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625.50KB ,
资源ID:1057795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5779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堂新坐标》2017届高三生物(通用版)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板块4 专题12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堂新坐标》2017届高三生物(通用版)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板块4 专题12 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考 点考 题考 情1.种群的特征()2012课标卷T6:种群特征及影响因素2013卷IT5:标志重捕法的应用2013卷IIT31:种群特征及样方法2015卷IT31:年龄结构类型2016丙卷T5:利用样方法如何计算种群密度1.近五年课标卷对本专题的考查难度较小,命题热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类型;(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多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等,以非选择题形式呈现。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结构和演替,注重语言的表述。3备考时,要构建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

2、数量模型及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利用比较法记准记牢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2.种群的数量变化()2015卷IIT31:捕食关系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3.群落的结构特征()2013卷IT32: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2013卷IIT31:空间特征2014卷IIT31、2014卷IT6:种间关系2015卷IT4、2016丙卷T31:丰富度的概念4.群落的演替()2013卷IT32:演替的类型及其概念2014卷IT30:演替类型的判断5.实验:(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2)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5年均未考查考点串

3、讲1|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1(2012课标全国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据图可知,不同月份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其中4至10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C两项正确。天敌迁

4、入后,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的密度产生影响,D项错误。2(2015全国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15482065】(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三种类型。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0,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所以三个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为111,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该鱼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

6、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2013全国卷)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固定的能量。(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_和_。【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7、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消费者的直接能量来源是它的上一个营养级。(2)种群的数量特征为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3)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为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多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见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人的主观因素,否则,将影响调查数据的准确性。(4)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答案】(1)生产者(2)出生率死亡率(3)随机取样(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1明确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2辨析种群增长的2类曲线(1)曲线分析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

8、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增长模型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形成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K值无K值有K值(2)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K/2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利用:维持被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处,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不影响种群再生。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处(若达到K/2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辨析6个易错点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某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提示】在种群的“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前逐步增大,之后又逐步降低。3若某

9、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4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提示】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提示】样方法的取样原则随机取样。6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将偏高。()考向1 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1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

10、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DD项描述了某池塘中的生物的种类数目的多少即丰富度,是群落研究的内容,不是种群的特征,因此D项错误。2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图1图2(1)图1中a表示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填“a”、“b”或“c”)。(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型曲线增长。(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计数时,需要计

11、样方内以及_的个体数。【解析】(1)图1中,a、b、c依次表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和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2)为当年的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前4年,种群的为1,则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基本没有改变。第49年松鼠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第10年时等于1,说明第10年松鼠种群数量与第9年相同,因此第9年或第10年时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不变且大于1,则种群数量最可能呈“J”型增长。(3)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计数时,需要统计样方内以及相邻两边上的个体数。【答案】(1)性别比例b(2)基本不变9或10“J”(3)随机取样相邻两边

12、上考向2 借助图示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3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导学号:15482066】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C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A错误;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还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B错误;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C正确

13、;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会加剧,出生率不一定升高,D错误。4下图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B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甲曲线C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D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D已知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分析曲线图可知,甲曲线上的A、B、C

14、三点分别表示Nt1Nt、Nt1Nt、Nt1Nt,所以在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点,A项正确;甲曲线Nt小于a时,Nt1Nt,种群数量容易回升,因此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C项正确;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时Nt1Nt,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为零,D项错误。考点串讲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2015全国卷)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

15、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A项错误。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简单,B项错误。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营养结构比灌木阶段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C项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段创造适宜的环境,D项正确。2(2014全国卷)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16、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A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B项错误;植物病毒V是可寄生在水稻细胞内的病毒,因此病毒V与青蛙不是寄生关系,水稻和病毒V是寄生关系,C、D项错误。3(2013全国卷)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常绿阔叶

17、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了解演替初始条件并根据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变化,结合对次生演替、恢复力稳定性等概念的理解进行解答。(1)该演替是在原有的土壤、种子等条件基本保留的情况下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2)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呈负相关,即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

18、力稳定性越弱。(3)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越多,对于阳光的争夺越激烈,植物分层越多且明显,而动物分层与植物分层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1熟记群落的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类型(1)四种种间关系写出A、B、C、D四图a与b的种间关系:A互利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2)两种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分层现象常呈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阳光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及光照强度不同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2.辨析

19、群落演替类型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率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辨析7个易错点1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豌豆和水草属于竞争关系。()2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提示】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3草坪

20、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提示】草坪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5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6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7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考向1 考查种间关系1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

21、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D表中数据显示,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甲和丙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乙的存活率逐渐增加,由此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蝌蚪的种间竞争受捕食者影响,A、B正确;无捕食者时,乙存活率极低,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正确;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增加,获得的资源增加,D错误。2某果园发生了虫

22、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15482067】(1)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_。(2)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3)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就有_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小蜂吃害虫,小鸟捕食

23、害虫A和小蜂,因此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和年幼的个体,客观上促进了种群的发展。(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答案】(1)捕食和竞争(2)有利通过捕食,使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死亡,客观上促进了害虫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害虫A种群的生存(3)调节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1)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曲线。(2)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捕食曲线。(3)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曲线。2“大鱼吃小鱼”不一定是捕食关系:(1)同种鱼种内斗争。(2)不同种鱼捕食。考

24、向2 综合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B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发生微小的变化,D错

25、误。关注群落的四个易错点1“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2误认为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属于垂直结构:高山是由于地形变化,其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植物群落的这种结构应该属于水平结构。3误认为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前者属于种群范畴,后者属于群落范畴。4明确群落演替的规律(1)特点:具有一定方向、不可逆、漫长但并非无休止。(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3)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考点串讲3|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2016全国甲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26、()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利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是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每个样方的面积,获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实际操作不可行,通常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由于所有样方面积之和只是甲地面积的一部分,若

27、用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则所得结果会低于实际种群密度,B项错误。对照上面的总体分析,C项正确。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后,即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不应再乘以甲地面积,D项错误。2(2013全国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

28、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联系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及能量流动的特点,逐项进行解答。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A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2801002140100只/hm2,B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种群中个体的数量无关,C项错误。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含有的能量越少,D项正确。1牢记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植物或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方法步

29、骤(1)随机取样;(2)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3)求解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该种群的种群密度(1)在被调查范围内捕获一些个体并标记后放回;(2)一段时间后重捕;(3)按如下公式计算:2.理清调查数据统计中的“误差”(1)标志重捕法误差归纳标志物易脱落:可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据偏小,据计算公式N总初捕数再捕数/再捕中标记数,推知,再捕中标记数若减小则N总会比真实值偏大。被捕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此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小,最终统计结果偏差应与相同即相对真实值偏大。标记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易被捕捉:此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大,依据公式可推知,计算所得结果比真实值

30、应偏小。调查期间有较多个体出生、死亡或迁入、迁出。(2)样方法误差归纳未做到“随机”取样。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辨析5个易错点1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2样方法调查估算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而且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3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提示】跳蝻活动能力较弱,一般采用样方法。4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不能都被统计在内。()5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

31、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所得数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考向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在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

32、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答案】(1)144高(2)8/9(或32/36)2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1)为调查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填序号)。(2)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_个。【解析】根据种群密度调查的取样原则,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故取样最合理,根据样方的计数原则:其数目为统计样方内所有个体数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之和;在本样方内共6只蜗牛,内左上7;内左下7;内右下7;内右上7,故本题答案填7。【答案】(1)(2)7-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