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张家界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的肽键的数目是A. 49个B. 48个C. 50个D. 51个【答案】A【解析】【分析】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详解】胰岛素合成时,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1+30)-2=49个,A正确。故选A。2.制作细胞膜的材料,应该取哺乳动物成熟的( )A. 肝细胞B. 肾细胞C. 红细胞D. 白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制作纯净的细胞膜一般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其无细胞器和细胞核。
2、【详解】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无细胞器和细胞核,因此常用来制作细胞膜的材料,C正确。故选C。3.将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入含少量红墨水且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的颜色分别是 ( ) A. 无色、紫色B. 红色、无色C. 红色、紫色D. 无色、红色【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图中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细胞外液,是细胞质。而本实验的细胞外液是含有少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该细胞外液可以到达处,为红色;由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红色的细胞外液不能到达处,而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3、的细胞质,细胞质无色,所以该处为无色。故选B。【点睛】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发生的条件是细胞外液大于细胞液,细胞失水。图中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细胞外液,是细胞质。4.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由图1可知: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B. 由图2可知:该酶是胃蛋白酶C. 由图3可知:Cl、Cu2分别能促进、抑制该酶活性D. 由图4可知:该酶具有专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等。在最适温度(pH)
4、下,酶的活性最高;当温度(pH)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pH)高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减弱。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先解读曲线,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判断。【详解】A、由图1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不同,A正确;B、分析题图2曲线可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是1.5左右,B错误;C、由图3分析,单独加酶为对照组,酶+ Cl组反应速率高于对照组,酶+ Cu2组反应速率低于对照组,因此可以推定Cl、Cu2分别能促进、抑制该酶的活性,C正确;D、由图4知,该
5、酶能分解麦芽糖,不能分解蔗糖,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故选B。【点睛】结合酶的专一性、影响酶促反应的条件等知识,分析题干和题图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解题的关键。5. 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 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C【解析】葡萄糖在细胞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就是糖酵解,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所以酶1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所以酶2在线粒体,无氧呼吸都是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所以酶3在细胞质基质。6.利用地窖贮藏种
6、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 降低细胞呼吸强度B. 降低水分吸收C. 促进果实成熟D. 促进光合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则氧气浓度相对较低,可降低细胞呼吸强度。故选:A。7.图表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其中能表示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的点是( )A. D点B. C点C. B点D. A点【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分析: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中A点光照强度等零,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合作用的补偿点,净光合速率等于零,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点表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详解】根据光合作用与
7、呼吸作用二者关系及图中曲线分析可知: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的补偿点,净光合速率等于零,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正确。故选C。8.图甲为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图乙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 图甲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加倍发生在cd段B. 图甲中cd段表示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C. 图乙中有8个染色体,0个染色单体D. 图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甲:一条染色体有两种形态,分别是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和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时DNA染色体=21,不存在姐妹染色
8、单体则DNA染色体=11。由此可以确定,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cd段表示G2期、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乙图: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图甲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加倍发生在bc段,A错误;B、图甲cd段表示G2期、前期和中期,已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因此该时期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B正确;C、由图乙可知,该图中有8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C正确;D、分析乙图: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A。9.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
9、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 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C. 一个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形成两个细胞D. 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答案】D【解析】【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全能性的体现是以发育成完整个体为标准。【详解】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所体现的是植物的幼体发育成个体的过程,没有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10、体现的是细胞的分化,没有发育成完整个体,B错误;C、一个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形成两个细胞体现的是细胞分裂,C错误;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这个过程既体现了细胞的分化,又体现了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D。【点睛】明确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以及对相应概念的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是,细胞具备全能性与细胞全能性的表达两者的区别。10.抑癌基因的作用主要是( )A. 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进程B. 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 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 诱导细胞染色体结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
11、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由细胞癌变发生的机理可知: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B正确。故选B。11.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可判断,C正确。故选C。12.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
12、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 图乙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C. 图丙为次级精母细胞D. 图丙中有4个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所在的生物为雄性动物;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所在的生物为雌性动物。【详解】A、图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为第一极体,A正确;B、图乙细胞
13、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图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所在的生物为雌性动物,该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D、由丙图可看出,图中有4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根据细胞质的分裂方式判断细胞的名称,再准确判断各选项。13.人的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与之对应的正常基因B也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基因型能表示色盲患者的是( )A. BbB. XB
14、XbC. XbYD. XBY【答案】C【解析】【分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Y上没有等位基因,女孩有两个致病基因才会患病,男孩有一个致病基因就会患病,据此答题。【详解】因为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Y上没有等位基因,女孩有两个致病基因才会患病,男孩有一个致病基因就会患病,C正确。故选C。14.下图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能证明其他物质等不是遗传物质,所以选D。【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5.下列关于RNA
15、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RNA可分为mRNA、tRNA、rRNAB. mRNA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C.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 mRNA翻译蛋白质时,一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答案】D【解析】【分析】1、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RNA的碱基主要有4种,即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2、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1)mRNA:信使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2)tRNA:转运RNA;功能: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3)rRNA:核糖体RNA;
16、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详解】A、RNA可分为mRNA、tRNA、rRNA,A正确;B、mRNA是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原则转录形成的,该过程一般发生在细胞核中,B正确;C、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正确;D、mRNA翻译蛋白质时,其上的相邻的三个碱基即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D错误。故选D。16.下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关于此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表示DNA的复制B. 表示转录C. 表示翻译D. 表示蛋白质水解【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表示中心法则的内容,是DNA复制,是转录,是翻译,是RNA复制,是逆转录过程。【详解】
17、图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中心法则的内容,据图分析:是DNA复制,是转录,是翻译,是RNA复制,是逆转录过程,A、B、C正确,D错误。故选D。17.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B. 基因突变的频率很高C. 基因突变包括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D. 基因突变大多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答案】B【解析】【分析】有关基因突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
18、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由基因突变的特点可知,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正确;B、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是低频性即突变频率很低,B错误;C、由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C正确;D、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但一般多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因为该时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结构不稳定易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18. 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B.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 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D. 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19、【答案】A【解析】【分析】由配子发育而来个体称为单倍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般为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详解】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A正确;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由配子发育而来即为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即为二倍体,B错误; 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不属于单倍体,C错误;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多倍体,如三倍体,D错误;故选A。19.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的原理是( )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染色体变异D. 细胞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的过程是利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
20、速体西瓜,因其在减数形成配子过程中,联会紊乱所以无法形成正常配子而不育。该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的原理是,利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速体西瓜,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而导致在减数形成配子过程中,联会紊乱所以无法形成正常配子而不育。该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故选C。20.基因工程不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A. 限制酶B. 转运RNAC. 载体D. DNA连接酶【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工程中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详解】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
21、,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B不符合题意。故选B。21.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相关内容( )A. 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外液B. 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C. 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D. 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是血浆,是淋巴,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共同组成体液。【详解】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汇入血浆,所以是淋巴;细胞外
22、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是细胞外液。所以图中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正确。故选C。22.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般为( )A. 0.9%B. 1%C. 0.5%D. 12%【答案】A【解析】【分析】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般为0.9%。【详解】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一般为0.9%,A正确。故选A。23.图为一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刺激d点,a、b、c均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B. 兴奋只能从B神经元传到A神经元C. 刺激b点,a、c、d均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D. 突触后膜是A神
23、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答案】C【解析】【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的方向相同。【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A神经元所示为轴突末梢(突触前膜),B神经元所示为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间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即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到突触后膜,因此刺激d点,a、b、c均不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A错误;B、由上述分析兴奋只能从A神经元传到B神经元,B错误;C、A神经元所示为轴突末梢
24、(突触前膜),又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刺激b点,a、c、d均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D、由图分析可知,突触后膜是B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知识要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能依据图进行判断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递过程和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4.下图是人脑的主要组成部分示意图,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图中的( )A. 下丘脑B. 大脑皮层C. 小脑D. 脑干【答案】A【解析】【分析】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
25、中枢;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正确。故选A。25.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其中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 )A. B细胞B. 效应B细胞C. T细胞D. 效应T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详解】依据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分析题图过程为细胞免
26、疫的效应阶段即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因此X细胞为效应T细胞,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T细胞或记忆细胞,C正确。故选C。2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B.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C. 顶端优势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 顶芽和幼茎中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范围内【答案】A【解析】【详解】A、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发育着的种子而不是顶芽,A错误;B、由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B正确;C、顶端优势是指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
27、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C正确;D、正常情况下,顶芽和幼茎中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的范围,D正确。故选A。【点睛】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是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的考查,回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27.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结构及吸水和失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B.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无选择透过性C.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D.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
28、素和果胶【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由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得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详解】A、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因此在植物细胞失水时,才会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B、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由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得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B错误;C、
29、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C正确;D、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正确。故选B。【点睛】明确发生渗透作用的渗透装置组成的条件,依据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从而确定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的原理为本题的解关键。28. 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原因是A. 酶可以提供能量B. 酶可以直接参与反应C. 酶可以降低活化能D. 反应前后性质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
30、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详解】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酶可以显著的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故选C。29.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C. 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31、、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 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答案】C【解析】【分析】1、a表示多了一条染色体,b表示重复;c表示三倍体;d表示缺失。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加、倒位或易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者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者减少。【详解】图a所示细胞中,只有一组同源染色体为三条,其余皆为两条,可知为三体;图b所示细胞的染色体上链增加了一部分(片段4),为染色体片段增加。图c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故为三倍体。d图细胞的染色体下链缺失了片段3和4,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故选C。30.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
32、续自交。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自交代数和纯种占第n代个体比例关系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可见,杂合子Aa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逐渐升高,无限接近于1。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Aa连续自交的遗传图解得出规律,再运用规律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31.对细胞膜结构和组成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早在19世纪末期,研究人员就曾选
33、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的透过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很容易穿过膜;反之,不易溶于脂质的物质,则不容易穿过膜。这表明:细胞膜是由_构成的。(2)将人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红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是_,这是_作用的结果。将红细胞加入蒸馏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在该液体的_ (上、中、下)层能得到破碎的磷脂双分子层。(3)1925年,有人用丙酮从红细胞膜中提取到磷脂,并将其铺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单分子层。测量铺展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_倍。(4)1933年发现:蛋白酶能够使细胞膜分解,这表明_。(5)通过其他方法,测得多种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物质种类膜的类别蛋白质(%)脂质
34、(主要是磷脂)(%)糖类(%)变形虫细胞膜54424小鼠肝细胞膜44524人红细胞膜49438依据上表数据,分析构成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答案】 (1). 脂质 (2). (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3). 渗透 (4). 上 (5). 2 (6). 细胞膜上有蛋白质 (7). 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种类相同【解析】【分析】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有时称为细胞外膜或原生质膜。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各成分含量分别约为50%、40%、2%10%。其中,脂质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胆固醇。此外,细胞膜中还含有少量水分、无机盐与金属离子等。【
35、详解】(1)研究发现:凡是溶于脂肪的物质,也很容易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肪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可表明:细胞膜是由脂质构成的。(2)人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红细胞外界浓度小于内部浓度,由渗透作用原理,细胞吸水膨胀甚至破裂。由于脂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破碎的磷脂双分子层在该液体的上层。(3)因细胞膜为磷脂双分子层而且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器和细胞核,所以从红细胞膜中提取到的磷脂,将其铺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单分子层,其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2倍。(4)根据酶的专一性,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而蛋白酶能够使细胞膜分解,说明细胞膜上有蛋白质。(5)从图中对比细胞膜的各
36、成分可看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种类相同,但各成分的含量不同。【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2.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回答下列有关验证酶的特性实验的问题:(1)取两支试管编号为1、2,各加入2 mL H2O2,然后分别加入2滴FeCl3溶液和新鲜的肝脏研磨液。2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快于1号试管,说明酶具有_性。(2)H2O2酶只能催化H2O2的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说明酶具有_性。(3)温度和pH偏高
37、或偏低,H2O2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说明酶的作用需要较_的条件。回答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问题:(1)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_染色制片。(2)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是有丝分裂的_期。(3)若通过观察发现视野的右上角边缘有一个适合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细胞,先要在低倍镜下将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则装片移动的方向是向_方移动。【答案】 (1). 高效 (2). 专一 (3). 温和 (4). 漂洗 (5). 中 (6). 右上【解析】【分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点。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条件温和
38、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即可高效反应,但其催化活性易受温度和pH的影响。植物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为细胞分裂中期,因为该时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最清晰,并且所有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便于观察。【详解】(1)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中含有H2O2酶,与FeCl3溶液相比较,生物催化剂催化的反应速率明显比无机催化剂快,说明酶具有高效性。(2)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H2O2酶只能催化H2O2的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说明酶具有专一性。(3)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H2O2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说明酶的作用需要较温和的条件。(1
39、)植物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最清晰,并且所有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便于观察。(3)显微镜下所成像是倒立、放大、虚像,所以,当某物像偏于哪个方向而向相反方向移动时,物体移动方向与像移动方向相反即“偏哪向哪移”。所以,视野的右上角边缘有一个适合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细胞,先要在低倍镜下将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则装片移动的方向是向右上方移动。【点睛】掌握酶的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的具体含义并能通过实验加以体现和证明;明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及简单的显微镜操作常识。33.下图是某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
40、图回答。(1)写出下列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_。(2)图中DNA片段中碱基对有_对。(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_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_键连接形成碱基对。(4)若用14N标记DNA分子,合适条件下,让该DNA分子在含15N标记脱氧核苷酸中复制四次,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_。(5)构成DNA分子的碱基只有四种,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也只有两种,而不同生物的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主要原因是_的排列顺序不同。【答案】 (1). 脱氧核苷酸(或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 4 (3). 脱氧核糖 (4). 氢 (5
41、). 18 (6). 碱基(或碱基对)【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图中是胞嘧啶,是腺嘌呤,是鸟嘌呤,是胸腺嘧啶,是磷酸,是含氮碱基,是脱氧核糖,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链。【详解】(1)图中是磷酸,是含氮碱基(胸腺嘧啶),是脱氧核糖,所以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由图可知,图中有碱基对4对。(3)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42、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DNA复制4次,获得16个DNA分子,由半保留复制可知,其中有2个DNA分子同时含有14N和15N,14个DNA分子只含有15N,所以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216=18。(5)DNA分子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点睛】熟练掌握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并结合图示进行判断,能根据DNA复制过程进行相关计算。34.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刺激时
43、,神经细胞A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_。激素p是_。(2)手术创伤后,机体调节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从而降低能量消耗来促进术后恢复。此过程中,血液中p的浓度应_(上升、下降),神经细胞B分泌的激素n应能_(抑制、促进)垂体细胞的分泌。(3)电刺激神经元C时,会引起C中_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_细胞使其激素分泌量增加。(4)通过上述现象可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调节。而当人受到惊吓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会瞬间增加,这主要是_调节的结果。【答案】 (1). 垂体 (2). 促甲状腺激素 (3). 下降 (4). 抑制 (5). 突触小泡 (6). 甲状腺
44、(7). 神经体液 (8). 神经【解析】【分析】结合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图解,据图分析:神经细胞A是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m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p是促甲状腺激素,神经元C是传出神经元。根据题意神经细胞B能够分泌激素n抑制垂体细胞的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详解】(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m作用于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与垂体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调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具膜细胞器活动增强,进而使该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2)手术创伤后,机体调节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该过程通过调节作用使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p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m的含量下降。同时根据结果也能推测出神经细胞B分泌的n应能抑制垂体细胞的分泌。(3)神经元C是传出神经元,电刺激神经元C时,会引起C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使其激素分泌量增加。(4)据图分析,甲状腺既受到激素的调节,也受到传出神经的调节,所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当人受到惊吓时,产生的兴奋传递到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浓度会瞬间增加,这主要是神经调节。【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的分级调节及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神经-体液调节的理解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