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下语文评课-5小蝌蚪找妈妈人教版5月28日早上,有幸聆听三位骨干教师以其深厚的语文功底、娴熟的课堂教学智慧、充满亮点的课堂教学设计为我们带来精彩、务本、求实的语文课。这三节课中有许多亮点,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第一节俞老师的小蝌蚪找妈妈谈谈自己肤浅的想法。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适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觉得有两点俞老师做得很好:第一,识字教学扎实有效。我们都知道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俞老师通过先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然后去掉拼音读,最后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抽读生字,这样有梯度的识字过程,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巩固识字环节
2、时还采用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开火车、摘苹果”的游戏,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大脑,开启智慧,还做到了寓教于乐。第二,运用多种手段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中,俞老师为了突破“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这一难点。俞老师首先用猜谜语激趣,然后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采取了整体阅读24小节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学习以及全班交流学习等步骤,找出小蝌蚪生长变化的语句。课中,俞老师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带表情读,带动作读等),使学生很快就抓住了蝌蚪与青蛙不同的外形特征,也理解了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俞老师在黑板上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相应图片,让学生边看图边练习说话,这时,老师还趁热打铁,出示填空题,戴头饰演说。这样有效巩固知识、加深印象,并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愉快中发展。当然,这节课中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在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说“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的这一环节时,如果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一组先后关联词来说说,这样会不会更好些呢?我觉得这样不仅更容易记住蝌蚪变青蛙的先后形态变化,而且还可使学生从小养成说话有序的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