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星沙泉塘 关于姜畲镇农技站、泉塘子农技站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省委政研室的指示,县委办公室的安排,2019 年 9 月 9 日我局由副局长韩克勤带队,组织政工股、办公室、科教站等股站人员对姜畲镇农技站、泉塘子农技站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两站的基本情况(一)、农技站推广服务组织变化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姜畲镇农技站、泉塘子农技站均由原姜畲区农技站演变而来,1963 年 7 月建立姜畲区农技站(全县 10 个区站),1970 年,区农、林、水三站合并成立区农林水服务组,1979 年 7 月,恢复区农业技术推广站,1995 年 5 月撤区并乡,组建姜畲镇农技站,特设泉塘子农技站
2、。实行“县乡共管,以乡管为主”的管理体制,人、才、物、事四权归属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业务归属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指导。(二)、人员情况及经费来源。(1)、姜畲镇农技站现有在编在岗人员 11 人,退休人员 3 人,其中 5 人为国家技术干部;全日制学历并专业对口只有 1 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工资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及经营服务收入;目前人员安置情况:站内安排四人搞公益性服务,发全额工资,集体另有一个门面创收,弥补经费的不足;其余人员从事技物结合经营服务,并承担四个村的技术服务,站里发给每人每月 120150 元,中心工作抽调人员按档案工资标准发误工补助。(2)、泉塘子农技站现有在编在岗人员
3、9 人,退休人员 3 人,其中 5 人为国家技术干部。工资主要来源财政拨款、农业项目和经营服务收入;工资实行年薪制,综合基础工资、工作完成情况、出勤定标准,近三年人平工资 15000 元。(3)、两站共有在职人员 20 人(国干 10 人、农科员转编 10 人),其人员的年龄结构 50 岁以上 8 人、40-50 岁 4 人、30-40 岁 6 人、26-30 岁 2 人,分别占 40%、20%、30%、10%;学历结构为大专学历 7 人,中专学历 13 人,分别占 35%、65%。(4)、财政状况:两站四项基本工资每年需发放 30 万元(津补贴、福利等其他未列入),两站每年财政预算指标 21
4、 万元,扣除 24%的养老保险金 9 万元,8%的医保、0.5%生育保险、2%失业保险 4 万元,剩余 8 万元。剩余预算指标由乡财政拨款到姜畲镇农技站,姜畲镇农技站按一定比例将指标数额拨款给泉塘子农技站,人平年工资及工作经费仅 4000 元,资金缺口大。同时,姜畲镇农技站负债 11 万元,泉塘子农技站负债达数十万元;至 2019 年末止,镇财政欠农技站拨款(人头经费)28 万元。二、农技站在服务“三农”中承担的职能及发挥的作用湘潭县是农业大县,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又必须依靠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农技站在服务三农中承担的职能有农业技术指导及推广,粮油、蔬果
5、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农业资源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农业公共信息和科技培训教育,农业综合执法,土壤地力、农业环保、墒情调查,病虫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等。如泉塘子农技站在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成绩突出,现已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泉塘子中式示范基地”,特别是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取得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高档优质稻无公害栽培,实行订单生产,解决了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农技站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的作用:一是为领导制定农业决策时提供科学依据起重要的参谋作用;二是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起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在调整产业结构、开发“高、新、优”农产品上起排
6、头兵作用;四是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上起主力军作用;五是在社会化服务中起方面军作用;六是为农业持续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技术指导上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服务“三农”,稳定农技队伍,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关键。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对策(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1)、体制不顺畅。现行的县乡共管体制实际上是两头管不着,由此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一是乡镇财政普遍困难,不同程度存在欠农业推广经费(人头经费)的问题,甚至连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项目经费也是如此。二是随意调用农技人员从事非农技推广工作。三是把农技站作为乡镇人员安置的处所。撤区并乡以来,乡镇农技站接收了一批
7、非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不对口人员。四是部分乡镇把农技站作为创收单位对待,不但没有投入,还要定额上缴乡镇财政。(2)、资金缺口大,无力履行行政、技术工作职能。(3)、认识不到位。一部分人对推广体系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责任制后农技推广体系特别是乡镇农技站已经不重要了,这是目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处于困境的根源,从而导致乡镇农技站变相转制解体。(4)、工资不到位。经费问题已成为了乡镇农技站工作难以开展的“症结”。特别是撤区并乡四权下放后,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主要以技物结合开展经营创收艰难度日,少部分人员被廹外出打工谋生。乡镇欠发农技人员工资、工作经费普遍存在。(5)、公益性技术服务人员少、工作协调配合性差。且
8、县、乡两级推广机构分属两级行政机关,工作难以协调和配合,直接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效率。(6)、农技推广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陈旧,农技人员业务知识急待更新、业务素质急待提高,面对农民群众在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安全农业的新要求,知识储备不够,技术更新不快,服务能力不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6)、乡镇站有站无房或房屋破旧。据统计 23 个乡镇站中有 5 个无站房,有站房的也因经济困难而年久失修;办公条件十分艰苦。(二)对策与措施(1)、贯彻落实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执行中央201930 和湖南省201915 号文件精神,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步伐。(2)、改革体制,实行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分开、
9、“县乡共管,以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设乡镇农技推广站为县农技推广中心的派出机构,其性质为社会公益性全民事业单位。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工资由县财政进行统发,其余人员随乡镇综合改革而妥善消化。(3)、解决推广经费。一是争取财政支持,将农技推广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农技推广职能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相应增加;二是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信息与服务网络等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低偿服务活动。(4)、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是加强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派送人员到上级业务部门、农业院校、科研单位接受业务培训或新技术跟班;并经常请专家
10、教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推广人员来办培训班,使农技人员的业务知识不断更新、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二是想方设法接纳一批年轻、高学历、高素质的对口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四、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公益服务职能的几点建议(一)、改革农技推广体系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人事制度,实行“能出能进”的用人制度,打破“铁饭碗”,并根据各人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提高农技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促使其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紧跟时代的节拍。(二)、合理确定承担公益性职能的人数。宜按农业部推广总站的测算标准即根据当地耕地面积、村数、农户数综合考虑,每一万亩配备推广人员 23 人。(三)、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实行聘
11、任制,采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公开、公平、公正招聘,择优录用;严格按照编制配备,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精简机构、优化队伍的目的。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和持证上岗办法。(四)、机构改革中公益性服务以外的剩余人员的安置:一是买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并发低保生活费;二是由农技站打包统一安排。如开展技物结合经营创收活动、技术承包有偿服务;三是提供再就业机会和有关优惠政策;四是保留下一轮竞聘上岗资格;五是提前退养。(五)、省市县三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负责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办公设施、设备的构置和维护经费。(六)、事公益性技术服务人员工资、福利、奖金、津贴由财政负责,不再从事经营性服务活动,但应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工作人员的工龄、职称、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等方面综合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