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3 ,大小:2.03MB ,
资源ID:106892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6892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现代中国的科技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7-15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现代中国的科技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7-15 .ppt

1、考点一考点二 第15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点一考点二【考纲要求】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2)中共八大的召开(b)。(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4)“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2)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d)。考点一考点二 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知识梳理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b)1路线方针: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

2、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建设与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2执行纲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重工业考点一考点二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2)改造形式农业改造:农民参加,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改造:手工业者参加。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全行业公私合营。易错提醒“一五”计划完成完成工业化:“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但是“一五”计划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社会主义制度农业生

3、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考点一考点二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一)中共八大的召开(b)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2中共八大(1956年9月)的内容(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尽快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3意义:体现了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先进工业国先进的工业国考点一考点二(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1原因(1)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2)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

4、速度的指导思想。(3)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2开展: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考点一考点二 3危害(1)“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2)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3)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4启示: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考点一考点二(三)“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1“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

5、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考点一考点二 巧学妙用 1三大改造的意义材料农民申请加入 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注】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实现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方式。考点一考点二 思考结合图示内容,三大改造后我国经济体制有何基本特征?答案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考点一考点二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材料一材料二 考点一考点二【注】材料二反映出人民公社化“一大二

6、公”的特点。思考材料一反映出“大跃进”存在什么问题?答案“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了经济规律。考点一考点二应用提升 一、选择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A中共八大召开时B三大改造完成时C“一五”计划结束时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考点一考点二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7、起来。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2(2015浙江学考)一位北大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我们到了长沙。一切都在为钢而战。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这主要反映的历史事件应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解析由“为钢而战”“土炉”等信息可判断C项正确。答案C考点一考点二 3某次大会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次大会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

8、四大解析通过题干内容可知,此次会议为中共八大,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 4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你认为他整理的主题是()A政权巩固B曲折探索C改革创新D盛世华章解析从题目中涉及的内容来看,既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正确探索,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召开,也包括重大的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因此,他整理的主题是曲折探索。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材料二考

9、点一考点二(1)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以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解析对于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失误背后隐藏的规律,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考点一考点二 答案(1)事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果: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

10、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情,实事求是等。考点一考点二 考点二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梳理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1原因: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的发展。考点一考点二 2过程(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2)安徽、四川等省农民开始试行包产到组。(3)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对农村做法肯定。(4)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考点一考点二 3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基础上,实行“包产到户”“

11、包干到户”,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多劳多得。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4意义(1)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考点一考点二 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1形成(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设立、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省设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浦

12、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4月开辟上海浦东为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的重要标志。深圳、珠海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考点一考点二 2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易错提醒经济特区的“特”是说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经济特区考点一考点二 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d)1过程(1)解放思想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

13、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意义: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了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考点一考点二(2)提出目标中共十四大(1992年)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3)构框架、具体化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主要内容:a.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b.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c.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14、现代企业制度。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考点一考点二(4)认识深化中共十五大(1997年)内容: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作了阐述,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这些论断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5)形成: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点一考点二 精微点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图示考点一考

15、点二 2意义(1)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是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2)2007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1978年增长了近14倍,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2014年,居世界第二位。(3)为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奠定了基础。考点一考点二巧学妙用 1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材料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思考图示体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怎样的特点?答案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考点一考点二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因材料一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16、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引自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考点一考点二 材料二【注】材料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点一考点二 思考上面的材料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什么?答案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物资供应不足。考点一考点二应用提升 一、选择题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1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考点一考点二

17、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解析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答案A考点一考点二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辟经济开放区ABCD解析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均不在长江三角洲。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考点一考点

18、二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 4中共十四大的核心主题是()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B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解析考查“中共十四大”的内容;A项中的“彻底结束”说法太绝对;C项初步形成于21世纪初,与题目中的时间“(1992年)中共十四大”不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的调节作用,故D项表述错误。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 二、非选择题 5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1984年

19、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考点一考点二 材料二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考点一考点二(1)根据材料一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3)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快速发展。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人们思想;中共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3)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