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1)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极大的依赖自然环境,受动植物资源分布的制约。(2)农业社会阶段,人类开始改造自然环境,但仍受土地资源的影响。(3)工业社会阶段,人类试图主宰自然,但仍受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4)后工业社会阶段,人类开始谋求人地协调发展,人类高科技生产受环境质量的影响。2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航海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1)航海技术落后时期,人类视海洋为障碍,以海为疆界。(2)航海技术发展之后,人类视海洋为交往的通道,人类活动逐渐迁往沿海地带。(3)科学技术发展进步,人类视海洋为资源,人类开始开发海
2、洋资源。1采集和狩猎阶段(1)影响因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2)人类活动分布: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2农业社会阶段(2)人类活动分布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3工业社会阶段(1)基础条件: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2)工业区的分布: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资源型工业基地:临海型工业基地:4后工业化阶段(1)影响因素:由于新技术的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2)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图表解读早期农业主要起
3、源地区图信息获取(1)早期农业的起源地主要分布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2)上述地方分布的共同地理位置特征是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3)为什么这些区域能形成早期农业的发源地?提示:因为这些地区阳光充足,气温适宜;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大江大河两岸,灌溉水源充足。问题探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地理学的角度理解这句话,就是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风土人情。思考探究:同一方水土,不同历史阶段的风土人情是否一成不变,这体现了怎样的人地关系?提示:不是。体现了人地关系的阶段性。知识升华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人类活动分布区举例人地关系采集和狩猎阶段动植物资源丰
4、富的地区依赖自然农业社会阶段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四大文明古国改造环境、驯化禽畜、栽培作物工业社会阶段资源丰富(能源、金属),交通优越(道路、航道、港口)德国鲁尔区、山东东营、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利用环境提供的资源或区位优越发展经济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优越地区(原因:可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中国中关村、印度班加罗尔影响环境质量方法技巧一、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分析方法各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对地理环境的要素需求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二、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
5、境的关系,需要从两个方向上进行:横向和纵向(1)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路分析如下图:典题印证典例下图为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量(包括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统计图。据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社会发展阶段都
6、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大(2)关于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解析第(1)题,由图表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大。第(2)题,不同社会阶段,人类对能源利用的状况不同,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农业社会人们砍伐森林作为主要的生活能源,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7、答案(1)D(2)B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在工业化开始以前,海洋中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低,文化、技术大多由大陆传入。(2)工业化开始后:岛屿可以充分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快速发展经济。海岛成为旅游胜地。岛屿的另一项巨大价值是其周围一定范围内海域的归属权问题。图表解读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图信息获取(1)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马六甲海峡咽喉,充分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新加坡的邻海是从海岸基线向海洋延伸12海里;从海岸基线向海洋延伸200海里的范围视为新加坡的专属经济区,但不得从事危害沿海
8、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活动。(3)图中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亚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交通要道,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原因是日本经济发达,所需能源主要依靠进口,大部分来源于西亚,运输时必须经过此海峡。问题探究在琉球群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有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凉小岛冲之鸟礁,由于海水的长期侵蚀,露出海面的岩礁逐年缩小,涨潮时只有2块礁石露出海面不足半米。日本政府不惜投巨资加固该岛。思考探究:日本为什么会投巨资加固该岛?提示:加固该岛,可以获得从该岛海岸基线以外12海里的领海及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知识升华一、 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影响举例航海技术落后阶段大洋阻碍交流,人们
9、以海为疆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古代文明多发源于大陆内部,海洋不被重视古代,我国的海南岛曾经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有“流浪天涯”之说技术发达阶段航海技术发展大洋为交流通道海底电缆的铺设,海上贸易的发展人口和城市向沿海集中。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深居内陆的原有经济中心地区世界上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有一半分布在沿海地带。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以及中国的沿海地带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技术进步海洋资源开发领域扩大到海底矿产海底石油:主要分布在北海、地中海、几内亚湾、波斯湾、南海、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海域。锰结核: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海域二、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影响举例工业化以前岛屿社
10、会经济发展水平比大陆低,居民、文化、技术大多由大陆传入,人口稀少海南岛、台湾岛、浙江和福建沿海岛屿的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近300年内工业化以后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成为经济发达地区英国在欧洲率先实现工业化;日本战后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岛发展潜力巨大,成为旅游胜地我国海南岛、美国夏威夷群岛、东南亚岛屿岛屿周围海域的归属权得到普遍重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专属经济区的规定方法技巧图示法分析岛屿周围的海洋权益(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拥有该岛屿沿各个方向的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1海里1.852km)。(2)根据国际法中的
11、先占原则,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新生的岛屿,便拥有对该岛屿的领属权。(3)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均是从领海基准线向海洋延伸的距离。典题印证典例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材料二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 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1)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
12、前列的主要原因是_、_。 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_、_、_。(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3)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解析第(1)题,沿海地区一般风力较大,空气流动性好,利于空气的净化;同时沿海地区一般降水丰沛,空气清新。舟山群岛有佛教名山普陀山,可以开发海天佛国旅游项目;有沙滩、阳光等天然资源,可以开发海岛生态游、休闲度假游等项目。第(2)题,舟山群岛位于长江入海口,面向太平洋,靠近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同时海运条件优越。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
13、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城市化是从第一产业逐步转化为第二、三产业的过程,是第二、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能够加速城市化进程;反之,则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答案(1)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少风力大,稀释自净能力强等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沙雕海鲜美食等(可任答三点)(2)舟山群岛新区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3)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
14、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对点训练对点练(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回答13题。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A沿海海运发达地带B矿产资源丰富地带C山麓和丘陵地带D平坦肥沃的平原地带2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A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B从事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C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D采集和狩猎3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A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B大江大河源头、三角洲,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C位于沿
15、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D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解析:1.C2.A3.B第1题,由图示可知,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山麓和丘陵地带,C对。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没有海运,A错。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对矿产资源没有需求,B错。平坦肥沃的平原地带安全性差,不适宜狩猎,D错。第2题,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A对。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不占主要地位,B错。当时没有高新技术产业,只有少量第三产业,C错。采集和狩猎不占主要地位,D错。第3题,在工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可能主要集中分布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A正确。大江
16、大河源头,水热条件组合可能好,但地形条件差,不是集中分布的地区,B不可能,选B。可能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正确。可能位于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D正确。对点练(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有关海洋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海洋运输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早的形式20世纪中叶,世界海洋航运由近海转向远洋19世纪初开辟了通往南极洲和北极的航道20世纪60年代大型油轮得到发展A BC D解析:选C人们驾驶木船最早在近海活动,15世纪至16世纪,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航运由近海转向远洋,20世纪初开辟了通往南极洲和北极的航道。下图是热带太平洋中的一座岛屿,读
17、图完成56题。5在图中放大的四个位置中,最适宜建海港的是()A BC D6有关该岛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有()A可利用当地的阳光、海滩、波浪发展旅游业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甲处最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矿物能D该岛没有利用价值解析:5.C6.A本题组考查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适宜建港的条件是港湾优良、港阔水深、风平浪静,地符合条件;从图上可以看出,岛上有森林、温泉,旅游资源丰富。7下图为南太平洋上处于西风带的一个小岛。现欲对该岛进行开发,但是岛上缺少煤、石油、天然气,盛行很强的西风,有流速很大的河流及森林、温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中B、C两地降水较多的是_,原因是_ _。(2)如图
18、中所示,拟在该岛平原地区建一个小型农场,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为_,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3)开发该岛需要大量的能源,在A处最适合发展_能电站,原因是_ _。该岛还适合开发哪些能源?(列举三种)解析:该题考查了对岛屿的开发利用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所示信息。该岛位于南太平洋、西风带,南半球西风带为西北风,西北侧应为迎风坡、降水多,强劲的西风带来风能;根据题干及等高线和河流可知该处水能也较丰富。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岛西部平原地区适宜发展混合农业,因为在西风带,容易联想到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种植牧草和小麦。答案:(1)B南半球的西风带刮西北风,从图中的等高线判断,B位于西风带的迎风
19、坡,降水丰富(2)混合农业小麦(3)风地处西风带,风力强地热能、水能、潮汐能。课下能力提升(三)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间,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13题。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
20、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解析:1.D2.A3.B第1题,通过图文信息可知,1848年后,芝加哥因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而发展起来。第2题,由材料可知,20世纪之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因此其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第3题,芝加哥有良好的水陆运输条件,因此借助便捷的交通发展了钢铁工业。地理环境对民居产
21、生重要的影响,世界许多地方的民居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据此完成45题。4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原因是()A日本资源贫乏,缺少水泥B日本多木材,且质地优良C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D日本气温较低,便于防寒5我国台湾兰屿岛上居民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2 m处,屋顶用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铁皮,仅高出地面0.5m左右。该房子的建设主要是为了()A防地震 B省建材C防台风 D防冬寒解析:4.C5.C第4题,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建造房屋使用轻质建筑材料,可减轻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第5题,我国台湾受台风影响较大,营造“地窖式”民居,房屋
22、绝大部分位于地面以下,可有效地防止台风的侵袭。2018年4月26日,海南省迎来了成立30周年的纪念日。结合下图,回答68题。6海南岛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发展借助的条件有()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洋资源丰富国家政策优势A BC D7近年来,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A优势的气候条件B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C政府的优惠政策D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8下列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我国加强对海洋海域的管理和开发B可在岛屿中部地区建设工业区C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
23、力发展外向型经济D充分利用海岛风光和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解析:6.D7.D8.B第6题,海南岛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全部位于热带的省,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海南省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有海洋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国家的政策优势也极大地推动了海南岛的经济发展。第7题,随着近年来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大扩展。第8题,结合海南岛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判断。二、综合题9如图是我国某区域的示意图,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区穿过,中部为海积平原,南部为花岗岩丘陵,奇石岛上怪石林立,区内人口约
24、28万,县城距最近的大城市200 km,海沙镇水路经西面海湾到某沿海大城市40海里。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请概括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2)在土地利用上,北部海拔200m以上的坡地宜种植_;100200m的坡地宜种植_;100m以下平地宜种植_;在沿海沙地应种植_。(3)晒盐的海水最好从_(填写图中字母)海湾引入,若规划建设一个海滨游泳场、深水港和工业区,最好分别选址在_处、_处和_处(填写图中字母)。(4)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状况,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解析:第(1)题,区域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自然地理特征从气候、地形、水文、生物、海域等方面
25、分析,社会经济特征根据图文信息从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方面分析。第(2)题,土地利用主要根据地形特征合理布局,山地丘陵发展林果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沿海地区由于该地属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应种植防护林,减轻台风危害。第(3)题,晒盐海水引入应就近,且靠近海水含盐量高的海域,海滨游泳场应建在海滨沙滩广布、水深较浅且风平浪静处,深水港需根据图中的等深线建在港阔水深的D处,工业区需考虑交通、原料、环境等因素,建在F处。第(4)题,由于该区资源相对贫乏,在经济发展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在交通、旅游、海洋方面的优势,同时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形南北高、中间低),海岸线较长,人多地少等。(2)水土保持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蔬菜防护林(3)BCDF(4)由于该地区资源贫乏,但海运方便,应该依托海洋发展经济,发展海滨、海岛旅游、海水养殖、海洋渔业、临港工业或者进出口加工业,同时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