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223.92KB ,
资源ID:106606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6606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范缜:中国无神论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范缜:中国无神论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pdf

1、范缜:中国无神论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天一“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四十八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人,主要活动于南朝宋、齐、梁三朝,我国古代杰出的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思想家。梁书卷四八有传。范缜自幼勤奋好学,颇有才华,他集汉晋以来神灭思想之大成,对当时佛教的理论基础“神不灭论”进行了反驳和批判,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神灭论”思想,进而撰成神灭论一文,把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范缜一生成就显著,他在为官处世中所体现出的不随流俗、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品质,以及坚持真理、矢志不渝的精神,更值得后人称赞和学习。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

2、不高,人们的科学观也很不成熟,因此出现了“是否有鬼神存在”“精神是否随着身体的消亡而消亡”等问题。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对鬼神采取回避的态度。墨子是有鬼神论者,墨子明鬼中举了许多鬼神故事,证明鬼神的存在。庄子以薪火来比喻形神,认为精神和薪火一样,可由前薪传至后薪,永不会灭。而荀子则反对鬼神的存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把鬼神看作人们用来文饰政治的手段。两汉之际,桓谭的新论形神以烛火比喻形神,认为精神会随形体的消亡而消失,犹如火必须有烛才能燃烧一样。东汉时期宣扬神灭论者,以王充最为著名。他在论衡中说:“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明确提出精神不能离开形体而

3、独立存在、人死不能为鬼的无神论思想。魏晋以后,佛教逐渐兴盛。佛教宣扬“轮回”“因果报应”“灵魂不灭”,其中“灵魂不灭”是其理论基础。针对这种思想,有人提出反对。比如南朝宋的何承天便著书阐明神灭和无鬼神的观点。不过,何承天的神灭思想大体因袭汉晋以来的烛火之喻,并没有什么创见,因而并未得到重视。同是南朝时的范缜则集汉晋以来神灭思想之大成,又有新的建树,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神灭论对后世无神论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南朝宋时期:勤学苦读,报国无门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人,生于南朝宋元嘉年间(一说生于 445 年,一说生于 450 年)。范缜所处的时代,正

4、是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起义、战乱时有发生,范缜的家庭也处于衰落之中。他的祖辈曾做过高官,而他的父亲范蒙却只获得了一个有名而无实职的小头衔,且很早就去世了。范缜从小由母亲抚养长大,在家乡过着孤贫的生活。这种家境,使他看到了许多社会的真实情况,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对他性格的养成产生了很大影响。范缜的家庭虽不富有,但靠祖辈留下的家产,总还是有余力读书的。当时的读书人,除了阅读经史百家外,到了一定年龄还要外出求师访友,这是因为许多学问和经验是从书本上得不到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义正在于此。大约十八岁时,范缜辞别母亲,到较远的沛郡相县(今安徽宿州)去求学。当时,在相县讲学的是一位

5、颇有声望的学者,名叫刘瓛(hun),向他学习的人很多,其中不乏达官贵人的子弟。这些人大多门阀士族习气较重,热衷于吃喝玩乐,有的人甚至用香草熏染衣服,涂脂抹粉,真可谓“高第良将怯如鸡”。对于学问,他们漠不关心,考试时常常雇人答卷,在盛大宴会上作诗赋,也往往请人代笔。虽然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但范缜不仅没有染上这种陋习,而目直过着朴素的生活,他身上穿的是布衣,脚上穿的是草鞋,吃的是粗饭。即使从相县回乡看望母亲,也是穿着草鞋徒步而行,不肯花钱雇脚力;尽管经常遭受别人的冷眼,但他毫不介意,不自卑,不气馁。范缜勤奋、刻苦,学业优良,深得老师的喜爱,亲自为他举行了冠礼。贫富分化严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6、的社会現实,令范缜对门阀制度十分反感;加之南北分裂,战争频繁,赋役沉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的时局,使学有所成的范缜萌生出改革社会弊政的想法和愿望。不料,由于北魏的南下,沛郡沦陷,百姓纷纷逃亡,范缜也不得不离开相县前往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这次逃难经历给范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更加关心百姓的疾苦,反对佛教盛行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后来他在神灭论中反复强调社会安定、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应该说与这次逃亡经历有很大关系。随着局势的缓和,范缜又有了改革的想法。于是,他上书给一位姓王的官员,希望朝廷能够“乐闻讥谏”,广开言路,甚至让百姓都能陈述自己的意见。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中,这封信只能石沉大海,范缜

7、改革的愿望成了泡影。从这时起,直到刘宋灭亡前,范缜报国无门,一筹莫展。满心的忧愤使这位有志之士只能写诗排解,他写的伤暮诗白发咏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从诗题中就能看出他对人生遭际的感叹,对宏图难展的忧愤,以及对门第偏见的抗争和不满。不过,范缜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消沉,他的人生经验、求学经历、所见所闻,使他养成了有理想、有操守、淳朴正直、勇于钻研的品格,为他反对有神论,提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南朝齐时期:舌战权贵,坚持真理公元 479 年,握有军政实权的萧道成夺取了刘宋政权,建立了齐朝,史称南朝齐。为了巩固统治,萧道成广招贤才,进用新人。范缜以卓越的才华,走上了仕途。到了齐武帝时,为了进一步缓

8、和南北局势,朝廷下诏选拔有才干的人充任使者,出使北魏。范缜才能出众,有良好的德行,自然在被选之列。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受到北魏朝野的称赞。回到齐朝后,范缜在朝廷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那时候,南朝齐的宰相竟陵王萧子良颇有野心,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集合了一批文人研究经史及诸子百家,著书立说。我们比较熟悉的“竟陵八友”,就是由萧子良召集的文人集团,其中包括南朝梁的建立者萧衍,史学家、“二十四史”之一宋书的作者沈约等。萧子良还经常举行文人雅集,接纳一些有才学和名望的人,范缜凭借自己的声誉和才能,也在参与者之列。南北朝时,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佛教思想盛行,势力很大。表现为佛教寺院遍布全国各地,寺院

9、僧尼占有土地,占有劳动力,享受种种特权,有不少僧尼甚至出入宫廷,结交权贵,干预国家政事。萧子良也是个佛教徒,据史书记载,齐梁两代的名僧都同他有来往,他还经常亲自书写佛经,注释经义,供奉佛牙舍利,举行各种斋戒活动,并邀请名僧讲解佛经。在这一点上,范缜与萧子良产生了严重分歧。范缜看到了佛教流行给社会带来的弊病,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因而提出了反佛的主张。其实,自佛教传人中国后,就不断出现反佛的行为。从理论上反对佛教的,主要围绕三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是有无因果报应,二是有无生死轮回,三是神灭还是神不灭。范缜清醒地认识到,统治者借用佛教宣传这种生死轮回、天堂地狱、因果报应的思想,无非是让百姓安分守己、忍

10、辱负重、心甘情愿地过着受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不去做不利于统治者的所谓“恶事”,为来世求幸福。而那些达官贵人、世家大族享受着种种特权,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按照佛教的理论,是他们靠前世的善行修来的,是命中注定的。这显然是荒谬的。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无论是生死轮回,还是因果报应,它的理论支柱都是灵魂不死,即神不灭;如果人死神灭,那么就不存在轮回报应的问题了。在范缜以前,对佛教宣扬的这种思想,就有不少人进行过批判。范缜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反复思考人生的意义,认清了统治者利用佛教维护统治的现实,因此开始反对“灵魂不死”这个支柱,阐发了神灭论的思想。范缜的行为和观点显然是与萧子良格格不入的,从而引起了萧子良的

11、不满。一次,萧子良大会宾客,席间坐满了达官贵人、名人学士,以及精通佛理的高僧。范缜也应邀在列。萧子良亲自质问范缜说:“先生不相信因果报应,那么世界上为什么有人富贵,有人贫贱,有人享福,有人受苦呢?”萧子良的这个问题,无疑指向轮回报应之说,意思是,现世的富贵、贫贱,看的是此人在前世是否积累下功德。面对这个问题,范缜从容淡定,忽然一阵清风吹来,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范缜指着花瓣说:“人生就像开在一棵树上的花朵,风一吹来,便纷纷落下,有的碰着帘幌,落在锦垫上;有的碰着篱笆,落在粪坑里。像您,生在皇族,一生富贵,就像飘落在锦垫上的花瓣;像我,生活穷困,就像落在粪坑里的花瓣。世上确实有富贵贫贱的不同,但与

12、因果报应又有什么关系呢?”范缜的这个比喻生动传神,意在指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前世和今世的轮回报应,进而否定了神不灭的说法。萧子良被反驳得哑口无言。萧子良见辩论不能驳倒范缜,转而采用威胁和利诱的方法。萧子良的亲信王融,擅长辩论,文思敏捷,深得赏识。萧子良特意派王融对范缜说:“你主张的神灭观点是不对的,但你还固执地坚持,这恐怕要使纲常名教受到损害;以你的才华和美德,倘若放弃你的错误理论,还怕得不到高官吗?”这是要告诉范缜:你如果继续坚持神灭的观点,就会触犯纲常名教,给自己带来危险;如果你放弃神灭的思想,就可以得到高官厚禄。范缜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信念,笑着说:“假如我卖论

13、取官的话,早就做到尚书令了!”范缜不“卖论取官”的高尚品质和坚持真理、矢志不渝的“大丈夫”精神,令王融十分羞愧。范缜的无神论思想还体现在为官从政中。他曾在宜都(今湖北宜都)任太守。当时宜都地卑水湿,经济文化落后,迷信盛行。人们信奉神庙中的神灵,出于求福和消灾的愿望,认为多献香火、财物等供品,就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免除水旱瘟疫等灾害。这种迷信活动,既浪费钱财,增加负担,又影响生产生活。于是,身为地方官的范缜下令禁止祭祀神庙。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反对迷信的坚决态度。南朝梁时期:与天子论辩,撰成神灭论南朝齐后期,政治腐败到了极点,皇帝萧宝卷是个声色犬马之徒,天天寻欢作乐,想方设法搜罗天下珍奇宝物,朝中

14、大臣也是贪污腐化,结党营私,相互倾轧,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雍州刺史萧衍趁机从襄阳起兵,最终夺取了政权,自立为皇帝(即梁武帝),建立了梁朝,史称南朝梁。萧衍这个人在上文中已有提及,他是“竟陵八友”之一,与范缜早有相识。萧衍夺取政权之时,对人才大加笼络,旧相识范缜自然在其中。萧衍派范缜到晋安(今福州)作太守。今天,我们对范缜的认识,主要在于他反对迷信,宣扬无神论思想,其实,范缜也是一位清廉正直、勤政爱民的父母官。在任晋安太守期间,他过着俭朴的生活,除领取俸禄外,分文不取,处理政务,刚正不阿,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不久,范缜被调回京,任尚书左丞。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官场习俗”,地方官调进京城都要拜见朝

15、中的显赫人物,给他们带地方的土特产品或各种礼品。但范缜却公开说:“我谁都不拜访,但是要拜访王亮;我谁都不馈赠,但要给王亮送些礼。”王亮是何许人?范缜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原来王亮曾做过尚书令,无故被罢了官。接替王亮的人比他才能差很多。范缜拜访王亮,一是为其打抱不平,二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要知道,在當时的社会里,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甚至落井下石者大有人在。范缜的这个举动,既是对社会陋习的一种反抗,也体现了他对梁朝用人的不满。传为梁武帝所书异趣帖更有一件事,让范缜与萧衍起了正面冲突。原来,萧衍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在位期间,甚至多次放弃皇帝之位而出家,朝廷花费大量钱财才从寺庙里将其赎出来,后世学者称其

16、为“菩萨皇帝”,可见他对佛教的痴迷和推崇。在萧衍的影响和提倡下,仅京城就有佛教寺院五百多所,僧尼十万余人。由于佛教徒可以免税、免役,所以投身佛寺者众多。据南史记载,国家差不多有一半户口被寺院控制。有些人其实并不信奉佛教,只是为了免除赋役才出家,这大大削弱了国家的劳动生产能力。范缜的神灭思想与萧衍格格不入,于是一场关于神灭、神不灭的辩论又开始了。只是这次的辩论规模更大、级别更高,体现在梁武帝亲自出面,率领朝廷显贵、大臣、僧侣一齐上阵。萧衍还亲下诏书,将“神灭”思想定性为“违经背亲,言语可息”,又下令辩论的双方写出“自设宾主”的论文。即使对面是皇帝,范缜也没有退缩,他坚持真理,迅速撰写了神灭论。如

17、今,这篇文章被收录在梁书范缜传中,全文一千八余字,生动鲜明地阐明了“神灭”的道理。此文用当时流行的“自设宾主”的问答体写成,双方论点鲜明,相互诘责,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读起来酣畅淋漓。这场论战不久,范缜被调任国子博士,他上书推荐裴子野。但由于裴子野出身“贫贱”,没有成功。不久,范缜便去世了。神灭论的主要内容神灭论集中体现了范缜的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首先,书中用“形神相即”的观点批判有神论中“形神相离”的灵魂不灭论,第一次打破了此前無神论者在“形神关系”问题上的二元论倾向。范缜在神灭论的开篇就提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基本命题。这里的“即”是“不离”的意思。也

18、就是说,人的精神是离不开形体的,人的形体消亡了,人的精神也就灭亡了。范缜的这个观点有力地驳斥了有神论者的“灵魂不灭”论,把中国古代的无神论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次,范缜用“形质神用”的观点,明确了形神的体用关系,批判了神不灭论的“形神不共亡”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为了进一步论证“形神相即”的观点,范缜批判了“形非即神也,神非即形也”的错误观点,认为形神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他用“刃利之喻”来说明形体与精神的关系。形体是“刃”,精神是“用”。“形”是“质”,是“刃”,是本体、本原;“神”是“用”,是“利”,是“形”的功能、作用。形体和精神是统一的整体,是不可以分离的东西。这就彻底批判了神不灭

19、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促进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第三,针对神不灭论者的种种诘难,范缜指出:“人之质,质有知也;木之质,质无知也。”就是说,树木是无知的物质实体,人是有知的物质实体,人的质与木的质是有区别的,其功能、作用必然不同。离开了特定的“人之质”,就没有独立存在的精神和灵魂。而且,人从生到死,木从荣到枯,是生命变化的自然法则。这说明范缜已观察到了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和规律性,从当时科学和认知水平来讲,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第四,范缜用“教之所设,实在黔首”来揭露统治者宣传鬼神迷信、神不灭思想的政治根源。当人们用信奉鬼神的事例来论证神不灭时,范缜不畏强权,一针见血地指出鬼神是不存在的,

20、那些为政者之所以肯定鬼神的存在,是政治上的需要,为的是便于对人民实施“教化”。这个说法十分大胆,体现了范缜勇于为真理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值得后人学习。最后,范缜对鬼神问题进行了唯物主义解释。他说:“妖怪茫茫,或存或亡。强死者众,不皆为鬼,彭生、伯有,何独能然?”意思是,奇怪的事是渺茫的,遭到凶死的人太多了,没听说都变成了鬼,为什么单单彭生和伯有死后变成了鬼呢?他又说,人的生命是由物质性的“形”和“气”形成的。人死,形气俱灭,哪里还会有独立不灭的精神和知觉存在呢?总之,神灭论严厉驳斥了“神不灭”的谬论,谴责了封建帝王和世家大族佞佛所造成的社会危机,让人们认识到了形和神的关系和本质,有助于对迷信思想

21、的批判,是范缜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范缜的历史贡献有学者提出,范缜是中国无神论发展史上的巨人,他的神灭论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一千多年来,这颗明珠散发着不灭的光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确,范缜对神不灭论展开了深刻批判,他紧紧抓住形神关系这一哲学根本问题,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系统论证。在这一问题上,他超越了以往唯物主义思想家所能达到的水平,可谓集大成者。而此后中国封建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唯物思想家,在形神关系问题上,也没有更加深入的论证。总结起来,范缜的历史贡献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范缜正确地提出了身体(形)与精神的关系,指出身体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这在理论上给了“神不灭论”以致命打击

22、。其次,范缜用“形神相即”的唯物主义形神一元论,反对“形神相离”的唯心主义神不灭论,而且避免了以往唯物主义者以“精气”说明精神活动的理论缺陷。“精气”学说,虽然认为精神是由物质产生的,但又把“精气”看成是可以离开人的身体、能自由出入身体的物质,从而给灵魂不死和精神不灭留下了置喙余地。第三,范缜明确指出,人的精神产生于其物质器官“心”。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下,这种解释是符合唯物主义原则的。最后,范缜以神灭论为武器,揭露了当时统治者和门阀士族利用佛教神学剥削压迫百姓的事实,继而提出统治者要减少浪费,力戒奢侈;要关心百姓的生产和生活;要制定和完善法律制度以富国强兵,造福人民等观点。客观上说,范缜的观点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疾苦,说出了百姓的心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作为南朝时期的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的成就是卓著的;而他不随流俗、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品质,以及坚持真理、矢志不渝的精神,更值得后人称赞和学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