作可
41、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技术分析,文学批评可以进行火候时长的测量控制的时候,其实文学创作和批评已经被消解了。所以,面对技术当道的评论话语,我不能不发问:当我们在谈论文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学首先是感性的、通往心灵的东西,一部作品出现了,它或多或少打动了你内心的某个点,你对它有感觉,你对它有话说,才能形成批评。没有这一基本前提,批评家的技术再精湛,都是不适用因而无效的。文学批评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讲:首先具备读者的审美水准,再来着眼复杂深奥的批评。如果没有前者却强行切入后者,那就好比还不会走就想跑。真不能想当然地断定批评家都具备了一个合格读者的水准,有的或许懂文学,但转头
42、去写评论又是另一回事,好像一个死魂灵附体,所操持的话语体系令其离文学骤然远去。这样的批评和批评家是没有灵魂且毫无魅力的,甚至蹩脚或自欺欺人,很难与作品和作家形成声气相通或彼此激发的良性互动。文学创作是灵动的,文学批评也不该是一张死硬的驴皮。评论家自身懂得人心和人性、具备文学的审美和评判能力,是真正好的批评产生的前提。 我不认为文学批评对于文学创作有那么重要的作用。这两个行当,其实经常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批评远远当不了创作的家。有时甚至是鸡同鸭讲,那就不如不讲。有哪个作家是看着批评的风向标去写作的呢?那他可能不是一个好作家。中国文学的高峰,都不是由于批评的先遣而出现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甚
43、至还不明确小说是个什么东西。由于审美趣味和能力的差异,批评家对于作家作品误判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当下批评主要的误判不是批判错了,而是表扬错了。有人担心批评家批判错了挫伤了作家积极性的严重后果,但我认为更需要担心的是表扬错了的严重后果。即便真是批判错了,也大可不必恐慌,想想看,既然再怎么拔高的赞美都不会使作家愤怒,就说明他们抗赞美的能力是很强的,心态是不错的,内心是坚强的,那么,略微有点假以辞色的批判,也不至于使他们瞬间脆弱下来以至于一蹶不振吧?拿出五分之一抗赞美的能力来抗批判,绰绰有余了。既然错误的赞美不会使作家愤怒,错误的批判理应不至于使他们不快。 文学批评与创作一样,也在经历着大浪淘沙的考验
44、,不必担心,是金子,终究会留下来的。关于如何批评以及如何引导批评,太多急于找出真理的探讨反而可能导致迷失“本心”,我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不必焦虑。 (选自2017年5月10号文艺报)15.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中所说的“技术当道的评论话语”,包括“文学创作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技术分析,文学批评可以进行火候时长的测量控制”,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B. 作者认为,文学是感性的、通往心灵的东西,所以,批评家没有被作品所打动并产生感觉这一基本前提,那么,其技术再精湛,都不能形成真正的批评。C. 作者以曹雪芹写红楼梦为例,表明对文学一无所知的人也能进行文学创作,而且文学创作不会因为文学批
45、评而有任何改变。D. 在作者看来,文学批评即便真是批判错了,也不会使作家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更需要担心的是表扬错了产生的严重后果。16.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好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具备的素质。17.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15. C 16. (1)懂得人心和人性,能够被作品打动;(2)具备文学的审美水准和评判能力;(3)不只一味表扬,要有敢于批评的精神。 17. 首先由“技术当道的评论话语”引出话题:谈论文学该谈论什么。其次论述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和好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具备的素养。最后指出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是顺其自然。【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46、。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题中,C项,“表明对文学一无所知的人也能进行文学创作,而且文学创作不会因为文学批评而有任何改变”错误,从上下文看,选项夸大事实、表达绝对,而且文中说的是“我不认为文学批评对于文学创作有那么重要的作用。这两个行当,其实经常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批评远远当不了创作的家。有哪个作家是看着批评的风向标去写作的呢?那他可能不是一个好作家。中国文学的高峰,都不是由于批评的先遣而出现的”,这里是说“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联,并非“对文学一无所知的”也能进行文学创作
47、;“不会因为文学批评而有任何改变”错误,文中只是说“略微有点假以辞色的批判,也不至于使他们瞬间脆弱下来以至于一蹶不振吧”,选项“任何”一说过于绝对。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分析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好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具备的素质”,然后浏览文本,圈出相关的信息进行概括。本题的设题区域主要在二、三段,如第二段“文学首先是感性的、通往心灵的东西,一部作品出现了,它或多或少打动了你内心的某个点,你对它有感觉,你对它有话说,才能形成批评。没有这一基本前提,批评家的技术再精湛,都是不适用因而无效的”,这就要
48、求好的文学批评家要懂得人心和人性,要能够被作品打动,“首先具备读者的审美水准,再来着眼复杂深奥的批评”“评论家自身懂得人心和人性、具备文学的审美和评判能力,是真正好的批评产生的前提”,这要求好的批评家要具备文学的审美水准和评判的能力;如材料三“有人担心批评家批判错了挫伤了作家积极性的严重后果,但我认为更需要担心的是表扬错了的严重后果”,这要求好的批评家应该有敢于批评的精神。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根据文章的标题确定文本的中心话题或
49、中心论点,再看文章一共有几段文字,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最后按照议论文的通常思路进行概括。本文的标题是“文学批评的平常心”,这应是本文的话题;文章一共由四段文字组成,第一段最后以“当我们在谈论文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这一问句提出话题,第二段开头说“文学首先是感性的、通往心灵的东西,一部作品出现了,它或多或少打动了你内心的某个点,你对它有感觉,你对它有话说,才能形成批评”,结尾说“评论家自身懂得人心和人性、具备文学的审美和评判能力,是真正好的批评产生的前提”,这是分析好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具备的素养,第三段说“我不认为文学批评对于文学创作有那么重要的作用。这两个行当,其实经常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50、”,这一段应是分析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第四段最后说“我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不必焦虑”,这是以结论性的句式指出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使用“首先”“然后”“其次”“最后”等表示思路的字眼。【点睛】分析论述类文本的思路,首先应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然后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
51、、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近年来,近百部古装剧涌进荧屏,中国灿烂的历史成为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然而与此成反比的,却是精品剧难见,而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多。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历史文化,传播历史文化,古装剧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剧,就应该好好研究历史,认真推敲时代,让古装剧能真正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让观众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千万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代的服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
52、这样的“古装剧”就没有“古代模样”,只有“滑稽模样”罢了。拍摄古装剧是为了传承古代文化,启迪今日征程,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拍摄古装剧不能背离“古代模样”,只有回归古代“初心”,才能赢得今人“爱心”。(摘自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作者:张琼)材料二: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想象,借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后宫女人”的争宠戏后,不仅失去了从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勾心斗角,借此隐射当下职场的那点“小九九”
53、和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而这里所说的中国故事,既包括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中国历史故事。需要指出的是,优秀古装剧即便不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需要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抵达一种虚拟外壳下的真实内核,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这中间,见章法、见功力,也见人心。(摘自光明日报,作者:张凡)材料三: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应允许必要的虚构和杜撰。司马懿是否“妻管严”、纪晓岚是否真的“铁齿铜牙”、魏璎珞是否跟富察傅恒有感情,都不妨“戏说”。历史剧的主要价值是为观
54、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并经由这一历史想象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告诉观众历史运行的规律,或者启迪观众对现实进行思考。比如大明王朝琅琊榜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传递的历史观之于现实强烈的借鉴意义。但时下的历史剧之所以鲜有佳作,归根结底,它们大多摒弃了历史思考,只不过是借助历史剧的外壳拍言情剧,在虚构中凌空高蹈。表面上这是创作技法的问题,实际上是历史观的问题,它折射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历史不过是一块幕布,宋朝唐朝清朝不过是背景,是主人公卿卿我我、为所欲为的空间,它们并没有什么值得探究或者检视的。这种轻薄的历史观会对年轻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历史在他们的眼中变成了空洞、轻薄、虚无的存在,他们也将成
55、为“轻飘飘”的一代人,少了历史的负荷,很难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摘自南方周末,作者:话剧人)材料四:但凡备受好评的古装剧,对古代礼仪的考究都是精益求精。甄嬛传中的第一个镜头太监执鞭三响、群臣上朝的画面,至今令人记忆深刻。这一镜头就是严格按照史实而拍,而非大多清装剧中太监们那句拖长尾音的“上朝”。甄嬛传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纠偏,包括上朝的时候群臣是在乾清门御门听政,而不是像众多清宫戏里演的在太和殿或乾清宫,太监、侍卫路遇皇帝或妃嫔时须躬身面壁,宫女夜晚侍寝时,只能抱膝和衣而坐随时听候召唤类似的礼仪都需要事先由礼仪老师教会演员,拍摄时还需现场监控,避免演员因为紧张或者忘记而犯错。在甄嬛传里,后宫的嫔妃
56、们身穿旗装,踏着“花盆底”,身姿婀娜。为了更好地找到走路的感觉,孙俪在开拍前一个月就向剧组借了花盆底鞋,自己在家中暴走练习。尽管如此,由于横店有不少路都是用鹅卵石铺的,走路时摔倒、崴脚仍时有发生。(摘自乐读网)18.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拍摄古装剧,应认真研究历史,把握改革开放新时代精神,确保不背离“古代模样”,才能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B. 好的古装剧可以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可以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C. 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可以有必要的虚构甚至杜撰,但好的历史剧不可以缺少历史思考,。D. 甄嬛传之所以受到好评,就在于其对古代礼仪高度还
57、原和演员的勤恳敬业,这在当下浮躁的娱乐圈是难能可贵的。19. 下列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大量古装剧与观众见面,可如果华丽空洞的垃圾剧偏多,那么,精品剧就必然不可能出现了。B. 拍摄古装剧不能没有“古代模样”,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否则,很难赢得现代观众喜爱。C. 早年的清宫剧其目的是借古鉴今,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而近年的清宫剧则全是表现“后宫女人”的争宠,以历史叙事隐射当下职场的是非。D. 历史剧只要为广大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就能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并进而启迪观众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20. 围绕历史剧的拍摄这一话题,后三则材料分别是侧重从哪些角度加以阐述
58、的?试加以简要概括。【答案】18. A 19. B 20. 材料二:结合近年清宫剧的弊病强调回归现实主义传统和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材料三:历史剧可以适当虚构但应传递正确的历史观(或要有历史思考)。材料四:对古代礼仪的高度还原(尊重历史)和演员的勤恳敬业(坚守匠心)。【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题中,A项,“把握改革开放新时代精神”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材料一中只是说“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
59、剧,就应该好好研究历史,认真推敲时代,让古装剧能真正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让观众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题中,A项,“可如果华丽空洞的垃圾剧偏多,那么,精品剧就必然不可能出现了”错误,“华丽空洞的垃圾剧偏多”和“精品剧不可能出现”之间没有绝对的关系,选项强加关系,且“必然”表达太绝对。C项,“而近年的清宫剧则全是表现后宫女人的
60、争宠”错误,选项中“全是”一说过于夸大,材料二说的是“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文中说的是“逐渐趋向”。D项,“历史剧只要为广大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就能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并进而启迪观众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错误,选项的分析不合逻辑,且“只要就能”的说法太绝对,材料三说的是“历史剧的主要价值是为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并经由这一历史想象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告诉观众历史运行的规律,或者启迪观众对现实进行思考”。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围绕历史剧的拍摄这一话题,后三则材料分别是侧重从哪些角度加以阐
61、述的”,然后浏览后三则材料,看这三则材料分别侧重阐述历史剧拍摄的哪方面问题,概括的时候要关注材料的出处。材料二第一段将早年的清宫剧与当下的一部分清宫剧进行比较,指出近年清宫剧存在的弊病,接着第二段从正面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由此可知,材料二主要侧重分析今年清宫剧的弊病以及如何解决这一弊病;材料三第一段是说“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应允许必要的虚构和杜撰”,第二段又说“但时下的历史剧之所以鲜有佳作,归根结底,它们大多摒弃了历史思考,只不过是借助历史剧的外壳拍言情剧,在虚构中凌空高蹈”,由此可知,材料三主要强调历史剧要有历史的思考;材料四第一段是
62、说“但凡备受好评的古装剧,对古代礼仪的考究都是精益求精”,第二段以甄嬛传为例来展示演员的敬业,由此可知,材料四主要强调历史剧拍摄的时候要尊重历史,演员要勤恳敬业。【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
63、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人生有度:好在适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答案】适度自由,扎根前行有人说,自由的天空是辽阔的,因为雄鹰可以振翅;有人说,自由的大海是无边的,有鲸鲨可以穿梭;有人说,自由的大地是广袤的,有猎豹可以驰骋。而我说,自由的人们,在过度自由时便会失去自由。因此,我们应适度自由,扎根前行。适度自由,保持平衡。美国亚利桑那体态优雅的白尾鹿,长期以来与当
64、地的草原及其天敌美洲狮、狼处于一种平衡状态,鹿群数量维持在4000头左右。1906年,为了“保护”鹿群,当地政府开始执行一项捕杀其天敌的计划。此计划实施之后,鹿群以每年20%的速度增殖,到1925年时达到了25万头,是自然状态数量的60倍。这时,意想不到的“自由繁殖”的结果出现了:许多鹿被饿死,另一些鹿长得很小或不健康。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饥饿的鹿越来越靠近人类的居地。它们吃农作物、菜园里的蔬菜、灌木等,直接影响依靠这些植物生存的鸟类和小动物,生物的链条开始紊乱,生物群的平衡被打破。人们很喜欢这些体形优美、漂亮敏捷的鹿,多数人不希望看到这些鹿遭受饥饿或疾病的折磨。可是人们啊,不是你们给予鹿的繁
65、殖的过度自由,反而使得鹿群失去了平衡,导致鹿群自身和生物群之间的生存危机吗?看来,自由应该是适度的,自由和束缚应该保持相对平衡。适度自由,保持心态。风筝很自由,可以翱翔于天地之间,它飞得稳稳的,不像燕子,它可以停在空中。风筝身上连着一条线,风筝线使得风筝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不至于飞走。可是,当这根线拉得太紧的时候,风筝便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无目的地左冲一下,右滑一下;完全没有了线的牵引,失去平衡的风筝会很快从天上掉下来。风筝的自由,建立在线的束缚和牵引上。所谓适度的自由是让事情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不至于太多或者太少。线放多了,风筝由于风力不够飞不起来,而线少了呢,风筝又无法在风的作用下飞
66、上天。没有线的风筝更不行。以此来比喻我们对生活自由的态度,那就是既不要过度束缚自己,也不能过度地放纵自己,更不能认为束缚是自由的天敌,而彻底舍弃它。在生活中,面对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颗善于平衡的心,一种健康的心态,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适度自由,获得最大的自由。生活中的人们,总是从这件事忙到那件事,累个没完。其实,太累了,就该休整休整,调整状态。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保持休息就保证了健康。也有一些人,整天碌碌无为,荒废光阴,他们的螺丝太松了,这时候应该紧一紧,不然生活的螺丝就报废了。适度自由,这是工作的一大准则,张弛有度,生活才有滋有味。适当地约束自己,才能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和理想的生活方式
67、,也就是我们渴望的最大的自由。适度自由,扎根前行,收获美丽人生。翅膀的两端,是生活的自由和束缚,用心去挥动翅膀,才能在生活中平衡地飞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把握材料的中心话题和主要对象,从主要对象的角度思考立意是最为保险的办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考生要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的中心来源,考生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如本则材料的中心词是“度”,人生有度,需要考生去理解这个“度”是什么,“适度”“失度”“过度”又分别指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正确立意作文。【审题】本次作文所提
68、供的材料是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话,“人生有度:好在适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第一句“人生有度”说明生活中到处都有“度”的身影,无论是 “限度”、“程度”“风度”、“气度”,都离不开“度”的体现,后面三句是对“度”的具体阐释,“好在适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归纳起来看,对于“度”的把握和使用有两种形式,即“适度”和“失度”“过度”。再来分析“度”的含义,“度”可以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准则或尺子,凡事有度,做事要恰到好处;度,可以是一种气质、姿态、品质,做人要容忍、大度、不卑不亢,处事要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从正面来看,考生可以从人们在生活中对“度”把握合适而恰当的方面切入,做任何事情要考虑“度”的存在
69、,把握好这个度,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能把事情处理得圆满合适,就能发挥“度”应有的作用和魅力,立意着眼于“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把握尺度,适可而止”;从反面来看,考生可以围绕生活中那些为人处事失去“度”或者“过了度”的例子来阐述“失度”“过度”的危害,立意着眼于“过犹不及”“要循度而行”。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立意作文。参考立意:不多不少,适度才最好;把握好一个度,才能把握住人生的精彩;欲望无边,凡事有度;把握尺度,适可而止。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醒目的标题适度自由,扎根前行,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其次使用对比手法亮出中心论点适度自由,扎根前行,总起全文;然后分别从“适度自由,保持平衡”、“适度自
70、由,保持心态”和“适度自由,获得最大的自由”三个层次来具体阐述“适度自由,扎根前行”的方法和意义;结尾照应开头,浑然一体。素材: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如此描绘“东家之子”的美:“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可见其对“东家之子”的美的描写“度”把握得很好。生活中凡事过犹不及,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超越了这个度,值得赞许的就可能走向反面。一位客人到朋友家做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朋友为他的到来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
71、鲍鱼汤,之后还怕接待不周,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说:“再来一碗吧!”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长春市一所中学某学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成绩优秀,刻苦勤奋。可是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父母亲友过高的期望,让他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朝气与活力,成绩不断下降。父母的焦虑日益增加,甚至对他呵斥打骂但终不见效,他反而日趋自闭,以致自暴自弃。在两次高考落榜后。无法从沉重的压力和抑郁中解放出来的他。选择了跳楼自杀。他在遗书中写道:“我再也不用背这些沉重的包袱了,我会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感谢死
72、神,让我得到解脱”1.太强必折,太张必缺。六韬三疑2.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缺。劝戒全书3.攻认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洪应明4.“只要向前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列宁5.事情做得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失眠不好,睡觉睡得着就好;但睡觉过多就可能变成懒汉。劳动好,但劳动过累,就要妨碍健康。杨述恰到好处6.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胜任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泰戈尔7.高手过招,点到即止8.较短量长,惟器是适9.公允妥洽,平正通达10.多大的锅配多大的勺11.药
73、对如开锁12.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13.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而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
74、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语文附加题(考试时间:30分钟 满分:40分)一、文言语段阅读材料,完成各题。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绍圣初,坐党籍,出通判杭州。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使者承风望指,候伺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继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立,复宣德郎,放还。至藤州,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先自作挽词,其语哀甚,读者悲伤之。(选自宋史秦观传)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划线处断句。(限4处)出 游 华 光 亭 为 客 道 梦
75、中 长 短 句 索 水 欲 饮 水 至 笑 视 之 而 卒23. 秦观,被尊为_派一代词宗,与_、晁补之、张耒号为“苏门四学士”。24. 结合材料概括秦观一再被贬的具体原因。【答案】22. 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 23. (1). 婉约 (2). 黄庭坚 24. 遭党锢之祸;刘拯指责其任意增损实录;有人专门受指使寻找秦观过失;最后竟告秦观写佛书犯罪。【解析】【2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
76、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如“华光亭”“客”“梦中”“长短句”“水”“之”,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断句,从文中来看,这几句话承前省略主语“秦观”,后面都是秦观的行为,“出游”是动词,“华光亭”是“出游”的地方,做“出游”的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可以断开;“道”意思是“道出”“说出”,其宾语是“梦中长短句”,即梦中所做的词,宾语后断开,即“长短句”后断开;“索水欲饮”的主语还是“秦观”,而“水至”的主语是“水”,“笑视之而卒”的主语又变成秦观,主语转换,中间应该断开,这就可以把剩下几处断开。【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77、。从题干的提问来看,是考查“秦观”的知识,主要涉及诗词流派以及文学地位。秦观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为“苏门四学士”。【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这种题目,需要根据题干的提问明确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材料概括秦观一再被贬的具体原因”,然后道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理解意思并进行概括。如“坐党籍,出通判杭州”,意思是“秦观遭党锢之祸,离朝通判杭州”;如“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意思是“因为御史大夫刘拯指责其任意增损实录,再次受贬而监处州酒税”;如“使者承风望指,候伺过失
78、”,意思是“有人专门受指使寻找秦观过失”;如“则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意思是“最后竟告秦观写佛书犯罪,将秦观削级降品徙往郴州”,这些都是秦观一再被贬的原因。【点睛】参考译文: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绍圣初年,秦观遭党锢之祸,离朝通判杭州,又因为御史大夫刘拯指责其任意增损实录,再次受贬而监处州酒税。有人专门受指使寻找秦观过失,然终无所得,最后竟告秦观写佛书犯罪,将秦观削级降品徙往郴州,既而编管横州,再徙雷州。徽宗即位后,复召秦观为宣德郎,秦观从流放之地返还,至藤州时,秦观游览了华光亭,并为游客道出了自己梦中所做之词,秦观感到口渴,向人要水喝,水到之后,秦观微笑着视水而卒。秦观
79、去世前有预感,故先自做挽词,其语哀切,读之叫人悲伤。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呐喊在艺术形式上颇多创新。狂人日记是一篇日记体小说;头发的故事是一段“聊天记录”;白光有意识流的特质;孔已己阿Q正传很像人物传记;一件小事兔与猫鸭的喜剧则像散文。B. 觉新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大少爷,与觉慧等年轻人在一起时,他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他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破坏者。C. “春秋义薄云”赞的是关羽,如:曹操败走华容道,逃亡途中遭遇关羽,曹操以昔日之情向关羽求情,最终,关羽义释曹操。D. 桑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他能忍受厄运的重压,虽然已经
80、衰老,想到的却多是力的象征狮子、抵手比赛,并勇敢面对硕大的马林鱼和成群的鲨鱼。E. 无论是刚一开始怕儿子冲撞新丈夫对他的教育引导,还是后来哈姆莱特跟福丁布拉斯的决斗中表现出来的担心和害怕,都能体现莎士比亚对王后乔特鲁德双重性格的塑造。【答案】BE【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然后分析选项考查的是哪本名著,考查的是事件还是人物,最后根据原书的内容进行辨析正误。题中,B项,“他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破坏者”错误,“破坏者”没有根据,应该也是受害者,比如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却不得不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而梅
81、最终抑郁成疾,吐血而死。E项,“哈姆莱特跟福丁布拉斯的决斗中”错误,应该是跟雷欧提斯决斗。故选BE。26.简答题。(1)整部红楼梦的描写离不开大观园,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请简述大观园的来历及抄检大观园的缘由。(2)下面5句话是茶馆中的人物的台词,请依次写出这些台词相对应的人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谁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答案】(1)大观园原是为元春晋封贵妃后省亲而修建的
82、别墅花园,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元春省亲后,为了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特下谕令年轻弟妹们进园入住。抄检的原因是傻大姐在园子里发现了男欢女爱的象征绣春囊。听命邢夫人的王善保家的又进谗言说晴雯等人坏话。为杜绝“后患”,邢王二夫人下令抄检了大观园。(2)庞太监秦仲义常四爷唐铁嘴王利发【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概括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从题干的提问来看,本题是针对红楼梦设题,题干问的是“简述大观园的来历及抄检大观园的缘由”,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大观园的来历,二是抄检大观园的缘由。从书中来看,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之后要省亲,因而修建这一别墅花园,第十八回“皇恩重元
83、妃省父母”中“元妃乃命笔砚伺候,亲拂罗笺,择其喜者赐名。因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这就是大观园的来历。抄检大观园主要是在“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这一章,元春回宫之后,怕家人敬谨封锁,致使园景寥落,就命那些能诗会赋的姊妹和弟弟宝玉进去居住,后来傻大姐在大观园的山石背后捡到了一个“绣春囊”,被邢夫人拿去了。邢夫人就派她的陪房、心腹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交给了弟媳、贾府的当家人王夫人。王夫人把这看作是出了一桩非常事件,吓得“泪如雨下”,马上去找侄媳王熙凤商量,经过一番策划,由王熙凤领头,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作为助手,对大观园连夜进行查抄。(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人物形象的能力。从题干的提问来看,本题是
84、针对茶馆设题,题干要求根据台词写出相应的人名。这就要求考生要能把握茶馆中的众多人物形象,同时对每个人物的特点有所了解,尤其要识记这些人物的代表性的语言。“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这显然对“变法”怀着刻骨仇恨,应该是庞太监;“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谁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人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这与“秦仲义”的形象一致,他变卖家产,一心一意兴办工厂以求富国裕民;“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卖青菜”“卖膀子力气”等与常四爷始自食其力,凭劳动吃饭的特点一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
85、小吗”,这是唐铁嘴,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伐日益加快,他却麻木不仁、自鸣得意,用英国的烟装日本的“白面儿”,还标榜这是“两大强国”“侍候”他一个人;“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这是王利发,为了避免被淘汰,他想尽办法跟上时代,经历了千灾万难仍忘不了搞改良,可都是“动脑筋白费力,胳臂拧不过大腿”。最终,他和他的茶馆在风雨飘摇中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西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
86、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他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一次壮烈的抗议。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
87、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象?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
88、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27. 第三自然段写梵高的创作情况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8. 为什么说梵高“殉道者”?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9. 梵高开创了怎样的画风?具体有哪些特点?【答案】27. 对比、反衬以罗丹等艺术家的创作情况对比反衬梵高的创作情况。突出他清白无瑕的生活和独特的画风。 28. 梵高执着地探索艺术创作,但他的艺术无人欣赏,穷困潦倒;他为了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只能用自杀来反抗这不公平的社会。 29. (1)梵高的画风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开拓了全新的艺术境界。其具体表现是:取材于平凡事物,感情真
89、挚、强烈,充满对人生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构图超绝。【解析】【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第三自然段写梵高的创作情况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然后找到第三段,圈出写梵高创作情况的内容,再分析使用什么手法,分析其表达上的作用。从第三段来看,作者先说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接着说“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
90、,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由此可知,这是以罗丹等人来反衬梵高,把罗丹等艺术家创作时的情况与梵高的创作情况进行对比,以此突出梵高生活的清白无瑕以及画风的独特个性。【2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为什么说梵高是殉道者?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然后到文中找到“殉道者”这一评价语,再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概括。文章第一段最后说“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可见“殉道者”的表现应该在下文,如第二段“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他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
91、压抑着他”“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一次壮烈的抗议”,根据这些内容即可概括出称之为“殉道者”的原因,前者是说梵高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却无人欣赏,后者是说梵高为了坚守的艺术追求而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进行反抗。【2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筛选概括之前,需要根据题干明确筛选的依据,如本题“梵高开创了怎样的画风?具体有哪些特点”,这就需要到文中圈出写梵高画风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第三段“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象?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