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高考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达标卷散文阅读卷(一)写景状物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夹 竹 桃季羡林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 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了。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进走出。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
2、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
3、,变化亦多。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
4、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进走出。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
5、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和白色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
6、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进走出。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远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杆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就这样,在对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1962年10月17日(选自季羡林精品散文集二月兰,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1.文章开头说夹竹桃“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
7、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联系全文来看,作者为什么这么说?答: 。参考答案:(1)夹竹桃给童年的作者留下的奇妙有趣的印象。(2)夹竹桃有默默无语的韧性,能引起“我”的幻想。(3)夹竹桃的静默和不事张扬。(4)夹竹桃苍郁繁茂,浓翠逼人,象征着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2.为什么文章写“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院子里“常见的花”也应有尽有,又说“ 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怎么隔了墙又在大门内呢?是否矛盾?为什么?答:。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
8、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了。”这样写由面到点,转向具体描写。为表达文章中心服务。说明夹竹桃给童年的作者留下了奇妙有趣的印象。3.作者说“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文中写了作者哪些幻想?表达了什么中心意思?答:。参考答案:(1)月下夹竹桃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作者幻想它是地图,这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有几只小虫子爬过,是远渡重洋的海轮。(2)通过对月光下夹竹桃的幻想,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青春浪漫、快乐,充满幸福自由的美好情怀。这也是他觉得夹竹桃是“最值得回忆
9、的花”的理由。4.结合文中对夹竹桃的描写,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说的“我从此更爱夹竹桃”的理解。答:。参考答案:(1)一个“更”字更加突出主题;(2)这也是关于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最好判断;(3)而且这既总结了全文,又很自然地宕开一笔,使主题得以升华,象征了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走近云梦草原王守振一直以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寥廓只是塞外的独享特权,也一直以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苍凉也只是西域的风情绝唱。然而,在云梦山巅,当这些意象中流传千古的诗页与画卷穿越时空的阻隔,与眼前的一切交汇时,我却不禁惊诧与迷茫了,不是由于
10、她的大气与非凡,而是为了她的似曾相识却又蕴涵着的独特和新奇。这里是云梦山东侧海拔500多米的一个山顶盆地。秋去春来,年复一年,数千万年的风化雨浸、枯老荣生,使得漫山齐腰的黄稗草,在大自然的呵护与磨炼下浸染绵延成覆盖方圆28平方公里、独秀神州的“空中草原”。放眼远眺,弥望处,秋风劲舞,草浪翻涌;远山绰约,云雾迷蒙;蒙古包白影点点,散落成趣;近看芳草萋萋,山花烂漫,群鸟翻飞;侧耳倾听,山风阵阵,秋虫和鸣。草丛中偶有几片嶙峋怪石,突兀伫立,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给这静谧而又辽阔的草原平添了几分野趣。蓦然,阵阵马蹄声从背后生出,由远及近,沓沓作响。回首看去,一群青春男女跨骏马飞奔而来,打一个潇洒的手势,
11、又携咯咯笑声擦身而过。飒爽英姿,骏马秋风,给苍茫的秋阳大漠风光图画注入了鲜活之气、青春之美。沿有着“桃园”诗意名字的草坡前行,两旁以鬼谷子十四篇命名的十四座草亭,古朴雅致;剑秀峰上,一堵大型汉白玉摩崖石刻巍然矗立,鬼谷子兵书全文跃然石上;“孙庞对弈”大型雕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广袤无垠的山顶草原和着秋草的气息、泥土的馥郁,自然中泛起幽幽的历史沉香。相传,这里曾是纵横家鼻祖、智圣鬼谷子演兵布阵、习练兵法的地方。当年鬼谷先生斩草为马、撒豆为军、点石为兵,揣摩出了诸如八卦阵、握奇阵、蟠龙阵、颠倒八门阵等一个个阵法,神出鬼没,奥妙无穷。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旷世奇才,都在这里从师鬼谷
12、先生,学有所成后,走出云梦,或将或相,或运筹帷幄之中,在动荡而辉煌的年代斗智斗勇,合纵连横,推波助澜,叱咤风云,共同演绎出“鬼谷三卷隐匡天下,兵家七国才出一门”的历史奇闻。眺望莽莽草原,细听草木萧萧。端坐反应轩、留连揣摩亭、小憩抵戏斋,抚摸鬼谷子兵书中的捭阖术、反应术、内楗术以及揣篇、摩篇、权篇的亭内雕刻,感受计计相套、环环相扣的兵法奥妙,领略这些智谋在政治、外交、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技巧,特别是对现今人们的为人处世、智谋经商、顶尖创业等的启迪,厚重的兵学文化与当今纷繁的生活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昭示良多。夕阳西下,满天云锦。站在草原东侧的巨石之上,俯视脚下,悬崖陡峭;凭栏远眺,沃野千里。感触天地之造
13、化,令人陶醉在边塞风光独有的中原文化里,沉湎在浩瀚悠远的历史积淀中,也仿佛置身于旌旗猎猎的演练场,看到了足智多谋、气宇轩昂的鬼谷王禅,看到了孙膑庞涓斗智斗勇、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也看到了在国家危亡时刻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自荐”说敌的毛遂,还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义士荆轲。他们或深谋远虑决胜千里,或唇枪舌剑慷慨陈词,或阴险狡诈鼠肚鸡肠。夕人已作古,浩气长留存。嫉贤妒能、奸佞虚伪的人终将在人们的不屑不齿中被风吹雨打去,而忠诚睿智、宽宏厚道的志士,却受到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推崇膜拜,不断在天地间升华,在历史中永恒。5.怎样理解第段中“交汇”一词的含义?第段中“昭示良多”指的是什么?答:。参
14、考答案:(1)“交汇”的意思是云梦山融合了塞外的广袤辽阔和西域的壮美苍凉,同时又有自身的所有的独特和新奇;(2)“昭示良多”指的是面对当今纷繁的生活,应多学习借鉴兵法文化中的谋略及运用技巧,去为人处世、智谋经商、顶尖创业。6.本文从哪几个角度说明了云梦山的独特和新奇?请概要回答。答:。参考答案:(1)这里有“空中草原”,充满野趣、恬淡、宁静而安详;(2)这里充满现代气息,有着鲜活之美、青春之美;(3)这里充满厚重的兵学文化气息,有着幽幽的历史沉香。7.文中第、段,作者两次写到历史传说中的人物,有何用意?答:。参考答案:第段写这些是作者面对眼前所见历史遗迹而自然生发的联想,是为了突出云梦山厚重的兵学文化气息;第段则是围绕着历史人物阐发议论,是借历史文化来探究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8.文题为“走近云梦草原”,而从文中可知,作者是身在其中的。“走近”一词是否应改为“走进”?为什么?答:。参考答案:不能。“走进”强调“进入”,“走近”强调“靠近”。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并非只欣赏云梦草原的自然风光如何美,更主要的是领略这里的历史文化,而历史是无法再亲身感受的,只能走进遗迹,面对遗迹去思考、去想象。