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陶校长的演讲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6885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陶校长的演讲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陶校长的演讲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陶校长的演讲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1.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演讲?2.板书课题,揭示教学内容。3.学生根据资料介绍陶校长4.

2、说说你想从这可了解到什么?二、初读课文10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检查自读效果。正音:锻炼堡垒稳定激励鞭策专心致志韧性指导书写:锻炼堡垒激励等3.分段朗读。学生评议。4.从这篇文章当中,你看出演讲有什么特点?5.陶校长的演讲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51.默读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2.集体交流:a.指名回答。b.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c.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d.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e.朗读体会。3.总结: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4.理清层次: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

3、先说了什么?在说什么?最后说什么?)5.齐读本段。四、课堂练习1.熟读课文。2.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2.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陶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什么?2.他的第一问是什么?3.为什么要这样问?4.如何才能做到呢?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01.自学这段要求:看看这一段问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2.学生自学本段。3.小组交流讨论。4.集体讨论:a问了什么?b为什么要这样问?c朗读指导,突出有了才d怎样才能做到?e朗读指导,突出要想就就5.有感情朗读课文。6.小结学法。三、学习余下段

4、落151.学生自学三四两问。2.小组交流讨论明白了什么?3.全班交流:a.你明白了什么?b.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引导学生理解三四两问。4.朗读指导。5.齐读课文。四、课堂练习5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

5、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复述课文。板书:26.陶校长的演讲身体有没有进步?生命之本每天四问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学问有没有进步?前进源泉工作有没有进步?打牢基础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道德有没有进步?做人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