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第20讲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考纲要求1.资本主义萌芽。2.“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课标提示1.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知识点一 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1)明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2)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小商品生产者产生两极分化。2.时间:明朝中后期。3.生产方式(1)手工业生产者的分化表现:手工作坊主开设手工工场(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典型:苏州和杭州的丝织业机户。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2)商业资本打入生产领域,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典
2、型: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包买商。4.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5.评价(1)发展十分缓慢而曲折,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处于萌芽状态。(2)就全国而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稀疏脆弱。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思考应用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的“匠”与“主”各指什么?二者是什么关系?提示:匠:机工(工人);主:机户(资本家)。被雇佣与雇佣的关系。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知识点二 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1.产生: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2.含义及措施(2)抑商政策含义:限
3、制工商业的发展。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措施:继承传统的禁榷制度,对盐、茶叶等实行专卖制度;设置关卡,对民营商业、民营手工业征收重税等。3.影响: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思考应用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反映的思想及其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提示:重农抑商思想。在战国时期对发展封建经济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封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知识点三 清朝的“闭关锁国”
4、政策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原因(1)对付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阻止外族入侵。(2)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支配。(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3.表现(1)下令禁海,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2)只开广州一个口岸进行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管外贸事宜。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4.影响(1)阻碍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使中国与世隔绝。(2)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思考应用海防纂要记载:“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5、。”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实行的贸易政策及其根本原因。提示:闭关锁国政策;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导致。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考向一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史料研读史料一(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史料二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史料三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
6、,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论明清的金融机构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1.史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人资本的投资方向。2.史料二中“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说明统治者横征暴敛,加重征税,其直接后果是限制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如“商贾断绝,城邑罢市”。3.史料三中“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说明明清金融机构的发展创新有限,直接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未能推动社会经济的最终转型。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1.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根源何在?提示:(1)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
7、济仍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无力购买商品;地主和商人大量买房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政府众设关卡,征收重税;“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2)根源: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2.根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提示:(1)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对外贸易遭受打击。(2)重农抑商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金融创新力度有限,业务单一,难以对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4)商业模式缺乏创新,商帮仍是传统意义的家族商人。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摘自2014年浙江高考T38)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
8、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阅读史料,联系所学知识,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提示:(1)新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2)老政策:重农抑商。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史论归纳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政策使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
9、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方法1从社会进步角度命题。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仅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领域,但是它代表了新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发展的趋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解题时往往从其积极影响方面进行分析。方法2 从中外对比角度命题。明清时期与同时期的西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历史特征,反映了西方文明进步及东方文明的逐渐落后的差异。高考会从中西方发展趋势及综合链接角度进行命题。解题时需结合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命题分析基础知识导学核
10、心考向突破(2013浙江文综,38)(节选)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从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所
11、处的地位回答;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四则明清史志资料作出概括,四则材料均强调了当时江南纺织业显著发展,商品经济发达;“苏州府”材料中的“计日受值”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南浔镇“烟火万家”、王江泾镇“居者可七千余家”等材料信息中可得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的繁荣。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考向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形成及影响 史料研读史料一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
12、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史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史料三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明)谢杰虔台倭纂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
13、向突破1.史料一中所谓“帝王们也是经济人”意在强调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2.史料二分两层意思。第一句为一层,着眼于消灭反明势力;第二、三句为一层,体现了朱元璋的“天朝上国”观念,轻视对外交往、贸易。3.史料三中“市禁则商转为寇”说明海禁加剧了寇患,“禁之愈严而寇愈盛”“于是海滨人皆贼”主要体现了“海禁”的负面作用。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1.依据史料一观点,解释“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原因。提示: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提示:(1)明廷的残余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
14、续对抗;(2)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3)自然经济的影响;(4)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摘自2014年天津高考T12)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根据史料指出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是什么?为实现上述目的,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举措?提示:(1)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2)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
15、入。(3)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史论归纳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比较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不同点实施时期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目的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内容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相同点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内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
16、展影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方法1从对重农抑商政策理解角度命题。“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且每一王朝“抑商”措施不同、程度不同。高考命题多运用原始史料,考查不同时期“抑商”政策的表现、特点。解答时应注意紧扣所给情境,抓住历史阶段特征分析思考。方法2从农商关系及社会进步角度命题。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统治者重视农业、抑商商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农业的发展会促进商业的进步,因而并不能完全抑制商业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出现了农商并重、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解题时往往从逆向思维角度,结合具体史料分析。命题分析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方法3从历史反思
17、角度命题。明清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但在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抑制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1.(2014江苏单科,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8、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和“海禁”政策。由材料“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可知,明政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由题干材料“抚臣涂泽民请开市舶”可知,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 B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2.(2013山东文综,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解析由题干中的贾人“皆无得名田”“敢犯令,没入田货”可知这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小农经济,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故答案为D项。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 D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考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