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878.48KB ,
资源ID:106616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6616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23-1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23-1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

1、课题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秦朝的民族关系(1)秦朝设_、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2)秦朝北逐匈奴,修筑_;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2汉朝的民族关系(1)机构:汉朝设_管理民族事务。(2)主要表现项目民族关系与匈奴和亲;战争:西汉的_、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汉化: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与西域机构:在河西走廊设“_”;设西域都护府与乌桓机构:设护乌桓校尉边疆政策推行_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知识拓展客观评价和亲政策(1)

2、在汉初国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采取对匈奴和亲政策,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2)汉匈和亲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实现北部边疆的和平与安定、缓解人民的征战之苦,加强了汉匈之间的交流。(3)和亲政策不能最终解决边患问题。知识点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机构: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_及鸿胪寺。2隋朝的民族关系(1)周边民族: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2)岭南: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如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_。(3)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_。(4)边疆管理:在边疆主要推行_,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3唐朝的民族关系(1)西北边疆各族:称唐

3、太宗为“_”。(2)西藏: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_。(3)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_。(4)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_。图解历史唐朝的边疆机构4宋朝的民族关系宋朝先后与_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未中断过。知识点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元朝的民族关系(1)民族政策:一方面“_”,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2)主要表现项目民族关系西藏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元世祖封八

4、思巴为帝师,领_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东北、云南等地设_,征发赋役温馨提示元朝实现了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出现了大量少数民族南迁、民族大交融的盛况。2.明朝的民族关系(1)中央机构:明朝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_。(2)主要表现项目民族关系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修筑长城;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_”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_,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并通过贡赐、_进行经济交流其他地区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在西南

5、设_概念阐释土司制度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沿袭元朝的统治办法,在那里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行政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允许其世袭。他们对辖区内的行政有自主权,但必须效忠朝廷,按时向朝廷缴纳贡赋,调兵从征,职位的继承必须经过朝廷的批准。温馨提示改土归流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顺应了各族人民经济、文化加强交往的大势,加强了边远地区和内地的联系,也强化了中央对边远地区的管理。3.清朝的民族关系(1)机构:设立_管理边疆民族事务。(2)主要表现项目民族关系蒙古通过_,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新疆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_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西藏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

6、禅为“_”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_”,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知识点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_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2秦汉时期(1)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2)陆路:经_向中亚、西亚延伸。(3)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_南部。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温馨提示汉代沟通了中原和西域地区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重要条件。但丝路的开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隋唐时期(1)背景: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与_商路畅通。(2)隋朝的对外交往

7、隋炀帝命裴矩驻_,掌管通商事务。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3)唐朝的对外交往大食:唐朝与_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日本:向唐朝派_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4宋朝时期:宋朝海路发达,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_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5元朝时期: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13世纪,_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6明清时期: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_。(1)中俄:1689年,订立_。(2)中英:18世纪,清朝皇帝拒绝英

8、国_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温馨提示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对中国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的色彩,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易错提醒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进行贸易。“闭关锁国”政策,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阻断了西方商人与“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引起西方人的不满。知识点五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王权加强(1)背景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_得到加强。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_观念日益显现。(2)表现英国:1534年,英国议会通

9、过_,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_。其他: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识图说史至尊法案至尊法案是有关宗教改革的法令。它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脑,改革后的英国教会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称英国国教会。2民族语言形成(1)表现英国:13世纪,_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法国:16世纪,_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2)影响: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_的形成。,3.法国大革命推动民族国家形成(1)背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_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2)形成: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欧洲各专制王权国

10、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3)特点:这些民族国家有的由_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知识点六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国际法的形成(1)背景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_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2)发展过程战争与和平法: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的_,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_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温馨提示格老秀斯关于国际社会的思想和对国际法在国家间关系的论述,对于后来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际社会思想的讨论在英国学派那里得到了详尽

11、的展开;而国际法和国际制度的论述则在自由主义,尤其是国际机制理论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那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阐述和发挥。2外交制度的建立(1)外交制度的建立: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_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到他国。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2)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1815年,欧洲各国建立起以大国协调、_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各国之间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_解决国际争端。3影响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知识点七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1)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2)一战后,建立了_,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但是,国际联盟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规定了形成决议的“_”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3)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是,公约并未真正得到_。构图解史维也纳体系易错提醒国联虽然不能有效制止侵略、避免战争的爆发,但是其运作方式为后来成立的联合国提供了借鉴。2第二次世界大战

13、期间及战后(1)主要表现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_,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_”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2)评价对世界_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国际法的实施仍然有很多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的做法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识图说史维和部队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1956年,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中

14、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术前沿史学新论以礼仪之邦、“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古代统治者将对外交往纳入朝贡制度的框架,目的在于和平自守,维护农业文明社会的稳定,并且通过和平方式将中华文明带给周边少数民族和国家。费正清认为,“对于中国的统治者而言,朝贡的道德价值是最重要的;对于蛮夷来说,最重要的是贸易的物质价值”。朝贡制度建立的前提是政治上的臣属,它以中国为中心,周围“夷狄”各国接受册封。在明清时期,朝贡制度与“海禁”政策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其“防”“禁”特色十分鲜明,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思维激活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朝贡制度具有和平主义的性质。与近代欧洲国家对外扩张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是

15、否朝贡也是朝贡国的自愿行为,不受中国武力左右。考题研析例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题模板抓关键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把外国使臣贡献的奇珍异兽”说成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排易误 由题中绘画看不出其与传统绘画的区别,故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由官方组织的,“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解除,故排除C项;明

16、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属于中国传统观念,故排除D项。验结论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中国文化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麒麟”,故B项正确。 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包括匈奴、鲜卑、突厥等)绵延不绝,与贵霜、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通过不断地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农耕与草原、人类

17、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融合、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史料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明晰和相应举措的出台,国内外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的说法也日益增多。国内媒体多从经济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产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西方学者和媒体则多从政治与安全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国际力量中心转移背景下,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政治安全战略。“一带一

18、路”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解读(1)史料一介绍了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2)史料二指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中面临一些质疑。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

19、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历史解释1古代中国和平的民族关系的四种形式民族关系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表现出来。而和平形态是民族关系的一种基本形态。我国古代和平的民族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1)和亲:指封建王朝与其他民族政权通过结亲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汉唐两朝与游牧民族君主和亲在历史上影响很大。(2)会盟:民族政权双方以缔结和约的办法来结束双方的军事行动,如宋辽澶渊之盟。会盟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成为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3)互市:民族间经济贸易的主要形式,既有官

20、方的也有民间的。互市场所一般设在边境地区。(4)通贡:官方的经济贸易形式。少数民族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向中原王朝求贡。2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秦汉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占很大比重并具有单向性。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交流频繁,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隋唐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水陆并举)。对外政策较为开放 宋元海上贸易兴旺明清传统性对外关系达到鼎盛(郑和下西洋)。出现“华侨潮”。欧洲殖民者开始对华侵略活动。中国人民开始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家国情怀丝路精神丝路精神:即丝绸之路精神。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

21、,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这也是现代国际社会交往的最基本原则之一,是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然要求。探究点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术前沿史学新论16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宗教改革,与罗马教会决裂,确立了自己的民族教会安立甘教会,国王成了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国王是这块国土上最高的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国王对教会是王权至尊。王权至尊的背后不仅是政教的一体化,也代表了对国家及国家主权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民族国家兴盛所必不可

22、少的。正是在宗教改革的历程中,英国民众开始认为英国不同于并且高于其他欧洲国家,这种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相对于其他民族的优越感以后持续增长,到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达到了最高峰。学者们一致认为,伊丽莎白时代标志着英国民族国家的兴盛。蔡骐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思维激活材料从英国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产生的关系的角度认识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考题研析例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但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自卫战争”。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十分有限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C明确废弃战争

23、、维护和平的责任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解题模板抓关键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后半部分,即“每个国家有权决定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自卫战争”。排易误 材料强调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地制止战争,B、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验结论 由材料可知,非战公约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但美国却宣称,每个国家“有权进行自卫战争”,这说明非战公约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十分有限,故选A项。 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为: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的量在增加,“旧”的量在减少;反对国外民族压迫与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24、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个阶级、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前沿诸问题史

25、料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而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

26、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摘编自罗富明、罗绍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解读(1)史料一从“清末民初、五四运动时期、抗战时期”三个阶段介绍了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2)史料二介绍了西方现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及影响。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根据史料一、二,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历史解释1

27、宗教改革在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宗教改革极大地打击了罗马教会的神学权威,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各个国家教会的控制,从而使欧洲各个国家能建立民族性的宗教信仰体系。(2)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普遍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他们极力倡导对人本身的重视,这有利于实现欧洲中世纪的臣民向近代民族国家的国民的转变。(3)宗教改革不同程度上培育了世俗民族精神,大大加速了天主教解体的进程。(4)在宗教改革过程中,一些宗教改革者致力于对圣经原文的翻译和研究,形成了一些国家的民族语言,这也为民族国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全面认识维也纳体系(1)背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普

28、、奥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起新均势体系。(2)会议:拿破仑一世战败后,参战国于1814年10月1日至1815年6月9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会议通过的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及有关条约、宣言和文件构成了维也纳体系。(3)评价: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新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和平与协调。“补偿原则”的确立与实施,使维也纳会议成了一个分赃的会议,使维也纳体系表现出鲜明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在“补偿原则”之下,维也纳会议的主宰者们按照大国的意图任意修改欧洲国家的疆界,划分新的欧洲政治版图,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利

29、益,埋下了国家冲突的祸根。(4)瓦解: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家国情怀国际法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国际法是国家之间为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而进行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的一种法律规范。(2)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为自己确立各种具体的国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依据。(3)国际法是衡量和裁判国际行为是非对错的法律标准,对一切国家都具有约束力。(4)国际法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5)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影响国际法的威信和发展。课题随堂演练12021浙江湖丽衢三地市教学质量检测唐代的长安城“胡化”严重,都城的生活融

30、合了西域的风尚,服饰、饮食、娱乐等皆受到影响。贞观年间“胡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唐朝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B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C唐太宗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D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22021西南名校联盟月考元史百官志三载:“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参议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据此可知该机构()A基于旧有制度又赋予新的内涵B人员分工设置强化了中央集权C掌有行政权、军事权和宣战权D是管理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机构32021河南伊川高一期末考试明清统治者实行朝贡贸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

31、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同时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他们的这些做法()A意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B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的需要C确保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地位D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41545年比利时鲁汶大学规定,入学者必须宣誓效忠于罗马天主教会,反对路德教义及其他宗教异端。然而,西欧不少国家或地区的世俗统治者,则要求本地大学入学者,宣誓不但要效忠于本地教会,还要效忠于统治者本人。此类现象说明了西欧()A世俗权力得到一定程度强化B信仰自由成为社会共识C大学教育摆脱了神学的束缚D学术研究形成浓厚氛围5在中世纪的西欧,最高权威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

32、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该内容()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C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62021江苏镇江高二期末测试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系列限制核武器的条约形成: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3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禁止核武器条约(1967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68年)、美苏限制战略武器条约(1972年)等。这些协定的出台表明()A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动B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已停止C国际法维护世界和平局势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第二十三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课题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和

33、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1(1)典客(2)长城2(1)大鸿胪(2)卫青河西四郡屯戍知识点二1礼部2(2)谯国夫人(3)流求(4)郡县制3(1)天可汗(2)会盟(3)入唐学习(4)羁縻州4契丹族知识点三1(1)行汉法(2)宣政院行省2(1)提督四夷馆(2)九边马市茶马贸易土司3理藩院满蒙联姻土尔扈特部达赖喇嘛改土归流知识点四1华夏文明2(2)河西走廊(3)印度3(1)西域(2)张掖(3)大食国遣唐使4明州5马可波罗6朝贡贸易体系(1)尼布楚条约(2)马戛尔尼使团知识点五1(1)中央集权民族认同(2)至尊法案顶峰2(1)英语法语(2)民族国家3(1)自由平等(3)单一

34、知识点六1(1)国家利益(2)战争与和平法集体制裁2(1)常驻(2)欧洲均势和平知识点七1(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全体一致(3)实行2(1)联合国宪章大国一致(2)和平与发展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考题研析B史料实证提示(1)特征: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往长久不衰;互动贯穿于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始终。意义: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体;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联系的全球史。(2)问题:沿线国家充满多样性和异质性,对中国具有不同的认知,经济、政治和安全风险大;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学

35、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较低。解决方法:弘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通过国际研讨会、中外联合课题研究等形式增加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加快推进框架下的具体合作,用实际合作成果向外界展示其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目的。探究点二考题研析A史料实证提示(1)不同:前两个阶段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文明,第三阶段则更加注重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前两个阶段强调反帝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第三阶段则更加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因素:国内,封建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激化;近代经济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国际,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差异:

36、时间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晚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内涵上,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核心是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权,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有反封建求民主、反侵略求民族独立的双重含义。原因:中国受到西方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追求政治民主和民族独立的双重任务。课题随堂演练1解析: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使长安城的生活融合了西域的风尚,故选C项;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管辖机构,与材料长安城不符,排除A项;鸿胪寺是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的一个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排除B项;对外来宗教,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鼓励外来宗教传播,而材料中主要是外来文化的影响,排除D

37、项。答案:C2解析:根据材料“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可知,元朝时期借鉴唐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由官员设置及宣政院的职能可知,元朝有所创新,故选A项;材料只呈现了人员分工设置而无职能介绍,无法得出强化了中央集权,排除B项;宣政院管理西藏宗教和军政事务,无宣战权,排除C项;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及佛教事宜的机构,排除D项。答案:A3解析:材料所述为贡赐贸易和“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政策的实施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即边患危机的加深和“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贡赐贸易是不计经济利益的,故A项错误;闭关锁国与世界贸易发展趋势不符

38、,故B项错误;贡赐贸易旨在宣扬国威,不能确立贸易优势,故C项错误。答案:D4解析:通过题干内容可知,许多西欧大学的入学者不仅要效忠于本地教会,还要效忠于世俗统治者,说明天主教会势力遭到挑战,世俗权力得到强化,故选A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西欧大学的入学者没有信仰自由的权利,排除B项;题干中“入学者必须宣誓效忠于罗马天主教会”“效忠于本地教会”,说明大学教育并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排除C项;题干提及的是西欧大学入学者的条件,没有涉及西欧大学的学术研究氛围问题,排除D项。答案:A5解析: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这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D项正确;A项不能由材料得出;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是基督教,这和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此时西欧封建专制制度还未建立,故C项错误。答案:D6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系列限制核武器的条约形成”表明,军备竞赛回归理性,以国际法的形式防止核战争爆发,维护和平,故选C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仍是美苏两极格局,排除A项;当时美苏军备竞赛依然在进行,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美苏争霸中的劣势方,排除D项。答案:C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