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专项排查练(七)1 人类史上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点拨完成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并非麦哲伦本人。因麦哲伦在菲律宾已丧生。2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掠夺的大量财富在其国内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点拨西、葡是封建国家,它们掠夺的大量财富主要用于享受,并没有在国内转化为资本,这些钱很快流入到荷兰、英国、法国手中,它们很快衰落下去。3 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点拨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的是海上霸主的地位,其世界霸主的地位是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确立的。4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凯伊的飞梭,完成的标志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2、()点拨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5 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经历了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三个阶段。()6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点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点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
3、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8 鸦片战争后,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小农经济逐渐消失。()点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但这一过程非常漫长,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完成,小农经济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9 洋务企业是官办的企业,没有私人资本。()点拨洋务企业出资情况多样,民用企业大都采用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形式,私人资本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企业的控制权都掌握在政府手里。10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点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和美国不但没有放松对华侵略,相反,他们趁机加强了对华侵略,尤
4、其是日本。11最早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是清政府。()点拨最早在中国修建铁路和修建铁路最多的都是外国侵略者,并非清政府。易错排查矫正练常考易错点对世界市场形成的特定原因理解不清;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理解不到位;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深刻全面的理解;对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理解不清。1 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 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世界市场逐步形成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弛答案B解析 材料反映了大量
5、中国货物通过世界贸易流入欧洲,可见,新航路的开辟导致商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出现。故B项正确。2 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达到4/5。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答案D解析“依靠工资生活”是指工人阶级,从数据上看,17世纪至19世纪依靠工资生活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1851年的增长最大,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即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D项正确;17
6、世纪英国是没有工厂制度的,A项“工厂日益普及”说法错误;17世纪英国还没开展工业革命,B项说法错误;C项“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说法错误,工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C项说法错误。3 甲午战争之前20多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不到八十家,其资本总额约为七百三十万元。甲午战争后6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共为七十九个,其资本总额为一千七百多万元。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A小农经济彻底破产B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清政府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D洋务企业丧失了垄断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
7、史实近代小农经济一直处于瓦解状态,A项错误;B项应该是在一战期间故错误;C项表述错误。故选D。4 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 ()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 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婚姻习俗发生变化,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A、B、D三项与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高频考点强化练高频考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其影响、英荷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等。5 马克思曾指出:“在16世纪和1
8、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材料中的主要因素是指()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三角贸易D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史实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衰落。故选D。6 “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其先进的科技、股份制公司制度、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强大的海军,建立了一个以英伦三岛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这实际上说明了英国()A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B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C大力地推行自由贸易政策D最先完成了科技革命答案A解析注意关键词:“19世纪中期”、“英国”、“先进的科
9、技”、以英伦三岛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这几个词从不同角度综合反映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故A项最准确。7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 000吨至10 000吨。“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的完成C殖民扩张的加剧 D鸦片战争的爆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结合时间可以判断是新航路开辟。B、D是在19世纪。C项明显错误,殖民扩张不可能出现“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8 17世纪末到
10、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所谓“外国支付收入”理论,实际体现了英国人对外国人的盘剥,英国所以提出这一理论,其基本条件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没有世界范围内的殖民体系,就不可能有“外国支付收入”理论,故选B项。A、C两项错误,
11、仅仅社会稳定和国内市场的扩大,无法实现对外国的盘剥,D项错误,这一时期英国工业革命还没有完成。9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答案D解析注意时间:19世纪406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A项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B项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为扩大
12、税源,一度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项亦可排除。10下表是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它说明当时中国()项目1920年1936年机器制造品12.9%20.5%手工制造品32.2%25.5%农产品45.4%45.9%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近代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D民族工业产品在数量上超过了进口品答案C解析采用排除法,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根据表中“19201936”排除A;根据表中手工制造品和农产品比例相加,可排除B;D选项表中没有体现,故选C。11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1948年流行着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
13、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关键信息:“1948”“唯一印刷钞票”,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陷入困境的原因,即可得出答案A。12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肩挑34.0驴车18.0公路汽车30.0轻便铁路2.4独轮车19.2铁路2.0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14、答案A解析表格反映出,轻便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它运输方法的费用低好几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一个因素,A项正确。B项易错选,因表格所列举的运输方法种类而表面理解,注意表名: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同样不能作为C、D两项的依据。大题冲关规范练13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史,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其中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为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
15、,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材料二图中的四幅图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图中白色部分是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材料三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后美洲、非洲、西亚、南亚、西南太平洋诸岛、大洋洲先后沦为殖民地其它地区,包括很多欧洲国家,都不得不在西欧工业巨大优势的影响和压力下,先后不一地作出反应。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因。(2)依据材料二中的四幅图,说说西方人眼中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后
16、各地所作出的反应及影响。答案(1)物质生产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2)变化:打破了相对分散、隔绝状态,了解范围逐渐扩大,地域性历史逐渐融合为世界历史。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新的交通工具及通讯手段的发明。(3)反应:第一,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手段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第二,实现工业化。第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第四,掀起社会主义运动。影响:密切了国际交流;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联系逐渐加强并成为一个整体。解析(1)根据材料中“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可得答案。(2)根据材料可知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在不断扩大且地区间的地理联系增强。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认识的变化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新航路的开辟、通过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通讯工具的革新促进对世界了解的加深。(3)工业国家在殖民扩张和掠夺中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及生产方式,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始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手段发展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开启工业化生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下开始了民族解放运动。这些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世界日益开始形成一个整体,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