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題(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2荀子认为,自然界出现的诸如“星坠、木鸣”等特殊现象,“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而“人妖(妖)”这种人事上的反常现象,则“可畏也,而不可怪也”。荀子在此表达出( )A对天道自然的敬畏之情B对自然异象的高度重视C对天人关系的理性思考D对天人感应思想的认同3“堂高三尺,土阶三
2、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薄葬之意),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下列思想主张与材料出自同一学派的是()A为政以德 B严刑峻法C无为而治D兼爱非攻4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为人负有“仁民爱物”、善待自然的伦理义务。这些观念()A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 B属于农耕经济的产物 C受到天人感应说影响 D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5“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杜甫的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尧舜之治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春秋战国时期与杜甫这一向往相近的思想学派是(
3、)A道家B墨家C法家D儒家6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治大国,若烹小鲜D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7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懦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8有学者指出,
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政府高官中儒士出身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直到东汉时期这一比例仍旧不髙,两汉时期抱怨儒生过于迂腐,难以胜任公务的言论却不绝于耳。这些现象反映出()A汉代中央没有真正掌握选官权B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C儒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重D独尊儒术遭遇极大阻力9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这一思想是()A阴阳五行家学术 B“天人合一”理论 C儒学顺应自然规律的哲学 D“天人感应”观10汉书元帝纪:“孝元皇帝(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
5、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主要反映了()A汉家“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宣帝时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D汉宣帝时各学派间的融合交流11据尚书记载,周之文武将兴,兵渡盟津,白鱼跃入王舟;有火覆盖在王屋上,又忽然流动,变成了红羽乌鸦。如果按照董仲舒的思想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他可能认为() A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B汉武帝需要顺应上天意志 C这是一种吉兆,是对周王美德的报答 D这是一种凶兆,是对周王暴政的惩罚12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解释“王”这个字的写法:王这个字,三横中间一线,就是通天地之 人
6、。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是万物人民,这一竖把三者接通起来就是王了。这位思想家应该是()A孟子B董仲舒C李贽D王夫之13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挑大会,请的宾客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各宫各段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材料反映了当时()A魔幻小说创作已经兴起B佛道两家屈从于儒家C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D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14嘉靖八年,在大学士桂萼的鼓动下,明世宗(嘉靖)指责王阳明(当时已逝世)说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侣导这说明王阳明心学()A具有否定传统
7、懦学的倾向 B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C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15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借此阐发()A发明本心的方法论 B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 C理生万物的宇宙观D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16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此处程颐所说的“理”()A包括宇宙间的普遍法则 B仅指儒家伦理 C与人的自然欲求相统一 D源于人的内心17朱熹说: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
8、不读,则阙(却)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却)了一事道理。”由材料可以推知朱熹认为()A天理高于人欲B天理存于心中C格物可以明理D格物殊途同归 18有学者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 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可见,两者的本质差异体现在是否() A批判封建专制的思想B反映新生产关系的发展C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D对未来社会有制度构想19万历十六年(1588年)复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届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B反对理学空谈
9、和功利主义C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D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20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 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 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 A反对盲目相信孔子 B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D倡导经世致用学问21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据此可知,顾炎武()A秉承了
10、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C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23下表古希腊思想家认识世界的历程(摘选)时间思想家观点约公元前9世纪荷马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公元前6世纪阿那克西曼德万物的本原是自然,人应该顺应自然公元前5世纪中叶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公元前5世纪后期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公元前3世纪初芝诺自然界、人及人类社会都产生于最高的理性这一历程表明,古希腊思想家()A认识世界的视角从神到人B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C逐渐忽视信仰和放纵私欲D历来重视探索人的理性23在希腊宗教神话中,“神是人的完美典型,在神的形象中可以想见人的智慧和美质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古希腊
11、人强调神像塑造最好以人体的本来面目裸体来表现,神像不过是人像的最佳体现,并不神奇古怪,高不可攀。”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宗教()A是现实生活中的理想诉求B“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C推动自然哲学思想的出现D片面强调以神为本的理念24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 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这说明苏格拉底()A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C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 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方诚信的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的历史
12、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古希腊城邦公民德性和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即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因子李嘉莉等西方的诚信观念材料二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主忠信”,孟子说“诚者人之道也”东汉儒家经学汇编而成的白虎通义提出:“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西方的诚信是建立在契约精神基础上的,与中国人道主义责任为主的伦理式诚信不同道义的责任,不能靠法律约束,故靠自我的道德自律当然也会存在道德声誉的压力,由此形成“礼治”传统;而契约责任靠的是法律约束,发生权利与义务的争议就要上法庭,由此产生了司法独立的雏形刘文武伦理式诚信与契约式诚信(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
13、方诚信精神的来源(6分)(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西诚信观对各自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并就此谈谈你对诚信观念的看法(9分)26(19分)儒家学说内涵丰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官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他认为,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盾对于荀子主张的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立道和行道的灵符。所以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
14、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较儒学所无法比拟的。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讷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前贤人性论思想的态度及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对儒学的补充和发展。(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唐宋之际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儒学为什么要走向“精
15、微”,概括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发展中呈现的特征。(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淸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5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儒学生命力的因素。(4分)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载武帝好公羊,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议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本”,这成为武帝以后汉代政治中较有特色的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儒学不断汲取其他学说的成份以充实和完善自己,为特别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阶层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加之汉代通经致仕政策的刺激,于是“专事经学,其风甚笃”。儒学特
16、别注重德治,讲求调适人伦,纯化风俗,其义理易为“匹夫匹妇”所认知和认同,故而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习章句。当时流传这样的话:“遗子黄金满鬣,不如一经。”据孔毅汉晋之际儒学信仰的危机与演化材料二 东汉来年至两晋,儒学信仰日渐失效。据汉书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有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其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
17、,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经过玄学挣扎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洗礼,国人在两晋时期突然拥有了少见的恩辨能力和兴趣,这为中国文化与佛教思想的对话奠定了基础。据胡绍军魏晋玄学研究三十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之际儒学成为重要社会信仰的主要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晋之际儒学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并简析玄学兴起的意义。(12分)15 CCDBD 610 CBBBA 1115 CBDBB 1620 ACDAC 2124 DBBC25(1)来源:古希腊民主政治与古罗马的契约精神;基督教教义与宗教改革的学说;资本主义商业信誉精神;(6分)(2)
18、影响:中国社会重视人的道德,形成“礼治”社会;西方社会重视契约精神,形成法治社会。(6 分)看法:道德与法律相结合弘扬诚信精神。(3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6(1)态度:批判。(1分)理由:原始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如依据材料答具体原因亦给分)。(2分)发展: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3分,任答三点得3分)(2)原因: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2分)特征:吸收佛道思想,以重建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2分)(3)问题:理学走向僵化;思想文化专制。(2分)发展: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经世致用。(3分)(4)因素:思想家的发展创新;吸收借鉴其他思想。(4分)27(1)表现:受统治集团尊崇,成为国家正统思想;是知识阶层的安身产命之道;被普通民众认同,民间影响日益扩大。(6分)(2)原因:儒学的繁琐化、神秘化、封闭化导致自身活力丧失和影响力下降;社会动荡侵蚀了儒学信仰的政治、物质基础;佛道思想对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6分)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人的抽象思辨能力(推动了中国文化与佛教思想的交流);解放和开阔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儒学的复兴(新儒学的产生)。(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