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历史班级:_姓名:_第二部分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第3讲民国前期近代化的转型(19121927年)题号12345678910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014韶关二模)“实际权利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他们几乎一直无视名义上在北京统治这个国家的民国政府。”材料主要描述的是()A辛亥革命后民国有名无实B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C官僚和军阀支持清朝复辟D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民国政府时期,中央政府无权,权力的实际掌控者是地方官僚和军阀,故A项正确。答案:A2(2014揭阳二模)有学者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特点是:风气初开;天下移风;飙
2、转豹变。“飙转豹变”(快速发展)这一特点属于()A清朝末年 B洋务早期C民国初年 D民国后期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飙转豹变”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一战期间或者民国初年,故C项正确。答案:C3(2014济宁模拟)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解析: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胡适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
3、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故C、D两项错误。答案:B4(2014安徽文综)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中对于人们穿着西装只是进行了描述,并没有盲目排外或者批评,从而体现了理性看待社会时尚,故D项正确。答案:D5(2
4、014龙岩质检)1919年,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孔教不能适应时势需要,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这一观点认为新思潮()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古代道德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析:从“孔教不能适应时势需要”可知,作者对儒家思想持否定态度,相应的对现代文化持肯定态度,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新思潮的内容,故B项错误;C项同材料意思相反,故错误;从材料信息来看,新思潮对旧思潮并无继承的意向,故D项错误。答案:A6(2014揭阳一模)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
5、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则叫旧戏。“某一时期”应是()A洋务运动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新中国成立初期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题干可以看出,对待西方文明持绝对肯定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则持绝对否定态度,这与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一致,故B项正确。答案:B7(2014德州联考)下图是某时期农民协会的入会须知,据此判断,此组织有利于()入会须知服从农协命令,遵守农协纪律万众一心向前,打倒贪污豪吏、帝国主义军阀工农联合奋斗,敌人完全消灭。A国民革命的发展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6、从材料“万众一心向前,打倒贪污豪吏、帝国主义军阀工农联合奋斗,敌人完全消灭”可以看出斗争对象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而这正是国民运动斗争的对象,故A项正确。答案:A8(2014广州二模)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起止时间191519181919192219231926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0.78%2.45%25.14%A.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B十月革命的影响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土地革命的开展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能力。1926年正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打到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成为人们的共识,故C项
7、正确。答案:C9(2014韶关一模)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此话针对的是()A北伐战争的失误B国民党右派镇压革命C军阀纷争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结合1927年史实,“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走上歧途”可知针对的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故B项正确。答案:B10(2014金华十校调研)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这则材
8、料表明孙中山()A阶级属性发生了改变B完全接受了中共的革命主张C革命策略有所调整D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孙中山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即通过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改善民众的生活,确立了 “扶助农工”的政策,革命策略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1(2014深圳第二次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长期以来,“启蒙”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
9、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问题:(1)概述西方“早期”启蒙的“内源”因素。结合史实说明18世纪的启蒙与“早期”启蒙之间有怎样的“接续”关系? (2)该学者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仍属于“文化传统的自我裂变、修复与整合”,不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启蒙性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3)近代前期中国反传统含义的“西方式”启蒙思潮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启蒙为何高举“民族
10、复兴”的旗帜? (4)五四前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一改“醉心欧化”的局面,呈现出流派纷呈、选择多元的趋向,请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成因。解析:本题围绕思想启蒙之一主题考查中外思想发展状况。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西方“早期”启蒙即文艺复兴兴起的经济因素分析;第二小问分析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之间的联系。第(2)问评析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不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启蒙性质,言之有理即可。第(3)问的第一小问实际上要求回答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思想;第二小问结合民族危机和救亡图存分析。第(4)问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多元的社会状况分析。答案:(1)因素: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关系:文
11、艺复兴运动,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为18世纪的启蒙奠定了基础;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理性主义阶段。(2)答案一赞同:(答案可从性质、目的、影响、局限性等角度论证)。例如,(性质)尽管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但本质上仍是属于儒家正统思想;(目的)通过修复儒家传统思想以巩固开明君主统治。(影响与局限性)没有促进社会的转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蓝图、没有与政治运动相结合等。答案二反对:(答案可从背景、内容、积极作用等角度论证)。例如,(背景)这一时期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或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突出)的条件下萌生的;(内容)提出反对君主专
12、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思想;(影响)对社会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冲击力,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具有早期启蒙性质。(3)思潮:19世纪末期的戊戌维新思潮、20世纪初革命派的民主思潮(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或民主科学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凌,半殖民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危机严重。(4)国际:一战的爆发及战争的残酷性,暴露出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欧美社会贫富对立与阶级冲突日趋尖锐,引起人们对西方文明进行反省;十月革命的成功,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文明。国内:一方面,辛亥革命后,军阀独裁混战,列强欺辱,黑暗的政治局面使知识精英们反思“欧化”的成效;另一方面,专制结束,思想进一步解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知识分子的盲从倾向。(或答新文化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民族资本经济发展、五四运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了政治舞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