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一单元 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6637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一单元 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一单元 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一单元 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一单元 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一单元 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回顾拓展一一、拼音园地1.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冠军(gungun)排山倒海(dodo)安分(fnfn)一趟(tngtng)2.看拼音,写汉字。jpylbisnshu二、词语园地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近义词。(1)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3)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滚()烂熟囫囵吞()不求甚()津津有()如()如痴如饥似()三、积累园地1.一日,荒芜。(陈寿)2.读书,下笔。(杜甫)3.书犹也,善读之可以。(刘向)4.黑发不知,白首方悔

2、。(颜真卿)5.读书有三到,谓到、到、到。(朱熹)四、口语交际有同学说:“如今网络发展极其迅猛,各类电子图书在网上比比皆是,我们想看书,只要上网搜索、下载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到书店或图书馆去。”你赞成这样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五、阅读园地1.读一读,连一连。不出声地读跳读简单略微地读朗读精心细致地读通读有所取舍跳跃式地读默读从头到尾阅读全书或全文略读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精读2.交流平台。老师:“温故而知新”,这一组课文学完了,大家交流一下收获和体会吧!嘟嘟:我积累了词语“贪婪”,它指。在课文中用来形容作者到书店地读书。从这个词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求知欲。泡泡:我最近读了。我觉得。名著推荐

3、:骑鹅旅行记推荐理由:本书的作者塞尔玛拉格洛夫是瑞典的优秀女作家。这部作品是一部著名的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教育性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书中有两个可爱的主人公,一个是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不点的尼尔斯,一个是会飞的鹅莫顿。莫顿带着尼尔斯跟着大雁飞,尼尔斯在这次长途旅行中看到了美丽的风光,增长了知识,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听了许多传奇故事,也经历了许多许多的困难与危险,并逐渐改正了自己以前的缺点,还培养了许多优秀品德。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

4、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

5、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一、1.gundofntng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

6、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惧怕娱乐背诵书柜“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

7、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二、1.(1)光临(2)害怕(3)环游2.瓜枣解味醉渴三、1.无书百事2.破万卷如有神3.药医愚4.勤学早读书迟5.心眼口四、示例:不赞成。网上的书很杂,且长时间盯着显示屏对眼睛也不好;而纸质图书种类丰富,便于翻阅,便于做笔记。五、1.不出声地读默读简单略微地读略读精心细致地读精读有所取舍跳跃式地读跳读从头到尾阅读全书或全文通读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朗读2.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不知疲倦强烈略略亲子阅读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