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翻译文学作品在外译时的问题与挑战.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745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文学作品在外译时的问题与挑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翻译文学作品在外译时的问题与挑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翻译文学作品在外译时的问题与挑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翻译文学作品在外译时的问题与挑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翻译文学作品在外译时的问题与挑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翻译文学作品在外译时的问题与挑战张效增 檀斌林摘要:本文通过研究葛浩文译本师傅越来越幽默和酒国中的异质性文化,分析中国文学作品在外译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办法。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化异质性及异质性文化翻译的意象缺失問题,然后从文化误读、文化歪曲和文化阉割三个角度入手,在这两个译本中找到具体案例加以分析,并探究文化误读、歪曲和阉割给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所带来的具体问题、坏处或影响。最后,总结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时译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关键词:文化异质性;文化误读;文化歪曲;文化阉割;中国文化“走出去”1、引言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西方读者不再抱着猎奇的心态和享受“小众文化”的

2、独特性心理去阅读中国文学作品,而是期待通过阅读中国文学作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这就需要一批精通中国文化的翻译工作人员和适用的翻译理论指导翻译中国,实现中国文化真正的“走出去”。翻译了多部中国文学作品的葛浩文先生无疑是当代翻译中国的领先人物之一,被誉为是:“当下英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家”(郭英剑、张丹丹,2017:125)。他的翻译严谨且讲究。莫言本人也多次对葛浩文的译本表达了赞赏。然而,中英文毕竟属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雅、厚重和多元,不可避免会带来挑战。葛浩文的翻译案例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总结经验,指导翻译中国。本文以莫言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和酒国两个英译

3、本为具体研究材料,深入分析葛浩文对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的具体翻译处理,探讨其中的问题与挑战,旨在为翻译中国找出经验和对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2、文化异质性差异塑造多样,文化异质性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于不同文化差异的一种感知。人们常常会对异域文化产生兴趣,有了解异乡人文文化的潜在欲望和猎奇心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引进的译制片中往往就带着浓重的异质性文化痕迹。“鳄鱼泪、土拨鼠、嬉皮士”等英式表达正是通过译制传播,渐渐进入中文表达,为人们所熟知和应用。英译汉的翻译过程中,由于翻译输入经验多,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异质性坦然接受。同样,在另一个翻译向道上,即在汉译英

4、的输出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其文化的异质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翻译应该努力再现中国文化异质的美!然而,在现实的翻译中国过程中,就算是最优秀的汉学家,往往都不能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的异质性,甚至有意无意中抹杀了中国文化的存在,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喜好,无形中用西方文化改造甚至取代中国文化。因此,聚焦翻译中国的翻译问题和挑战,具有现实研究意义和价值。3、异质文化翻译呈现之意象缺失翻译中国,推介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其中文化异质性的翻译呈现是主要难点。中国文化主要凝练在汉语语言文字符号中。在翻译过程中,文化意象常常被舍弃,造成文化意象的缺失。例如,在师傅越来越幽默中,丁师傅在听到徒

5、弟建议他到政府大楼前抗议时说:“你这是让师傅去耍死狗!”4(莫言,2012:185),“死狗”作为一种动物意象,在汉语语境中代表着“耍赖,不讲信用和蛮横不讲理”等等。葛浩文将这句话译为“Are you asking me to go put on an act?”1(Howard Goldblatt,2011:13),将其回译成中文意为:“你是让我去做秀嘛?”“死狗”这一意象完全没有传达给西方读者。西方读者根本无法从中了解“狗”在中国语言文化中代表着什么。这样的翻译,表面上是为了实现交流和对话;从深层次来说,是在无形中矮化中国文化迎合西方文化,不利于中西文化的对等交流。建议译为:“Are yo

6、u asking me to act like adead dog?”,辅助深层翻译策略说明“死狗”是一种中国文化的动物意象,寓指那些不讲理和耍无赖的人。这样的翻译既能使“死狗”这一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象得以保留,让西方读者通过译文了解中国文化的异质性,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魅力;又能使读者更好地领会原文独特语言艺术表现,从而有良好的阅读体验。4、异质文化翻译呈现之文化阉割文化阉割是指在遇到与本民族文化有较大差异的异族文化时,未做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对异族文化中的精华元素任意阉割,形成自我的理解和界定。在现实中,当一个有着较大话语权的文化遭遇一个话语权较小的文化时,文化阉割现象就会变得尤为明显。例 1:“

7、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3(莫言,2012:162)该例出自“学生”李一斗与“莫言老师”交流杀食男婴这一骇人罪行的书信中,语境是李一斗向“莫言老师”表达自己的“勇往直前”。葛译为:“I know this has severeconsequences,and I could get into trouble if I were to write about it.”2(Howard Goldblatt,2012:157),完全不能传达出这句谚语背后蕴藏的“激昂”气势。因此,笔者试将其改译为:“If a person is not afraid of death,he dares topu

8、ll the emperor down from the horse.”改译后保留了谚语中的异质性元素,更有可能会使西方读者对谚语背后的中国文化产生兴趣。例 2:“别给我吃宽心丸了。”4(莫言,2012:215)该例的背景是丁师傅以为自己经营的“性爱小屋”出了命案,他怀着焦虑、愤怒和懊悔等情绪向徒弟吕小虎讨教解决方案,吕小虎宽慰了丁师傅几句后,丁师傅讲出了这句话。葛译为:“You dont need to try to reassure me.”1(Howard Goldblatt,2011:50),对“宽心丸”进行意译,只是将这句话的基本含义用英文翻译了出来。这样处理导致“宽心丸”这一中文特

9、有的“异质性文化”没能得到很好地传达。因此,笔者将译文改为:“reassurance-pills”,回译成中文就是“安心药”。笔者认为改译后基本能够将“宽心丸”的文化含义表达出来。文化阉割一般会使异质性文化的美无法完全传达;会使原本精妙的佳句瞬间变得稀松平常;甚至,会使西方读者丧失阅读兴趣。5、异质文化翻译呈现之文化误读文化误读是比较文学变异研究的名词术语。意为以“先结构”去认知别国文化,则必定会造成理论在旅行中的缺失、变形、改造,以适应接受国的文化“先结构”(曹顺庆、周春,2005:127)。西方汉学家出于生长环境的差异和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够,经常会无意曲解一些文化意象与社会规范,造成文化的误

10、读。例 3:“久仰您的大名,欢迎欢迎。”3(莫言,2012:54)该例的语境是“金刚钻”因为迟到而丁钩儿致歉后说出的寒暄之词。在中国文化中,“久仰”被人们用做客套话和那些初次见面的人寒暄。葛译为:“Welcome!I veheard wonderful things about you.”2(Howard Goldblatt,2012:50)。将其回译成汉语是:“欢迎你,我已经听说过你的光荣事迹了!”这完全是对中国交往文化的一种错误解释。“久仰”未必是真的早已听闻大名。西方读者如果只看葛浩文的译文会对丁钩儿和“金刚钻”的关系产生误解,认为这两个人彼此间惺惺相惜。因此,笔者试将其改译为:“Wel

11、come!Ive been long 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you.”这样既表达出了对初次见面者的尊敬,又不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消除了混淆。例 4:“男子汉大丈夫,对酒当歌。”3(莫言,2012:359)例句出自酒国第十章第四节,是金副部长向“莫言”劝酒的劝酒词,含义是真正的男人就应该喝着酒唱着歌。葛浩文的译文是:“A son of Han,a man among men,never drinks without a song.”2(Howard Goldblatt,2012:350)。后半句算是表达出了“对酒当歌”的意味,但是前半句回译成汉语是:“汉族的后代,

12、顶天立地的真男人”,误解了“男子汉大丈夫”的含义。笔者将其改译为:“A real man lovessinging,and never sings without drinking.”改后的译文既能体现男子汉大丈夫应该纵情饮酒,也表达了真正的男人喝酒要唱歌的意思。6、异质文化翻译呈现之文化歪曲文化歪曲意為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文化进行歪曲解释的行为。放在翻译中指的一般是刻意采用“归化”等翻译策略对异质文化进行歪曲翻译,与技巧不足和准备不足完全是两回事,翻译出现文化歪曲更多是因为译者的态度出了问题。例 5:“麒麟送子”3(莫言,2012:83)在酒国中,矿长兄弟告诉丁钩儿用婴儿做的菜名为“麒麟送

13、子”,菜名出自古人向麒麟求拜以期有子的风俗。葛译为:“Its called Stork Delivering a Son.”2(2012:75),将麒麟改成了鹳,歪曲了这个菜名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文化。麒麟一词已有拼音前译(kylin),笔者循例使用,并在词后加注解释这种瑞兽的由来及麒麟送子的典故。例 6:“太岁头上动土”3(莫言,2012:123)这句谚语寓指不信忌讳,可能会招致灾祸。葛译为:“How dare they touch asingle hair on the head of the mighty Jupiter”.2(Howard Goldblatt,2012:116),用古希腊中

14、的神 Jupiter 替代“太岁”,虽然能够使西方读者瞬间理解这句中国谚语的含义,但会造成西方读者的文化混淆。笔者建议用音译“Taisui”进行直译,在句子后面或者页脚处进行加注来解释这句谚语的文化起源和应用,这样就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中国文化。文化歪曲在上述的三个问题中危害最大。西方读者在看到 Jupiter 一词后,要么可能会认为中国文化中也有这个神,要么会产生一种“荒诞感”,就像中国人看到“丘比特”翻译成“月老”一样,进而遮挡了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结语:莫言的作品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乡土风貌和特有的人情关系等,译者在处理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和特有的表达时,如何在保留中国文化异质性的情况下将

15、这种异质性传达给英语世界的读者;如何避免文化歪曲、文化矮化和文化误读等错误,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适当的做法是在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充分了解译本中所包含所表达的文化,并抛却意识形态的对立,文明对立和宗教思想的影响。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撰写全球通史的目的是:“载读者登上月球,观察地球的全貌或一个整体的世界”(王文,2004:140)。笔者认为,翻译也是同理。翻译的理想状态应忘却所有的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对立和文化语境的差异,只是秉承对异质性文化作品的好奇与憧憬,灵活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将“异质性文化”的美传递给目标语读者。参考文献:1Howard Goldblatt.SHIFU,YOULL

16、DO ANYTHING FOR A LAUGHM.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11.2Howard Goldblatt.THE REPUBLIC OF WINEM.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12.3莫言.酒国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4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5曹顺庆,周春.“误读”与文论的他国化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01):127-129.6郭英剑,张丹丹.身份、选材、思想与评论:宏观解读葛浩文J.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2017(01):125-133+149.7王文.评述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史观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01):139-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