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有光【教学目标】n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进入语言知识世界,引起学生对这个世界的兴趣。2注意说明文文体的特点。二、能力培养目标1体会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简明、通俗易懂的特点。2针对这篇文章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组织地探究,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语言世界,培养热爱语言的感情,积极参与建设这个语言世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n 体会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简明、通俗易懂的特点,针对这篇文章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组织地探究,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导入新课n 有高度发达的语言是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之一,而书面语的发展历程则
2、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板书)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整体感知n 1“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的基本理解。所谓“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即人类的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人类使用语言的方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丰富的。2本文的主要内容。全文主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语言也不断发展,文字、传声技术和计算机提高了语言的传播功能,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扩大了语言的流通范围,人类的语言生活还在更快地前进,中国的语言文字必须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l 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国。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著有新中国的金融问题。业余从事语言文字研究,他参与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主持汉语拼音正词法
3、基本规则的制订。1961年出版该课讲义汉字改革概论,是系统论述“汉字改革”的开山之作。1979年,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献技术会议,该组织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参与制订聋人教育用的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和汉语手指音节设计。1980年,任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1984年起,出版中译本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国际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退休后,著述不断,2005年亦有周有光百岁新稿一书出版。曾任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百岁的汉语拼音之父l“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的基本理解。l 所谓“语言生活的历
4、史进程”,即人类的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人类使用语言的方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丰富的。阅读课文,写一个内容提要,一百字左右。参考答案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语言也在不断发展,文字、传声技术和计算机提高了语言的传播功能,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扩大了语言的流通范围,人类的语言生活发展越来越快,中国的语言文字必须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前进。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文章开头的前言,先说语言的起源、功能以及重要性。接着提示下文所要说明的内容。接下来文章分为五个部分说明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第一部分是“文字的发明”。说明农业化的后一阶段五千年发明了文字,先是西亚的钉头字和北非的圣书字
5、,后是我国的甲骨文,同时地中海东岸诞生了纯表音的字母,以后成为全世界的各种字母文字。最后说明文字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国家共同语的形成”。说明工业化社会需要形成民族共同语。共同语要有统一的语音标准。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时间,西欧在三百年前;日本在一百年前;在我国,从五四开始要求汉字的读音统一。我国1918年公布“注音字母”,1928年公布“国语罗马字”,1958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都促进了国家共同语的形成。第三部分是“传声技术的发明”。从电话和留声机的发明开始,人类进入传声技术时代。以后传声技术不断发展,使语言的声音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声技术促进了共同语的普及,还促进了文体的口语化。听不
6、懂的文言要改成听得懂的白话。第四部分是“语文技术的信息化”。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强烈冲击了人类的语言生活。计算机的语词处理智能化使语言生活发生多方面的革命。文书工作、图书馆、翻译、教学方法都革命了。人类历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第五部分是“国际共同语和国际互联网”。英语经过300年历史“滚雪球”发展,尤其是“二战”后由于客观需要而迅速传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国际共同语和国际互联网配合,主宰当代人类的语言生活。文章最后说明人类语言生活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中国的语言和文字要紧跟历史步伐,不断前进。文章中说,传声技术促进了“文体的口语化”,“时代跟文言文告别了”。怎样看待这个观点?文章中说,传声技
7、术促进了“文体的口语化”,“时代跟文言文告别了”。怎样看待这个观点?n 文体要口语化,书面语与口语要一致,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主张。老一辈教育家,比如叶圣陶先生、张志公先生等,一向持有这个主张。他们认为,书面语念起来,要听众听得懂、听得清楚,才算是合格的书面语。在传声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周有光先生重申这个主张是有道理的。不过,对这个主张一向有争论。有人认为,书面语就是要与口语不一样,书面语自有它本身的特点。有的人还认为,文言文有它的优点,不能一棍子打死,可以适当应用。不能说这些意见没有一定道理,不过在今天的情况下,文体的口语化是必然趋势。而在一定范围内,有些文体、有些书面语可以不口语化,
8、它们只供读、不供听,当然可以保留它们的书面语的长处。课堂练习n 学术界关于印欧语系母语的传播路线和传播方式的看法 是()n、一条传播路线,两种传播方式。n、两条传播路线,两种传播方式。n、两条传播路线,三种传播方式。n、三条传播路线,三种传播方式。课堂练习n、不是否定语言传播是采用“文化扩散”方式的一项是()n、好战民族不断向四邻扩张。n、找不到传播农业技术的痕迹。n、有农民与从事狩猎、采集的居民同处的痕迹。n、语言传播与农业传播路线相一致。课堂练习n、罗伯特.索科尔试图解开的“疑点”是()n、语言传播方式究竟是文化扩散,还是移民?n、是否有与农业传播同步的语言传播?n、语言传播与农业传播的路线吻合吗?n、是否有与农业传播路线同步的移民?课堂练习n、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n、古代农民传播了语言。n、罗伯特.索科尔的研究成果可以否定征服论。n、考古资料表明,印欧语系地区人体遗传特征上的倾斜与农业传播路线相当一致,这为移民说提供了论据。n、罗伯特.索科尔找到了移民传播语言的“蛛丝马迹”。布置作业n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