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98.70KB ,
资源ID:10660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660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8-1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8-1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x

1、第十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整体国际格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冷战,局部热战。资本主义国家:灵活调整经济政策,促进发展;建设“福利国家”,缓和矛盾。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东欧国家多次改革,调整高度集中的苏联体制,但以失败告终;中国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世界国家: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同时面临挑战。课题1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_与竞争状态。2冷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_存在严重冲突,意

2、识形态也尖锐对立。(2)具体原因美国: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_的最大障碍。苏联: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_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3冷战的表现(1)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_”的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同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经济:美国实施_,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则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3)军事: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_组织。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

3、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4)地缘政治:第一次_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4两极格局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易错提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构图解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2)主要事件:第二次柏林危机和_危机

4、。2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_”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_,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以中国自力更生拥有“_”、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中国的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同步进行。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_,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2)影响: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

5、力冲击。归纳升华欧洲一体化的特点(1)由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2)由局部到整体的经济一体化,从最初的煤钢共同体到关税同盟、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市场、统一货币。(3)由经济统一到政治统一,欧盟是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4)规模由小到大。知识点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过程(1)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_”,企图拖垮苏联。(2)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3)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4)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_”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局面。2趋势:两极格局中

6、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构图解史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知识点四国家的宏观调控1背景(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_的资本主义的弊病。(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2特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不同程度的以_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3主要措施(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_实施宏观调控;等等。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_”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_、世界银行、关税与

7、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概念阐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的时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及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支配力量。知识点五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1)20世纪科学理

8、论取得重大突破。(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客观条件)2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_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3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_,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构图解史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个时代知识点六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主要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表现(1)社会结构: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_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温馨提示二战后发

9、达国家出现的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的稳定与繁荣。知识点七“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1“福利国家”(1)含义:指国家通过构建_,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2)评价“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_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社会福利毕竟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当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2社会运动(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加强_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

10、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2)概况美国黑人民权运动a原因:美国内战时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_仍广泛存在。b结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妇女运动a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b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_、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c成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_战争的运动。易错

11、提醒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福利政策也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温馨提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不仅改变了美国黑人的命运,赋予了他们很大程度上的平等、自由和尊严,也深刻影响了所有美国人的生活与观念。具体来说,民权运动推动联邦政府实行铲除种族隔离制度的改革,最终消灭了公开的白人至上主义,为黑人赢得民权。它把美国从一个容忍种族主义、歧视黑人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不管肤色与种族,承认每一个公民平等权利的社会,从而深深改变了民众的思想。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学术前沿史学新论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

12、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5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思维激活美国以维护欧洲安全的名义展开了冷战,以遏制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称霸世界。考题研析例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意味着()A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欧洲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 D

13、中国成为世界大国解题模板抓关键 “20世纪50年代”“全球地方主义”是解题关键。排易误 A项与“地方主义的恢复”不符;C项与“20世纪50年代”的时间信息不符;D项只是“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表现之一。验结论 “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说明除美苏外,当时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力量日益增强,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如西欧、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等,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史料二两个阵营形成了: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

14、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势力。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解读(1)史料一中“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是关键,反映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史料二应抓住“反民主”“民主”等主要信息,以分号为界对史料分层。探究(1)史料一表明战后美国的什么战略意图?为此提出了什么政策?其实质是什么?试答 (2)史料二反映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实质是什么?两大阵营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试答 历史解释1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2)20世纪

15、5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了两极格局。(4)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崛起,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5)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相对衰落。(6)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相对衰落,日本、西欧、中国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并深入发展。2欧洲一体化的原因(1)根本原因: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2)现实原因:二战使欧洲国家丧失了世界政治、经

16、济中心的优势地位。(3)外部原因:美苏两极格局之下,要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4)历史原因:欧洲统一思想源远流长,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5)可能原因:法国和德国的和解。唯物史观辩证看待美苏争霸的实质与影响(1)实质:美苏争霸实际上是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上的对抗,是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的表现,旨在争夺世界霸权。(2)影响对美国a美国在争霸中,把世界很多地区纳入其势力范围,增强了势力。b在争霸中消耗了大量国力,使美国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对苏联a苏联在争霸中,积极发展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使其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国际影响大大增强。b冷战中实行的经济政策使苏联国

17、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主义发展遭受极大挫折。对世界a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b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探究点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学术前沿史学新论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19451988思维激活材料体现

18、的是凯恩斯学派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指导思想;材料主张通过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等来调节经济发展,实质上是主张放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考题研析例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1950年1970年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美国7.236.955.12.931.764.7日本26.031.742.33.643.048.4联邦德国10.749.739.63.351.745.0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解题模板抓关键 本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数据,横看、纵看找出变化趋势。排易

19、误 农业比重的下降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的衰退,B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三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不是严重失衡,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验结论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950年到1970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国的服务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这反映出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带动了三国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取得了标志性的扩展。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逐步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了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

20、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摘编自尼尔吉尔伯特、保罗特雷尔社会福利政策导论史料二“福利”满足基本需求和提供社会保障的商品和服务有多种来源:国家、市场(包括企业)、自愿的组织和慈善机构以及血缘网络(包括家庭)。因此,把“社会福利”等同于“国家福利”就忽略了所有这些其他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的来源。一个社会的全部福利是所有这些的总和。其中一个福利部门的减弱并不必然意味着福利的净损失,因为,这可能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即只是把提供福利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因此,近来在西方国家中所发生的事情主要是国家在总体福利项目中的主导地位的

21、一种转变。各种福利提供者之间的功能正在重新分配,而福利的总体水平将几乎仍然保持从前的规模。国家可能从直接提供福利的角色上退下来,鼓励雇主、自愿机构、家庭及其他人作出应有的贡献。加R米什拉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史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负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摘编自世界文明史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社会福利的范围逐步扩大,社会福利的标准不断提高。(2)史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

22、在保持总体福利水平稳定的状况下,各种福利提供者之间的功能正在重新分配。(3)史料三表明福利政策并不是一种百利而无一害的制度,它是国家进行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可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减少因贫困而导致的社会问题,但同时其也有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等消极影响。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福利国家”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试答 (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认识。试答 历史解释1多角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从概念和实质看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

23、提下缓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矛盾。(2)从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变的必然性看科技革命和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使私人垄断资本的积累已无法满足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必须由国家进行投资或者由国家给私人资本以资助。私人垄断扩大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必须由国家采取一定手段干预国民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程度,缓和社会矛盾。(3)从历史进步性看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使生产、技术改造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宏观调控的发展,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2正确认识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1)积极作用:有利于改善普通群众的生活

24、,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从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2)消极影响:高福利导致社会效率不高、缺乏活力,很多人陷入了对福利制度的依赖;过高的税收支出成了企业的沉重包袱,压抑了企业活力,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唯物史观辩证看待科技革命的影响(1)积极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垄断组织,部分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互联网的产生,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利用能力。(2)消极影

25、响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穷与落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如果无限制地发展工业,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枯竭。目前,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泛滥、网络犯罪等,都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课题随堂演练1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时殷弘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余伟民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徐蓝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A.美苏冷战开始于十月革命B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C美苏对峙是冷战主要表现D冷战推动

26、世界格局的多极化2下图是一幅名为撕裂的漫画。这反映了当时()A欧洲国家难以决定自身命运B美苏两极处于势均力敌状态C欧洲联合抗衡美苏武力胁迫D两大阵营对峙危及世界安全3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它们的手里。”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A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B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D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4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

27、。”这里推动“魔力经济”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C科技进步 D知识经济5“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动力C战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D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加速二战结束6二战以后,西方的一些政客和学者呼吁政府应该保障工人的“社会权利”,国家的福利政策和经济政策首先对工人给予社会保障,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和降低工业化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各种社会风险。以上材料说明“福利国家”

28、制度的目的是()A维持资本主义经济再生产的需要B保证资本家对工人的最高强度的剥削C提高生产一线工人的社会地位D缓解工人运动高涨对政治统治的威胁第十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课题1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1长期对峙2(1)国家利益(2)世界霸权东欧3(1)杜鲁门主义(2)马歇尔计划(3)北大西洋公约(4)柏林危机知识点二1(2)古巴导弹2(1)政治大国破裂两弹一星不结盟运动知识点三1(1)战略防御计划(4)和平演变知识点四1(1)自由放任2市场经济3(1)经济杠杆滞胀(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知识点五2电子计算机3智能化知识点六2(1)服务业知识点七1

29、(1)社会保障体系(2)社会稳定2(1)国家干预(2)歧视政治越南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考题研析B史料实证提示(1)意图:反映了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意图。为此提出了以“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实质是公开干涉别国内政,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谋求世界霸权。(2)实质:以美苏两个大国为核心的不同社会制度阵营的对峙。标志: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探究点二考题研析A史料实证提示(1)主要成就:大规模失业现象得到遏制,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社会福利项目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福利覆盖的人群从一部分人扩展到全民;社会保障水平逐渐提高。(2)认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福利

30、制度的局限性日渐显露,如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等诸多弊端,各国逐渐重视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虽然各国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各国的改革举措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首先是用“选择性原则”代替“普遍性原则”,使社会福利切实流向最需要的人群;其次是明确社会福利享受者的权责关系,推行与就业相关联的激励制度;最后是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以减少公共开支。改革之后,国家所承担的职责有所下降,而社会组织担负的职责有所上升,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课题随堂演练1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期间,是美苏主导下的多国参与的政治斗争,因此,冷战是多种因素推动下形成的

31、,故B项正确;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说明冷战的主要表现,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答案:B2解析:根据漫画中的“马歇尔计划”“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对抗、“撕裂”欧洲,说明二战后随着欧洲地位的衰落及美苏的对抗,欧洲被美苏控制,故A项正确;这一时期美国占据优势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初期的史实,欧洲联合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美苏两极对峙对欧洲的影响,不是对世界安全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3解析: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

32、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根据题干中“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它们的手里”可知,其奉行独立自主原则,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B项正确。答案:B4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答题方向,即题目设问“最主要因素”;其次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到30年”,由此可知,本题要求回答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由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较快,B项正确。答案:B5解析:材料中的原子弹、计算机和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最初都因为战争而产生、发展,而这些都是科学技术新发展的重要成果,故材料反映了战争促进科技发展,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答案:C6解析:根据对题干的分析可知,资本主义国家在实行福利政策的过程中把工人摆到优先的地位,是为了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降低经济运行的风险,因此它是从维持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需要出发的,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资本家对工人的高强度剥削,排除B项;C项的结论是现象,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福利国家”制度的目的,排除;D项与材料的叙述有很大的偏离,排除。答案:A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