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思想品德课程是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水平为目的,它坚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与学生的生活内容紧密联系,要用课本的理论指导生活实际,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落实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效性。所谓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探索如何从以生活为本的角度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生活化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2、是指行为主体直接接触或感受到的景物、事件、人与人关系等诸要素构成的某种有机结合的境地。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将自身置于该境地中,在这种环境下的思考才会更有针对性,更有指导意义,所以情境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使创设的教学情境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学习变为自觉需要,通过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生活提供经验和指导,真正实现教学来自于生活,又能从更高的角度来指导生活的目的。而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又只能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核心,也向我们揭示了教育的内涵和目的。如果
3、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的远离于生活,那么它就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成为一种空洞的说教,成为一种无效的教育。比如,在学习公民的义务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各项活动中所应履行的义务入手去创设教学情境,如学生就会谈到在公交车上要给需要的人让座以及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等,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更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这样学生就可利用该课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明确了公民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公民的义务包含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对于道德义务,我们要积极去做等。这既增强了
4、学习的实效性和自信心,又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责任感。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一切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思想品德是源自生活的,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所包含的思想认识、道德规范、社会认识等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都是从人的生活中来的,都是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以帮助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充分拓展思维,从事实到理论,再从理论到事实,进一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由此可见,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有利于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快乐学习,有效学习。二、探究性的问题要生活化培养学生的
5、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新课程的一个目标追求。探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它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搜集、整理素材,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小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整合的能力。探究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它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的内容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要扣紧学生的实际经验,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要考虑学生探究水平与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理
6、念,但教师一定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实际操作性和指导意义的探究性课题,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提高探究学习的实效性。比如,在学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针对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要求学生做一个关于环境和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教师事先把学生分成 7 个环保小组,每组选择上述问题的某一方面,分别收集图片和相关信息资料。第一,图片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自己拍摄的照片、剪报、从网上下载的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的绘画作品等。图片收集好以后,先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给每幅图片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也可以写上自己对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的理解和思考、感想和体会。第二,在这个探究过程中,要求各
7、个学生要分工明确、主动参与,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取大量真实的信息资料,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有的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餐馆要取消使用一次性木筷,提倡纸张尽量双面使用,同学朋友之间要以短信或电子邮件方式表达节日的祝福,家庭生活中要倡导“一水多用”,有的学生还发明了以节省抽水马桶用水量的简易设备,垃圾要分类处理,公民要自觉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因为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就很高,也很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到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关键是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的自觉性。三、通过社会
8、实践体验生活化知行统一是思想品德课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要求学生的思想认识必须与自己实际行为相统一,在课程标准中把实践性定为思想品德课课程的基本性质也体现这一观点。所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生活为过程和手段,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开展亲历性体验活动,在实际生活中自主学习与实践,通过感知与体验来感悟和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内化和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水平,进而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寻找课程内容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搭建课程教学向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延伸的桥梁,促进学生知与行的统一。
9、同时,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以获取富有活力的知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效性。比如,在学习了解祖国爱我中华单元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走出校园,分组了解周围居民的生活情况,收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具体相关资料。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了相关材料,体验了生活实际,思考了相关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反之,如果没有让学生走进社会去了解情况,学生对课本的内容是很难会有深刻的认识。可见,在教学过
10、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适当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各种调查研究,了解相关的知识,共同探讨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这不仅可以解决教材中的问题,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活动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并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问题设计小发明创作予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与学校德育处、团队和其它学科组织的有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社会实践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教师可通过创设的教学情境生活化,探究性的问题生活化以及通过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化等方式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同时,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然而,关于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效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仍需加以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责任编辑:黄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