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262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A. 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C. 有利于稳定统治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巩固了对地方的统治,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等级秩序,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表述分封制的弊端,故排除B;西周尚未实现中央集权,因此不存在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D。2.

2、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由秦始皇下令镌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自秦以后,传国玉玺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A. 证明皇位正统合法B. 体现专制独尊权力C. 保证皇位世代永续D. 震慑割据篡权企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可以分析出帝王认为有了玉玺就有了上天的任命,具有了合法性,也就是说玉玺是证明皇帝正统合法地位的重要物证,故A项正确;B、C、D三项从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3. 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

3、,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可知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B. 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C. 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D. 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仅体现了各个朝代设立地方行政区划,无法得出管理繁乱,故 A 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疆域扩大管理困难的现象,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变化的地方行 政区划主要是地方最高一级,而基层的县制没有改变,故 C 项正确;各朝代变革地方行 政区域主要是更好的管理地方,而不是 因中央集权遭受地方挑战,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县制4.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

4、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 公平竞争B. 以文治国C. 分科考试D. 学而优则仕【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与之前的用人制度相比,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采用相对公平客观的文化考试选拔人才,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指的是它的公平竞争,因此A选项正确;以文治国、分科考试和学而优则仕都是科举考试的理念,但只有公平竞争能够达到“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的高度,其他选项错误。故选A。5.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

5、,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 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始创“三公九卿”制,宰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唐代实行集体的宰相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明朝内阁被废除后朱棣设立的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对皇权没有约束力,所以中央的皇权与相权之争终结。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掌握宰相的行政权,不是财权,所以C项符合要求。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

6、政治制度的特点宰相制度的演变6. 清朝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派兵驻守,并以驿站连接,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其深远意义是A. 这些地区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B. 推动了“改土归流”C.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清朝在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派兵驻守,并以驿站连接,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C正确。这些地区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在清朝之前,故A排除。“改土归流”,在明朝就有,故B排除。专制主义

7、中央集权制度,不属于深远意义,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7. 1792年,英国借口给乾隆皇帝祝寿,派出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访华使团来到中国,并趁机提出如下要求:划一块地方供英国商人居住,将几个城市开口通商,英国货物免征税或少征税。这些要求A. 乾隆皇帝当场答应以示恩宠B. 鸦片战争以后基本得到满足C.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得到满足D. 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得到满足【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在1792年,清朝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王朝,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以物产丰饶自居,并不关心通商,对“划一块地方或一个岛供英国商人的有伤国体的事自会拒绝。但是鸦片战争以后这

8、些要求通过南京条约基本得到满足,故B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南京条约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中所给信息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即对材料提供的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外交思想政策、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归纳比较、说明论证。【详解】8.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替代方案”是指A. 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 割地赔款奠定

9、侵华基础C. 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D. 建立傀儡政府掠夺资源【答案】B【解析】材料提及的“替代方案”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因此排除C、D选项。从材料来看,“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取消与朝鲜的藩属关系不足以灭亡中国,所以排除A选项,本题选择B选项。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灭亡中国这一点,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因此这一方案一定是对中国有致命打击并对日本十分有利的,由此可以排除无关选项,减少干扰。9. 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四大类别: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改善性四类条款。下列内容中

10、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A.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 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D. 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便于进行外交方面的事宜,目的是控制清政府,防范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属于预防性条款。故答案为B项。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属于赔偿性条款,排除A项;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属于惩罚性条款,排除C项;辛丑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该条款属于改善性的,排除D项。10.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

11、要原因。”这段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 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B. 没有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C. 没有充分依靠广大人民D. 缺乏自由民主的革命精神【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采用宗教、建设天国,是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只能采用宗教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来发动群众。故答案为A项。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太平军的主要成员是农民,排除C项。11. 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是A. 打击帝国主义势力B.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 传播民主共和理念D. 推动社会移风易俗【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从革命派被视为“乱臣贼子”到有人恢复帝制

12、“天下共击之”的变化,说明辛亥革命解放人民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C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帝国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故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到风俗习惯的改变,故排除D。12. 最能完整地体现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性质的口号是A. 废除二十一条B. 拒绝和约上签字C. 还我青岛D.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片上“商”“学”“劳动”(即工人阶级)用拳头打倒“陆”“章”“曹”可以看出,该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五四运动,其性质为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只能反映其反帝性质,排除;“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反映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故D项

13、正确。【点睛】“商”“学”“劳动”(即工人阶级)用拳头打倒“陆”“章”“曹”是解题关键。13.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广为流传的历史时期是A. 辛亥革命时期B. 北伐战争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目,题目中给出了关键词句“打到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在回顾所学知识知道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且在1926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注意统治,国共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A项是反对满清贵族的统治;C项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

14、;D项是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北伐战争14. “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 ” 周恩来总结的是A. 武昌起义的教训B. 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C. 南昌起义教训D. 秋收起义的教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关于辛亥革命,较容易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教训是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与材料无关;D项秋收起义不存在材料中所述的错误;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遭优势敌人伏击,损失严重,

15、说明应该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因此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南昌起义。15. 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材料可以说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侯锡A. 国民党军队全力承担太原会战的作战任务B. 日军占据战略优势C. 八路军在两个战场都曾作出重大贡献D. 国共两党在军事上合作【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太原会战的布置上,除了国民党军队外,还包括了中共的军队,表明在太原会战中国共联合抗战,故D项符合;材料表明,有中共的

16、第18集团军参加会战,故不能说是国民党全力承担,故A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日军的战略优势,也没有体现敌后战场的信息,故BC项排除。16. 8月15日、9月2日(或9月3日)9月9日、10月25日,是抗战胜利之时4个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其理由是这一天的前一日A.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B. 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C. 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D. 被日本占领50年的台湾光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选项C正确;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8月15

17、日,排除A;1945年9月9日举行中国战区受降仪式,选项B排除;台湾光复是在1945年10月25日,选项D排除。17. 如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符合的是A.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B. “分割包围,各个击破”C.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D.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中以大别山为目的,三点配合,成倒品字形势,将进攻的尖刀刺向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的军事态势,与“千里跃进,逐鹿中原”的战略是相符的,D项正确;“攻占锦州,关门打狗”和 “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是在辽沈战役时的做法;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则是在战略决战

18、胜利后的渡江战役时的做法,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18. 五四宪法的起草委员会由中共党员、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群众、专家学者的代表组成,在宪法制定过程中,先后有一亿多各族群众、数百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讨论,总共收集整理了一百多万条修改意见。这体现的“宪法精神”主要是A. 法律至上B. 人民民主C. 人人平等D. 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先后有一亿多各族群众、数百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讨论”中可以看出,宪法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扬了民主,这体现出了人民民主的“宪法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宪法制定过程中的民主性,没有涉及到法律至上、人人平等,故A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宪法的内容,故

19、D项排除。【点睛】“先后有一亿多各族群众、数百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9. 以下是少儿读物新三字经中的片段,“为大计,方针活,制度,存国。九年,香港归,九年,澳门回”。依次补全该片段应该填入A. 两、一、七、九B. 一、两、五、七C. 两、两、七、八D. 一、五、七、两【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这是“一国两制”方针的体现,故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材料信息。20.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20、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A. 独立自主B. “另起炉灶”C. “一边倒”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别国所签订的条约,这体现的就是新中国初期的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本题主要是要理解“另起炉灶”的概念。21. 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

21、愿望。”这个会议是指A. 日内瓦会议B. 万隆会议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D. 联合国千年大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可知,此次会议是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故选B;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有英、法、美、苏、中五大国共同参加的国际会议,与题干不符,故排除A;CD都是联合国大会,而非只有亚非国家参加,故排除CD。22.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 “另起炉灶”

22、、“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要的外交成就是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以及中日建交,这三大外交成就可以用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来概括,选项D正确;选项A中的另起炉灶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政策,排除;选项B中的再次较量不符合中美关系缓和,排除;选项C中的另起炉灶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政策,排除。23. 特殊的地理环境对雅典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雅典地理环境

23、的突出特征是多山少平原B. 特殊的自然环境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C. 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着雅典经济、政治、思想发展的情况D. 特殊的地理环境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选项说法正确,雅典的地理特点就是少平原多山地;B选项说法正确,这种地理环境容易形成小国寡民的情况,有利于民主政治;C选项说法错误,决定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并不是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这是起到一定的影响而已;D选项说法正确,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选择C项。24. 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A. 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

24、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 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C.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D. 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是建立在适当的人口的基础上的,即应当是小国寡民,故答案为D。A、B、C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排除。25. 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A. 全体国民B. 全体成年国民C. 所有的成年男子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答案】D【解析】【详解

25、】雅典公民是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故D正确;妇女、儿童、奴隶不享有公民权,故ABC错误。二、非选择题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

26、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材料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修订的宪法,已把建立法制摆在优先地位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现在正在采取措施以恢复法律

27、的作用。请回答:(1)国旗、国徽是新中国的象征,它们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讨论通过的,这次大会通过的新中国的施政纲领是什么?它起了什么作用?(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3)据材料三,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答案】(1)施政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用: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2)前提:新中国的成立。主要成就:创立了

2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依法治国。(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建立健全法制摆到了优先地位,加快了立法进程,民主与法制日益完善;恢复和强调了法律的作用。【解析】【详解】(1)根据题干中“它们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讨论通过的”这一信息可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它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2)前提:根据材料“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是我

29、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主要成就: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3)原因:根据材料“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可知,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根据材料“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可知,忽视政体民主建设;根据材料“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可知,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根据材料“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

30、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可知,作者认为解决策略是依法治国。(4)根据材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修订的宪法,已把建立法制摆在优先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建立健全法制摆到了优先地位,加快了立法进程,民主与法制日益完善;根据材料“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现在正在采取措施以恢复法律的作用。”可知,恢复和强调了法律的作用。27. 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

31、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材料三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周恩来外交文选材料四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

32、,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20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30年来,中国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4万余人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2)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思想。(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综合材料一到材料三,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5)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外交成就及作用有哪些?

33、【答案】(1)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敌对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美国扶蒋反共;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3)“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直接原因:中美关系改善。(4)由重视意识形态转变为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和平与发展。(5)不结盟政策成就:积极倡导和推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推动新型区域合作(参与和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作用: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解析】【详解】(

34、1)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对和扼杀政策、美国扶蒋反共、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等方面回答外部因素;从中国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与苏联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等方面回答内部因素。(2)根据材料“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可知,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和思想。(3)根据材料“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可知,“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直接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中美

35、关系改善。(4)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外交从“一边倒”逐渐转变为与很多周边国家和西方国家建交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呈现由重视意识形态转变为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重视自己国家利益、强调和平与发展的趋势。(5)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成就:根据材料“30年来,中国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4万余人次。”可知,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根据材料“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可知,积极推动新型区域合作。作用:结合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积极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用。- 1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