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784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解析》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小题)。时量150分钏,满分150分【试卷综析】一、总体评价这份高三语文试卷,试题题量适中,试题形式灵活,侧重基础。本次高三语文试题总分为150分,其中写作60分,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试卷相同。本次试卷只考查了高中课内背诵部分。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解释文言实词,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分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言语的真实用意,这些试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二、具体情况分析 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无论是词义辨

2、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2.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诗意浅显。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3.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全都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4.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5.作文: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贴近现实,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卷面反映学生普遍有话可说,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力,学生写起来基本都很顺手。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题文】A0 B0

3、 D0我早已是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说的:“ ”,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 !”更有些悚然了。十年前刚结婚的时候,在胡适之先生的藏晖室札记里,见过文中所引培根的话,“ 。”当时吃了一惊。现在是一个媳妇,跟着来了五个孩子;两个肩头上,加上这么重一副担子,“命定”是不用说了。我是个( )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但既做着父亲,闭了眼( )孩子们的权利,知道是不行的。近来差不多是中年的人了,才渐渐觉得自己的残酷;想着孩子们受过的体罚和叱责,始终不能( )象抚摸着旧( )一样,我的心酸溜溜的。(摘自朱自清儿女)1.下列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括号中,音形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彻头彻

4、尾抹m杀辩解创chung痕B. 从头至尾抹m杀辨解创chung痕C. 从头至尾抹m杀辨解创chung痕D. 彻头彻尾抹m杀辩解创chung痕【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彻头彻尾:从头至尾,完完全全;有时用于贬义。从头至尾:从开头到结尾,多强调过程。抹m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辩解: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创chung痕:伤痕。【思路点拨】要想准确掌握字音、字形,我们应该反复练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范围以外的东西,不必去复习,考试时碰上没有见过的字词是正常的,我们可以采取遇熟谨慎和遇生判对的

5、原则。考试时遇见一两个特别生僻而自己一点都不熟悉的注音,一般可将其视为正确的注音处理。而越熟悉的越要小心,千万不可想当然,被习惯蒙蔽,要有根据。2.下列话语依次填入语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要剥层皮呢 有妻子者,其命定矣 蜗牛背了壳A. B. C. D.【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蜗牛背了壳”是喻人多了个包袱,便觉不自在。“要剥层皮呢”有嘲笑意味,也自觉悚然。“有妻子者,其命定矣”,引出媳妇和孩子;下文“命定”与之呼应。【思路点拨】这类题解题技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切实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不要断

6、章取义。2.要切实把握成语的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题文】E0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村庄和村民修的这条路的历史一样悠久,路旁散落座座用芦苇、麦秸或茅草盖顶的农舍,墙壁用彩石砌出精美的图案。B.河上有座青砖白灰的古桥,桥拱券的青砖缝里塞了很多铁片,铁片锈迹斑斑,被风雨岁月剥蚀得用手一抠就掉下一块。C.一些楼顶上架着高高低低五颜六色的太阳能和大大小小锅状的电视天线,它们像老树根上长新树,密密麻麻地成了森林。D.红的桃粉的杏白的梨,各色花儿开放在各家的后院中,有几家离村庄较远,一眼望去,鸡犬之声相闻,而房舍檐角隐约。【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

7、用)。【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A句中相比较的对象次序倒错,通常先有村庄,后有村民修的路,至少是同步,故应改为“村民修的这条路和这村庄的历史一样悠久”,下句“路旁”的表述也与之衔接。C代词多余,比喻句中,“楼顶上”被喻为“老树根上”。故“它们”不应包含“楼顶上”,有了,反而指代不清,应去掉。或改为“它们像老树根上长的新树”。D不合事理,其中“鸡犬之声相闻”从听觉中来,不是“一眼望去”的结果。【思路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

8、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题文】I04.下列看法最切合所给漫画和新闻背景的一项是新闻背景:少儿图书市场繁荣,但少儿读物涉黄涉暴的占了40%,读物成了“毒”物。A.图书市场,涉黄涉暴的少儿读物有泛滥成灾之势,亟待政府加强监管。B.出版业不能只重利益,罔顾行业操守,放弃社会责任及健

9、康文化理念。C.不能任由低俗,且充满色情、暴力的少儿“毒”物,侵害纯真的心灵。D.社会不应无视读物成为“毒物”,而要共同努力,为少儿读物“消毒”。【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漫画式消息报道的是少儿图书涉黄涉暴,对少儿读者造成了伤害;新闻背景提示的是少儿图书市场繁荣背后,有4成少儿读物成了“毒”物。C项指出色情暴力的少儿“毒”物,侵害少儿的心灵,“不能任由”更是对全社会提出要求,故最为切合漫画和新闻背景的内容。【思路点拨】本题的综合性较强,既考察了考生对漫画的概括分析能力,又考查了考生语言表达简

10、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此类题,考生一定要细心、耐心,审好题,不要轻易动笔。根据题目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可运用排除法。【题文】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11、。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

12、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选自四部丛刊)【注】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辟书:指招聘为佐吏的文书。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兴:兴味B.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抑:压制C.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说:取悦D.取

13、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次:编次【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兴:起,指有感而发。【思路点拨】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1.联想已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2.借助成语推断词义。解释文言实词时,如果能联想到含有这一语素的成语,理解词义就省时省力了。3.词义代入。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4.注意通假。当根据本

14、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推测其相通的字。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A少以荫补为吏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C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以:介词,凭借。A项而:上句,连词,表转折,却:下句,连词表递进,而且。C,于:上句,介词,表被动,被;下句,介词表对象,向。D之:上句,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15、性;下句,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思路点拨】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7. 下列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B.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C.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D.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

16、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遇,深表同情和不平。B诗 “穷而后工”论点的提出,既有对尧臣“抑于有司”的现实思考,也有关于古代士子困顿和诗歌创作关系的总结。C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梅尧臣诗文创作所取得的成就。D作者惜才,将梅尧臣设计为“歌泳功德”的庙堂

17、诗人,固然有举荐挚友的意思,但多少显露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局限。【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应是从侧面反映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成就,世人也没有惊异于梅的诗才。【思路点拨】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

18、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2)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1)然而当时人无论贤能的愚笨的,谈论诗歌必定向梅圣俞请教。(2)虽然对梅圣俞了解很深,终究也没有举荐他。(3)我已经痛哭着为他写好墓志铭,就向他家索求(遗稿)。解析:(1)关键字:时、无、贤愚、语的意思;(2)关键字:知、果、荐的意思;(3)关键字:铭之、因、索的意思。【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

19、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

20、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怨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凭借长辈的功勋被补为官吏,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接受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

21、,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

22、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说什么了。【题文】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题文】K010.阅读下面的晚唐诗,完成题目。(8分)贾客词刘驾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

23、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1)本诗主要描述了两个人生场景,分别是: 、 。(每空最多6个字)(2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贾客抛尸山野,少妇梳妆家中。【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1)读懂诗歌,(2)概括大意,(3)字数限制。(2)结合全诗,赏析“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较为丰富的表达效果。(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关键句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末句用“当此日”,话分两头,对举少妇的对

24、镜弄妆和贾客的白骨无归,一乐一悲,而倍增愁苦,再现了贾客及其妻子的悲惨命运。(4分)娓娓讲述少妇的打扮,却曲折表达了诗人对于晚唐社会动乱带来民生凋敝问题的沉重思考。(2分)【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结合诗歌语境,分析大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诗词鉴赏】刘驾在唐代诗人中是被称为能“以古诗鸣于时”的(见唐诗别裁卷四)。诗的第一段,通过“起”、“言”、“行”等动作,写商人为了谋利,天不亮就起来赶路。从“暗行”照应“灯下起”,口口声声“发已迟”到“终不疑”,都可看出诗人炼句是颇费斟酌的。第二段承接上面,写贾客“暗行”引出的后果。“猛兽来相追”,既写出寇盗的凶残,又自然地引出商人可悲的下场:“

25、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这里不写贾客性命如何,却只说了钱财被抢光。其实写钱就是侧写人,而且是更深刻地刻画了人。最后的一段,诗人运用了点睛之笔:“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古人认为客死异乡是很可悲的,一般只有穷困潦倒的人才会遭此不幸。“扬州”是当时极为繁华的城市,死者家住扬州,有朱门大宅,竟落到如此下场,就令人惊愕了。仅此两句,已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了。谁料诗人笔锋一转,出语惊人:“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这一方尸骨已抛弃在荒山僻野,那一方尚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等待贾客归来。“当此日”三个字把两种相反的现象连接到一起形成对照,就更显得贾客的下场可悲可叹,少妇的命运可悲可怜。诗人这种抒发感想的方法

26、很值得借鉴,这远比直来直去地发一番议论要强得多。这四句诗仿佛在讲客观事实,并不带丝毫主观的色彩。诗人通过几个很妥贴的意象来表现,以唤起读者的进一步思索和联想。这种技巧,在唐诗中是常见的。【题文】L011.古诗文默写(1)有志与力,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3)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4) ,申之以孝悌之义,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答案和解析】答案:(1)而又不随以怠(2)唯见江心秋月白(3)白帝城高急暮砧 (4)谨庠序之教

27、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注意题中易出错的字有:怠、唯,错字、落字均不得分。【思路点拨】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题文】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26岁的博士生石嫣是中国公费派往美国务农,学习CSA的第一人。回来后,青年周末记者问她:你带回了什么?石嫣想了想:我好像没带回什么东西。青年周末:什么是CSA?石嫣:CSA是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

28、rted Agriculture)的简写,是消除食品不安全问题的一种新型农产品贸易形式,让农场和社区间建立一种联系,农民寻找愿意预定他们农产品的社区成员,直接把菜送到社区居民家,大家吃有机绿色健康菜。美国于1986年引入这种农业经营模式。当初,美国人富兰克林带着问题考察东方农耕:美国不到百年就穷尽了地力,中国农耕历经四千余年土壤依旧肥沃,且养活了数倍于美国的人口。他写下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一书,认为东方农耕是可持续的、最优秀的农业。青年周末:实地体验CSA需要做些什么?石嫣:CSA提倡的是生态有机农业,基本上是人工或者只借助小型机械进行有机耕作,多数农活需要人亲力亲为,劳动强

29、度大。青年周末:作为一个农业经济博士生,你不了解农业耕作?石嫣:我学的是农业经济,并没有接触多少农耕技能方面的东西,大学课程也没有硬性要求。可以说,大部分学农的大学生都没有亲身实践的经验。青年周末:CSA和中国目前搞的无公害、绿色订单农业差不多吧?石嫣:不一样。目前国内的做法基本上是,有人在做这个生态农业,然后消费者随时给他电话,他随时给你蔬菜,你当场交费;或者你来农场,随时买,随时交费。但CSA强调消费者和农民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消费者定我的蔬菜,要在这一年的秋后,把下一年你要的蔬菜钱交给农民。农民在种地前,已经把这一年的收益获取了,他种地时是没有经济风险的。我呆的明尼苏达州农场,今年共有3

30、3个消费者定了农场的蔬菜,每个消费者在去年秋天支付了460美元,用来购买今年收获季中20周的收成。青年周末:用什么保证农民一定会尽力提供给社区居民所需要的足够好和新鲜的蔬菜?石嫣:我们从春到秋都在努力地进行有机耕作,精心呵护各种蔬菜瓜果的生长。每周提供给我们的客户足够份额的蔬菜。周三采摘、清洗、装箱,周四运送到指定位置,保证一个4-5口的家庭一周有新鲜健康的蔬菜。青年周末:全凭自觉?石嫣:靠彼此的信任!客户离农场都很近,最远的客户车程都不超过30分钟,有的客户每周会自己来农场取菜。他们可以随时来看所吃的食物是否安全,还与农场主人成为亲密的朋友。青年周末:据说美国农场有十几万个,CSA却只有两千

31、多。在美国,这种农业经营模式并不算主流,你觉得自己在美国当了半年农民就能在中国搞起来吗?石嫣:我从美国经验得出,做CSA要从小做起。后来做好了,也要规模适度。需要你提供份额蔬菜的客户多了,你会无暇顾及他的感受,CSA赖以存活的信任就会削弱,所以大对于CSA未必好。我觉得,在中国城郊或者中小城市是比较好做这个项目的。中国人均耕地不多,比较适合人工有机耕种。不过,我觉得中国的消费者可能更多地会衡量所获取的价值,会怀疑一个农民在他那面积不大的地里如何种出不同种类的蔬菜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不管怎样,我都要试一试。青年周末:你能预计自己会碰到的困难吗?石嫣:今天,大多数人更愿意买便宜的食品。生态有机农业

32、的产品价格相对贵些。但是,人们可以去买贵的衣服鞋子,为什么对食物如此吝啬呢?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也想做一点实事,希望能通过CSA的实践,建立城乡的良性的互动。善待农民,重建信任,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和生命。(选自青年周末,记者邓艳玲)12.石嫣说“我好像没带回什么东西”,根据文意,她其实带回了 和 。(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答案:CSA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理念【思路点拨】筛选和整合信息按以下步骤进行: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

33、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所需信息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确定之后需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筛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有效信息。13下列有关“CSA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CSA模式是一种消除食品不安全问题的社区支持农业经营模式。 BCSA模式推行生产者全部使用人工操作的生态可持续种植方式。 CCSA模式强调消费者和农民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并相互信任。 DCSA的规模要适度,在中国,应多选择在城郊或中小城市发展。【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34、,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全部”错,原文为“基本上是人工或者只借助小型机械进行有机耕作”。【思路点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养成精心审题、明确方向的读题习惯。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存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致命陷进,准确审题、明晰答题方向是做对题、答准题的前提。2.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3.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4.学会摘录原文、组织答案的答题方法。针对涉及“重要概

35、念”的主观题,通过找概念、找限制、找要求、找暗示等方法准确审题,然后判定问题涉及的段落区间,联系上下文,圈定关键词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组织起来。5.学会分段概括、分点列举的答题方法。“重要概念”的属性与内涵往往分散于文章各个段落,这就需要一段一段地搜寻、概括,然后分点列举,形成条理清楚的答案。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用CSA模式的农场在采摘水果和蔬菜的当天便能送货上门,这样可以确保消费者享用到新鲜安全的蔬菜水果,也可与客户成为朋友,建立城乡的良性互动。 B被采访者石嫣作为一个农业经济博士生,对农业经济农耕技能原本就很熟悉,作为中国派往美国务农的第一人,她对

36、各种农活亲力亲为,并获得了很多经验。 C对农场经营者来说,CSA模式使他们拥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在蔬菜成熟甚至种植之前就可以进行预售,环保健康,并且共同承担风险,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D目前,在中国实行这种CSA模式有一定的困难,尽管客户与农民之间有信任,但仍有消费者过多地衡量他获取的价值,怀疑面积不大的地里能种出各种蔬菜。【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A,“当天”不准确,原文有“周三采摘、清洗、装箱,周四运送到指定位置”等语。B,对“农耕技能原本就很熟悉”错,原文有“并没有接触多少农耕技能方面的东西”等语

37、。D,中国“客户与农民之间有信任”为外加信息,从原文意思也难以推断出这一点。【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题文】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题文】N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秋 天李广田春天是走向“生”的路,却使我感到大大的不安,因为我是太弱了,甚至抵抗不过这自然的季候之变化,为什么听了街巷的歌声便停止了工作?为什么听到了雨滴便跑出了门外?一枝幼芽,一朵湿云,为什么就要感到了疯狂?它鼓作得我太不安定了。

38、但是到了现在,这秋天,我却不记得对于春天是些什么情场了,只有看见那枝头的黄叶时,也还想:这也像那“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样子,但总是另一种意味了。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向“死”的路请恕我这样糊涂安排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而秋天,甚至连那被人骂为黑暗的冬天,又何尝不是走向“生”的路呢,比较起春与夏来,我说它更是走向“生”路的。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而且那冰雪之下的枝条里面正在酝酿着生命之液。而它们的沉着的力,它们的为了将来,为了生命而表现出来的这使我感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 但是比较起冬天来呢,我却偏爱了秋。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

39、残花,在那些上边,是比较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是在那些上面,更使我忆起了生命吧,一只黄叶,一片残英,那在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吧。在我,常如是想:生活大非易事,然而这一件艰难的工作,我们是乐得来作的。诚然是艰难,然而也许正因为艰难才有着意义吧。而所谓“好生恶死”者,我想并非说是:“我愿生在世上,不愿死在地下。”如果不甚荒谬,我想该这样说:“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死不足恶,可怕而可恶的,而且是最无意味的,还不就是停在途中吗?这样,所谓人生,是走在道上的了。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路是永长的。希望小的人是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早些休息,然而他们也最不幸,因为他们停在途中了,那干脆不如到地下去。而希

40、望大的人的呢,他们也是有福的吗?绝不,他们是更不幸的,然而人间的幸与不幸,却没有什么绝对的意义,谁知道幸的不幸与不幸之幸呢。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然而路上的荆棘呀,手脚的不利呀,这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但是这条路是要走的,因为人就是走在道上啊,真正尝味着人生苦难的人,他才真正能知道人生的快乐。人生是走在道上,希望是道上的灯塔,但是,在背后推着前进,或者说那常常在背后给人以鞭策的是什么呢?于此,让我们来看看这秋天吧!实在的,不知不觉地就来到秋天了,红的花已经变成了紫紫的又变了灰,而灰的这就要飘零了,一只黄叶在枝头摇摆着,你会觉到它即刻就有堕下来的危机,而当你踽踽地踏着地下的枯叶,听到那簌簌的

41、声息,忽而又有一只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肩背飞了下来时,你将感到了什么呢?也许你只会念道,“落了!”等你漫步到旷野,看见那连天衰草的时候,你也许只会念道,“衰了!”然而,朋友们,你也许不曾想到西风会来得这样早,而且,也不该这样凄冷吧,然而你的单薄的衣衫,已经是很难将息的了。“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这在我,年年是赶不上时令,年年是落在了后边的。懑怨时光的无情是无用的,而更可怕的还是人生这件事故吧。到此,人不能不用力的翘起了脚跟,伸长了颈项,去望一望那“道上的灯塔”。我真不愿看见那一只叶子落了下来,但又知道这叶落是一回“必然”的事,于是对于那一只黄叶就要更加珍惜了,对于秋天,也就更感到了亲

42、切。当人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是渐渐地脱落时,不也同样地对于头发而感到珍惜吗?同样的,是在这秋天的时候来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春天曾给人以希望,而秋天所给的希望是更悠远些,而且秋天所给与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它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时,也不由得不自已照一照镜子了。给了人更远的希望,向前的鞭策,意识到了生之实在的,而且给人以“沉着”的力量的,是这正在凋亡着的秋。我爱秋天,我对于这荒凉的秋天有如一位多年的朋友。 于一九三0年十二月(选自李广田文集,有删节)15. 文章以“秋天”为题,开篇为什么要写夏天和春天?(4分)答: 【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

43、为C级(理解分析)。【答案和解析】答案:循着对自然季候变化规律的思考,(1分)作者先后写出对春天太过“疯狂”、夏天则是“死路”的不同感受;(2分)通过层层比较,突出秋天在“酝酿着生命”的同时,更显示着“觉着的力”。(1分)【思路点拨】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 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象征和暗示。交代人物活动场所。展开、推动故事情节。16.简析“他们是有福的吗?绝不,他们是更不幸的”这句话含义。(5分)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希望大的人走在道上,也就有着

44、希望,因而看起来是“有福的”;(2分)但明知道路永长,希望远大,还就是要走在道上,且尝味着苦难,因而更是“不幸的”。(3分)【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要注意: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形象为题,侧重线索情节,强调主旨情感;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尽量对号入座。17.简析文中多处提到“一只黄叶”的妙处。(6分)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作者妙用“一只黄叶”重现的手法,(1分)生动而具象地表现出秋的“更显示生命”的季候色彩,(2分)以及这

45、“一只黄叶”带给人的“时光无情”的紧迫感;(1分)说黄叶联系着枯荣,为生而落的联想也就得到了强化。(2分)【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要注意:理解词语的表面含义;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18.作者为什么说秋天“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请简要说明原因。(6分)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答案:年年来来早,西风吹,黄叶摇,又见自己头发脱落,使人油然而生时光无情、人生被赶的危机感。(3分)人走在道上,希望还很悠远,不觉又来到秋天,更觉得是被鞭策着前进,而怕落在了

46、后边。(3分)【思路点拨】1.通读全文,确认信息所在的区间。这是筛选信息的必要准备。做题之前,要快速地通读全文,逐段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并明确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什么事。总的观点倾向怎么样。全文可以分为几层。通过阅读原文,对全文作出整体感知判断,获得整体印象,之后再确定信息区间。总的来说,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就散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一般是原文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的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要理清文章的线索,我们就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犹如“路标”性质的语句;要注意“首先”“其次”等关联性词语,通过把握这些句子和关联词语,

47、理清文章的脉络。有些文章的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要我们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分部分、分层次地把握脉络,概括层意。2.审清题干,圈画承载信息的词句。粗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分析题干,弄清题目的要求。明确重要信息在哪一段、哪几段乃至全文,然后,准确地捕捉到我们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考生在确认的信息区域内,圈画出最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就会为下一步要做的整合工作打好基础。如要求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就需要我们在语言的具体环境中,画出上下句、上下段乃至全篇等,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等进行分析理解。除了圈画,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作一些批注。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

48、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进一步筛选信息,通过理解、分析、排除,最终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一般就文章本身而言,重要信息主要有: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文中的概括句、过渡句,文章的标题,文末的注释等。【题文】六、选做题(12分,每小题12分)注意:选做题共2道小题,请任选其中1道作答。【题文】N2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金翅雀葡萄牙来托尔加一家三口正在不声不响地吃饭,孩子突然开口说:“我找到了一个鸟窝!”母亲抬起头,瞪大了黑黑的眼睛。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孩子又重复了一

49、句:“我找到了一个鸟窝!”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也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孩子高兴了,指手画脚地讲起来。他说,今天下午赶着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冠里飞出来。他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于在高处一根树杈上发现有一团黑黑的东西。母亲仔细听着,还亲吻了孩子。父亲则又开始吃饭了。孩子往下讲:他把羊拴在一旁,开始往松树上爬。父亲又拾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孩子说,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把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往上挪。先用胳膊抱住树身,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重复做着,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后来只能靠手,因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

50、没有吱声。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听凭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 一双天真的眼睛看到鸟蛋窝里仅有一枚鸟蛋。听到这里,父母仿佛心跳停止,完全忘记了儿子在什么地方,似乎还在高高的树巅,紧挨着天际,而儿子攀附的树枝正在折断但是,孩子说的话表明,他站在树巅,完全不曾意识到飘在空中、面临深渊的可怕,当然,也没有掉下来。倒是发生了另外一件事:他情不自禁地吻了鸟蛋一下。蛋壳刚巧裂开,里面露出一个还没有长羽毛的金翅雀。说这件怪事的时候,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随后,他满怀怜爱地把小鸟放到毛茸茸的鸟巢里,从树上下来了。现在,他心情愉悦发现了一个鸟窝!晚饭吃完了,屋里气氛严肃,谁也没有开口。后来,一家人回到暖烘烘的壁

51、炉旁边,看着里边燃烧的劈柴,父亲和母亲坦然交谈了几句。孩子没有听清,也没听明白。何必要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呢?只是,那只还没有长出羽毛的小鸟的形象深深保存在记忆之中。(选自外国百家千字文,有删改)(1)本小说为双线结构,请依情节运行分别对两条线索作简要表述。(每空四个字)(6分)孩子讲述的: 父母倾听的: 【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理解分析)。【答案和解析】答案:孩子讲述的:发现鸟窝攀爬高树亲吻鸟蛋放回小鸟(3分)父母倾听的:倾听说话屏住呼吸心跳停止坦然交谈(3分)【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首先理解文章大意,一般地说,记叙文中插入议论抒情是为了更鲜

52、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抓住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句,可以很顺利地找到全文的中心。如果我们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明白地显示出来了。(2)小说讲述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成长的思考?(思考不少于两个角度)(6分)答: 【知识点】考查考生筛选文章信息,鉴赏作品的形象探索作品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答案和解析】答案:孩子的角度:孩子有好奇心而勇于攀爬大树,有爱心而懂得呵护小鸟,这种探索、仁爱精神在孩子的成长中极为宝贵。父母的角度:父母关心孩子安危而爱尤其深沉纯粹,对孩子探索欲和仁爱心又予以肯定和呵护,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同样不可或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角度:父母与孩

53、子日常有很好的交流,孩子敢于表达,父母乐于倾听。【思路点拨】这类题属于自圆其说题,可以多角度去选择,但观点明确。【题文】O2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当比尔盖茨拥有850亿美元时,当年葡萄牙的国民生产总值是840亿美元,爱尔兰是810亿美元。比尔盖茨一掷千金,他的豪宅全部由电脑控制,耗资5400万美元。盖茨的母亲玛丽是位极富爱心的社会活动家,对慈善事业一向相当投入。“他母亲一直在劝告他、推动他,好公民一定要为社会做些事。”父亲老盖茨后来回忆说。但比尔盖茨却听不进去。他认为,每个人有自己回馈社会的方式,微软公司从事的高科技事业,解决了数万人的就业,造福了社会。身为世界首富,盖茨拒

54、绝向社会捐赠。1993年秋天,比尔盖茨和女友梅琳达,一起到非洲去旅游。在非洲各地,他们看到了无数饿得皮包骨的孩子。扎伊尔,他们走过的街道两旁的商店全钉上了木板,犹如鬼城。光脚的妇女怀抱着孩子、头顶着水罐,走几英里的路。在小小的露天市场,几个妇女把少得可怜的一点儿蔬菜放在地上卖,再没有其他东西。梅琳达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种景象确实震撼了我们。我们用目光搜寻走路的妇女,她们没有鞋穿,全是赤脚!”非洲妇女的困境也使比尔终生难忘。1994年,注定是比尔盖茨的生命中是悲喜交加的一年。这一年元旦,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终成连理。新郎在拉奈岛包下了全部轿车、直升机和250间酒店客房。也是在这一年,比尔盖茨深

55、爱的母亲却不幸死于癌症。比尔盖茨开始重新思索人生和周围的世界,他创建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1995年,盖茨和梅琳达以母亲玛丽的名义,捐赠给华盛顿大学1000万美元,建立玛丽盖茨奖学金。奖学金使很多大学本科生受益。1998年,纽约时报刊文说,全球90的疾病发生在贫困国家,但这些国家的人民,却只有10的保健资源。梅琳达后来回忆说:“我和比尔谈论,非洲患病的孩子多么悲惨,我们该做些什么?”到目前为止,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私人慈善组织,比尔及梅琳达基金会向社会捐赠已达290亿美元,捐款主要用于帮助那些遭受艾滋病和疟疾困扰的人们。中国汶川地震,盖茨基金会向灾区捐款2500万美元。盖茨接受采访时呼吁中国

56、的富人多做慈善。(摘自比尔盖茨新传奇,有删改)(1)请为上述新闻分别拟写引标、主标(或主标、副标)。(标题应有两个角度(6分)引标: 主标: 副标: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和解析】答案:示例:两个女人和一次非洲之旅将盖茨带上慈善路(引标)(3分); 盖茨基金会改变字盖茨自己也改变了世界(主标)(3分);中国富人请听听盖茨的呼吁(副标)(3分)【思路点拨】了解主标、副标的特点,提炼新闻标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标题不宜过长。它是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没必要面面俱到,把新闻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东西找出来即可;遵循“主谓宾”的方式,有时候可以省略主语;要有新

57、鲜感,找到新闻表达的主体中与众不同之处,这样会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可使用标准简称,或者读者普遍知道的简称;多用一些对仗的语句,或是人们熟知的一些名言名句,但下面一般要有一个副标题,说明新闻主要内容。(2)请根据上述消息,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短评不少于两个角度)(6分)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答案和解析】答案:角度提示:大企业家、富人的角度:回馈社会的方式,不止于办产业和解决就业,还需要多做慈善。慈善事业的角度:向社会捐赠,求助贫困,是造福他人和社会。家人的角度:社会需要更多的母亲、妻子奉献爱心。中国富人的角度:更

58、多的人都来做慈善。被救助者的角度:懂得感恩,学会回馈社会;等等。【思路点拨】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叙);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评)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析) ;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结)。【题文】七、写作(60分)【题文】Q3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当今社会,这样那样的危机会伴随我们一生。危机让我们有忧患意识,反过来促进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编造虚假事实论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审题提

59、示】这是一个二元题。危机与忧患意识是一种条件关系。因为有危机,所以让我们产生了忧患意识,进而促进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危机来自竞争的社会,也来自自我的精神丧失。而忧患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善于预见危机,居安思危,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二是勇于直面危机,认知规律,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预见并直面危机,以图生存,以促发展。这种忧患,应是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之,忧患意识表现出社会主体的一种精神自觉,一种清醒的忧患意识,源于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强的意志和奋发的精神。【例文】说“忧患”“患,忧也,从心。”从

60、个人到国家,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人心之忧,无处不在,忧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古人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早在先秦,我国就有了治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比喻,这种思想被概括为居安思危。越是在形势大好的时候,人们越容易迷失方向;越是在事业的高峰,人们越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忧患意识可以使我们防患于未然;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事业上克勤克俭,严以律己;可以激励我们发奋图强,抗争命运。忧患意识意味着顺境中的未雨绸缪,繁荣中的居安思危。忧患意识,是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计,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腾飞的先决条件之一。历史上因为没有忧患意识造成的严重后果举不胜举。清政府闭关自守,毫无忧患意识

61、,八国联军一入侵,就直插北京,国土丧失,条约横飞,耻辱至极;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敌北方游猎民族之势,一再退让,大片国土丧失,也是没有忧患意识而造成灾难的事例。项羽的失败,李煜的被捉,红楼梦中贾府的破落,李自成的兵败,皆出于无忧患意识。而有了忧患意识就有了崛起与振兴的源头;越王勾践,臣薪尝胆,终得化败为胜。刘邦鸿志,会用良将,终成霸业之基。我国建国之初,力主研制原子弹、氢弹,终于在沙漠荒原中爆炸成功,国家安全基石己稳。日本时时有忧患意识,把从中国进口的煤炭藏于海中以作备用资源。他们不时壮大自己的科技实力,从儿童就开始忧患之教。我国的创建节约型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提出自主创新战略,也是忧患意识的体现。06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强调,共产党人更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大潮中不被淘汰,才能在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反骄破满,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迷失方向。大到国家、集体、小到家庭、个人,都应当树立忧患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