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人墓碑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知识,学习古汉语,熟读课文并背诵五六两节;2.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如:声发易顾加遇明3.辨清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4.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文言虚词的用法。二、学习重难点:1.了解课文知识,学习古汉语,诵读翻译。2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如:声发易顾加遇记三、基础知识构建:1. 作者简介张溥(16011640), 创始人和领袖。字 , 人。张溥幼年刻苦读书,明史文苑传言之:“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如是者六、七始已。”后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曰“七录斋”。和同乡张采并称“娄东二张”。明末有许多文社,复社约本于“应社”,集合许多小
2、社而成。以“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相号召,约成立于熹宗天启末。2. 文体解析碑记,又称 ,原是刻在石碑上,以 、 为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记叙,通常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生平事迹、生卒年寿等大概情况。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记叙兼议论的文体。3. 给加粗的字注音蓼洲( ) 湮没( ) 赀财( )户牖( ) 矫诏( ) 暴露( ) 赠谥( ) 抶而仆之( ) 皦皦( )溷藩( ) 傫然( ) 投缳( )冏卿( ) 颜色少变( ) 扼腕( )逡巡( ) 詈骂( ) 缇骑( )逆阉( ) 旌旗所为( ) 佯狂( )张溥( ) 鼓噪( )
3、逮捕( )四、 粗读课文,整体感知1、 五人墓中埋葬的是哪五位义士?2、 他们的身份如何?3、 他们为何而死?4、 后人为什么要为他们修墓、立碑?5、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五:疏通课文,合作探究(一) 理解课文第1、2段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其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 ) 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以旌其所为( ) 慷慨得志之徒( ) 其疾病而死( )( ) 五人之皦皦( )文言句式: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立石于其墓之门( )2、 课文 1、2两段的内容探究:(1) 、第二段中采用对比的手法体现
4、在哪儿?对比点是什么? (二)理解课文第3段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其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敛赀财以送其行( )缇骑按剑而前(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 )吴之民方痛心焉( )则噪而相逐( )( )民之乱请于朝(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文言句式:谁为哀者(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2、 吴民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反暴斗争的? 3、 吴民是如何反暴的? 4、 吴民为何要反暴? (三) 理解课文第4段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其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颜色不少变( )士大夫发五十金(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
5、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文言句式:断头置城上(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2、 第4段内容探究(1) 、五人当刑时的情景,表现了五义士的什么品质? (2) 、士大夫和百姓在反暴斗争中的行动完全一致,这说明了什么? (四) 理解课文第5、6段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其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素不闻诗书之训( )( )激昂大义( )蹈死不顾( )且矫诏纷出(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不敢复有株治( )大阉亦逡巡畏义(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四海之大( )不能容于远近( )视五人之死( )荣于身后(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人皆得以隶使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6、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文言句式:缙绅而能不易其志也(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扼腕墓道( )不能容于远近( ) 忠义暴于朝廷(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2、第5、6段内容探究(1)、作者在文中除了写吴民和五义士的“义举”之外,也提到了一些“不义之举”或不义之人,请大家找到这些句子并体会这样对比的作用。 (2)、对于他们的义举,作者是怎样高度评价的?主要运用什么手法?(生死观和价值观) (3)、五人之死的意义? (五)理解并探究课文第7段1、上文两次提到贤士大夫,都没交代姓名,为什么要放在最后写呢? 六、总结归纳(一)、历史上地位显赫的王侯将相不计其数,他们的墓表却极少
7、能被后世传诵,为什么描写平民的五人墓碑记却成了经典作品? (二)、本文的中心思想、 (三)、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有哪些? 课程达标训练(一) 、选择题1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蓼(lio)洲湮(yn)没皦(jio)皦B.赀(z)财缇骑(q)抶(ch)击C.鼓噪(zo)傫(li)然詈(l)骂D.缙(jn)绅暴(p)露户牖(yu)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治,整理B.在丁卯三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C.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匿:藏,躲藏 D.按诛五人按:斩杀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
8、声义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C、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E凡富贵之了,慷慨得志之徒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去今之墓而葬焉买五人之脰而函之人皆得而隶使之不能容于远近安能屈豪杰之流亦以明死生之大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A. B.C.D.5 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B.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C.不能容于远近D.荣于身后6 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独五人之皦皦,何也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C.蹈死不顾,亦曷故哉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二
9、) 阅读题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如何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也。7.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佯狂不知所之视五人之死忠义暴于朝廷装扮看待通“曝” 假装观看显露装扮比照通“曝”假装比较显露8.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其中“首”指“头”,“领”指颈、脖子。“首领”代指性命。“匹夫”指平民,这里暗指五人。“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地神和五谷神。社,土神;稷,谷神。后用社稷指国家。“谥”为古代皇帝和大臣有功于朝廷,死后朝廷依其功过所授予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