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自然发生物种不变过度繁殖环境污染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A.B.C.D.2.(2020石家庄高一检测)对达尔文和拉马克相关理论的评价,正确的是()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地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拉马克进化学说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D.拉马克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3.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B.人类的
2、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D.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逐渐被深色桦尺蠖代替4.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A.甲B.乙C.丙D.甲、乙5.某种新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大量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6.图中甲、乙、丙、丁、a、b、c、d代表各种不同生物,哪一幅图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观点()7
3、.在一个气候和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一般来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种群是()A.个体最大的B.个体最小的C.个体差异最少的D.个体差异最多的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并进行了重要修正。其中最重要的修正是()A.摈弃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B.以“基因传递的相对差异”解释适应与选择C.以快速进化和进化停滞观点修正匀速、渐变进化的观点D.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9.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可用以下图解表示,则图解中内容依次为()A.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过度繁殖B.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过度繁殖、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适者生存D.过度繁殖、遗
4、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5分)10.(13分)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下列问题:(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称为;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称为。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是不定向的,但是定向的。(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的过程。11.(12分)用水蚤(
5、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有些水蚤能在20 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的。(3)能在20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适应20 环境的个体,而能在28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适应28 环境的个体。所以,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作用,这种作用是的。(4)把20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 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把28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 环境中也引起水蚤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缺少,就要被环境淘汰。 (10分钟30分)1.(8分)(2020
6、南通高一检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图揭示的观点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图中许多个体被淘汰是由于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C.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D.此图充分反映出了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所论述的观点2.(8分)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C.深体色和浅
7、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3.(14分)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点。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细菌的抗药性产生在环境变化之(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尽管有抗药
8、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十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基础达标】1.D2.A3.D鼹鼠视力很弱和人类的盲肠不发达都是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长颈鹿的祖先由于长期伸长脖子去吃树叶,脖子得到发展,伸长的脖子这一性状遗传给后代,使脖子越来越长,这是典型的拉马克进化理论。桦尺蠖的浅色和深色是不同的变异,由于体色与环境之间的相似程度不一样,适者就得以生存,不适者就被淘汰,生物变异在先,环境选择在后,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4.C丙种群存在明显的不同方向的变异倾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最易产生新物种。5.C在未使用该感冒药之前,感冒病毒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
9、性,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用该感冒药后,由于大多数病毒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留下来,并能继续繁殖感染人群。当多次使用该药物后,使抗药性更强的病毒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使抗药性个体增多。6.C生物物种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不同自然条件的选择,从而进化为现在的众多物种。7.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因此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有利于生存和发展。8.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区别在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10、机理,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的作用机理(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等),强调群体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可见,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的最重要的修正是:以“基因传递的相对差异”解释适应与选择,B正确。9.D10.【解析】(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适者生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因为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
11、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3)可见自然选择是一个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答案:(1)差异不适者被淘汰适者生存选择作用积累变异自然选择(2)有利(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11.【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多数水蚤适宜生活的温度是25 。(2)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存在变异,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3)生物在生存中要适应各种各样的自然条件,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
12、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这种选择是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的,是定向的,在这里温度对水蚤起着选择的作用。(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若环境发生改变,而生物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变异,就会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答案:(1)25 (2)差异不定向(3)选择定向(4)适应新环境的变异【能力提升】1.D题图小圆圈发出不同方向的箭头,表示物种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变异,环境的选择作用使生物向特定的方向进化,揭示的观点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正确。图中许多个体被淘汰是由于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B正确。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
13、变异个体被保留,C正确。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与题图矛盾,D错误。2.A蟹的体色有多种表现型是生物变异的结果,某一性状的出现不是新形成的适应性更强的性状。中间体色的个体数量明显占优势是因为与环境相适应(容易获得食物,不容易被天敌捕食等),某种性状的生物个体数量少不是某一固定因素造成的。3.【解析】(1)衡量实验的指标即对实验结果的表述。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表述实验结果的,衡量指标是抑菌圈的大小。(2)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抗生素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抗生素杀菌能力越强。(3)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导致数量下降,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进化是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因为使用该抗生素后,题图细菌数量并未降到0。自然选择是性状的选择者,而不是诱导者。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只占少数。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3)b不定向的前选择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