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机制。2说明兴奋传递的过程和特点。3认识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1.科学思维构建模型分析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和过程。2实验探究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特点。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毒品等的危害,做到洁身自好,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知识点(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1)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受刺激后变为外正内负()(2)神经元细
2、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3)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4)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5)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1(生命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1)根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什么?提示: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平衡,即膜内的K浓度比膜外高,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状态下,膜上K通道处于开放状态,K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这种膜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K的这种跨膜运输属于什么方式?有何特点?提示: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
3、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ATP,顺浓度梯度进行。(2)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通道打开,此时Na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请推测此时跨膜运输的方向是内流还是外流?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提示:内流;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而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比膜内高。(3)动作电位达到峰值后,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与静息电位的膜电位状态相反,这种膜电位状态称为反极化。此时,会打开膜上的另一些K通道,造成K顺浓度梯度外流,以恢复静息电位状态。但由于外流的K量过高,造成膜内的电位比静息状态还要低,这种膜电位状态称为超极化。在由超极化状态恢复真正极化状态过程中,Na外流的同时K内流,Na和K的这种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还
4、是逆浓度梯度的?这种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什么?还有哪些特点?提示:逆浓度梯度;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ATP。(4)综上所述,你认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否需要消耗ATP?为什么?提示:需要;在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Na和K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2下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生命观念)图中b点为刺激点,该处膜内外的电位与a和c处的相比有何特点?提示:b处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a和c处都是外正内负。(2)(科学思维)图中膜内、外都会形成局部电流,请说出它们的电流方向。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哪种电流方向一致?提示:膜内的电流方向是abc,膜外的电
5、流方向是abc。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3)(科学思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何种形式传导的?兴奋的传导具有什么特点?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1构建模型解读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的产生(2)动作电位的产生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电表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可测出动作电位B将离体神经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水溶液中,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增大C将离体神经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水溶液中,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其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D神经纤维
6、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解析:选C测定动作电位应该把电表的两电极分别放在细胞膜内侧和外侧,观察有无电势差,若表现为外负内正即是动作电位,A错误;神经细胞膜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使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变小,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B错误;发生动作电位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使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Na内流增多,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C正确;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受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的影响,主要与Na浓度有关,D错误。2.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
7、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B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选C由图可知,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A正确;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状态,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反,即为动作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B正确;丁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造成的,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有可能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D正确。3如图表示枪乌
8、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解析:选C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A正确;根据图示可知,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D正确。方法技巧细胞外液Na、K浓度大小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1)(2)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
9、递1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2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1)传递特点:单向传递。(2)原因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2)作用机理有些物质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3)危害(以可卡因为例)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导致突触后膜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产生心理依赖性,长期吸食易产生触幻觉和嗅幻觉等。(1)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10、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一定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4)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快()(5)兴奋剂和毒品都是通过突触来起作用的()(6)只要自己远离毒品就可以,别人制毒、贩毒、吸毒与我们无关()1(生命观念)一般情况下,每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连在一起,即有两种常见的类型(如图所示),请说明图中A、B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突触。提示:A类型为轴突细胞体型,图示为:。B类型为轴突树突型,图示为:。2下面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探究以下问题:(1)(生命观念)神经递质释放在突触间隙后,怎样才能完成兴奋的传递?提示: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11、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处的膜电位变化为动作电位才能完成兴奋的传递。(2)(科学思维)神经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定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吗?提示:不一定,也可能会抑制突触后神经元。(3)(科学思维)兴奋传递过程中,在整个突触、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信号转换分别是怎样的?提示:整个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4)(科学思维)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般要及时分解或运走,如果不能分解或运走,则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某些兴奋剂)提示: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受到持续抑制。1构建模型分析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2归纳概括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1)种
12、类(2)释放方式:一般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3)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4)去向: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1下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和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D与结合使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解析:选D为突触前膜,为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项正确。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通过胞吐实现,需消耗能量,B项正确。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以避免下一个神经元持续性地兴奋或抑制,C项正确。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
13、的受体结合时,不会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外负内正的变化,D项错误。2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解析:(1)分析图示,AC(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可在D酶的催化下分解为A和C,其中C能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吸收用来合成AC。神经
14、递质除乙酰胆碱外,还有多巴胺、一氧化氮、去甲肾上腺素等。(2)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会持续发挥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方法技巧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分析要语必背网络构建1.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3兴奋在一条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4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
15、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5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6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变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7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禁毒工作以预防为主。1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天冬氨酸分子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B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C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D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解析:选A天冬氨酸分子含有C、H、O、N四种元素,A错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
16、氨基和一个羧基,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B正确;作为神经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前膜的突触囊泡内,当突触囊泡受到刺激后,会批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C正确;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可增大突触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引发动作电位,D正确。2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解析:选D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胞内比细胞外低。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17、,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3.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解析:选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4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
18、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解析:选A根据题意可知,听毛细胞受到刺激后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因此推知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纤毛膜上的K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B正确;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听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D正确。5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
19、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解析:选C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大量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d段K继续外流,此时细胞膜仍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动作电位的大小不会随着有效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是表现出全或无的特性。6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
20、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状态时,Na内流需要消耗ATPB的过程中,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不会引起b处形成动作电位解析:选D分析图形可知,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轴突膜处于状态时,Na内流为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所以过程中,轴突膜K通道大量开放,K外流,B错误;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C错误;该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故使用蝎毒不能引起动作电位,D正确。7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
21、式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乙图是甲图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_。(3)已知A 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 B 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4)图乙中传递信号的物质由A细胞合成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小泡再与_融合,通过A细胞的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假设 a 是一块肌肉,现切断 c 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 e、b 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 刺激 e 处,肌肉_;刺激 b 处,肌肉_。
22、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分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兴奋不能由B传到A。(3)已知A 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 B 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
23、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B神经元持续兴奋。(4)细胞合成的神经递质,经过高尔基体加工,通过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5)由于c处被切断,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处,兴奋不能通过c传到肌肉,所以肌肉不收缩,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b,兴奋可传到肌肉,所以肌肉收缩。答案:(1)感受器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B神经元持续兴奋(4)突触前膜胞吐(5)不收缩收缩一、膜电位测量的两种方法1若在如图中丙和丁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右进左出为电位),当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
24、检测到的结果是()解析:选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信号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方向是从左右,当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丙处膜外先由正变负,而丁处膜外保持正电位,所以电流从右向左;由于电流右进左出为正电位,检测到的结果是先正电位,后负电位;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速度较慢,中间有一段时间恢复为零电位。2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B神经纤维受刺激
25、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内负外正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解析:选D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内负外正,电表会测出电位差,A错误;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由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所以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内正外负,B错误;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C错误;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形成动作电位,电表指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电表指针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共两次,D正确。二、电表指针的偏转问题1电表指针偏转的原理图中a点受
26、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 bc右侧”时电表的指针变化细化图如下:2在神经纤维上电表指针偏转问题3在神经元之间电表指针偏转问题3如图表示电刺激轴突上一点后,该神经细胞轴突膜外在某一时刻的电位示意图,A、B、C、D为轴突上等距离的点,在B、D两点连接上一个电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的指针读数显示的是动作电位的值B电刺激的点一定是D点,因为此时膜外为负电位C兴奋由B到D的时间为一个动作电位产生的时间D若刺激A点,电表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解析:选D此时的指针读数仅仅是膜外的电位情况,而动作电位是指内正外负的膜电位,A错误;由于兴奋可以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因此电刺
27、激的点不一定是D点,B错误;兴奋由B到D的时间是兴奋传导的时间,不能代表一个动作电位产生的时间,C错误;若刺激A点,兴奋先到达B点后到达D点,因此电表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4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解析:选D甲电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表两电极处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
28、乙电表两极没有电位差,不发生偏转,A正确;刺激a处时,兴奋传到甲电表处时,指针偏转一次,兴奋传到乙电表两极时,乙电表指针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B正确;刺激b处时,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单向性,兴奋无法向左传递,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侧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5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刺激a点,电表不偏转,电表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B若刺激b点,b点会因为大量Na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C若刺激c点,电表、电表均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D若刺激
29、a点,d处无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解析:选C因为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所以刺激a点时兴奋同时传到电表的两极,无电位差,故电表不偏转,若兴奋能够通过突触传递下去,则电表将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量Na内流。若刺激c点,兴奋不能通过a、b间的突触,电表不发生偏转,电表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若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刺激a点,则d处无电位变化。方法技巧在电表两个电极都放在膜外或膜内的情况下,若两个电极处先后兴奋,则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若两个电极处同时兴奋,则电
30、表指针不发生偏转;若两个电极处只有一处发生兴奋,则电表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三、有关反射弧中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实验探究方法1“切断实验法”判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药物阻断”实验探究某药物(如麻醉药)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还是阻断在突触处传递,可分别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上或置于突触处,依据其能否产生“阻断”效果作出合理推断。3“电刺激法”探究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特点模型图示(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探究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31、。结果分析电刺激处A有反应(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探究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都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只有处电位有变化单向传递(且传递方向为)6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将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将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解析:选C由图知B所在神经为传入神经,C所在神经为传出神经,为效应器。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即只能
32、从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传到传出神经。若将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无论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效应器都将发生反应。7在神经肌肉标本中,传出神经末梢与骨骼肌共同构成效应器,它们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在一起。图中a、b、c、d为可以进行电刺激的部位。请回答下列问题:(1)刺激a处,肌肉收缩,该种现象不能称为反射,原因是_。(2)神经兴奋后,神经递质由处释放,在中通过_与上的_结合,整个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3)已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只能单方向传递。请利用神经肌肉标本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解析:(1)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直接
33、刺激支配肌肉的传出神经,肌肉收缩,不能称为反射。(2)神经兴奋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在突触间隙组织液中扩散至突触后膜处,与其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整个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功能。(3)若利用神经肌肉标本设计实验,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只能单方向传递,则实验思路为:分别在b、d处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情况及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因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其结论是已知的,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只能单方向传递,所以预期的实验结果为:刺激b处时,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d处时,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答案:(1)无完整的反射弧参与(2)扩散特异性受体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3)实验思路:分别在b、d处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情况及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预期实验结果:刺激b处时,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d处时,肌肉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