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二、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2、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
3、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品味桂花“香”师:自由读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桂花的香气迷人,用横线画下来。师:(出示句一:“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
4、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哪个词突出了桂花的香?生:迷人。师:朗读这句话,努力将“迷人”的香气味儿读出来。(生读)师:(出示句二:“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你从哪个词中读出了浓浓的桂花香?生:浸。师:“浸”本意是什么?生:泡在液体中。师:用在这句话中让你感受到什么?生:整个村庄都被浓浓的桂花香气笼罩着。师:再读这句,“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还可以怎么说?生:全都浸在桂花香里。师:(出示句三:“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里的“雨”指的是什么雨?生:桂花雨。师:齐读这句,初步感受其香。(生读)师:(出示句四:“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
5、香中。”)启发想象:我们仿佛看到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泡一杯桂花茶,闻一闻,香气四溢;尝一口桂花糕,啊,真香啊!香得令人(生:陶醉。)二、 感受“摇花乐”师:桂花不仅香气迷人,更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去感受一下“摇花乐”。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我”很喜欢“摇桂花”?师:(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缠”什么意思?生:“纠缠”的意思。师:你“缠”过父母吗?怎么缠的?生:缠过。有一次上街,在玩具店里,我看到了喜爱的赛车,老缠着妈妈,让她给我买。师生模拟表演(师演文中的母亲
6、),小琦君是如何“缠”母亲的。刚开始时,演小琦君的同学说:“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被拒绝后,便傻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师提醒:“缠呀!”于是,该同学有所领悟,说:“不嘛,我就要摇桂花嘛!求求你啦,妈妈!”再一次被拒绝后,老师提醒:还会有一些“缠”的动作。说完,演妈妈的老师故意走远点,学生心领神会,跟在“妈妈”后边撒娇,还拉着“妈妈”的手摇来摇去,使表演达到较高的境界。师:(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把手中的笔当作桂花树使劲地摇,将快乐之情摇出来。师:(播放动画课件,启发想象)瞧,你们摇下了桂花雨,落在我们的头上、身上、脖子里、张开的嘴巴里好甜的桂花雨,
7、好香的桂花雨啊!我情不自禁地喊(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师:把小琦君内心的欢乐喊出来。(请多人读,齐读)谁能读出桂花的香味儿来?(师边指导边示范)“啊!真像下雨!(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再慢慢读出下一句)好香的雨呀!”(再指名读,齐读)师: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对父母来说也是一件大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生:“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洗净双手”以示郑重。师:你能做个“撮”的动作吗?(有的同学做搓衣服的动作,有的做搓手的动作)师:(笑道)这样“搓”,桂花还不被搓烂了?你们平常见过父母泡茶吗?用几个指尖轻轻拿起就叫“撮”(边说边示范,学生也学着做动作)师:父亲点上檀
8、香,口占一绝。“口占一绝”什么意思?生:不打草稿,随口吟诵一首绝句。师:诵读父亲的诗。(理解“竞”“解”“缤纷”等词意)读着父亲的诗,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画面?(摇桂花、抢收桂花)师:桂花摇落以后,还有好多事要做呢,轻声读第4自然段,画下一系列描写动作的词。看大屏幕,这里有些词藏了起来,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师:(指名读)填上所缺的动词(拣、铺、晒、收、和),指导“和”的读音,这里读hu。师:桂花晒干后,母亲分成一包一包的,挨家挨户地送给乡邻,全村人都能品尝到桂花茶、桂花糕。三、 领悟思乡情师:桂花不仅给“我”、给“我们”一家,也给全村人带来了快乐。后来,作者全家离开家乡,搬到了杭州,可母亲一直对
9、家乡旧宅院里的桂花念念不忘。:(出示母亲的话,齐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为什么说外地的桂花都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生答略)师:家乡的金桂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给全家带来丰收的喜悦,让全村人品尝了劳动成果所有这些,外地的桂花怎么能比得上?生:比不上!师:(再次诵读母亲的话)你还体会到什么?师:是啊,正像人们说的:再甜不如家乡水,再亲不如故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再浓不过思乡情。母亲爱故乡的金桂,就是爱自己的故乡,她把浓浓的思乡情都寄托在故乡的桂花上。师:这种思乡情结,不只是母亲,作者也是啊。琦君上中学时离开家乡,在杭州读完中学、大学,后来又随家人去了台湾,晚年时移居美国。虽然远离故土,但她对家乡的思念却一刻也没停止过。她多么想回到故乡去看一看:喝上一杯家乡的桂花茶,尝一尝家乡的桂花糕,看一看儿时的伙伴每当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时,她的思绪就飘回到故乡,重温起童年的摇花乐,把对家乡的思念化作那阵阵的桂花雨飘落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