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习目标1识记真理的含义。2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3理解说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背景材料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许多同学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话(好话、坏话、正确的、错误的)都能说,各种意见(赞成的、批评的、反对的)都能发表,不担心戴帽子、找棍子、抓辫子,不担心“秋后算账”,不同意见能争个你死我活的,不
2、需要统一思想、统一口径。对此,有同学认为,“真理因人而异”,有同学认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问题探究(1)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有的同学认为,“真理因人而异”,这种观点正确吗?(2)在当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网络时代,“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吗?答案:(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知识结构及认识水平等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不能据此认为真理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
3、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因此真理不会因热议而变成谬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不在于是否被热议。在实践中,在网络热议中,真理会不断发展。知识升华理解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反映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反映是谬误。(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只能看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而绝不能因人而异,或以某些人的主观需要为转移。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层意思: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的检验标准即实践的客观性。(3)真理的客观性决定
4、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确定角度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面对同一事物确定角度,能有不同的认识,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只能有一个。因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本来状况只有一个。(4)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能说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种表述是唯心主义的观点。(5)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认为“有用即真理”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典题印证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真理是人们()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解析:选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
5、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而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应选D项。A、B、C三项观点都扩大了真理的外延,是错误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背景材料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
6、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问题探究(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答案:(1)否,欧几里得定理依然是真理。(2)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发现了欧几里得定理在不同条件下与客观实际的偏差。知识升华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1)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7、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2真理与谬误(1)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是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2)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
8、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典题印证(全国卷 )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
9、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解析:选D尽管高速相机连拍照片已经证明了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移动的,但有人认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画得不像,这表明人们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的认识,D项符合题意;A项抹杀了认识工具对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观点错误;正确的认识和经验会推动认识的发展,B项错误;C项认为艺术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说法错误。1认识具有反复性(1)含义: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原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
10、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的过程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4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背景材料飞船向空间
11、站运送人和物资,必须解决对接的难题。美俄都采取直接的多次发射试验的方法解决,费用大。我国神九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在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的同时,还采用人工手动控制方法进行。然而空间交会对接是一项高风险的试验,为此科研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故障应急处置演练和全系统合练,多次曲折之后,才一次对接成功。空间站建成后,美俄靠地面补给,代价大。我国拟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培养来生产食物、空气和水,建造一个天上江南。未来,中国要使人能到达深空的任何地方。问题探究我国载人航天的探索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答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是在多次试验和解决很多曲折问题的基础上取
12、得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我国载人航天要解决的难题会越来越多,没有止境。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的。知识升华全面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的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实现。所以,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每一具体认识只能是对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但我们不能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就否认世界上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2)认识
13、具有无限性。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应不断发展,为实践提供指导。(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相对地上升到了高一级的程度。(4)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要求: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典题印证(2018全国卷)十八大
14、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ABC D解析:选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自于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故错误,正
15、确;世界上没有终极真理,“完成了”否定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表述错误。学业水平达标热点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在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据此回答12题。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根据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集体智慧。这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无法达成共识通过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ABC D解析:选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
16、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根据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集体智慧,这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也表明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正确且符合题意;认识虽然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但人们可以达成共识,说法错误;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2十九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思想战略写入党章。党章的修改是基于()真理在克服谬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实践的深入促进了认识的发展真理是具体的,应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真理是有条件的,超出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A BC D解析:选C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新形势新任
17、务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这是基于实践的深入促进了认识的发展,真理是具体的,应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故入选;与题意不符。热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科学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据此回答34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实践发展而发展B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C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实现D原来的真理性认识随着实践发展会转化为谬误解析: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实践是变化发展的,而真理是具体的、
18、有条件的,随实践发展而发展,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真理随着实践而发展,不体现真理的检验问题,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创新永无止境,C项强调的是正确的认识如何获得,与题意不符;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不会随着实践发展而转化为谬误,而是不断向前发展,D项说法错误。4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具体性和条件性A BC D解析:选A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
19、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故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符合题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错误,排除;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错误,排除。框题能力提升(十二)一、选择题1美国太空火星探测器“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着陆并传回图像,科学家希望有关信息将帮助他们解决长年未解的问题:火星上究竟是否曾经存在生命,或者火星在未来是否能维持生命的存活。人类对火星的探索表明()人类能积极能动地认识世界客观规律能为人们所改造人类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
20、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A BC D解析:选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故表述错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表述错误;只有符合题意,故选B项。2“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赫胥黎的这句名言揭示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起源于谬误之中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真理A BC D解析:选C题干揭示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入选。表述错误。3专家指出,全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当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世人还在为地震困扰。这说明()有些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目前还不能预知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是
21、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人类认识活动是永无止境的A BC D解析:选C的说法是错误的,只有实践才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与题意无关,故选。4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研究成果证实,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度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上述材料表明()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真理是客观的、不变的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A BC D解析:选B材料中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表明了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入选。真理是客观的,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所以表述错误。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2、这首诗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选BA、D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真理是有条件的;古诗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选B项。617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代表着纯洁和高雅”,随着欧洲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这个“真理”认识崩溃了。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这表明()A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C认识具有反复性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选C新的发现使原来的“真理”认识崩溃了,表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23、,故选C项。A、D两项与题意无关。B项表述错误。7各国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地研究癌症的治疗方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彻底的根治之法。这是因为()认识运动总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上升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求索真理追求真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经历一个过程A BC D解析:选D“各国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地研究癌症的治疗方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彻底的根治之法”是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正确,选D项;错误,因为认识活动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
24、的。二、非选择题8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我们科学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理论思维。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地位、
25、作用认识的合理性。解析:本题以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等方面进行说明。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认识,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
26、无限性、上升性,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盘点重点知识1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分析和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时,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反对机械地对待理论,反对思想僵化的观点;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定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27、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也反对片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认识的唯心主义观点。2全面认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特点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发展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28、,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发展的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链接社会热点十九大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蓝图十九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两个一百年目标”、“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小康社会决胜期”等思想,必将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发展。请你思考说明我们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透视镜实践决定认识
29、,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是在新形势下为研究新变化、新特点而制定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发展。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必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逐步深化和发展的。命题室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了新时代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体现了实践活动的()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主观能动性解析:选D全会提出了新时代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体现了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D项符合题意;A、B、C
30、三项没有体现,排除。2十九大报告中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基于“新时代”的判断,也应该有“新理论”。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此可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说明()真理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谬误在实践中得到了纠正ABC D解析:选B说法错误,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否定了以往党的思想的正确性,排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针对新时代的实际做出的正确概括和总结,符合题意。课题能力提升(六)一、选择题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
31、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A BC D解析:选A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错误;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获得正确的认识并不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32、,认识还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错误;故表述正确。2时过境迁,如今再回头看徐悲鸿的画作,人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因为()旧作中藏有社会意识的印记当代人更具有创新精神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人们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如今的人们对徐悲鸿的画作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表明人们的认识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时过境迁”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实践水平的提高是人们的认识深化发展的重要原因,符合题意。不是人们认识“更深刻”的原因。不符合实际,排除。3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
33、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世界观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A BC D解析:选B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入选;表述错误,世界观影响但不能起决定作用;表述与题意无关。4贴近群众生活的科普节目原来如此,创新科学实验的“实证”表现手段,针对生活中人们熟视无睹或似是而非的科学疑点和困惑,以问题提出、答案求证为线索,结合志愿者的参与体验,最终给出科学、正
34、确的解答。这个节目用实例、事实告诉我们()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人的认识都与客观对象相符合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解析:选C材料旨在强调科普节目运用科学实验求证人们熟视无睹或似是而非的科学疑点和困惑,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为C项;A、D两项不为材料所反映;B项表述错误。5长期以来, GDP 都是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这常常使发展陷入竭泽而渔、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困境。中央出台“不以 GDP 论英雄”的干部考核体系,强调把经济与社会、民生、生态等综合起来考评。这一变化表明 ()A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
35、径B认识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C实践决定认识D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解析:选C将GDP视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带来一系列问题,使中央对干部考核体系的认识发生变化,这表明实践决定认识,答案为C项;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非唯一途径,A项错误;B项夸大了认识的作用,错在“决定”;D项与题目无关。6下列能正确表达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柳宗元)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A BC D解析:选B强调的是工具的重要性,说明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量变的重要性,强调
36、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答案为B项。7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析:选B该漫画启示我们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故B项入选;A项强调实践的特点,与漫画主旨不符;C项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8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科学家在已
37、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说明()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的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A BC D解析:选A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表明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正确,答案为A项;真理与谬误不能混淆,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绝对的,错误。9中国药学家屠
38、呦呦因发现青蒿素(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然而,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恶性疟疾原虫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材料启示我们()人们对事物的已有认识总会被推翻认识对象的变化决定认识具有无限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不确定的 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A BC D解析:选C随着恶性疟疾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人们必须在原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研制出新的治疗药物,说明认识对象的变化决定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符合题意;追求真理不是要推翻已有认识,而是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错误;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错误。10一篇名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
39、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Meta分析的文章指出,虽然不同地区居民对大气细颗粒物健康危害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但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升高导致居民死亡率上升,已经初步得到证实。这些研究成果直接促成了世界环境保护机构修改其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的卫生标准。这表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促进人类实践的发展作为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真理性认识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A BC D解析:选B错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活动;研究成果促成世界各国环境保护机构修改大气颗粒物卫生标准体现了;人
40、们在研究大气污染与居民死亡率上升关系的实践中对大气颗粒物的认识不断完善体现了。11对待转基因食品,人们的态度俨然分成了两派,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利弊,现在科学家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使得围绕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也一直持续不断。争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有用与无用因人而异,没有判断的客观标准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相互包含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这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这有着主客观原因,正确,答案为B项;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混淆了真理与谬误。12“猪肉菱角若共食,肚子疼
41、痛不好受;牛肉栗子一起吃,食后就会发呕吐。”这些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说的是我国的食物相克之道,被一些人奉若“灵丹妙药”时刻谨记在心。专家们随机选取了130名健康的志愿人员,针对民间流传最广的“相克食物”进行了实验。按照家常方法进行烹饪,在志愿人员食用这些“相克食物”一周后观察他们的尿液、大便、血压、精神、体温等反应,结果一切正常。这表明()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重要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A BC D解析:选D材料旨在说明实验证明了民间谚语的错误,正确,故选D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同等重要,
42、错误。二、非选择题13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我国最早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其运算过程称为“筹算”。到了宋、元时代,由于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筹算就演变到珠算。珠算的推广,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试述筹算到珠算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解析:解答本题要将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的表现与材料相对照,根据材料信息确定答案要点。珠算的出现表
43、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古代商业的发展推动珠算的发展和推广,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筹算不能适应经济活动的发展,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珠算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珠算的出现是古代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产物。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珠算的发展和推广适应了古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当时,日益发展的经济活动证明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珠算的推广,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14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
44、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2012年,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中央首轮巡视启动,从此巡视成为新常态;2014年,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深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教育;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7年,十九大报告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贵在“全面”、重在“从严”,新时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然要“全面”、要“从严”。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
45、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解析: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确定知识范围,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指的是认识论知识,涉及实践与认识、真理的相关知识;二是通过分析设问“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准确定位知识。“永远在路上”体现了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三是用锁定的知识分析问题。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全面从严治党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告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过关测评
46、单元排查落实和单元质量检测单元排查落实(二)易混易错排查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提示: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2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提示: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4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提示: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5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提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6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提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7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
47、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提示: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8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提示: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9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提示: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当规律发生作用的客观物质条件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10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一定能够成功。提示: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11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示: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12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提示: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
48、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提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14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提示:客观实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1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16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17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提示: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18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提示: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高频考点再练一、选择题1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
49、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解析:选B题干信息主要告诉我们事物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否认相对静止,B项强调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入选;A、C两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D项强调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目要求。2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
50、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BC D解析:选A不符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题目要求。3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解析:选C设计、情思都是意
51、识性的东西,材料显然体现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项入选;A、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4科学家对黑洞的研究,是人类对茫茫宇宙进行探索的重要部分。此番首次用连续谱的特征方法发现的证据确凿的双黑洞,为人类在宇宙中发现和确认更多双黑洞系统指出了新方向,并对理解星系和类星体的形成演化以及进一步研究引力波和基本引力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这进一步佐证了()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世界的物质性和意识的能动性是统一的人的意识只有突破规律的制约才具有直接现实性A BC D解析:选B科学家用连续谱的特征方法发现的证据确凿的双黑洞,
52、说明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认识的发展,而是强调发现双黑洞,与题意无关;双黑洞的发现证明世界的物质性和意识的能动性是统一的,符合题意;意识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也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错误。故选B项。5物联网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与物体的“对话”,物体和物体的“交流”,使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人们通过科技可以使物体具备意识功能科技的发展使人与物的界限日益模糊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属性改造世界A BC
53、 D解析:选D根据材料对物联网的解释可知,物联网是人们对事物间固有的属性和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是人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结果,正确。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错误。人与物有本质的区别,错误。6“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A BC D解
54、析:选D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无针头注射器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说明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它能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入选;病人害怕打针推动了无针头注射器的出现,体现了;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错在“循环往复”上。7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 BC D解析:选C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
55、确的认识”,入选;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排除;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8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解析:选C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在这一过程中真理得到发展和深化,人们就是在不断实践中勇于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
56、展的动力,A项没有体现,排除;“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没有正确认识到意识的能动性,B项说法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正确的,D项中认为“真理是错误的”观点本身错误,排除。故答案为C项。二、非选择题9当前,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7年9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57、、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指导思想应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以更好地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指导思想也不会就此而止步,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走向深入和未来。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教育指导思想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可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真理的特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角度分析说明。答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当前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推动着教育指导思想的变化发展。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教育指导思
58、想的变化。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教育是复杂的,变化的,作为认识基础的教育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因此,教育指导思想必须不断发展。10为攻克艾滋病病毒,我国已正式启动艾滋病疫苗II期临床研究,研究人员希望在此前基础上继续招募志愿者开展新的临床实验,以进一步检验中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的安全有效性。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回答时可从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在适应实践的需要和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对艾滋病的认识是适应遏制
59、艾滋病疫情蔓延的需要而产生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艾滋病的蔓延提出了新的医学课题,促使科学家努力揭示艾滋病的本质和治疗办法。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医学工作者研究艾滋病的目的是为了用于临床,治病救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研究人员继续招募志愿者开展新的临床实验,以进一步检验中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的安全有效性。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这是因为()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解析:选A本题考查世界的本质。材料旨在表
60、明,是否蒙住眼睛与世界怎样没有关系,这是因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答案为A项;B、C、D三项与题目指向不符。2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解析:选D该诗蕴涵的哲理是物质是永恒运动的,D项与此相符;A、C两项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项属于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或诡辩论观点。3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
61、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受人的意识影响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ABC D解析:选B暮春一诗,揭示了自然界有着客观规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并不是不受人的意识影响,错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故排除。4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A认识来自于外部世界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C必须重视人的思想的改造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
62、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析:选B题干透露出人的头脑能够对知识进行相应的改造,这说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B项符合要求。其余选项与题意无关。5“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为共筑中国梦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因在于()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解析:选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反映,A项错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因在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项符合题意;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63、;物质决定意识,D项错误。6近日,一张猫咪走在楼梯上的图(如图)掀起了一轮争论热潮。对于这只猫究竟是在上楼还是下楼,网友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和理由。这说明()A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解析:选C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7根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研究,北京PM2.5来源中,机动车排放占22.2%,燃煤占16.7%,工业污染占16.3%,扬尘污染占15.8%。未来五年,北京将突出围绕控车减油、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清洁降尘四大关键领域进行治理。北京市治理
64、雾霾的措施()A做到了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统一B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充分强调和发挥了意识的促进作用D突破了客观规律对人的活动的制约解析:选BA项应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正确的意识才起促进作用,排除C项;D项违背规律的客观性。8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解析:选BA
65、项错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技巧和方法,不是精神状态。D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与题意不符。9WiFi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效率不高,且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输方式,利用丰富、廉价的光线来无线传输数字信息,获得了更快更安全的传输效果。这表明()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人们观念中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真理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人类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实践决定认识等知识。WiFi的缺陷推动人们寻找新的网络信号传输方式,体现了;人们提出利
66、用光线来无线传输数字信息,获得了更快更安全的传输效果,说明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能够变成现实的存在,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1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高级干部研修班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得来的认识才是正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C D解析:选B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实践,并不强调
67、理论创新,不选;“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得来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说法绝对,不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确定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正确。11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待调动黄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黄金、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由此可见()认识受到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A BC D解析:选A材料中苏轼对“黄花也可满地金”认识过程
68、,表明认识受到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且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不能说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说法错误。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都推动了发展的新跨越。这表明()真理在超越自身过程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因而是相对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运动的过程A BC D解析:选B材料表明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
69、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
70、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1)结合材料,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6分)(2)请你从认识论角度为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提两点方法论建议。(10分)解析:第(1)问,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结合材料围绕“如何”进行论述即可。第(2)问知识要求明确,是方法论建议,故本问较为容易回答。答案:(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顺应潮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
71、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古老的丝绸之路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既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2)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坚持和发展真理;重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强调尊重市场
72、规律、发挥企业家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减少低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供需对接,使国内的供给与需求在不断循环升高的层次上反复达到新的平衡,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材料二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原有的“三驾马车”单一考虑需求侧,已无法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此中央决定加大供给侧改革,从供给、需求两端发力,共同激发其活力,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从扩大内需到供给、需求双轮驱动的战略转变。(1)运用“运动是有规律的”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为什么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发挥企业家精神。(13分)(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从扩大内需向供给、需求双轮驱动的战
73、略转变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13分)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方面来分析说明。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角度来分析说明。答案:(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供给侧改革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倒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
74、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供给侧改革必须发挥企业家精神,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只有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解决经济建设中的新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从扩大内需向供给、需求双轮驱动战略的转变,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发展战略的转变,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