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忽必烈改制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 ,公元1260年继承了汗位,建都大都(今北京)。到1271 年,忽必烈正式称皇帝,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他就是元世祖。元世祖逐步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以后,就集中力量攻打南宋,终于灭了南宋。公元1279年,实现了中国南北大统一。 1.改制的背景(1)忽必烈即位前,蒙古旧俗阻碍社会发展。(2)忽必烈即位前后,“汉法”与“旧俗”之争十分激烈。 “汉法”是指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即先进的封建文化;“旧俗”主要指蒙古地区的游牧文化,即落后的奴隶制文化。两者之争的实质是先进的封建社会制度和落后的奴 隶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3)忽必烈即汗位后,立志变通
2、创新。2.改制的主要措施(1)政治方面:改革政体原因: A.统治机构的落后低效与疆域的辽阔形成巨大反差。 B.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 C.忽必烈认识到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方案:按照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具体内容: A.改革中央机构:B.改革地方机构C.实行兵民分治政策D.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E.实行民族分治政策影响:有效地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经济方面:农桑立国主要措施 A.确定立国方针:农桑立国 B.建立农业机构:大司农司、劝农使 C.完善农业法规:颁布诏令严禁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颁布“农桑之制” D.重视
3、技术指导:编写农桑辑要影响:使饱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进入了缓慢恢复发展的时期。3.改制的评价(1)在改革初期使得北方经济全面恢复。(2)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3)实行“汉法”,推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管理、加强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忽必烈的改革精神及吸收先进文化的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勿必烈改制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建立中央集权,果断地镇压了蒙古诸王的叛乱。勿必烈“尽得天下豪杰而用之”在推行汉法的同时兼顾蒙古贵族的利益。接受先进的政治制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忽必烈个人的因素。解析与探究1.当时的中原实行先进的农耕经济,生产力要高于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入主中原只有接受并采用汉法才能统治当地的先进经济和文化。2.并不全面,主要是因为当时契丹统治的这一地区政治相对清明、赋税相对较轻、社会相对安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