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论语选读核心题点训练微专题二十七论语选读一、读一读高考对论语选读的考查尽管每年的题型都有一定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还是从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入手考查的。这就需要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对经典认真研读,仔细咀嚼,重视文本,重视反思,要关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热门提法和论语的关系。论语探究评析题的答题方法1评价分析型(1)品读原文(原句),正确理解表示出来的思想观点。(2)对思想观点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解读,做到因境析理。(3)概括、评析语段中的思想或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2辩证探究型(1)提出观点。提出观点应该尽可能明确不含糊。(2)进行论证。包括正面阐述材料所蕴含的孔子的基本
2、思想、人生态度及其意义,反面批驳对立观点的不足之处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注意,在阐述相关思想时,应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相关问题,不能以现代人的思想之履强行去套古人之脚。(3)适当联系实际,做出总结。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3、?”(论语)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1)上面两段文字中,孔子认为“三年之丧”注重的不仅是外在形式,更是_。礼记认为“礼”的作用是_。答案发自内心的孝可以教化人(2)孔子认为“予之不仁也”,其原因是什么?答:_答案孔子认为父母为了养育子女,付出了多年的心血和慈爱,因此父母去世多年后,子女仍会长久地沉浸在悼念父母的悲痛之中而寝食难安。宰我说父母去世一年后他就能心安,孔子认为他对父母的感恩和缅怀是不够的,所以孔子认为他不够仁爱。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
4、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曾子交友观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答:_答案孔子侧重忠告劝导,曾子侧重交流辅仁。(2)简析孔子的交友观及其意义。答:_答案孔子提出了交友的两个基本准则。一是孔子认为劝善规过,是作为朋友的道义责任,义不容辞;二是如果别人不听,也就作罢,这是对别人作为个性主体(或“独立人格”)的认可和尊重。(意思基本准确即可)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子曰:“知
5、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钱穆:“孔子论用行舍藏,有道亦复有命。如怀道不见用是命。行军不能必胜无败,亦有命。”(钱穆论语新解)(1)第则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孔子对待天命和人事的基本态度,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_。(10字以内)答案知天命,尽人事(敬畏天命,竭尽人事)(2)从君子的品格角度来考察,孔子更倾向于颜渊的而不是子路的价值取向,为什么?答:_答案颜渊的用行舍藏,就是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其一生,无论穷达,都以仁为己任,是谓仁者;追求仁义,坚定不移,死而后已,是谓勇者;能进能退,圆融通达,变通自如,是谓智者。子路鲁莽冒进,轻率就死,不是真“勇”;不知天命,不
6、预胜败,可谓无“智”。在孔子看来,颜渊具备了君子的最重要的三种品格,即“三达德”,故孔子更倾向于颜渊的生活态度。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1)请写出论语中能与“为人谋”相对应的、体现孔子“忠恕”之道的句子。答:_答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曾子认为“为人谋”就应该尽心竭力,而孔子认为对待朋友应“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对“不可则止”有两种不同
7、的理解,第一种理解是“不听就算了”,第二种理解是“不听就暂且不言”,结合自身交往实践,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理解,为什么?答:_答案(示例一)我更倾向于第一种理解。朋友做错了事,“忠告而善道之”,好言相劝,希望朋友能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进而改正,对待朋友已经做到了立意忠诚,积极为人,符合友好交往的原则;朋友听得进劝告,就帮助他改正缺点,不能改正就不再劝说(如果是小缺点则可包容,如果是大错误或许未必志同道合),“为人谋”也应该有个限度,那就是保持交往主体的独立性,这体现了适度交往的原则。(示例二)我更倾向于第二种理解。朋友做错了事,当然应该“忠告而善道之”,好言相劝,希望朋友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友好交往是交友的基础;当然如果朋友一时不理解不接受,那说明他暂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暂且搁下,等待时机再想办法,朋友最后一定会理解;如果“不听就算了”,放任朋友执迷不悟,甚至一错再错,那就很难说尽心竭力“为人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