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师范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范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中的古代史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西周实行宗法制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等级制度”“亲情关系”等可
2、判断考查的是宗法制,符合题意。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2“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处的文字应该是( )A中书B尚书C门下D内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省,宰相之府定谋画、出政令”指的是三省六部中的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诏令。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权和相权3有学者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右
3、图空格中应填写的制度为( )A.分封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科举制度 D.三省六部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的主旨是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而起到这一作用的是科举制度,C项正确;A项的影响是容易造成割据势力;B D两项涉及的是中央官制,排除。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4有学者认为,自秦以来,虽然专制,“然而两汉之外戚,六朝之世家,唐代之藩镇,其权尚足与君勒,及宋而外戚、世家、落镇无存矣”。这位学者的观点主要表明了( )A.与后世王朝相比秦朝专制的程度较弱 B.中国古代专制
4、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外戚、世家和藩镇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D.自秦至唐代并未实现真正的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自秦以来,虽然专制及宋而外戚、世家、落镇无存矣”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行省的设置5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C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
5、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公共空间发达”、“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等,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相关内容公民的参政意识, 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A B两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 B两项;D项表述本身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够体现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珍惜自由的希腊公民6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这句话旨在说明( )A国家治理应该由专业性贤人管理 B雅典民主政治排斥农民的狭隘性C公民必须从事生产劳动 D太多财产影响公民从政的积极性【答
6、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 实际上是说明农民大多数人并没有政治素养和品德,因此潜台词是主张精英治国。故选A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珍惜自由的希腊公民7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民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
7、外。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观点出发,都是正确的,符合雅典民主的实际,中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也符合雅典民主的实情,但是雅典民主的局限性,是属于“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内容。故选A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珍惜自由的希腊公民;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8“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
8、受万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公元前5 世纪早期以前和材料中“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说明只要是罗马公民均受公民法的保护,不论其居住在哪,B项正确;A项中万民法是3世纪颁布的;C项中成文法还没有出现;D项说法明显与材料意思不符。故选B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从习惯法到成文法9十二铜表法表三第4条规定,“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如愿意,可自费供养。若无力自费供养,则拘禁他的人每日应发给他面粉一磅,如愿意,
9、亦可多给。”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体现人权至上的法律原则 B突出强调权债双方自由平等C重点保护债权人的财产权 D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特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债务人受到法律的保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对债务人的欺压,D项正确;债务人因欠债而被拘禁,可知无法体现人权至上和权债双方自由平等,A B两项错误;题干不是侧重于债权人的利益,C项错误。故选D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0下列图文材料反映了( )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 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A B C. D【答案
1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恐霖雨至肥质随漂而去”“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及图片可得出正确。也可用排除法,铁犁牛耕开始出现,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1有学者把史记、汉书中列出的著名都会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整理分列如下: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其他各省尚无所闻。这一状况表明汉代( )A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 B政治重心与经济相背离C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开发 D城市的经济功职能增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11、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题干内容可知,汉代以前的都会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北方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中心,都会在南方所占的数量少,说明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故选A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12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铠(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材料反映当时福建( )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 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 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 已经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垦山陇为田,层起如
12、阶级”可知正确;“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铠(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意思是:引远处的水源灌溉,途中用水力带动石磨碾米,可见并非将低处的水引往高处,错误、正确,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兴修水利13以下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 ( )A“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B“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家庭所织之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C“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
13、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明代,A B C三项都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纺织业的发展14马克思指出:“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马克思反对皇权主义 B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C小农人数众多却互不来往 D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14、经济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而判断“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指的是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小农人数众多。他们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说明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5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出现了争霸和兼并战争,思想出现了思想活跃的局面即百家争鸣,符合题意。故选A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16以“人”“言”构形“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才产生。于此相应,对干“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左传一书开始,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事例。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上述史实的背景是( )A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成熟的文字在春秋时期出现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16、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应为法家思想;C项应为商朝;D项题干中为未体现。故选B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背景17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17、: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中的重人伦不重实用是错的;B项和材料相反,材料说的是“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C项中的思想文化专制材料中没有体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科举制度下的思想,四民观念是“士农工商”,士排第一位,这也符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的原因18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D改进了造纸术,影响深远【
1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题干中的信息可判断时间是战国时期,A B两项是春秋时期;D项是东汉。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9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下面不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客观上有利于求科学之真 B重义轻利阻碍商品经济的转型发展C理学取代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D官方哲学左右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
19、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理学属于儒学的范围,所以理学取代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表述错误。故选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20宋代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成为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D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
20、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程朱理学兴起后,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原因在于孟子的思想与理学在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孟子为宋代儒学走出困境、完成儒学的转型,不仅提供了思想资源,而且提供了方法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提及的是宋代儒学家,不是孟子,A项错误;儒学面临佛道挑战是在魏晋以后,C项错误;D项没有指出根本原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21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 D
2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小农经济的形成发展,产生了个体家庭。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22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自秦汉以来,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苏解。”“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得以“周身流转”,主要得益于( )A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B“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C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 D
22、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过于绝对,排除;秦汉以来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因此B项“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错误;C项表述错误;儒家思想主张“民贵君轻”“民为邦本”, 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选择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罢黜百家23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
23、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商业经济的发展24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 )西方国家侵华,掠夺金银、原材料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文化专制,理学僵化束缚人们的思想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是指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社会已开始走向衰落,结合史实不难发现均是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而说法
24、错误,康乾盛世时期中国并未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5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知识等同于正确的判断 B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C苏格拉底批评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D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等同于法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说明苏格拉底对古希腊民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持批评态度,是针对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而提出的,故选C项。A B D三项材料
25、无法直接体现。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共50分)26(20分)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
26、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
27、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8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4分)【答案】(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
28、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3分)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2分)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3分)(2)宋: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2分) 明: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2分)明初原因:阶级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4分)(3)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4分)(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解
29、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 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归纳秦朝的监察制度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可从秦朝的建立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存在,简要说明其背景。从监察制度本身的作用来简答目的。(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高薪制”和材料四“重典治贪”、“剥皮实
30、草”、“厂卫制度”等关键信息,适当概括即可得出宋初、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前者突出经济待遇,后者要强调极端、过度。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从当时的政治状况来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根据上述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得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的经验教训: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31、。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
32、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4分)并分析主要原因。(4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4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3分)【答案】(1)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4分,答出四点即可。)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
33、治中心的影响;东京处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4分)(2)新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3)发展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3分)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2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
34、“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
35、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9分)【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3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3分)(2)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3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3分)价值:他们的法制观
36、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中“法官是按职责办事”“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得出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材料二中“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得出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孟子处于战国时期,主要从当时的政治、思想上考虑,当时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和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苏格拉底所处的时期:经济上,工商业相对繁荣;政治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思想上,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两种法制观念的共同的历史价值可从其影响及地位等方面回答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和早期儒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蒙昧中的觉醒苏格拉底的智慧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