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探寻学生习作个性表达路径的实践与思考.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070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寻学生习作个性表达路径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寻学生习作个性表达路径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寻学生习作个性表达路径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探寻学生习作个性表达路径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探寻学生习作个性表达路径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探寻学生习作个性表达路径的实践与思考打开文本图片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这样阐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并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当今作文教学现状却实在令人担忧,大家都在强调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却又坚守一成不变的、低效的作文教学方式;明知道学生作文多是“四同”(相同主题、相同结构、相同事件、相同语言)、“三无”(无内容、无思想、无个性)作文,却又没有改革与创新的实践勇气。温儒敏先生感叹当下学生作文:套路作文练习,宿构作文成风;缺少思考力、分析力、创新力。面对当今作文教学现状,

2、我们有必要创新作文训练形式、创新作文训练内容、创新作文教学方式,探寻学生作文个性化表达的有效途径。一、创新作文训练形式一直以来,作文的训练形式几乎都是以三种文体为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也是这样阐述的:“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也是基本按照文体的序列:七年级多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多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则以议论文为主。从课标制定到教材编写,无不体现了初中阶段凸显文体的特色。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养成了作文训练的习惯做法,也是以训练三种文体为主要目标。虽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老

3、师围绕三种文体进行了拆散与组装工作,如记叙文训练分为“记人、叙事、写景”三类;记人的文章中,进行人物描写时又细化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这种训练常被冠名为“片段训练”。但由于作文训练至今还没有相应的配套教材,也缺少科学、系统、可检测的恰当的教学目标,因而,学生们在小学时就进入了这样的片段训练,到了初中还是同样的练习。学生没有登阶梯的享受,只有无休止的重复训练,自然就慢慢失去了写作的原动力。随着中高考作文比分的加重,市场上有关作文训练的图书铺天盖地,且逐渐分门别类,有按照文体分类的典范作文集,有按内容分类的优秀作文选;再加网络的助阵,所谓的考试满分作文遍地,于是,雷同作文泛滥成灾。有些教

4、师和家长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让学生背习作应对各种考试的做法已经成为“制胜法宝”,这一切也严重阻碍了作文训练形式的创新。面对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的现实,需要我们反思这些年来从未变化的作文训练形式。虽然以三种基本文体为蓝本进行的作文训练形式没有错,以零件训练到组装的方式也没有错,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作文训练如果还只是局限在原有的形式中,就一定成了大问题。作文训练形式不变,既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制约着作文教学的发展。1.与时代同步前行。随着电视、广播的发展,互联网络的普及,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过去的那种长篇大论已逐渐远去,随之而来的是手机短信,是微博,是微信,是 QQ 聊

5、天,快捷的交流方式,已经代替了过往的习惯,因此,当今的作文教学应该与时代的发展同步。让简洁的文字表达清晰的意思,让有限的字数表达深刻的内涵,应当成为新时期作文训练的共同追求。当然,首先是中高考作文需要进行改革,遗憾的是直至今日,所有的作文考试还是采用一篇作文定胜负。而当年臧克家的高考作文,只写了“认识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的作文得了 98 分,即使数学考试“零分”,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如今中高考作文不变的形式,既制约了教师作文训练的方式,也导致了作文训练形式与快速发展的时代渐行渐远。当我们呼吁考试形式改变的同时,语文教师能不能从自身的实践中先改

6、变平时的作文训练形式呢?因为时代需要我们走出仅有的三种文体的训练桎梏。2.化经典为我所用。作文训练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充分利用学习过的经典,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论语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示范,它每篇都是字数不多,行文随意,语言隽永,生动形象,明白易懂。虽短小却内涵丰富,哲理深刻。臧克家的三句话能得到 98 分,就是因为“精悍”“极富哲理”。而当今的手机短信、微博、微信,也同样需要有思想的语言,才能吸引人,才能被广泛流传。怎样写出有思想的话,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含义,这应该是我们如今作文训练的重任。从论语中感悟写作方法,模仿写作形式;学习经典,感悟经典,从经典中吸取营养,提高写作能力,是一条正确

7、的路径。对联,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五代至今,逢年过节、喜寿丧悼、园林题署、厅堂点缀以及店肆开张等等,人们多以对联表情达意。特别是在古代,对对联更是检验才华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今,对联渐渐不为中小学生所熟知。语文学习常常进行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但远不及对联凝练。对联是最大限度地概括内容,最能体现历练语言文字的功夫,为什么不用这样的训练和传统的对联连接起来呢?还有诸如诗歌形式与写作的连接,成语学习与作文的连接等等。很多经典的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因此,作文的训练形式应该不断拓展,推陈出新。二、创新作文训练内容作文内容写什么,这是很多人经常追问的问题,很多人主张写学生熟悉的生活,这是从学生观

8、点出发,考虑学生能够写,可以写,因为熟悉,表达会更自然,反映更真实,这种观念一直在支配着我们的语文教师。因而,常常从小学开始写一个熟悉的人,到初中乃至高中还是在写一个熟悉的人,学生失去了新鲜感,没有了好奇心;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其实应该让学生去不断探索世界、发现美好,进而丰富自己的生活,最终创造新的生活。假如一味强调写学生熟悉的,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心灵?不断探索未知才能不断获得新知。所谓“熟悉”,既指经历过的事,也指通过书本获得的。因此,读什么写什么,进行读写链接,才是我们对写作内容的正确认识。1.与阅读巧妙结合。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翼:阅读是对作家作品的分析理解;写作是

9、对作家作品的深层次的感悟。读是基础,是为写作准备;写是运用,是更深入的阅读。需要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赏析中练习写作,在品味中感悟写作,在疑虑中探究写作。懂得从教材中挖掘指导方法,从教材中挖掘写作内容,从教材中挖掘训练范例,以实现“以读悟写,以写促读,读后练写,写中悟读”的目的。读写结合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大多数做法是学什么文体的课文,就练习什么文体的作文,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再加上缺少变化的题目,学生自然感觉写作乏味。真正的读写结合,应该从阅读的材料中发现可以写作的点,而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是写作方法的结合:如学习海燕一文,让学生学习形象描绘的方法以写景色的变化;学习白杨礼赞后,让学生通

10、过细致描绘事物进而产生联想;学习石榴时,让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事物;学习文学剧本长征后,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试着编写电视文学剧本。可以是情感方面的结合:如学习紫藤萝瀑布,让学生试着感悟大千世界。可以是阅读内容的链接:如学习背影后,以作者身份写一封回信给父亲;学习人琴俱亡后,想象子猷在奔丧途中的心理活动。可以是对阅读内容进行再创作:如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后,针对文章小标题与内容不完全一致的问题进行创作;学习古诗词后,进行“风景再造”,即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的深刻理解,让诗歌更具有充沛的活力和张力,让诗人、赏析者、读者能够心灵合一。因此,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应该是从形式走向内容的结合,

11、从简单走向深刻的训练。2.变被动为主动写作。以往的作文训练总是在教师的规范下进行,学生没有自主性,因而常常是被动写作,学生写作文很难说有什么快乐,也很少有成功的喜悦。学生作文缺少成功感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评价一篇作文总要从结构、主题、选材、语言等诸多方面衡量,因而,每次作文只有那么几个人可以获得老师的表扬。我们能不能每次作文要求少一点,不要总是求全责备,并且,是否可以这样评价只要符合了要求就是好作文,就值得表扬,让评价更有针对性;变被动为主动,使训练内容不断变化,让写作融化在平时的阅读理解中。例如,以往我们阅读分析,对某个词或某句话的赏析,常常以所谓的得分要求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们是否可以让这

12、样的答案成为作文训练的一种形式?学习冰心诗三首,要求学生模仿这种形式,对熟悉的事物进行细心感悟,用精练的语言写出自己的发现;而后引入苏枕月书屑集,让学生阅读,深入体会这种写法的特点,结合所学课文,采用书屑集的形式,对课文有关词语、句子进行赏析。例如:苏枕月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写道:“坐,醉,梦,卧。古人便是如此简单。定不是华屋,定不是华筵,定不是强劝而醉。醉了也定不是去洗浴,定不是去按摩,定不是去歌舞的。卧则枕草,梦则露白。”学生在学习了孔乙己后,针对“用手走”有学生这样赏析道:“长衫变为夹袄,站立变为坐走,身材高大变为身体残疾,不变的是他

13、人辛辣的讽刺与嘲笑。失去自尊,失去信仰,失去人生,却不愿失去功名的束缚。终于,在风雨飘摇中慢慢远去。”这种短小精悍的赏析,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喜欢写;使写作成为了一种问题思考,学生愿意写,使写作变成了当堂训练,减轻了负担,学生乐意写,真正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与常态。同时,教师把每次优秀的训练打印出来,编印出版班级活页文选,让学生看见自己的习作成为同学的读物,学生热情更高;把更优秀的习作经过适当加工后,投送给报刊社,让学生的文字变成铅字,使学生的写作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最终,写作慢慢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三、创新作文教学方式一直以来,作文训练形式是由这样四步组成的: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几

14、乎一成不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作文训练,几乎成了语文教师的金科玉律,但它的单调、传统、固定训练模式,也让这项本来可以放飞心灵的活动变得枯燥乏味。“作文的命题”,常常来源于现成的资料,而这些题目要么是老掉牙的,要么是空洞说教的;而且教师一般又站在自我的立场选择作文题目,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也很少关心学生真正的兴趣,更不考虑学生内心的需求。“作文的指导”,又是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育学生防止什么,避免什么,应该怎样,而这些所谓的经验只适合当时,也只适合那一类学生,而非所有学生,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于是“四同作文”便源源不断被产生出来。“作文的批改”,是教师的痛,大家都知道作

15、文不是批出来的,但所有人都无能为力,因为学校的检查制约,因为约定俗成的规矩,也因为所谓的经验传授,即使篇篇精雕细改,人人眉批、总批,也无法让学生作文与学生、教师的付出基本对等。“作文的评讲”,常常是教师表扬几篇优秀作文,而后指出作文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这种作文教学模式效率极低,但又都在沿袭着。1.和阅读比翼双飞。一直以来,教师们对作文教学习惯的做法是:每两周一次作文课,作文教学一般的过程是,首先评讲前一次的作文,而后布置新一次的作文,接着进行指导,最后学生作文。这种作文课与阅读课割裂的做法,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作文周期太长,情况不能得到及时反馈;还在于教师的评讲与指导

16、常常脱离了具体的阅读材料,针对性不是很强。在没有写作教材的情况下,阅读材料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最大化。实践告诉我们,作文教学融于阅读课之中,阅读中总结写作,写作中感悟阅读,让阅读与写作携手,是作文教学的有效之法。语文学习就是“理解感悟,思考内化,表达运用”。这个过程简单概括就是:“读思写”。读是输入,思是感悟,写是输出。输入的目的,在于输出,感悟的展现,在于表达。因此,要能够读得进去,又能够读得出来。读书是输入,读书是寻找信息,抓取信息,接受信息,但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接受上,接受只是认识世界,至多是感悟生活,而未来生活既需要我们去美化,更需要我们去创造,读书的实质是要回报社会。因此,输出才是读书的目的,只有寻求输出,才能品尝苦中找乐;只有努力输出,才能体会苦中作乐之意;只有不断输出,才能感受苦尽甘来之味。读写结合是有效的作文教学,当堂训练是有效的写作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