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检测: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211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检测: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检测: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检测: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检测: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检测: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检测: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A级基础达标练1“其怀柔天下也,忧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说明周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抵御外敌侵扰,巩固周朝统治B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C镇守边疆,为周王室开疆拓土D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忧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亲族来抵御外侮,拱卫王室,巩固统治,故选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等级制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抵御外侮而非开疆拓土,排除C项;西周统治者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2“齐桓公于公元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

2、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这表明当时()A王位世袭制度消亡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解析:选D通过“九合诸侯”这一事件发生的起因和过程可以看出,齐桓公在这一事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周天子更多的是一种名号,呈现出“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这说明分封制度遭受挑战,故选D项;A、B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错在“开始”,而且题干与宗法制度无关,排除。3汉、魏时,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归吏部选授,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这说明()A官员素质日渐提升B行政效

3、率日益提高C官僚机构渐趋膨胀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解析:选D根据材料“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州郡僚佐已归吏部选授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说明官员任免的权力,日益收归中央,故选D项;A、B、C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联,排除。4北宋前期官、职分离,官称一般为虚衔,而职才是握有实权的官。但在特殊时期,有职也绝非有职务,而是授之以“差遣”,才算有具体的职务。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A抑制武将势力 B扩大官吏来源C加强君主专制 D完善中央官制解析:选C北宋实行职官分离,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防止出现权臣威胁皇权,因此其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故选C项;职官分离并非仅仅针对武将,排除A项;宋代实行科举制以扩

4、大官吏来源,排除B项;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5元朝路、府、州、县在行省督办下征集赋税,再由行省汇总并将其中七成解运至京师,留三成供地方支用;行省严格管束路、府、州、县的经费,有权批准金额在一千锭以内的开销。材料反映了元朝()A出现内重外轻局面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路、府、州、县的独立性有所增强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行省督办路、府、州、县征收赋税,而且大部分上缴中央,少部分留归地方,这体现了中央集权,而“行省严格管束路、府、州、县的经费,有权批准金额在一千锭以内的开销”,体现了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这说明元朝在国家管理方面体现出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特征,故选B项;“内

5、重外轻”不符合元朝的政治特征,排除A项;C项片面解读材料,排除;路、府、州、县必须在行省管理下进行,其独立性十分有限,排除D项。6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制,在地方设立布政使司,负责行政;按察使司,负责监察;都指挥使司,负责军政。明初这一措施()A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控B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大变革C仿照了宋代地方管理制度D易于造成地方官吏不作为解析:选A明代地方设立三司分割原来行省长官的权力,分工明确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项;明代仍以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排除B项;宋代时地方最高长官是知州,排除C项;地方官吏职责明确,便于提高管理水平,排除D项。7清朝军机处没有正式的衙署,值班房

6、的位置靠近雍正帝寝宫养心殿,以便于军机大臣被召见议事。无专官,无衙署是军机处的一大特点。这说明了军机处具有()A决策权 B执行权C临时性 D高效性解析:选C军机处无专官,无衙署,这体现了军机处具有临时性的特征,故选C项;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排除A项;军机处负责传达皇帝旨意,并不直接执行,排除B项;高效性与“无专官,无衙署”无关,排除D项。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一统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国家治理其自身的重要内容。其思想渊源很悠久,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就使用“五服”等空间、区划、亲疏等级概念构筑出包容有序的统一理想。以族系认同为标志的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在先秦时期也已形

7、成。到战国晚期,“定于一”“天下为一”的学说在社会上已产生。可以说,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战国时,大一统开始向政治实践转化。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材料二秦汉以后中国就建立起发达的官僚组织体系,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是受制于农业帝国有限的生产剩余,国家并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官僚体系,越往基层社会,官僚越少,县令都是“牧民之官”。除了税赋、徭役、治安之外,国家主要实行“以民治民”的统治策略,并不主动干预乡村社会。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民通过家庭、宗族、部里或者村

8、落来处理。在“官事官办”纵向结构之下是“民事民治”的横向治理,由此形成国家的纵横治理结构,并作为历史传统一直承继下来。摘编自任路“家”与“户”: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基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一统”在先秦的政治实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以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就使用五服等空间、区划、亲疏等级概念构筑出包容有序的统一理想”可以得出,夏商周逐渐形成分封制、宗法制,以维系王室对全国的统治;根据材料中“到战国晚期,定于一天下为一的学说在社会上已产生”可以归纳出

9、,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战争逐渐实现区域性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诸侯国在境内逐渐建立郡县,加强统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在官事官办纵向结构之下作为历史传统一直承继下来”可以归纳出,“官事官办”与“民事民治”相结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生产力水平低,国家财力有限;根据材料“但是受制于农业帝国有限的生产剩余”可以归纳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与保守性;根据材料“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民通过家庭、宗族、部里或者村落来处理”可以归纳出,宗法、家族观念浓厚,宗族组织发达。答案:(1)政治实践:夏商周逐渐形成分封制、宗法制,以维系王室对全国的统治;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战争逐渐实现区域性

10、统一;各诸侯国在境内逐渐建立郡县,加强统治。(2)特征:“官事官办”与“民事民治”相结合。原因:生产力水平低,国家财力有限;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与保守性;宗法、家族观念浓厚,宗族组织发达。B级等级高分练1战国时期在官吏组织中文武分家。如齐威王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魏惠王用惠施为相,庞涓为将;赵惠文王用蔺相如为相,廉颇为将。这种文武首脑的任用机制反映了()A宗法分封制正在走向瓦解B行政权与军事权同等重要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D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解析:选C文武首脑的任用机制将权力进行了划分,通过削弱权力能够加强君主的权力,即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萌芽,故选C项;A、B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1、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在秦统一后,排除D项。2东汉尚书台曾独任中央秘书机构,后担负行政任务,失去了信息枢纽的本色,魏晋时为中书省所取代;后中书省显耀,皇帝则又另设门下省负责中央的秘书工作。这反映出()A中枢权力运行机制成熟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C中外朝制度已逐渐确立D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解析:选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尚书台担负行政事务后变成事实上的宰相机构,后为中书省所取代,中书省权力扩张后,皇权则以门下省来制约,因此,从本质上讲这是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故选D项;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不能说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排除B项;中外朝制度创立于汉武帝时,排除C项。3明代皇

12、帝的诏敕文书,在“诰”“誓”“命”等基础上增加了“谕旨”。清代初期,细化为“谕”和“旨”,雍正时又独创了“寄信谕旨”,该谕旨大多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旨意撰拟,由皇帝修改,不走正常程序发出,且极为机密迅速。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皇帝独尊的政治地位最终确立B皇帝对国家机器驾驭能力得到提高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挑战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矛盾激化解析:选B由材料中“该谕旨大多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旨意撰拟,由皇帝修改,不走正常程序发出,且极为机密迅速”可知,谕旨的细化与完善,便利了皇帝对国家机器的驾驭,加强了皇权,故选B项;皇帝独尊的政治地位在秦朝就已确立,排除A项;C、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4阅读材料,完

13、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专制集权政治的走向时代政治状态政治走向秦代统一中国和确立官僚体制秦朝确立帝制,皇帝是国家的象征并且可世袭,秦朝已经意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国家机器不仅为帝王一人服务,还主要在于建立全社会的政治秩序,“化家为国”汉代落实“化家为国”,完善官僚体制西汉君权和政府权力分离得非常清楚,皇帝是国家的代表,管理国家靠“三公九卿”,汉代是贤人政治,从太学的人才培养和任用,到孝廉举选,都是以贤荐贤唐代唐朝把相权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皇帝想为所欲为比较困难,若没有门下省之印,敕令就不合法,没有经过中书门下审核而被皇帝任命的官员被称为“斜封官”,在官场抬不起头来北宋中国现代性的拂晓时分宋代,君

14、权有所增强,相权有所分散,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可以胡来,在宋代,道理最大,皇帝未必是最大的;宋代进一步提升士大夫的地位,甚至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写入祖训明清士大夫衰落,再度“化国为家”朱元璋裁撤掉宰相之位,虽然国家还是依靠大臣治理,但士大夫的地位一落千丈。清代,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没有宰相,也没有内阁,“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摘编自姚洋中国古代政治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提取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政治”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紧扣材料,先从表格中提取一条或者多条信息,再从中提炼出观点,并进行

15、论证,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朝代的不同政治状态提炼出古代政治发展的时代特征的观点,也可以根据不同朝代不同的政治走向如“宋代极力提升士大夫的地位、清代则极力打击士大夫的地位”等信息,提炼出古代政治发展的总体趋势,还可以根据秦、汉、唐、宋关于相权的定位,提炼出古代政治发展具有相互因袭的规律等。之后的论证过程必须紧扣论题、言之有据、论之有理。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政治具有内在沿袭性。论证:自秦以来,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借鉴与沿袭中不断发展完善。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在中央制度上继承了秦朝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沿袭秦的郡县制,将秦以来所确立的皇帝制度和官僚政治体制不断发展和强化。

16、唐宋之际既有变化又有沿袭,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开启了分科取士的模式,宋朝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考试秩序和考试科目,让科举制度在平稳中不断进步。汉唐以来对秦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的落实和官僚政治的完善,充分说明古代王朝在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先后沿袭的自然规律。因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在不断沿袭中发展的。示例二:论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论证:政治制度的演变不仅具有先后相承的自然规律,也有不断开创的时代特色。秦朝作为古代中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其在古代政治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奠基作用,所开创的皇帝制度、郡县体制等均能够体现秦朝在制度首创时期的奠基作用。北宋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对士大夫地位的巩固和提升以及所确立的“二府三司”制度既有利于皇权的强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帝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北宋政治的“现代性”特色。总之,由于历史阶段的不同,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