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了解微观世界的运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机械运动。【教学难点】对微观世界运动的认识。【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具】两只空广口瓶,玻璃板,二氧化氮气体;两个铅块(事前用小刀刮亮)铁架台,钩码;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中所说的运动主要指宏观运动和微观运
2、动两大方面。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运动世界。观察画面(或者动画)。画面上的内容有:神舟号升空、车辆行驶、大雁南飞、雨从天降。提出问题: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运动?学生再举出一些运动现象:天体运动(如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大气和水的流动、人跑步通过观看图片和动画以及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物质世界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整个世界都在运动。而最简单又最基本的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这种运动就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提
3、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组织同学看课本图,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问: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二、微观世界的运用:我们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等,物质是怎样构成的呢?早在公元前希腊科学家德漠克利特当他看见鱼在水里可以游动时,提出物质是由很小的微
4、粒组成的,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实际上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鱼可以在水中游动,就好像人的手可插进米缸里来回移动一样。现在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到。由于分子很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1、 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在物质里处于什么样状态呢?我们在教室前面喷香水,为什么后面的同学也会闻到香味?演示实验: 器材:两只空广口瓶,玻璃板,二氧化氮气体。如图。抽去玻璃片,观察到什么现象?(注意: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指出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总结归纳如下: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板书:“2、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它们都在不停地运动。”【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